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設備基本常識(3 / 3)

(11)光芒鏡。光芒鏡能使畫麵中的光亮部分出現閃光,尤其是畫麵中的燈光或者點狀光斑,都會出現光芒四射的閃光效果。這種效果能達到各種藝術效果及渲染夜間的燈火氣氛。在拍攝過程中,選用暗背景最佳。使用光圈口徑的大小會影響光芒閃爍效果。光圈越小,效果會減弱;反之,光圈越大,效果就會更加明顯。為了便於直接觀察,應使用單鏡頭反光相機。當使用廣角或者廣角鏡頭時,邊緣部分會被切掉。使用這種濾光鏡不需要增加曝光量。

(12)半彩色濾光鏡(HALF—COLOR)。此種濾光鏡是在兩片光學玻璃中間,夾上半片膠質濾光片。濾光鏡一半呈現出濾光片的顏色,另一片透明無色。這類濾光鏡有紅、橙、黃、綠、藍、紫、淺灰、深灰、豔綠、褐色、品紅等多種顏色。拍攝時,一般常把無色的一半對準主體,而把彩色的另一半對準遠景。結果,主體仍保持原有的色彩,而背景則可按照濾光鏡的色彩轉變成各種顏色。

(13)雙色濾光鏡(DUAL—COLOR)。此種濾光鏡是在光學玻璃中間,夾上一片膠質濾光片。濾光片一半是一種顏色,而另一半則是另外一種顏色。這類濾光鏡有黃/紫、紅/藍、橙/綠共三種型號。加用這種濾光鏡後在同一幅畫麵上可出現不同色彩的效果。例如在海邊拍攝日出時,下半部用藍色,上半部用紅色,上半部紅色濾光鏡則渲染了日出時的紅色調,而下半部藍色濾光鏡則強調表現海水的色彩。在使用上,最好把兩色分界線對在水平線或山頂線,也可對在畫麵的陰暗區域,這樣可以使兩種色彩效果轉化得比較自然完美。

相機焦距的長短會影響色彩效果。廣角鏡頭會使色彩的分界線非常顯著,然而望遠鏡頭會使色彩的分界線不明顯。在拍攝時,使用小光圈會使色彩分界線明顯,而使用大光圈則會使色彩分界線模糊。

使用此種濾光鏡需要增加曝光量。增加的曝光因數是按照兩種色彩的平均數計算的。紅/藍需要增加四倍曝光量。橙/綠需要增加三倍曝光量。而黃/紫鏡需增加兩倍曝光量。

(14)多影鏡(MULTI—VISIOW)。此種多影鏡是非常精確地把光學玻璃切割成不同的多麵體。使用這種鏡能把一個景物在一張畫麵裏同拍成三個、五個或六個影像。

多影鏡共有三種:

①可變多影鏡(VARI—MULTIVISION),此種多影鏡是由兩塊兩麵鏡的棱鏡組成。使用時可轉動一塊鏡片,當這兩片兩麵棱鏡平行時,能把一個景物攝成兩個影像;而當兩片棱鏡垂直時,則能攝成四個象。

②三平行麵(3PF),可拍攝成三個平行影像;三棱麵(3F),可拍攝成三個影像;五棱麵(5F),可拍攝成五個影像;六棱麵(6F),可拍攝成六個影像;六平行麵(6PF),可拍攝成一個影像,後麵相隨著五個重複的影像。

③彩色多影鏡(COLOR—MUTIVESION),此種多影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鏡麵被切割成五麵鏡,色彩是一半綠,一半橙。另外一種是鏡麵被切割成三角形,而每個三角形呈現一種顏色,有藍、綠、紅。從電視或廣告攝影、靜物攝像中,經常看到使用這種多影鏡的效果。

(15)近攝鏡(CLOSE—UP)。所謂近攝鏡就是可以把近距離的大小物體或者景物的某一個細部,拍攝成大的影像。近攝鏡是用屈光度不同的光學玻璃構成。因屈光度的不同可分為1、2、3、4四種。號數越大它的成象倍率越大。可同時使用兩片近攝鏡以提高影像的倍率,但不要同時使用三片。

