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女士帶她的藝術家先生參加業界活動時,他會幫她問一些她不敢問的問題。因為他是外行人,在問一些行業上的機密問題時,一點兒也不感到畏縮。返程之時,她每每會對他所發現的事情感到驚訝。在一個研討會上,透過他冷靜從容的舉止,她竟然知道了幾乎所有競爭者的年收入呢!
前任女上司有位傑出的先生,並且與她公司的總裁相當投緣。
他們一起打球、慢跑,甚至周末出海遊玩。她在公司表現不錯,更由於她先生和老板的關係,矛頭從不會指向她。
如果另一半真能融入你的工作世界,就可以玩得徹底些;如果另一半與你的風采是天生的絕配,不妨大方地展現他們。在合適之時,既可同進同出,但也莫忘適度尊崇他們。製造他們與客戶和同事相處的機會,可以讓你們的風采相輔相成。這項強勢資產,可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
12.“恭維”是女人的食糧
人總喜歡被他人關心、嗬護和愛慕,而這正是恭維的另一大功能。
讚美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似乎更為重要,因為女人是常以情感來體驗生活的。作家裏昂·梅爾遜和他的妻子夢絲是在2月23日結婚的,裏昂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結婚的日子,因為那是在華盛頓生日的後一天。”但他的新婦卻說:“我永遠不會忘記華盛頓的生日,因為那是在我們結婚的前一天。”
做女人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常常聽男人讚美她。所以,一個懂禮貌有修養的女人,也必須學會恭維。這是一門處世藝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運用自如。
有些男同胞,以為見到什麼女人,都可以簡單地讚歎:“小姐,你美極了!”如果相貌實在太困難的女士聽到這話肯定會不高興,還以為你譏諷她。但有這麼一位先生就會恰如其分地尊重女性,絕不當麵說些讓小姐們難堪的話。
一次一個長相欠佳的女士專門來拜訪這位先生,以求證他真的很會恭維女人。“先生,我很醜嗎?”那個女士開門見山地問道。這位先生和善地說:“噢,尊敬的女士,可不能這麼說,其實所有的女人都是天上掉下來的天使;但有些天使掉下來時,不幸是鼻子先落地了。女士,這不是你的錯。”
避開具體的“她”,籠統地讚美所有的女性,再巧妙地指出,她的醜不是她的錯誤。這種恭維,可謂中肯又中聽。
太直露的讚美,往往顯得膚淺。由於這類話聽多了,其震撼力就不大,這是讚美“抗藥性”提高了的緣故。所以,有水平的男子善於曲張恭維。一個外國男孩曾對一個中國女孩說:“你的父親是罪犯吧?”
“不是,怎麼啦?”女孩有點兒吃驚。
“那麼,是誰偷了天上的星星放進你的眼睛裏?”
“好小子!”這時,那女孩才領會了男孩的讚美:你的眼睛好亮啊!
動了口還不夠,接著他動了手,翻開她領子後麵的衣服牌子,“原來你是天堂製作的!”又一次含蓄地讚美她為“仙子”。
恭維,絕不僅僅是表揚人家的臉蛋,雖然這很重要。根據不同的人,其實還有許多方麵可以讚美。具體一點兒往往更可信,對方聽了也覺得比較實在、真誠。比如,某小姐穿一件不是太好看的晚禮服,但你可以說:“好高貴啊!”某小姐長相平平,你可以說她氣質出色、鶴立雞群;如果她是個文化人,你可說她很有品位;如果她是個胖女人,你可以說她好性感、有韻味;如果她是個大聲大氣的女孩,你可以說她好帥氣;如果對方膽小如鼠,你可以說她溫柔、賢惠;如果實在不知怎麼表揚,不妨虛晃一槍:你給人一種夢幻色彩。
避開缺點,挖掘優點,或適當誇大優點。虛實結合,不落俗套;看人說話,不可生搬硬套……所有這些,再加上一點兒幽默,效果會更好。比如,“文化大革命”那個年代,一個漂亮的女紅衛兵出現在批判會場時,一位戴眼鏡的知識分子機智地表揚她說:“你長得好革命!”後來,那女紅衛兵對他很照顧,因為她明白:漂亮就是“革命”,“革命”就是漂亮。
當然,單耍嘴皮子還不是最好的恭維,還要表達一種你很樂意接近她的願望。如不停地邀她跳舞、為她倒酒、替她開車門,還可以說些諸如此類的話:“與你交談很輕鬆”、“聽你一席言,有如沐春風之感”、“如果早幾年認識你就好了”、“可不可以留下你的電話號碼,我很喜歡與你交談”……其“主題中心”無非是表達一種欣賞的態度,一種喜歡的心情。
13.先從遵守細小的約定開始
