正文 蠶鄉春早(2 / 2)

……流光易逝,年華東流。三十年前的往事曆曆在目,不過眼前站在埠頭上、托著兩隻大蠶匾的是一個健壯的中年婦女。她,依然是含有深情的眼波;富於自信的神情,充滿堅毅的笑容……。

“她……真的當了蠶姑?!”我自言自語,我的同伴以為我還不信,說“真的,她還多次出席過市裏的蠶桑會議、省裏的蠶模會呢!”“怎麼她額頭上會有一道傷疤?”我驚疑地問。“還不是十年浩劫期間留下的印記?!”另一個同伴搶著回答。接著就向我講述了一段往事:……十年浩劫時期,有一幫外鄉的所謂“造反者”,扛著鋤、耙來刨本隊的桑樹,說種桑養蠶是發展資本主義,因此要刨掉資本主義的根。大姐帶著幾個青年蠶姑與他們據理爭辯,保護桑樹。那幫人要刨,這邊不讓刨,直到動起手來,在混亂中大姐的腦門上挨了一耙,留下了這個不可磨滅的傷痕!

……我們的船已到了湖山橋下,橋邊堤岸上綠柳成蔭、桃花盛開如雲。穿過橋洞,豁然開朗:那浩渺的太湖,呈現在麵前。茫茫的湖麵上,有一群沙鷗正矯健地飛翔在水麵上,我沉思著適才的邂逅,領受著這湖上的春光,心中不由升起一陣惆悵,我凝視著湖麵的波影,遂而幻化為一堆雪白的繭子,和那養蠶的人們……

傍晚,我們盡興而歸。小船循原路而返,又經過興隆橋邊的河埠頭,離河邊不遠處的一排蠶室,正亮著燈光,幾個婦女的身影在晃動,從敞開的窗戶裏飛出一個姑娘輕柔的歌聲。河邊的柳花,芳草,散發出誘人的甜香,夜色漸濃。

啊!蠶鄉的婦女們,也像那吐絲作繭的蠶兒一樣。在為別人造福之時,貢獻了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