近攝和微距拍攝時,因為影像放大的倍率很大,所以極微小的移動都會影響照片的質量。拍攝時,最好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並使用快門線。近攝時,景深淺,所以要盡量使用小光圈。200毫米以上的長焦距鏡頭,不適合於加用近攝鏡。使用近攝鏡時,不需要增加曝光量。

(16)可變近攝鏡(ZOOMCLOSE—UP)。可變近攝鏡的屈光度從2~10。在拍攝過程中轉動鍾片,就可以獲得不同倍率的影像。

(17)五彩星光鏡(RAINBOW—SPOT)。此種濾光鏡是在光學玻璃的每度上刻有1270條平行槽。使用這種濾光鏡拍攝明亮的小光點時,可以變化成絢麗的彩虹效果。

(18)光譜星光鏡(SPECTRAL—STAR)。此種濾光鏡是鏡麵上刻有特別的方格形式。當畫麵有明亮光點時,這種濾光鏡就會使畫麵出現光譜的星光效果。

這種濾光鏡有三種:

①跳動式(PULSATOR),使用這種濾光鏡拍攝亮光點時,光點會變成爆發式的相等的跳動式的光譜色,顏色顯得非常豐富多彩。

②星雲式(WEBULA),使用這種濾光鏡拍攝亮光點時,光點會變成環形的活動的光譜色彩效果。

③仙女式(AWDRONEDA),使用這種濾光鏡拍攝亮光點時,光點會變化成線形的幻影般的影像,對比強烈而色彩非常豐富。

(19)紅外線(INFRARED)與紫外線(ULTRAVI—O-LET)濾光鏡。這兩種濾光鏡都是隻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線。紅外線濾光鏡在配用紅外線膠片時,能阻擋可見光和紫外線,隻讓特定波長的紅外線(720和900微毫米以上的紅外線)進入鏡頭成象。

紫外線濾光鏡的作用是阻擋可見光和紅外線,隻讓紫外線通過。這兩種濾光鏡主要是用於高空拍攝、科研以及犯罪偵查等方麵。

常用照相機

120型相機

120型相機,屬中等畫幅照相機,它的畫幅尺寸一般分為6×4.5cm、6×6cm、6×7cm、6×9cm。除此之外,還有6×8cm、6×12cm和6×17cm。它的結構類型有折疊式(如海鷗203);雙鏡頭反光型(如海鷗4A等);單鏡頭反光型(如哈斯勃萊德係列等)。

哈斯勃萊德,就是我們常說的哈斯相機。它是由瑞典的哈斯勃萊德公司生產的產品。該公司創建於1941年,自1948年開始生產120單鏡頭反光相機,型號為1600F(在此之前它的產品是為軍用而設計製造的)。哈斯相機的最大特點是采用了積木式的結構。它不單具有其它單反光照相機可隨時隨意的更換不同焦距的鏡頭的優點,還有迅速裝卸的片盒,隨時可更換的取景器。尤其是可隨時快速裝卸的片盒,為使用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該相機的另一個特點是由於它采用了單鏡頭反光的取景方式,所以在取景時無視差,因此,很受使用者的歡迎。由於哈斯相機具有明顯的功能優點,加之製作工藝精良,很快就受到全世界大多數攝影師的好評。因此,世界上各著名照相機生產廠商紛紛進行仿製,如原西德以生產雙鏡頭反光相機而著名的祿來光學技術公司生產的祿萊福萊克斯(Rolleifeex)SL—66;日本瑪米亞光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瑪米亞(Mamiyua)RB—67和M645—1000,前蘇聯生產的基輔88型,都是以哈斯相機為模本仿製改造生產的120型照相機。在上述幾種相機中,則以祿萊弗萊克斯SL—66型為最優異,這當然與前西德的照相機生產技術基礎是分不開的。