信守承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再會做出自己無法完成的承諾。如果有秘書或能幹的部下可以敏捷地處理好那些約定,那麼做出種種承諾也無妨。但如果不是這樣——遺憾的是,大部分情況都並非如此——那就必須考慮自己的餘力,控製約定的數量。
有品格的人,是最受他人信賴的人。要被人信任,就必須采取值得人信任的行動。比起說漂亮話來,一點一滴地積累實實在在的行動更為要緊。建立信賴關係並不需要本壘打,隻需堅持不懈地用球棒去擊投來的球就行了。具體說來就是:遵守時間;將約定的工作在約定期限內做完;答應出席時一定出席;說好打電話就一定打;答應把對方介紹給什麼人,就一定要介紹;答應寄的資料一定寄;約好要送的東西一定送;說了要給對方看的東西,一定不要忘記給人看。這一件件都不是什麼大事,一不留心就會忘記。但這些小事的積累,卻能建立你的信用,好比把一百、兩百日元的零錢存到賬戶裏一樣。零錢一點點積攢起來,會成為一大筆財產。同樣的,日常生活中的守約行為會成為你的信用證,提升你的品格。
以前,曾有位前輩對我說“什麼時候一起吃飯吧”、“找個時間好好聊聊”,我高興地期待著;可是總也沒能實現,讓我很失望。後來我明白了“人家隻是送個口頭人情,隻是說說罷了”,於是不再失望。但是這個人在我心裏的分數也降低了,我覺得他雖然態度和藹,卻是個靠不住的人,而且覺得自己在人家心裏並不重要。不過到了現在,我已經能夠寬容地去考慮這些事了,認為那位前輩也是和藹善良的人。他之所以那麼做,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彼時彼地的友好心意。
為了讓對方開心,爽快地答應他的請求,這固然不錯;可是一旦不能遵守約定,就會降低自己的信用和品格。不輕易答應請求,也許會被認為不夠爽快、不夠親切,卻會因為“這個人值得信賴”而受到尊重。
因此,我們一定不能忘記約定。本來想要記住說過的話、約好的事,但終於還是忘記了,這種情形屢見不鮮。縱然並無惡意,但一旦破壞了約定,那就與有意輕視對方而毀約一樣,自己的信用就會崩潰。不要仗恃記憶力,一定要養成作記錄的習慣。
記事本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14.拒絕時要迅速、有禮
如果接到邀請後,過了一周、兩周都沒有動靜,對方就無法製定計劃。人家本指望你會接受,但最後卻拒絕了,導致人家連物色下一位人選的時機都失去了。
打算拒絕的話,就一定要盡早。如果在自己設定的時限內,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決心,那麼索性拒絕為好。
被邀請去參加聚會,總比被無視令人高興;有人拜托自己擔任某個職務,是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的證據——這麼一想,我們就會不斷地答應下來很多事,但時間和精力卻是有限的。
如果不願意交聚會的費用,不想做與自己將來的業務、收入、在公司的評價等無關的工作,從而不斷地拒絕自己認為無益的事,那就會喪失很多機會和可能性,人生就很寂寞了。
也有的時候,自己很想去參加聚會或接受職務,但由於與其他計劃相衝突,或出於當時的情形而不得不拒絕。這種場合下,一定要盡早回複表示拒絕。拒絕比接受更需要心靈的力量。即便真的很想出席,一旦知道“可惜,去不成了”,就要立刻作出回複。如果樂觀地認為總會有辦法,就會導致雙重約定或三重約定的結果。
在先約不可改變,無論如何隻能拒絕的單純情況下,就沒有煩惱的必要了。盡可能迅速、禮貌地做出拒絕的答複吧。如果實在過意不去,在拒絕的同時可以用發賀電、寫信、送花等方式表達一下心意。如果想著“以後慢慢再說”,那麼幾乎可以說,一定是會忘記的。
不過,現實生活的情形並不總是那麼單純。“真的很想拒絕,但要顧全和對方的情分,不出席也不好”、“按說應該參加,可又沒什麼意思,真讓人頭疼”、“被期待有出色表現,固然讓人高興,可是擔子好重”——種種理由都會讓人生出拒絕的念頭。像這樣鼓不起勁兒的時候,一般還是不要勉強接受為好。
如果實在無法立刻拒絕,那就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限,比如推遲一天作答、在下周一之前作答等,考慮之後再作回複(將一周內的各種計劃歸納起來,周末時進行整理,也是很有效率的)。
