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寧波企業與政府的經驗(17)(1 / 3)

4.各國經濟刺激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退出抉擇艱難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紛紛出台超常規的經濟刺激政策,對世界經濟複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這些政策的退出卻遇到了“三難”困境。其一,如果過早退出,收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有可能導致複蘇夭折,引發新一輪經濟衰退。其二,如果過晚退出,有可能誘發政府債務危機、通貨膨脹、資產泡沫等風險。各國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使市場流動性大量增加,有可能導致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震蕩走高和劇烈波動。其三,如果各國在退出的時機和力度上不一致,又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國際套利,加劇國際投機資本的遊動,引發國際資本市場、主要貨幣彙率的劇烈波動。這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難度加大。

5.世界經濟格局大變革大調整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但產業競爭、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仍錯綜複雜

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大的經濟危機往往孕育和催生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邁向新一輪的繁榮。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格局大變革大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新的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醞釀和興起,這將使人類社會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孕育著新的重大發展機遇。上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表現是發達國家把夕陽產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以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發展中國家則承接發達國家轉移的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將會引發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其主要內容是製造業由新型市場經濟國家向周邊欠發達和低成本國家轉移,這種產業轉移也有避開貿易壁壘的因素。

各國在新的產業轉移、搶占經濟科技製高點、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過程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展開的科技競爭、人才競爭也將日趨激烈。與此同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等一些全球性問題錯綜複雜,也會形成新的挑戰。

(二)國內環境變化

1.外部需求萎縮,國際貿易依然低迷

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通過多種渠道對我國經濟基本麵帶來了衝擊,最突出的是由於外需的急劇降溫嚴重影響我國進出口貿易。從2008年11月份開始,我國外貿形勢發生逆轉,進出口額同時出現下降。12月份下降幅度在強化。2009年以來,隨著各個貿易夥伴危機程度的加深,我國進出口繼續大幅度下降。2010年以來我國進出口全麵恢複,近期同比增速逐步回落。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21486.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9%。其中出口11346.4億美元,增長34.0%;進口10140.4億美元,增長42.4%。與2008年同期相比,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5.4%和13.5%。盡管如此,目前我國進出口企業麵臨的環境依然非常嚴峻,特別是廣大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它們所承受的衝擊力有的可能達到了極限,最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麵:首先,企業獲得訂單量急劇下降。企業麵臨的是長單變成短單,大單變成小單,一些經常性品種的生產並不事先下訂單,而是需要時下訂單,並要求在很短時間內交貨。這種貿易環境導致外貿企業的生產模式發生了改變,不僅獲得訂單難,保留客戶難,而且交貨壓力和出口風險也在提高。其次,由於金融危機,國外一些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收購,國外進口商、經銷商、零售商融資困難,支付能力下降,衝擊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其三,原材料價格大幅度波動,造成許多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原材料價格下跌,國外采購商一般不願意下訂單,國內企業沒有訂單就不敢生產,不生產就會減少原材料的采購,又導致了國內原材料價格繼續走低,國外客戶就繼續觀望,等待價格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2.企業開拓市場的難度增大,而且貿易摩擦加劇

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就成為國家貿易摩擦最主要的受影響國之一。2010年前四個月,全球有13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保措施調查共38起。案件數量2009年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26.7%其中最多的是反傾銷占到24件,反補貼2件、反保障措施7件、特殊保障措施調查5件。特別是在2009年4月份,美國對我國乘用車和輕型貨車輪胎發起了特保調查,針對中國油井管發起了反傾銷反補貼合並調查,這兩起案件涉及金額非常巨大,引起了國內同行業及中國政府的高度關注。一些國家用貿易保護主義做法轉嫁國內就業矛盾,如果貿易保護主義不能得到有效遏製,中國企業遭遇貿易摩擦數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