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3 / 3)

雖然在別人講話時說話是十分不禮貌的,但如果有必要表明你的意見,非要打斷他的講話,那麼你就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說話技巧:

(1)當你要找交談者的某一個人處理事情時,可以先給他一些小的暗示,他一般會趁機和你說話。但要注意的是,你不要靜悄悄地站在他的身旁,好像在偷聽一樣。你可以先向他們打個招呼:

“很對不起,打斷你們一下。”當他們停止交談時,用盡可能簡潔的語言說明來意,一旦事情處理完畢,立即離開現場。

如果你想加入他們的談話,則可以找個適合的機會,禮貌地說:

“對不起,我可以加入你們的談話嗎?”或者,大方客氣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互相介紹一下,就不會有生疏的感覺。

(2)交談過程中,如果你想補充另一方的談話,或者聯想到與談話有關的情況,想即刻作點說明,這時,可以對講話者說:“我插一句”,或者說“請允許我補充一點”,然後,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的插話不宜過多,以免擾亂對方的思路,但適當有一點,可以活躍談話的氣氛。

(3)如果你不同意對方的看法,一般也不要打斷他的談話。但如果你們比較熟悉,或者問題特別重要,也可以先表示一下態度,待對方說完後再作詳細闡述。但不管分歧有多大,決不能惡語傷人或出言不遜。即使發生了爭吵,也不要斥責、譏諷對方,最後還要友好地握手告別。

11.經常和上司溝通

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溝通有時能起到預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人與人之間有了誤解甚至隔閡的時候,而這時溝通的藝術就顯得非常重要。

及時、準確、有效的溝通非常必要。把自己麵臨的困難和需要老板協助解決的問題一一列出,這絕對不是表示你能力不夠,而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否則,個人的能力固然被發揮到極限,情緒和體力上的壓力也達到極點,一旦被觸發,將會造成可怕的崩潰,這絕對不是長久、持續性的職業之道。

而一個人坐在獨立辦公室裏的老板,其實也非常想了解你的工作進度,尤其是當他把一件重要工作或項目交給你時,因為他需要由此來確定宏觀的進度。當然,在彙報工作時,你要確定你的彙報是準確、有效的,要避免囉嗦、情緒化的抱怨。

麵對上司的冷淡態度,你千萬不可意氣用事,橫眉冷對或無動於衷。積極的態度應當是心平氣和地找上司進行溝通。注意,一定要找個適合談心的場所,並選擇好時機,在整個談話過程中營造出隨意自然的氣氛。首先,如果大老板找你談的話可以公開的話,你可以對你的直接上司講明談話內容。自己的工作業績得到公司領導的肯定和表揚時,應該真心感謝上司的幫助和栽培,這不是奉承,事實肯定也是如此。讓上司明白:你是真心真意感謝他,你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你的每一點進步,都與他的培養密不可分。然後,你要誠懇地指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希望上司能繼續對你嚴格要求,幫助你改掉缺點。使上司處於一個幫助人的位置上,他就會盡其所能,為你創造機會。這樣他很容易看到你的進步與他是分不開的,並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與上司經常進行富有藝術性的溝通,可以幫你建立一個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這也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如果你有什麼能改善部門工作的主意,一定要讓上司知道。但務必私下去談,且不要與其發生衝突。如果部門工作得到了改善,你就會得到更多的信任,那對你的事業發展會有很大好處。

總之,一旦你真正處理好了與上司的關係,你就會覺得你們更像是夥伴而不像是上下級。作為夥伴,上司會托付你更多的責任,使你事業有進步,工作更滿意。所以,與上司經常進行富有藝術性的溝通,可以幫你建立一個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這也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12.凡事不要斤斤計較

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最怕的就是太過認真仔細、斤斤計較。相反,如果能夠在與同事相處時做到寬容別人,那麼就沒有處理不好的同事關係,沒有化解不了的恩恩怨怨。

