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女人積極心理學(3 / 3)

把握好情緒:人開心的時候,體內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從而獲得陣陣新的動力和力量。但是,不要總想在自身之外尋開心。令你開心的事不在別處,就在你身上。因此,找出自身的情緒高漲期用來不斷激勵自己。

調高目標:許多人驚奇地發現,他們之所以達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是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標太小,而且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動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標不能激發你的想象力,目標的實現就會遙遙無期。因此,真正能激勵你奮發向上的是,確立一個既宏偉又具體的遠大目標。

做好調整計劃:實現目標的道路絕不是坦途。它總是呈現出一條波浪線,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點。事先看看你的時間表,框出你放鬆、調整、恢複元氣的時間。即使你現在感覺不錯,也要做好調整計劃。這才是明智之舉。在自己的事業波峰時,要給自己安排休整點。安排出一大段時間讓自己隱退一下,即使是離開自己愛的工作也要如此。隻有這樣,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時才能更富激情。

直麵困難: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針對一個問題的,二者缺一不可。困難對於腦力運動者來說,不過是一場場艱辛的比賽。真正的運動者總是盼望比賽。如果把困難看作對自己的詛咒,就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動力。如果學會了把握困難帶來的機遇,你自然會動力陡生。

立足現在:鍛煉自己即刻行動的能力。充分利用對現時的認知力。不要沉浸在過去,也不要耽溺於未來,要著眼於今天。當然要有夢想、籌劃和製訂創造目標的時間。不過,這一切就緒後,一定要學會腳踏實地、注重眼前的行動。

敢於競爭:競爭給了我們寶貴的經驗,無論你多麼出色,總會人外有人。所以你需要學會謙虛。努力勝過別人,能使自己更深地認識自己;努力勝過別人,便在生活中加入了競爭“遊戲”。不管在哪裏,都要參與競爭,而且總要滿懷快樂的心情。

要明白最終超越別人遠沒有超越自己更重要。

敢於犯錯:有時候我們不做一件事,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做好。我們感到自己“狀態不佳”或精力不足時,往往會把必須做的事放在一邊,或靜等靈感的降臨。你可不要這樣。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卻又提不起勁兒,盡管去做,不要怕犯錯。給自己一點兒自嘲式幽默。抱一種打趣的心情來對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來了盡管樂在其中。

不要害怕拒絕:不要消極接受別人的拒絕,而要積極麵對。

你的要求落空時,不要聽見“不”字就打退堂鼓。應該讓這種拒絕激勵你更大的創造力。

盡量放鬆:接受挑戰後,要盡量放鬆。在腦電波開始平和你的中樞神經係統時,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動力在不斷增加。你很快會知道自己有何收獲。自己能做的事,不必祈求上天賜予你勇氣,放鬆可以產生迎接挑戰的勇氣。

12.果斷助你通向成功

機遇在大多數的時候是同時降臨在許多人身上的,隻不過是有人猶豫了一下,而有人卻立即行動了而已。

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遇。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快速傳遞縮短了空間距離,把世界各地的市場信息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了。信息就是機會,就是財富。但是,信息所提供的機會稍縱即逝,誰能快速拿捏,誰就能把握市場供需,誰就能獲得財富,也就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選擇了在機會麵前果敢決策,你就選擇了成功。

在現實中往往有好多天賜的良機,稍縱即逝。如何抓住良機呢?這就需要決策者具有果斷的素質。當然,果斷不是草率,更不是魯莽。草率和魯莽隻是愚昧無知和粗心大意的伴生物。而果斷則是對信息進行了充分加工,做出十分迅速而準確的反應,是“短、平、快”式的深思熟慮。

在決策的時候,遇到良機,看準之後,就必須及時快速地做出決策,使決策產生效用;否則,錯過時機,再周密的決策也是徒勞無功的。

決策寧慢勿草率:在決策時,先不要忙於作指示,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要善於引導和啟發組織中的成員自己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使他們也可以參與決策,同時也給自己思考的時間。