哈斯勃萊德公司目前生產的照相機基本上都是在其經典產品哈斯500C/M的120型相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雖然哈斯勃萊德公司1995年推出了新一代電子化程度更高的TC205型以及501CX、503CX等120相機,但500C/M仍以它所具有輕便、可靠、象質優異等優點,深受攝影愛好者的喜愛。下麵我們就以500C/M為主體,講一講該型機的操作方法和性能。

哈斯勃萊德500C/M型相機,於1969年出現在市場上。它是500C的改進型。屬6×6規格的120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標準畫幅尺寸為55×55毫米。在使用A16型片盒時,可拍攝畫幅為55×1.5毫米的底片16張(使用120膠卷)。另外,該機除可配備上述兩種片盒外,還可配備畫幅尺寸為55×55毫米,從24張到200張容量的片盒,以及波拉(Pealoid)80型和100型片盒。

該機除備有六種規格的後背供使用外,它還擁有一個龐大的鏡頭群和多種取景器供使用者選擇。哈斯勃萊德相機所用的鏡頭幾乎都產自德國的著名廠家,如蔡斯和施奈德。它共配備C係列的從30毫米到500毫米的定焦鏡頭14種及一款140~280毫米的高素質變焦鏡頭。最常用的除標準鏡頭(蔡司生產的普蘭納80mml∶2.8的鏡頭)外,還有40mml∶4,5mml∶4和250mml∶56以及施奈德生產的140~280mml∶5.6鏡頭。這些鏡頭無論從色還原性和解象力等方麵來講,都不愧為當今世界裏高品質鏡頭中的佼佼者。500C/M相機共備有九種取景器供使用者選擇。俯視磨砂玻璃取景器為標準取景器。平視棱鏡測光取景器(VFC—6型)的測光係統的測光吻合率也是該類型取景器中的最優秀者。

該機采用同步機械式鏡間快門,由1~1/500秒共10檔快門時間,另外還沒有B門和T門,各檔快門時間均可進行M或X門同步閃光攝影。

另外該機還配備有多種附件供選擇。如快速上弦手柄、近攝接環、遮光罩、各種濾色鏡和效果鏡,手柄、三腳架快速連接座,快門線,甚至包括小巧水平儀和快速調焦手柄等。

該機不但設計先進、機構緊湊合理,而且加工精度高,工藝考究,配合精密。因此,該機不但輕便小巧,而且堅固耐用。尤其是在低溫環境中使用的可靠性,是任何一款類似相機不可比擬的。

由於哈斯勃萊德500C/M型照相機的結構複雜,最應引起攝影者注意的有下述事項:

1.按下曝光輔助動作預釋按鈕,而又未再按快門按鈕時,不可對照相機上弦,否則極易損壞照相機。

2.自拍完畢後或用T門檔拍攝時,在T門鎖鈕未及時複位時,不可以再對照相機上弦,否則很容易使照相機損壞。

3.由於攝影時是由左手和右手分別控製按快門按鈕和上弦卷片的,因而上弦卷片操作過程中請勿觸動快門按鈕,以免造成照相機既上不了快門弦,又無法取景和卸下鏡頭的故障。拍攝時左手尚未離開快門按鈕時,也不可再對照相機上弦,以免損壞照相機。這點在緊張的新聞搶拍時尤應加以注意。

4.轉動上弦卷片手柄(或手鈕)進行上弦卷片操作時,一定要轉到終止位置,若未轉到底就進行拍攝,極易將照相機損壞。

5.上弦後卸攝影鏡頭時,應先按下鏡頭鎖鈕再反轉鏡頭,而且一定在鏡頭自機身上卸下後,才可放鬆鏡頭鎖鈕;安裝攝影鏡頭時一定要使鏡頭轉到定位處鎖牢。否則容易造成快門上了弦,鏡頭又卸不下的故障。

6.卸下的鏡頭若較長時間不使用時,應及時使該鏡頭上的快門弦釋放(向外撥鏡頭後端的釋放杆即可),以免損傷快門彈簧。待重新使用該攝影鏡頭時,再臨時用硬幣正轉位於鏡頭後端下方的上弦軸(小軸端麵有槽),使快門重新上弦。

