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吳女士最終還是生下了一個女嬰。家裏人聽到生的是女孩,就像是霜打的茄子,無精打采,長籲短歎,隻在醫院看了孫女一眼就回家了,就連吳女士的丈夫也被婆婆給帶走了。自從女兒出生以後,原來和睦幸福的家庭氣氛不見了。婆婆對吳女士的態度也不如從前,常常對她冷嘲熱諷。丈夫凱不僅沒有替吳女士說話,甚至勸她再生一胎。終於,吳女士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選擇了離婚。
他們婚姻走到盡頭不是因為感情危機,而是走不出重男輕女的怪圈。原本恩愛的一對夫妻,走向了分手。其實,傳宗接代的觀念應該丟掉。不是常說女兒是父母貼身的小棉襖嗎!女兒和父母貼心,和爸爸的感情親密,也會和媽媽聊很多小秘密。生女兒的父母是有福氣的。
父母隻有端正了思想,才能夠發自內心地把女兒和兒子一樣平等的看待,才會給女兒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父母不僅不能看輕女兒,而且還要相信女兒的能力不比男生差,也要相信女兒一定能成為出色的女生。
在今天的社會,由於一些世俗的觀念、社會的原因,女性要想獲得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所以,父母要多多鼓勵女兒,樹立自信心。不要盲目地相信男生的能力一定勝過女生。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如果給予同樣的機會和鼓勵,女孩在數學方麵的表現可以完全不遜於男孩。
這個最新研究結果與以前的研究結果不同。2005年,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薩默斯稱,生物差異可以解釋為何成為數學教授的女性比男性少。簡單的說,女孩在數學方麵的平均水平和男孩差不多,但不如男孩出類拔萃。
不過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大多數國家,性別不平等,而不是天賦缺少,是在數學上有傑出成就的女性比男性少的主要原因,其中也包括美國。
從上麵的報告中,父母可以看出女生和男生在天賦上是一樣的。父母不要因為錯誤的認識耽誤了女兒的成長。更不要讓自己的錯誤想法被女兒察覺到,而是應該轉變觀點。父母要想擁有出色的女兒,就要相信女兒不比男生差,甚至用超過男生的期望來看待她。另外,女生的性格特點也有利於她們取得更大的成績,比如:踏實、謹慎、細心等。雖然,這樣的說法並不絕對,但這些性格在女生的身上體現得更明顯。
父母也不要忘記鼓勵女兒為了夢想去拚搏,給她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女兒在一個無差別、無歧視、受關愛的環境,自然會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積極的追求上,獲得勇氣和信心。這樣的女生在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也為父母或者自己掙得了麵子:“看,我(我家的女兒),不比男生差吧!”從古代的花木蘭到開國的第一位女將軍,以及社會上的女警察,女飛行員,很多男生涉足的領域,都出現了女生的身影。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在這個世界上,成功沒有性別之分,隻要父母的教育方法得當,女生不比男生差。
3.讓女兒明白,自己掙到的才踏實
由於家庭教育的原因,很多女生的依賴性很強,想要什麼隻會向父母要,從來不知道自己去努力爭取。在今天社會上的每一個女生都應該有很強的獨立能力,才能夠在未來謀個人的生存與發展。父母要告訴女兒,希望得到什麼,不要指望別人的賞賜,靠自己掙到的才踏實。
長期以來,中國孩子接受的是灌輸教育,父母、老師、孩子都比較看重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這也就造成了一種情況:在考試方麵中國的孩子總是比國外的孩子顯得優秀,但當涉及到獨立能力時,中國的孩子總是沒有優勢可言。
不是外國的孩子天生獨立能力強,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有人說中國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國孩子則是爬大的,這種說法一點也不為過。沒有哪位父母想看到女兒在成長的道路上瘸了腿,那就像美國的父母學習,在如何讓女兒盡早具有獨立性方麵獨具匠心,多下功夫。
(1)從小培養女兒的獨立觀念。女兒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獨立觀念形成和獨立能力培養的過程。如果父母總是舍不得放手,不願讓女兒自己做事情,她就會把自己的一切都依托於外界的環境和他人。這時,女兒不再掌握主動權,外界環境和他人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她,她已經不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樣的女生還能夠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