職場上常常有這樣一種員工,他們斤斤計較自己的得失,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與同事爭破頭皮,從來不肯吃一點小虧。而他們似乎也因為自己的“聰明”而獲利不少:比如公司給員工發放一批福利品,最後剩下一件,某個精明的職員就會跳出來,以某種借口將其據為己有,而其他同事也不好意思說什麼;又或上司分給部門一個臨時任務,這個員工一看任務有些麻煩,便借故推給其他同事,自己則一身輕鬆……這樣的精明,表麵上看起來似乎十分實用,實際上正是與同事相處中的一大禁忌。

不同的生活經曆、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的不同的人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或大或小的集體。在這樣的環境裏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如果你要認真地計較的話,每天你隨便也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氣的事情。如:被人誣害、因同事犯錯而受連累、受人冷言譏諷等等。有人不即時發作,暗自把這些事情記在心裏,伺機報複,但這種仇恨心理,不但無法損害對方分毫,更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自食其果。

在這個問題上,有些人處理得好,有些人處理得不好。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受人歡迎,在職場中如魚得水,有些人卻四麵樹敵,很難融入集體之中。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

原因多種多樣,歸根結底就是,不同的為人處世原則導致了不同的同事關係的產生。有些人在與同事的相處中,“利”字當頭,什麼虧都不能吃,什麼便宜都想占,工作揀輕的幹,待遇往高處要,看別人時戴著顯微鏡,高標準、嚴要求,對自己就總是網開一麵、另當別論。這樣的人怎麼會招人喜歡?又怎麼能擁有一個和諧的同事關係呢?

相反,如果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與他人積極配合,在生活中與人為善,以寬闊的胸懷待人處世,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為一點點的蠅頭小利與同事計較。這樣的員工怎麼能不處處受到同事佩服和歡迎呢?

所以,在與同事相處中還是要本著“寬以待人、胸懷大度”的原則,盡量不要與同事計較瑣碎的利益,要目光長遠,寬容大度,才能有所作為,同時也能為自己和同事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13.多一些責任,少一些辯解

工作出錯了,失誤了,進度遲緩了,或者沒有達到上司預期的目標,往往會受到上司的質疑和批評,你千萬不要在此時展現你的雄辯才能。

事情沒有辦好,無論何種原因,就是你的錯!沒有一個上司會安排你去做他認為你不勝任的工作。他既然安排你去做,那就是他通過對你的了解和對任務的綜合判斷,認為你是可以勝任的,這是對你的信任。現在事情沒辦好,你提出一大堆客觀理由來為自己辯解,隻會減低你在他心中的分量,讓他意識到你是一個不敢和不願承擔責任的人,一個解決問題能力不夠的人!因為你所說的客觀理由,恰恰是上司認為在完成這件任務的過程中你應該解決的問題。

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失誤和坦承完成好任務,真誠地表示自己會立即采取行動來改進、來彌補。

麵對未完成任務或沒有辦好事情的局麵,任何一個上司都不是主要要弄清形成這種局麵的理由。理由再天衣無縫,對解決問題又有什麼用呢?世界上不存在專門尋找借口的公司!也不存在愛好聆聽下屬訴說事情辦砸理由的上司。

有一句話說得好:“世界上隻有兩種人:一種在不停地辯解,為自己的無能和失職辯解;一種在不停地展示,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業績。”我們一定要做第二種人,在工作中多一些責任感,少一些辯解,在職場中盡顯自己的才華。

14.讓你的眼睛和手動起來

每一個人要獲得成功,也不是隻做自己分內的事就可以的,還應該多留意身邊的人或事,舉手之勞幫人所需。

工作有分內分外之分。有些人也許分內的工作做得還比較紮實,分外的工作就淡然處之,甚至事不關己,這樣的工作態度肯定得不到上司的賞識。而那些對分內工作盡職盡責,分外的工作隻要有益於人、有益於單位、有益於社會的事情也會熱心去做,且盡力而為的人,一定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也經常會受到領導的器重和組織的重用。

每一個成功者都不隻是局限於做了自己分內的事就走向成功的,還應該比自己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有些人隻求分內的工作盡職盡責,老板、領導沒有安排的工作或者是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就不會主動地去做,更不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開創性地工作。那麼,這些人的工作往往也隻是平淡、平庸,不會有突破,更不會有建樹。比如你走過辦公區的走廊,走廊裏碰巧有人扔了幾張廢紙或一個花盆倒了,碰巧你從旁邊走過視而不見,被上司看見了,這就會大大降低你在上司心中的印象。因為你這樣的行為告訴了上司一個明確的信號:在這個公司裏,你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公司發展的好壞與你無關!