7.使用1~1/4秒的各檔快門時,快門未結束曝光前不可抬起快門按鈕,否則膠片會在中途停止曝光,使底片曝光不足。

8.使用自拍時若T門鎖鈕未撥至T門檔,則膠片在自拍時根本不會曝光。

9.使用慢門拍攝或翻拍時,應先按下曝光輔助動作預放鈕,以避免照相機的震動影響畫麵清晰度。

10.在片芯上安裝膠片時,要細心操作,尤其是使用個別國產膠片時,務必安裝整齊,以免拍攝中產生卡片故障。

11.若上弦後快門按鈕按不下去,應首先檢查片盒上的擋光插片是否未抽出或計數窗內已拍完12張。

攝影鏡頭鎖鈕應用注意事項:先按下此鈕後再將鏡頭逆時針轉動40°,即可將鏡頭卸下。卸C式攝影鏡頭時,一定要先上緊快門弦,再按上述步驟卸,並應注意在卸的過程中始終按著此鎖鈕,不得中途鬆開,以免出現鏡頭卸不下也裝不上的故障。卸下的C式鏡頭若較長時間不用時,應撥動鏡頭後端的快門釋放杆,使快門鬆弦,以免影響快門壽命。待重新安裝鏡頭前,再臨時用硬幣將鏡快門上弦後安裝。

135型相機

135規格照相機是使用35毫米寬電影膠片的小畫幅照相機,畫幅尺寸為24×36毫米。一般為24張裝或36張裝。135相機自1925年問世以來,因它具有靈巧輕便,攜帶便利等優點,很快風靡世界,成為在技術上發展最快,市場占有量最大的機種。由於微電腦技術的介入和新型光學玻璃的應用以及感光膠片的不斷改進,135相機基本上改變了自身小畫幅、低素質的形象。因它還擁有高快門速度(最高達1/8000秒)等優勢,現已廣泛的應用在新聞報道、藝術創作及家庭生活之中。

135相機從取景方式分類一般分為旁軸取景和同軸取景兩類。旁軸取景照相機最優秀的機種現在要數萊茨公司生產的萊卡M6了。萊卡M6相機不但具備萊卡係列相機在機械精密,鏡頭素質高等方麵的優點,而且配備了測量精度極高的機內測光表,使用者更加得心應手。同軸取景135相機以尼康和佳能的使用者為眾。由於大量電子技術的應用,新型的尼康F4、F5和佳能EOS—IN等專業135單反光相機,快門速度高達1/8000秒,並能快速準確的自動對焦,並擁有多項自動曝光功能和高速馬達係統。與之相配合的從幾毫米到幾千毫米的高素質鏡頭,使它如虎添翼,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尼康FM2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是於1982年開始投放市場的。它除了有一個很可靠的機內測光表外,其它部分的功能全部采用手動方式。在尼康係列中它雖然屬於中檔相機,也僅僅是因為在它的機身內部缺少流行的電子設備。從使用情況看,它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有些方麵甚至超過了屬於高檔的機型。

尼康FM2的技術性能:

快門部分:快門調節範圍從1秒至1/4000秒,並設有B門和X檔,閃光同步時間高達1/250秒。

取景器:取景視場範圍為畫麵機場的93%。

測光方式:在全開光圈下進行TTL中央局部測光。測光範圍為EV1至EV18,膠片感光度調節範圍為ISO12至ISO6400。測光結果由三極發光二極管顯示。

馬達卷片器:配用MD—12電動卷片器,卷片速度可達3.5張/秒。

另外,FM2相機具備兩個特點,是一般的中檔相機所不具備的。一是在反光鏡上升動作與快門釋放動作之間有8~12毫秒的延時裝置,這一裝置確保了快門釋放時,反光鏡已確實離開了光路;另一個是具有多次曝光功能,這對於進行藝術創作的使用者來說,無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暗房設備

感光膠片經過我們精心構圖、測光直到拍攝完成,付出了許多腦力和體力的勞動,而這時我們怕有的付出隻是以潛影的形式存留在感光膠片上。下一步的工作,就要在暗房中來完成了。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暗房設備有一定的了解。隻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正確的使用它們。

