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寧波企業與政府的經驗(16)(3 / 3)

(3)貿易摩擦的連鎖性繼續凸顯。目前,鋼鐵、鞋類、玩具、鋁製品、輪胎等中國傳統優勢出口產品,頻繁出現同一個產品在不同市場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現象,貿易摩擦國別擴散和救濟措施疊加的勢頭進一步發展。美國和歐盟仍是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大戶。同時,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呈上升趨勢。1995年以來,對我國提起反傾銷調查的發展中國家占60%以上,例如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是對中國產品提出反傾銷訴訟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2.就目前的態勢來看,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經濟正在逐步走向複蘇,但是由於受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其要完全複蘇所需的時間將會是十分漫長的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導致世界經濟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在應對危機中,各國采取了一係列規模和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政策或經濟刺激政策。這些政策的效應正在顯現,目前可以說已經避免了像1929—1933年那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再現。如果國際經濟、金融領域不發生重大的意外事件,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有望實現恢複性增長。根據經濟學家預測,2017年前全球經濟穩定發展,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保持在5%~5.2%,沒有明顯波動;但是,受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風險。各國經濟更加開放、服務貿易的條件更加自由化、產品技術更新加速、國際勞動力市場流動性提高,主要資源供應穩定。但是,世界經濟複蘇的基礎仍然薄弱,因為世界經濟的複蘇主要是依托各國政府超常的強力政策刺激。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實體經濟的回升尚麵臨較多困難,經濟複蘇也尚未帶來就業的增長。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原有的過度負債消費模式受到巨大衝擊,麵臨深度調整,加之失業率居高難下,致使私人消費依然疲軟,這又導致企業投資意願低迷。因而,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可能會在一個較長時期存在。

3.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但風險沒有完全消除

2008年春、夏,美國次貸危機迅速演變為金融海嘯,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經過將近兩年的時間,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但金融風險並未完全消除,國際金融危機餘波未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資產損失嚴重,去杠杆化和清理壞賬的過程尚未結束,新的資產泡沫和金融風險還在積聚,不排除再度出現局部性金融震蕩的可能。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一份最新報告表明,2009年,美國的“問題銀行”數量由年初的252家增至年底的702家,“問題銀行”的數量及其資產總額均創1993年以來的高峰。這一年,美國共有140家銀行倒閉或被接管,美國銀行業的放貸驟降7.5%,為194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特別是一些國家的政府債務危機或主權信用危機事件接連發生,如迪拜債務危機,特別是歐元區債務危機。歐盟成員國中有2/3以上的國家出現了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超標而償債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公司警告說,主權信用危機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包袱,並在金融市場上頻頻製造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