遲緩的決定總比草率的決定來得恰當,不做決定勝過錯誤的決定。可惜許多人辦不到。或因為缺乏耐心,等不及;或要求立見分曉,於是被迫馬上決定,被迫不假思索地回答對方草率提出的問題。如此行事十分危險,而有些決策也不易於現場或是短時間內就決定,應持慎重的態度,不要為了麵子,輕率地決策。凡是經得起暫緩的決定,就該暫緩一下。人必須極力抑製自己的衝動和草率。

避免過度專注於特定的信息:即使決策的程序完全符合理性的原則,在執行過程中,我們也很難避免落入某些思考陷阱當中。人腦不可能像計算機一般精準以及百分之百地客觀,每一個人都有既定的思考模式、偏見,對於信息的解讀也會有所偏差。

每個人在思考上都有某種程度的限製,隻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謹慎地思考,降低錯誤發生的可能。

建議在尋求別人的意見或是參考資料之前自己先想清楚問題,以免受影響。

判斷信息的可信度:有時候,我們所參考的信息與決策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某些情況下很難直接判斷結果的好壞,決策者很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判斷信息與所要評斷的結果之間是否有真正的關聯。

每一次做出決策之後,都必須重新檢討成效,才能看出當初是否有誤用信息的情形。唯有信息與結果之間的關係是“直接、一致,而且沒有偏見的”,才能正確利用信息,做出明智的決定。

避免受思維的局限:每個人看待事情都有特定的角度或是思考模式,這就是“認知架構”。每一個人都是依據不同的特定觀點看待這世界,因此每一個人看到的都是部分的事實,不是全部。這是常常會被人們忽略的問題,你會忘記自己其實也是限製在某個框架裏,誤以為自己掌握所有的事實。作決策時,對於問題采取不同的認知架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盡量傾聽不同立場的人的想法,像是不同部門的人或是外部的第三者。同時將新的問題與過去利用相同的思考觀點做出成功決策時的情境相互對照。這次的情況和上次有什麼不同?是否有必要調整自己的認知架構?可否再用過去的經驗來看待這次的問題?

不要過度自信:當我們在麵對不確定的環境時,一定要假設自己有20%的機會可能犯錯。一方麵,這樣比較接近現實;另一方麵,如此一來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找尋或是隻看見支持既有立場的信息,尋求與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意見或是信息。挑戰自己的觀點,才能避免過度自信的盲點,更謹慎地評估與思考,而不會做出過度自信的決策。

13.每天淘汰你自己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規律,特別是在21世紀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裏。在社會化競爭的過程中,人作為各種競爭的主體,如何使自己始終處於優勢,是值得每一位世人都去考慮的問題。

不管在什麼崗位上,沒有永遠的職業;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永遠的成功。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危機意識,居安思危,永遠地、不間斷地學習。作為高層、中層、基層的你也許在今天還自我感覺良好,可能明天就有人在能力上超越你,在後天的競崗中就可能因不及對手而敗下陣來。是你後退了嗎?也許不是,而是你的對手進步了。在“無功即為過”的今天,沒有前進就等於後退。說到底,自以為是的你敗在了自己的手裏。

有一則寓言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活著羚羊和獅子。一天清晨,羚羊從睡夢中醒來,它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跑得必須比獅子跑得還要快;否則,我就會被消滅。而獅子也同時在想:要想得到我今天的美餐,我跑得必須比羚羊跑得還要快。於是在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無時無刻不在演繹著驚心動魄的生死搏殺,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在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人最大的威脅是自己!被動的思想——做完工作算交差;安於現狀的思想——過得去就行,每天按部就班;拖遝的思想——今天工作沒完成還有明天;自負的思想——我的工作經驗已經足以應付我的工作了——這些才是我們最大的威脅。任其滋生,不待對手出現,我們就已經把自己劃到弱勢群體中。最後挨餓和“被吃掉”的一定是我們自己。