感光膠片的衝洗設備

感光膠片的衝洗是從拍攝到看到照片幾個環節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旦因衝洗出現失誤而倒致膠片的報廢,將使我們所付出的一切勞動前功盡棄。因此,為了保證在這個環節上不出問題,了解感光膠片的衝洗設備是保證衝洗工作順利完成的首要條件。其實,暗房中,膠片衝洗用的設備可以講是最為簡單的,正因為它的簡單,往往使人更容易忽視它,甚至造成很大的遺憾。下麵我們就感光膠片的衝洗設備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藥液配製所用的設備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稱量部分,包括天平、法碼和量筒等;另一部分為配製容器和藥液保存容器。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天平。天平實際上就是一個利用平衡杠杆原理製作的稱量用具,在初始時,天平支點兩端的力矩是相等的。此時天平處於平衡狀態,在天平上反映為指針指向零點。當一邊受到力的作用時,這個平衡遭到破壞,此時指針發生偏移。為了恢複平衡狀態,我們在另一邊施加外力,這個外力與另一邊所受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對,天平即恢複平衡狀態。這就是天平稱量重物的基本原理。如下圖5—1所示:

當L1=L2,F1=F2時

L1×F1=L2×F2(天平處於平衡狀態)

當L1=L2,F1>F2時

L1×F1>L2×F2(此時指針向左偏轉)

感光膠片衝洗藥液是由多種化學藥品組合而成的。每種藥品的含量由幾十毫克到上百克不等(指在1升藥液內),稱量的精確性直接影響到藥液成分的變化,而藥液成分的變化又直接影響到衝洗的質量。因此熟練的使用天平進行精確的稱量是保持藥液質量穩定的首要條件。

如果每次配製藥液的總量不超過兩公升,建議使用稱量精度稍好一些的物理天平。

再有就是配製和保存藥液用的量筒、容品等,這些物品我們也建議使用玻璃製品。保存藥液的容器最好用密封性較好的深棕色玻璃瓶,配製藥液最好使用無色透明的鈉玻璃製品。

放大機

一般的由於底片尺寸很小,所以很不利於觀賞。要想從小底片得到大照片,就要經過放大。放大機就是將小底片放成大照片的設備。

放大機的基礎道理與照相機相同,照相是將外界景物通過鏡頭在感光膠片上結象;放大則是把放大機內底片上的象通過鏡頭結象在與底片平行的相紙上。此時被放大的底片實際就是被放大機鏡頭拍攝的物體。

一、放大機的種類

集光式放大機。集光式放大機(如圖5—2所示),在光源和底片之間使用聚光鏡集光,因光能損失小,所以亮度高,放出的照片清晰度也較高。但不適合放人像照片。

散光式放大機。光源與集光式放大機相同,基本結構也相似。所不同的是光路中取消了聚光鏡組。用一至二片乳白玻璃代替。因底片所受到的照明光線比較柔和,所以適合用於反差較高的底片或人像放大。

半聚光式放大機。在這類放大機的光路中,不僅保留了聚光鏡組,而且在聚光鏡組的下方加上一片乳白玻璃,它的性能也因此結構而介於上述兩種放大機之間。

反射式放大機。此種類型的放大機,實際上是集光式放大機的改進類型。投射到聚光鏡上的光線是經過一片可吸收紅外線的反光鏡將光源的光反射而來的。這種放大機一般作為用於放大幅彩色照片的專業放大機。它的最大優點在於避免了底片因長時間曝光易受熱損壞的現象。

