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女兒早戀的問題應該十分自然地開導女兒。父母不必直接指責這事多麼不應該,多麼可恥,多麼不道德,最好能間接說明這一問題的利弊。同時要注意,開導女兒的時候不要激動,要自然溫和,又果斷有力,讓女兒知道這事沒什麼神秘的,更不是見不得人或者大逆不道的。
某重點中學16歲的高一學生靜靜這幾天堅決不去上課,強烈要求老師給她換班。無奈之下,媽媽隻好帶她求助心理醫生。
在心理醫生的開導下,靜靜才透露:“在上學期期末,她接到同班男生的一封情書。”
據靜靜的老師和同學說,她不僅從來不跟男同學接觸,甚至很怕他們注意自己。靜靜說,剛上高中時,她發現男同學似乎都喜歡盯著穿得鮮豔的女同學,從此她隻穿深色衣服,配眼鏡時也挑了一個黑框的大眼鏡。“我不想他們喜歡我。”她說。
在交談中,靜靜多次提到:“媽媽說過早戀了,成績絕對下降,考不上大學。”她媽媽也承認,初三時,因為擔心孩子早戀,考不上重點高中,有幾個月天天強調這事。
父母擔心女兒早戀影響學習是一種關心女兒前途的表現,但像靜靜的媽媽這樣,未免有些關心過度。媽媽沒有認識到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和幫助有利於女兒思想的健康成長。在媽媽頻繁的暗示下,女兒對男生產生了一種“本能”的拒絕,以至於在收到同班同學的“情書”之後,極度抗拒和反感,甚至產生強烈的“換班”想法。這樣的思想不僅不利於女兒的正常學習和人際交往,還會造成女兒性格的孤僻。
收到情書,說明女兒優秀,有值得別人讚賞的地方,父母應該高興才對。父母應該正確對待女兒收到情書的問題,平時就應該從生活上多關心女兒,讓女兒多了解一些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友誼,幫助女兒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
父母要特別注意跟女兒做知心朋友,跟女兒共同探討“情書”事件,讓女兒放開思想,遠離自卑和不安,正確對待男女同學之間的關係。同時讓女兒了解一些生理知識,讓其自主將青春期的衝動控製在一個底線範圍內。
情竇初開與女兒本身所處的年齡段有關係。處在青春期的女生,本身有一種逆反心理,特別需要和別人溝通,需要別人的愛護。所以,父母要多與女兒溝通,讓女兒願意將自己的小秘密與父母分享。這樣就會避免很多可能發生的“危險”。
3.幫女兒澆滅心中的狂躁之火
女兒處在青春期,自製力不強,遇到一些事情容易激起她情緒的變化。當女兒狂躁不安時,父母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積極引導女兒,父母先要自己保持冷靜,以靜製動。
狂躁的女生就像不服管教的小馬駒,總是“尥蹶子”,動不動就發火。
其實,發火是正常人基本情感的一部分,它和先天的氣質有關係。無論是誰遇到氣憤、不滿時,就會表現出憤怒,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個女生經常爆發怒火,表現出狂躁不安的情緒,缺乏最起碼的自製能力,那麼就是一種不良的行為了。
女兒之所以狂躁,是有其必然的心理原因的。比如,父母對女兒過分溺愛、對女兒期望值過高、成人的“示範”作用、女兒缺乏同情心等,都可以導致女兒出現狂躁情緒。也有的女兒是因為心中長時間積聚了不滿,想借發火來發泄。一個人是否有自製力,是其人生和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個人沒有自製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林娜是某中學初一的學生,升入初中以前,她是個快樂的女孩,熱情,大方,成績優秀。但現在,林娜卻像變了一個人,不光成績下降了很多,而且經常稍有不順心,就對父母大動肝火,甚至又哭又鬧,還摔東西,有時甚至跟同學吵架,同學們都不敢接近她了。父母怎麼勸說都不行,拿她實在是沒有辦法了,經常為這事整晚睡不著覺。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碰到過女兒大發脾氣的情況,尤其是女兒剛剛要獨立的時候。一般來講,女兒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所以,如果女兒愛發脾氣,經常出現“狂風暴雨”,父母也不要輕易下結論說自己教子無方或女兒有心理問題,並且為此心神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