他不會認為你是一個願意和公司共同成長、真誠關心公司、時刻為公司利益著想的人。

別局限於做自己分內的工作,而應該堅持每天都為單位、為企業或者為別人做了一些有益的分外的事。這種率先主動是一種極珍貴、備受看重的素養,這種素養能影響你身邊的人,也能使自己變得更加敏捷、更加富有激情。

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別局限於做自己分內的事,抱著這種工作態度能使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領導、老板、委托人和惠及到的人都會關注你、依賴你,從而給你更寬的平台、更多的機會。

別局限於做自己分內的事,做一些分外的有益的事,也許會占用你的休息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賞識和需要。在工作中,絕大多數人隻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因為這是分內的事,但很少有人願意去做分外的工作。

殊不知,做分外的工作常常會獲得機遇的垂青,因為機遇偏愛那些勤奮的人。

15.與同事間相處不急躁

急躁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有的人急躁跟其後天的生活環境有關,也跟當前的事件有關。由於急躁,同事之間的關係容易處理不好,有時候會影響工作。

一個人在職業上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有賴於人際關係的積累與和諧,我們可以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通過修身養性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增加自己的心理包容性,目的就是給你自己一個舒適的環境,寬鬆宜人,忘掉煩惱,擺脫急躁。做事之前給自己一個計劃,做計劃時力求從總體上來把握,不拘泥於一些細節,在執行計劃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或減少一些內容,這樣能使生活、學習和工作顯得有條不紊。

在和同事接觸時可以試用以下方法:

後退法 即讓自己在發表態度、觀點前先克製自己,然後考慮周全後再發表,或者索性就不發表意見。

忘卻法 讓自己遺忘掉那些令自己情緒激動的因素,隻看事情本質,就事論事。

三問法 問自己:“我現在是衝動狀態嗎?”“會造成惡劣影響嗎?”“後果是什麼?”

暗示法 性格決定命運,形成良好積極的性格首先取決於我們能否建立目標中的性格。

如果你相處的某個同事易急躁,不妨試用下麵的方法,會幫助你避免同他一同急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充分的理解 首先你得搞清楚到底是針對你的還是對誰都一樣?如果是針對你的,就先從自己下手,想想有什麼地方讓他不爽,對你這麼氣急敗壞,如果不是針對你的,那麼你就可以確認這是他的性格使然,在你對他還不是很熟悉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冷處理”的方法,禮貌地說一聲再見,然後就轉身走開。

別放在心上 你可以將急躁理解為一種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一些習慣,很難說到底是壞習慣還是好習慣,比如說“晚上不想睡覺”、“早晨吃很飽”、“不喜歡自己的計劃被打亂”,等等,比如說你還沒說完話,他就很沒有禮貌地掛斷了電話,別跟他生氣,一笑了之吧。

事後解釋 如果你對他比較了解的話,當他急躁的時候,你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態,不要被他的情緒所幹擾,你可以這樣告訴自己“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是對事不對人”,總之,千萬不要在當時和他較真兒,如果這樣處理,隻能是火上澆油,本來不會影響到你們關係的事情卻最後把關係搞僵了,真的很劃不來。

加強溝通 我們平時遇到的80%的誤會都是因為缺乏溝通,脾氣急躁的人,並不是脾氣特別壞、特別不可理喻的人,他們是可以進行溝通的,他們隻是做事著急一些而已,或許通過你們的深入溝通,他改掉這樣的習慣也說不定。

避免爭吵 無謂的爭吵不但影響到了你的情緒,也將對方往急躁的懸崖邊上又推了一把,“雙輸”的結果是讓人遺憾的,脾氣急躁的人,一般自尊心都會比較強,即使他心裏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但是就是不肯在眾目睽睽之下向你道歉,大度一些,避免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