二、放大機的光源

放大機的光源是放大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易讓人忽視的部分。很多人認為,放大機的光源無非是為曝光提供光源的燈。其實,就這是這隻燈,是決定放大照片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放大機上常用的光源有乳白色泡,磨砂泡和鹵鎢燈三種。但是作為一般照明和裝飾用的乳白泡和磨砂泡是不能代替放大機專用的乳白和磨砂泡的。照明用的乳白或磨砂泡的外形近似於一個橢圓的球體,放大機專用乳白或磨砂泡的發光表麵是一個半徑很大的球麵。因此,我們即使不考慮光源能量的利用效率問題,單從發光表麵的幾何形狀而言,要想使底片處於一個均勻的光照環境,放大機專用燈泡在這方麵肯定是最理想的選擇之一。所以在使用放大機時,一定不要忽視了這個環節。用鹵鎢燈作為光源的放大機一般都是中高檔的放大機。鹵鎢燈具有效率高、亮度及色溫穩定,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尤其是色溫穩定這一點對於進行彩色放大尤為重要。

三、放大機用鏡頭

用於放大照片的鏡頭,是放大機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對於一台中檔的放大機來講,一隻理想的放大鏡頭的價格應占整個放大機價格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它不但要求象差校正良好,有很高的清晰度,而且還要求它的色差也要得到很好的校正,以保證色彩的正確還原。再有在鏡頭的選擇上,鏡頭的焦距應與放大底片的尺寸相匹配。一般掌握的原則是,鏡間的焦距略大於底片的對角線長度為好。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是攝影中所使用的膠片和後期製作的相紙的總稱。按種類劃分一般分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兩大類。並且在這兩大類感光材料中都包含正性感光材料和負性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包括進行黑白攝影時所用的膠片和後期製作時所用的相紙。雖然它們最後的成象都是被還原的金屬銀,但它們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感光乳劑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區別。我們在這裏主要介紹黑白感光膠片。

黑白感光膠片根據對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及不可見光的敏感程度可分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紅外片和X光片幾類。除紅外片和X光片為有特殊用途的膠片外其餘三類都是我們常用常見的膠片。

全色片的感光泛圍包括了可見光譜的全部和部分紫外光。即感光波長泛圍約為380~700毫微米。用它拍出的照片,基本符合原景物的明暗層次,表現能力極為豐富。普通攝影所用的黑白膠片幾乎都是全色片。

分色片也稱正色片,它的感光泛圍約為380~600毫微米。即除紅光以外的大部分可見光及紫外光它都可以感光。這種膠片適合拍攝黑白風光片。

色盲片又稱黑白正片,它隻對藍紫色光感光。感光波長範圍約為380~480毫微米。它的感光乳劑以溴化銀為主。色盲片多用來進行黑白文字及圖表以及製作電影拷貝用。

彩色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包括彩色膠片和彩色相紙兩大類。在彩色膠片中又分為彩色負片、彩色正片和彩色反轉片,彩色負片中還另包括彩色中間負片。彩色相紙又可分為負——正相紙和正相紙兩種,現將它們的用途分述如下。

彩色負片。供為獲得彩色照片為目的的攝影用,通過拍攝和衝洗,可得到與照片顏色互補的負片。彩色負片除用來印放彩色照片外,還可以通過拷貝的方法製作彩色透明正片。

彩色負片結構如下:

它是由三個感光乳劑層所組成的多層乳劑結構以及保護層、濾色層、防止暈層等構成的。每一層感光乳劑有不同的感光性,使每一層乳劑隻對藍、綠、紅三原色中的一種感光。在具有不同感色性的三個感光乳劑層中,分別加入能生成不同染料的成色劑。這些成色劑,能在顯影過程中同彩色顯影劑(如CD—4)的氧化物偶合而生成黃、品紅和青三種染料。

由上表可知:感光乳劑經過顯影後,在各層生成的染料顏色與各層感受的色光顏色互為補色。

彩色正片。彩色正片是通過對彩色負片的拷貝而獲得彩色透明幻燈片的感光材料。彩色正片的乳劑層排列結構同彩色負片一樣,同樣是上層感藍,中間層感綠,下層感紅。但是彩色正片所生成的顯影劑與彩色負片有一定的差別。

彩色反轉片。彩色反轉片也是直接用於攝影的彩色感光材料。拍攝後經過反轉衝洗,可直接得到與原景物色彩相一致的正象。彩色反轉片從結構上講並不複雜。但它的衝洗工藝卻是要求非常高,過程也遠比衝洗彩色負片複雜的多。