不善於拒絕,總是思來想去,“調調時間,不就可以去了嗎”、“雖然做不了大事,也可以稍微有點用處,不是嗎”,結果磨磨蹭蹭地老拖著不答複,其實這對對方、對自己都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拒絕的時候,如果是寫明信片,一定要親筆寫明拒絕的理由,再寫上諸如祝盛會圓滿的祝願。如果是打電話,要禮貌地對對方的邀請表示感謝,說明由於如此這般的原因而無法接受,不失禮地進行拒絕。越是在拒絕的時候,越要禮貌周全,要感謝對方的邀請,這一點乃是鐵的法則。
15.隻要心真誠,總會打動人
以誠待人,能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心靈之橋,通往對方心靈的彼岸。一個真誠的聲音才可以喚起一群真誠的人的共鳴。
你想要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要怎麼對待別人。隻要你付了真情,朋友就會以真情對待你,雙方的關係也因此得以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一個人想要與別人成為知心朋友,首先得敞開自己的心扉,要講真話、講實話,以自己的真誠換得別人的真誠。
如果你是一個真誠的人,人們就會了解你、相信你,不管什麼情況下人們都會知道你不會掩飾、不會推托,他們都相信你說的是真話,都樂於接近你,因此你會很容易獲得好的人緣。
與人相處,以誠為貴,對同事亦是如此。當他需要你時,你要盡心盡力地伸出援手;當他不小心冒犯你時,你要抱著寬容大度的心情,真心真意地原諒他;當他有求於你的時候,你要毫不猶豫地幫助他。原因隻有一個——因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有1/3的時間是和同事在一起,你能否在工作中獲得快樂和滿足,與同事相處是個很關鍵的因素。
16.不使用否定的語言
“有怪癖”和“有個性”,差距隻有一線之隔。
“灑脫”和“懈怠”很相似,評價卻截然相反。把“邋遢”說成“不拘小節”,印象頓時就迥然不同。
從“有怪癖”這種說法中,能夠感覺出對那人的反感;但如果是“有個性”,那麼即便說不上有好感,也會有溫和的意味。在美國,“沒有個性的人”就等同於“無趣的人”。
無論如何,不宜指責對方是“××樣的人”,尤其是一定不能給對方貼上消極的標簽。如果對方做錯了事,隻要就事論事就夠了,指責“你這個人做什麼都不行”,全盤否定對方的人格,則是錯誤的。如果對方沒有做好你托付的事,就一怒之下說出“以後再也不用你了”,那會深深地傷害對方。
在職場的夥伴們之間,說“露了我們的底牌就糟了”、“我已經和××通了氣”、“就用××老師吧”之類的話,一位外界的前輩委婉地告誡我們“使用這種語言,是在貶低自己”。應當注意的是,即使在夥伴們之間,也不要使用會降低自己品格的措詞。
對職場之中工作速度緩慢的部下或後輩,不要指責說“真笨”、“遲鈍”,而應當正麵地評價說“工作非常仔細”。正如不擅長做掃除和整理物品的人,卻往往擁有充沛的行動力一樣,長處和短處常常緊密相連、難以分辨。
溫和地評價對方的長處,這也會反饋到自己的評價上來。如果有人說“哇,你胖了”、“氣色很壞”、“很疲倦嗎”,聽到這樣令人不舒服的話,任誰也會稍有些不愉快。說話者也許是無心之言,卻太不體貼人了。
“本來以為你是個神經質的人,原來不是”、“本來以為這麼優秀的人一定很可怕”——聽到類似的說法,即便最後否定了原來的意思,但自己竟給人這樣的印象,也讓人高興不起來。
有的女性完全不顧及對方的心情,當麵毫不客氣地淨說不中聽的話,並以此洋洋自得,這樣並不會得到尊敬,而是招人害怕,一定要多加注意。“加油,我們支持你”、“你一定沒問題”——像這樣,對周圍的人,還是多說些積極的話為好。
盡量不要對別人使用負麵的用語。同樣的,對自己也不宜使用消極的說法。像“我總是一團糟”、“我已經上了年紀,衰老了”等,過於自貶不是好事。對自己不要使用“反正我這種人”
之類的說法,這完全感覺不出想提升一下自己的氣力。特別是一旦開始用“反正……”這種自暴自棄的說法,那就完了。
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是無法替代的存在、被賦予了不可侵犯的人權。不過,是認識到這一點、努力磨礪自己、做有益於他人的事,還是糊裏糊塗、得過且過地混日子,人的品格會因此而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