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執拗,終於讓他的偶像、號稱“天空之王”的卡米耶·柯羅,也不由點頭讚歎:
這天空,著實畫得好。
對十六歲的小奧斯卡來說,布丹是個奇怪的人。他不愛待在畫室裏,卻愛在露天,在諾曼底的海灘邊急速作畫。他用淩亂的色塊和線條勾勒天空,乍看去藍紫青灰一片五彩斑斕,再看時,明明有陽光的味道、大海的聲音。布丹讚美了他的天分,但警示他不要太拘泥於漫畫趣味中。
“打開眼睛,去觀察。”
布丹這種巴黎與勒阿弗爾兩邊跑的半流浪畫家,在老媽眼裏可不是什麼風雅貴人、良師益友。但媽媽來不及多挑剔小奧斯卡和布丹的來往了。1857年1月28日,小奧斯卡十六歲,他母親過世了。老克勞德先經曆喪妻之痛,心情抑鬱;見這兒子無心向學,又不想繼承他莫奈家傳雜貨鋪生意,當真是文也不成武也不就,一時也沒心情管兒子。小奧斯卡去和姑媽勒卡德住在一起。姑媽是個文藝青年,閣樓裏藏有若幹巴比鬆畫派的作品,於是鼓勵小奧斯卡:
“繼續素描!”
可惜,這孩子的野心已經不在素描上了。十八歲上,小奧斯卡開始隨同布丹,去諾曼底海灘畫畫。於是他開始體驗到了另一個勒阿弗爾,一個與他印象裏截然不同的所在——哪怕他已經在這裏住了十年之久。
破曉之前,諾曼底天空淺灰色,布滿海邊慣常的雲氣與霧靄。
海潮起伏,吐氣如歎,波影如默。聞得見海水的味道。曙光初起,天空被點亮。自上至下,海天鋪開一線線一粼粼的光芒。教堂裏響起鍾聲。漁人的身影被熹微晨光,勾勒得如黑陶罐上的古代英雄。
有貴人開始散步,踏沙而行,被逐漸蓬勃的陽光曬到要手搭帽簷。
海邊的歌聲隨陽光升起,向前幾步,你可以聽見風吹飽早帆的畢剝之聲;退後幾步,你可以看見陽光、天空、流雲和海洋的調情遊戲。
嫣紅、純白、金黃、碧綠、淺灰、淡紫,廣闊的深藍、明淨的淡藍。
然後是黃昏時分,太陽尊貴的金色像帝王退位一樣流逝。海邊薄暮時分慣有的淡霧升起,來往的人影逐漸變暗,麵目模糊,隻看得見背後的波光閃動。天空的暖色調變冷,綠、青、褐漸次覆蓋,然後星辰如釘,敲在深藍泛灰的夜幕上。
奧斯卡-克勞德·莫奈的眼睛第一次領略到這些。這是第一次,他在畫之前,試圖全心全意飽納所看到的一切色彩。六個月時間的戶外寫生,布丹教給他如何戶外作畫,以及最基本的油畫技法。
這是小奧斯卡真正的最初啟蒙。很多很多年後,他如是說:
“我會變成一個畫家,是因為歐仁·布丹讓我這麼做。”
布丹是從巴黎回來的,但他並不因此厭惡那座城市。1857年他在巴黎開了自己第一次畫展,之後想法子賣出了二十幅作品。
他知道在那座城市生活是多麼艱難,但也深明那座城市的偉大。
他正在試圖讓自己的畫進入巴黎的沙龍——那是巴黎畫家們夢寐以求的官方展示舞台——同時也力勸小奧斯卡去巴黎。雖然對小奧斯卡來說,那是重回巴黎。
一個不滿二十歲的青年,在19世紀50年代的尾聲出現在巴黎。
他懷揣著曆年積攢的私房錢,帶著勒阿弗爾的鄉音,和一身大海帶給他的膚色,梳著背頭,略有胡茬,拘束的打著領巾,神態端凝。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雙銳利灼人、走到哪裏都東張西望的眼睛。
沒人相信這個外省孩子是巴黎來的。當別人問他名字,他靦腆地答:
“奧斯卡-克勞德·莫奈。”
從此,他就是我們所知的克勞德·莫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