彩色相紙大部分是以塗有樹脂紙做支持體,采用內偶式彩色顯影的方法,紅、綠、藍感光乳劑中分別有青、品紅、黃成色劑。它與彩色負片在感光層的排列上不同,感藍層與感紅層在順序上相反。

暗房常用藥品簡介

感光膠片和相紙的衝洗工作都離不開化學藥品。在一個配方中,某一成分的改變都將影響到照片的最後質量。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常用藥品的性質及它在攝影配方中的作用。

米突爾

化學式(CH3NHCH4OH2H2SO4)

性質:米突爾為白色或灰色針狀結晶或粉末,易溶於水,不易容於亞硫酸鈉溶液。在1000毫升水中可溶解48克米突爾;而在1000毫升5%的亞硫酸鈉水溶液中隻能溶解20克。因此,在配製顯液中,要先溶解米突爾,後溶解亞硫酸鈉。溫度升高時,米突爾的溶解度也隨之增大。15℃時,1000毫升含5克無水亞硫酸鈉和5克無水碳酸鈉的溶液中可溶解45克米突爾。但是溫度也不能太高,如果溫度達到85~87℃時,反而會從溶液中析出針狀物。因此,配製顯影液時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控製在50℃左右即可。

米突爾顯影能力很強,初影時間短,顯影速度快。低密度位置顯象顯影好;高密度位置顯影不如對苯二酚充實。所以用突爾顯影,可得到柔和的影調,但反差小。米突爾對顯影液的PH值要求不很嚴,範圍可以很寬(PH=6~10)。當配製軟性顯影液時,不加堿和亞硫酸鈉。當配製微粒顯影液時,加弱堿便可。當配製普通顯影液時,可加弱堿,若加強堿將導致產生顯影灰霧。

米突爾的顯影性正好與對苯二酚相對,所以兩者經常配合使用。用這兩種顯影劑配出的顯影液具有兩種顯影劑的優點,而缺點都可以得到克服。這二者相配合作用良好,衝洗效果很好。

米突爾顯影液的保存性好,而且不汙染片子。對溴化鉀和溫度的反映不像對苯二酚那麼敏感,因而對它們的要求不嚴格。溴化鉀對米突爾所產生顯影灰霧抑製能力較弱,但加入幾滴檸檬酸,即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用途:

用來作黑白顯影劑,單獨使用時可配出低反差顯影液。但是與對苯二酚配合使用,以兩者不同的相對含量可以設計出許多著名的超加和配方。

米突爾是目前使用極其廣泛的顯影劑之一。可作為黑白負片、正片、相紙、反轉相紙、彩色反轉片、黑白製版膠片、黑白X光片、黑白電影膠片等感光材料的黑白顯影劑。

注意事項:

1.米突爾受潮後易被氧化,氧化後變為棕黃色,從而影響使用,所以平時要注意密閉避光保存。

2.米突爾對皮膚有刺激性,容易引起皮疹,所以在使用時應避免用手直接接觸。

對苯二酚

性質:對苯二酚是一種還原劑,是白色針狀結晶體,暴露在空氣中會逐漸變成棕黃色,易溶於水,20℃時,每1000毫升水可溶解100克,也易溶於亞硫酸鹽溶液以及含有碳酸鉀或碳酸鈉的亞硫酸鹽溶液中。

用途:用於黑白顯影劑。對感光材料的強光部分顯影較快,是一種能提高反差顯影劑。它與米突爾按不同的配比,可配成多種反差層次不同的超加和顯影配方。對苯二酚可作為一般黑白照相的各種感光材料、彩色反轉材料,也可作為黑白X光片、黑白製版片和黑白電影等膠片的顯影劑。

注意事項:

對苯二酚的水溶液,尤其是它的堿性溶液很容易在空氣中被氧化。氧化之後的溶液變成淺褐色,從而削弱或者失去顯影能力。所以,配好的顯影液,應避光密封保存。

溴化鉀(鉀溴)

