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寧波企業與政府的經驗(17)(2 / 3)

3.企業融資難,而且成本上升

2010年10月25日,三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在京發布。相比二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上升了2.2個百分點,為108.9,企業整體盈利水平提升,投入意向增強。然而,在中小企業發展良好的宏觀形勢下,中小企業成本上升和融資難問題依舊突出。

指數報告顯示,中小企業成本指數為83.3,處於景氣臨界值100以下,說明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其中,原材料及能源購進價格的上漲,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是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據調查,超過70%的企業反饋原材料及能源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76%的企業反饋企業勞動力成本增加。其中,79%的工業企業反饋原材料及能源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82%的工業企業反饋企業勞動力成本增加。

同時,中小企業資金指數為99.6,接近景氣臨界值100。調查細項表明,隻有21%的企業反饋流動資金充足,14%的企業反饋融資容易。但行業間呈現差異,房地產和批發零售業融資指數處於景氣臨界值100以上,其他行業均處於臨界值100以下。從流動資金來看,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軟件、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業,以及住宿餐飲業流動資金指數100以上,工業、建築業和社會服務業流動資金指數在臨界值100以下。

4.勞動力成本上升

2011年春節過後,東南沿海的勞動力缺口再次出現,“用工荒”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中西部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增加,東南沿海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勞動者和企業都被推到了一個再次選擇的十字路口。勞動力缺口的背後已經不再僅僅是企業能否招到工人的問題,產業布局、薪資水平、社會保障等一係列深層次的矛盾開始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逐漸顯現。

麵對“招工難”,多數企業開始提高薪酬,希望盡快招到人。深圳人才大市場調查顯示,71%的參會單位提供的職位薪酬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佛山、順德的勞動服務中心給出的最低工資是1500元左右,較上年有大幅的提高,企業給的工資待遇普遍增長了20%左右。

我國中西部地區企業與東南部企業對壘搶民工,各地企業與企業之間爭民工。在此情況下,企業工人工資普漲,福利待遇提高,且對工人人情味越來越濃:夫妻房、出生紅包、春節往返車票、拉人入夥給獎勵等。沒有工人就沒有生產,沒有生產就沒有利潤,想要招到工人就需要付出更高的工資,提供更多的承諾。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用工荒”3個字背後的壓力已遠遠不再是招不到人那麼簡單,它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投入。勞動力短缺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各企業必須勇敢麵對。

5.資源要素製約加劇

我國13億人口,人均資源含量處於世界較低水平,環境承載力很弱,資源和環境構成了粗放式發展的硬約束。2000年中國人均生產資本與城市土地2956美元,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20%;中國人均無形資本僅為4208美元,約為世界平均水平74998美元的近1/17;中國除人均農用地1404美元與世界人均農用地1496美元接近之外其餘資源項目均比世界人均水平低得多。中國還是一個人均水資源較少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25%。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供求矛盾更為突出。2006年我國大陸耕地麵積下降到1.217億公頃(18.26億畝),占國土總麵積的12.5%,人均耕地大約1畝3分,大約是世界人均耕地麵積4.52畝的1/3。此外,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中國目前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約占世界資源儲量的12%,是世界第三礦產資源大國。但因人口龐大,中國人均礦產資源隻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8%。

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到2020年,我國能源缺口將達2.5億噸標準煤,石油缺口將達3億噸;到2050年,能源缺口將擴大到4.6億噸標準煤,石油缺口將擴大到6億噸。長此以往,缺口不斷擴大,很難持續保障我國經濟增長;退一步說,即便資源中國能夠進口,環境也容納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