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隻是為了排遣無聊的時間,也不隻是充實生活,重要的是豐富學識,豐富情感,積累經驗,事有所成。
為別人工作那隻是表麵,隻是短淺的認識,為自己工作才是實質的,才是正確的。通過工作別人可以給予你那份應得的工資,但無法給你那份應得的知識,那份應得的快樂,那份應積累的心得。
因為我們所做的每一項任務都需要自己去努力,都需要自己去總結,很多時候還需要與別人合作完成。每一份工作都潛藏著未發掘的知識,每一份工作都可以提煉出更為精湛的方法。因為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所以應該努力去發現,去掌握和運用,做好每一件事,積累經驗,提煉方法。
因為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所以應當努力燃燒青春的靈光,譜寫生命的華章。使工作充滿快樂,使青春充滿激情,使生命更富有。
8.做好不喜歡做的事情
對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常常會充滿熱情地把它做好;而對於那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往往不太在乎。
你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工作,並不代表你在工作中的每件任務都是自己喜歡做的事。即使在你感興趣的工作範圍中,也可能發生一些你不願意做的事情,或認為沒有必要做的事情,或你不太喜歡完成的任務,而當麵臨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充滿熱情地完成它,還是敷衍了事?
先來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已經到了下班時間,你好不容易才把手頭的工作完成,正匆匆忙忙收拾好東西,打算赴戀人的約會的時候,聽見老板叫住了你,並給你一個新的任務讓你處理。這個任務其實不是緊急的事情,不過是老板突然想到了而已,但是你又不能推辭,這種情況下你會怎樣做?
一種選擇是,給戀人打電話,讓他稍微等你一會兒。然後希望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件事情,至於裏麵有多少個失誤也不計較了,反正老板也不會驗收,隻要趕快完成即可。
另一種選擇是,打電話給戀人,取消這次約會。安心、認真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務,即使不是很重要的,也沒人查驗,也要把事情做好了再下班。
你的答案是哪一種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前者。心裏十分想約會,但又不好拒絕老板,隻有先應付下來,心不甘、情不願地完成任務。工作中充滿了無奈和不滿,結果可想而知,任務完成得不夠理想,甚至某一天還要重新再做一次。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出現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做好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也是成功人士的秘訣。在工作中,不可能每件事都讓你感到滿意和快樂。當你受到這些事情困擾的時候,你可以先問自己是否可以對這些事情說“不”。如果可以的話,大可不必去做,倘若不能,若你采取一些消極的應對措施,比如拖延、敷衍,都會給你帶來不好的影響,有些後果甚至是你無法承受的。
如果是因為對事情了解少而不感興趣,你可以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興趣,多給你自己了解該事情的機會和時間。
倘若有些確實需要做,但是你實在厭煩做的事情,你可以找一些犒勞自己的方法,或者安排一些你喜歡做的事情放在你厭煩做的事情之後,想到做完了手頭的事情就可以痛快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這樣你就有了新的動力。
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沃爾特克朗凱特,很小的時候就對新聞感興趣,14歲時,他就成了校報《校園新聞》的小記者。
每周學校會請休斯敦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來給小記者們講授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報的編輯工作。
有一次,克朗凱特被安排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可是,那天正好是克朗凱特一個好朋友的生日,他必須去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克朗凱特隻好胡亂對付了一篇稿子交了上去。
第二天,克朗凱特被弗雷德叫到辦公室。弗雷德很生氣地說:“克朗凱特,你的文章糟糕極了,根本就不像一篇采訪稿件,該問的沒問,該寫的沒寫,你甚至連被采訪者是幹什麼的都沒弄清。克朗凱特,你應該記住,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這句話成了克朗凱特的座右銘,鞭策了他70多年,正是因為這句話,克朗凱特終生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美國管理學家韋特萊指出:成功者所從事的工作,是絕大多數的人不願意去做的,所以許多時候,他們的成功隻是因為他們做了許多人不以為然的、不願意去做的事情而已。韋特萊這一結論,被人們概括為“韋特萊法則”。
有些事情,既然選擇了,就要把它做好,要開開心心地去做,才能圓滿地完成目標。因為隻有在愉悅的心境中,我們才更有創意,更有效率。
一旦選定了自己的工作,就要堅持信念,窮盡所能地把它做好,不要被外界的誘惑所累,不要偏離自己的目標,每種工作都有各自的難處,你可能暫時感到沮喪、失望,但千萬不要動搖你的決心,不管什麼困難和煩惱,堅持不懈是幫你渡過難關的最有效的辦法。
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是因為他們認為不可能。其實,有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9.自我約束 開辟發展機會
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大都數人很難在開始的時候,就具備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是在經曆了他律、協助性自我管理之後,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管理。
詼諧作家傑克森·布朗曾經有過一個有趣的比喻:“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華,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魚。眼看動作不斷可是卻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後,還是原地打轉。”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幾分才華,而且工作量實在不少,卻又看不見太多成果,那麼你很可能缺少自我約束的能力。
少年時期,父母與老師負責我們的自我管理任務。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督促中完成了自我管理,而並不是主動去完成學習與生活的任務。雖然那時可能有朦朧的自我管理意識,但尚不具備自我管理能力,督促甚至是強迫則成了必要的手段。
踏入社會,開始了獨立自主的生活以後,自我管理回歸到獨立進行的階段。雖然有些時候我們仍然需要別人的協助與支持,但更多的是,要依靠自我。這既是個性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我們職業生涯穩步發展所必經的階段。
自律能力在完善一個人的個性方麵起著巨大的積極作用。
“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律能力,那他在工作上的敬業程度就會大打折扣。”一家大企業的人事經理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我們的上班時間是7:30,有人7:20就到了,有人7:30到,也有人7:40才到。在平時是看不出這三類人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但是在關鍵時刻,或許就是因為這遲到10分鍾的習慣,誤了大事。這其實就是每個人的自律能力不同導致的不同後果。
當我們意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並在工作中加以實現,那麼你會發現,我的生活習慣與工作習慣都因此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條理可循,做事穩重,不留後患,在同事與上司眼中,你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優秀員工,是一個可以讓人放心和領事的人。所以,你的上司會放心地把重要的工作交由你去完成;你的同事喜歡與你共同工作,並會主動與你交往。你的能力在上司交代的任務中得到了鍛煉與提高,為你贏得了晉升與加薪的機會;你的人際網絡在同事與你合作的過程中得到了擴大,這可能會為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功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