化學式:KBr

性質:溴化鉀為白色立方形結晶顆粒,易溶於水。

用途:

1.用作顯影抑製劑。在顯影液中溴化鉀能阻止感光材料乳劑中不具備參加顯影程度的弱曝光部位的溴化銀的還原,因此可增加影像的反差和防止灰霧的產生。用量一般是0.5~2.5克/千毫升顯影液。

2.調節顯影速度。用量小時顯影速度加快,很容易造成灰霧;反之,用量過大也不好,會造成顯影能力的減弱。

3.用作漂白促進劑。在彩色感光材料衝洗液的漂白液中,溴化鉀與鐵氰化鉀漂白劑共同作用,以便在下一步的定影作用中,使溴化銀轉變為易溶於水的硫代硫酸銀鈉絡合物。

苯並三唑

性質:苯並三唑是白色針狀結晶,微溶於水,可溶於苯乙醇。

用途:用作黑白膠片和相紙的顯影防灰霧劑。使用時選用0.1~0.2克苯並三唑溶於5毫升乙醇,而後將溶液傾入顯影液中,即可起到防灰霧的作用。

注意:

1.用量不能過大,如果每1000毫升顯影液中含有多於1克的苯並唑,將嚴重削弱顯影液的顯影能力。

2.彩色感光材料的顯影液中不能加放苯並三唑作為防灰霧劑,否則將造成偏色,特別是對彩色反轉片更為重要。

氫氧化鈉

化學式:NaoH

性質:氫氧化鈉是一種白色固體,易吸潮。根據需要可製成粒狀、片狀、棒狀等不同形態。此藥易溶於水,1克氫氧化鈉,可溶於0.9毫升水中,在溶解過程中可放出大量的稀釋熱,水溶液呈強堿性。氫氧化鈉固體暴露於空氣中會很快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然後生成碳酸鈉。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故稱苛性鈉。

用途:

1.用來配製電影膠片衝洗液的前浴,以便除去膠片背麵的防光暈層。

2.用作顯影促進劑。但因氫氧化鈉不具緩衝性,並容易腐蝕感光材料的乳劑膜,所以不常使用,而代之以碳酸鈉,有時為了提高顯影液的PH值或配製高反差顯影液,才使用氫氧化鈉。

注意事項:

氫氧化鈉的固體,特別是它的濃水溶液,對棉、絲織衣服和皮膚都有強烈的腐蝕性。如果稍有不慎,使氫氧化鈉觸及皮膚和眼睛,將發生嚴重化學灼傷,而且不易治愈。所以,使用氫氧化鈉時要十分小心謹慎。

碳酸氫鈉

化學式:NaHCO3

性質:碳酸氫鈉是一種白色粉末或單斜晶體顆粒,無嗅,味鹹,在270℃時會放出二氧化碳。易溶於水,水溶液呈弱堿性。在幹燥的空氣中碳酸氫鈉無變化。在潮濕的空氣中緩慢分解。與酸類作用時放出二氧化碳。

用途:用作顯影液的添加劑,主要作用是維持溶液的PH值。

冰醋酸

化學式:CH3COOH

性質:純乙酸為無色透明液體,具有強烈的刺鼻醋味。具有腐蝕性,接觸到皮膚上一般情況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但會使皮膚出現水泡。含量在98%以上的乙酸,於15℃左右即可凝結成晶體,即稱“結冰”。這就是所謂的“冰乙酸”或“冰醋酸”。純乙酸比重1.05,熔點16.6℃,凝固點16.7℃。

用途:

1.用於攝影衝洗液的PH值調節劑,一般使用1%的乙酸水溶液。

2.用於黑白及彩色衝洗的停顯劑,一般使用濃度很低的乙酸水溶液。

3.用作酸性定影液的添加劑,主要起停顯作用。

4.柯達彩色套藥C—41V堅膜液中含有乙酸。

注意事項:

1.乙酸“結冰”時,可用30~50℃的溫水對乙酸容器加溫,使之溶化或部分溶化成液體。

2.乙酸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力,使用時要特別加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