每天淘汰自己,需要我們隨時關注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地否定自己;每天淘汰自己,為自己的行動劃定一個時期。每天淘汰你自己,才能得到你的未來。這是一條放之四海的生存法則。還有一句淺之又淺的話,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未來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關鍵要看你如何去做:是隨波逐流、虛度青春?還是自強不息、奮發上進,不斷地激發自我、提升自我?行動起來吧,時刻不能鬆懈。

14.學會謙恭文雅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選了一個瘦小、臉小、不修飾、被同學們認為很醜陋的女人作為實驗對象,她的同學們改變對她的態度,大家待她熱情、友好,無形之中給了她許多自信心。一年以後,大家驚奇地發現這個女孩子出落得竟然很漂亮了。

言為心聲,說話最能表現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修養。

女性在與人交談時要大大方方。球圓玉潤的聲音出自笑臉,講話時既不要大聲吵鬧,也不要“如蚊繞耳”,語言要優美動聽。

交談時切忌左顧右盼或隨意打斷對方的談話,宜側身諦聽。

顯得文雅而謙恭。

美麗的笑容,猶如桃花初綻,給人以溫馨甜美的感受。笑要發自內心,不可勉強,更忌笑得狂浪。

形成女性的風度美需要一種適宜的心理氣候,即在自我了解之上的自信和以通情達理為基礎的自抑。

可見,一個人外在的風度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內在心理上對自己的肯定,或者說對自己所選擇的審美觀點及所做的修飾、甚至自己言談舉止的方式,充分滿意。

如果一個人穿上一件自己認為很別扭的衣服,或者一個人感覺自己穿的衣服不合適,這種心理上對自己的否定必然會影響她的言談舉止,顯得很不自然,從而也就破壞了風度的美。

高雅是女人畢生的追求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絕對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是做一個僅有幾分姿色的裝飾品式粗俗低級的女人,還是成為一個散發迷人魅力的高雅女性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在今天的社會中,女性已有絕對的平等地位與機會,而且為女性的服務比男人還更加無微不至。從服裝到化妝品,從健美到美容,從上學到就業,從婚姻到家庭,任何一個女性都可以讓自己美麗起來,讓自己富有高雅的格調。當然,前提是正確的認識與持續不懈的努力行動。

高雅的內涵非常豐富,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硬性標準,屬於感覺上一個模糊抽象的概念,是一種綜合素質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然體現。

許多人首先認為,有地位才能談高雅,隻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女人才能談高雅;換言之,就是說這個詞隻能形容那些名媛明星、闊太太、貴婦人等,是上流社會的專用詞彙。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高雅是指一個人的品味格調、韻致情懷、風度器宇等,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境界的外在體現。一般來說,它跟知識的關係最密切,古語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三代雅人多”,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如果很少出席一些高層次的社交場合,可能會對一些禮儀應對等不夠了解熟悉,偶爾一去會有些不自然。這很正常,隻是一個經驗見識的問題,並不說明你就不如那些經常出入高層次社交場合的女人有品味,不如她們高雅。權勢地位與高雅品味並無必然聯係。

其次認為,高雅是表現給人看的。高雅是指人沒有低級趣味,風采優雅動人;並不是冷冰冰的故作高傲、孤芳自賞,裝深沉,不理人。不是說我今天想高雅一點兒就能表現得高雅一點兒,高雅是裝扮不出來的、拿捏不出來的。為了表現給別人看而去“高雅”,隻能是一種做作與矯情,反而更透出你的淺薄與庸俗。自然得體其實就是一種風韻,別人看起來很雅的東西也許不適合你呢。請你記住:任何的高雅都是有個性體現的,絕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要幹東施效顰的傻事。

再者認為,漂亮才能高雅。漂亮不見得就高雅,不漂亮也並不意味著粗俗。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才貌雙全,而高雅實際上就是才的外在體現方式之一。二者兼得固然是好,可以說是女人中的“精品”;但有時不能十全十美。二者之間如僅能選擇一樣的話,你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