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要麵臨的問題。在這樣一個過渡期中,孩子們麵臨成長的煩惱,往往會出現一些不太正常的心理狀況。這時,父母還須做好工作,保證自己的孩子安全度過這一人生的關鍵時期。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和心理兩方麵的變化,往往容易憂慮、迷茫。
正確對待處於青春前期的孩子
處在青春發育期的孩子能長高10或15英尺並能增加許多體重。伴隨此類生理成長變化的往往是態度和行為的巨變。一個可愛、友好、順從的孩子常常會變得乖戾、執拗並且精力過盛。
●10歲的孩子通常外向、友好、合作並且需要在指導下做家務和作業。但一年以後站在你麵前的這個孩子就有可能總是風風火火忙個不停,而且一旦父母不遵守諾言便大吵大鬧。
●11歲的孩子愛指責父母。他們已經發現了性別的差異性開一些令人厭惡的玩笑。此外,他們都喜歡爭論。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常常是糟糕的。這些表現足以讓父母灰心失望並讓六年級的老師無法工作。
11歲的蒂芬便是這種戲劇性轉變的典型例子。他大多數時候一直是個相當順從乖巧的孩子,然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他的母親說:“他的所作所為使你看到一個搗蛋鬼出現了。”
蒂芬不再老是按大人的想法和期望做事,相反,他通過與母親對抗來表現自己的個性和乖戾。如果讓他去清掃自己的房間,他會竭力表示反對,最後才慢騰騰地去做。
跟除母親以外的人談起此事時,他會興奮地說:“這次真使她生氣了。”然而,如果被問起是否樂意看到母親生氣,他會說:“不,那隻是因為她總是指使我幹這幹那。”
●12歲的孩子更樂於合作。多數孩子喜歡呆在家裏,並且熱衷於關注別人的看法。
傑克遜,一個典型的12歲的孩子,常會感到極度地局促不安和窘迫。
“我的老師老是取笑我。”傑克遜抱怨他的七年級老師說。
然而,當他仔細考慮了自己所說的話後,他可能會多少改變主意。“他們並不是試圖讓我感到尷尬。”他承認:“這隻是因為這些天來大多數事情都使我難堪。如果我答錯了問題而且老師指出這一點,我會感到他在取笑我。”
像多數的青春前期孩子一樣,傑克遜感到局促不安、沒有把握並且不自信。有時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使他感到難堪——性別感覺、快速成長、小膿瘡或上課沒答對問題。他感覺自己好像被放到了帶有別人感情的陌生肌體裏麵。
13歲的孩子變得內向,憂心仲仲並且不愛交流。他們不想讓父母幹涉自己的事情。經常把自己鎖在房間裏以躲避家人的“侵入”。
在《十歲至十四歲》一書中,埃姆斯、伊爾格和貝克講到13歲的孩子常常表現出憂傷、刻薄、多疑、敵視以及鬱悶。他們看上去消極悲觀而且過於敏感。他們為自己的外表擔心,而這種擔心,又導致他們對未來的悲觀看法——當然,這與約會、性行為以及嚴肅的人生決定相關連。
蒂姆是一個典型的13歲男孩。他情緒波動大而且爭強好勝。他有時會表現出很強的幽默感。但有時他的沮喪又會令父母擔優。當然,這種沮喪不會持續太久。再過上一小時或一天他可能會談起自己作為一名九年級學生該怎樣成為“校級明星”。
“我能變得很凶。”蒂姆承認:“我應當成為一名拳擊手,這樣我可以因為打別人——而得到報酬。”
有時候,蒂姆又看上去認真多了。“我想我今年的平均學分應該是3.5,這樣我到了該為分數操心的十年級時可以名列前茅,而且能上一所好大學。”蒂姆說道。
尼科爾,一位上八年級的13歲女孩,說她今年的生活比前兩年好得多。“我開始與人緣好的孩子們交往。”她說道:“我感覺舒服多了。我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而沒人會取笑我。”
處於青春前期這一發展階段的男孩和女孩開始關心人際關係以及同伴們的認同。但是尼科爾和蒂姆在其他方麵的差別很明顯。尼科爾在生理發展和行為方麵的表現比蒂姆成熟得多。蒂姆喜歡討論體育、科學和數學;尼科爾則對“真正了解”他人感興趣。尼科爾約會的時間可能要比蒂姆早,而且她的處事能力以及成熟的決定使她看上去比蒂姆年齡大一些——盡管他們年齡相同。
像尼科爾和蒂姆一樣的孩子總為作業擔心。除此以外,他們還擔心自己的外表以及別人是否喜歡自己。女孩們還會擔憂自己與男孩子們的關係。
“今年我必須得下苦功學習了。”尼科爾說:“我認識好多優秀的孩子,而這有助於我在學校有最佳的表現。”
尼科爾的意思是學習和人際關係都很重要。對她來說,擁有更多的朋友會激發她更大的自覺性。
如何對付青春前期孩子的反抗性
從10歲開始的青春前期階段總是充滿了蔑視與反抗。
10歲孩子會因為洗澡、刷牙以及睡覺之類的問題拒不合作。然而,在這一發展階段蔑視與反抗不會持續太久。
重要的是你應該打通交流的渠道,而且如果你尊重並關心孩子在各年齡段的發展需要,你的青春前期或後來的青春期孩子絕不會變得更富有反抗性。
除此以外,還要牢記15個月以後的孩子在各個年齡段都會有執拗、消極以及反抗的行為。青春前期階段也不例外。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盡力去理解這一階段的發展需要,這些與年齡相關的對獨立自主的鬥爭不會愈演愈烈。
10歲的孩子需要管教,但是他們不會跟父母太敵對,10歲的孩子會將自己9歲時表現出的乖巧友好發揚下去,但那不意味著他有足夠的熱情與自覺性去做應該做的一切。父母幾乎總需要給予一些監控、指導和支持。
10歲的孩子不可能生氣或勃然大怒,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如果他們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他們很可能這樣做。父母們可以很好地順應這種對公平的持續需要。能引發公平原則的推理分析對10歲的孩子非常有效。一旦他們壓製住了怒火,他們可能向你表示出許多關愛。
相反,11歲的孩子更具有反抗性。他正拉大與父母間的距離。要想這樣做,他必須成為自己的主人並表現出獨立性——如他在蹣跚學步時的所作所為。11歲的孩子不可能簡單地服從家長或老師的意願。他對家務及分工的抵觸是自我意誌的部分表現。他開始通過一些反抗行為來擺脫父母的限製。
如何對孩子提出限製
大多數的11歲男孩都想嚐試違反規定的滋味,正如斯蒂芬所做的那樣。他運弄妹妹而且不聽媽媽的話。盡管這些行為對於青春前期孩子來說可能是正常的,可以提醒他不聽話或捉弄妹妹是不允許的。而且不管他有何種想法,他也應該定時清掃自己的房間。
如果他生氣了,那麼11歲的孩子的與10地歲孩子相比會更怒發衝天。11歲的孩子傾向於用生理方式來表示自己的怒火——甩門、撞牆,並且踢打妹妹(或弟弟)。
他也可能在上床睡覺時製造麻煩。斯蒂芬很清楚自己的正常睡覺時間是9:30,但現在他似乎將這一慣例拋到了腦後。當提醒他時,他會表示地驚訝,認為睡覺為時過早。這隻是斯蒂芬據證明獨立性的一種方式。
如何對付孩子的暴怒
斯蒂芬的父母怎樣才能有效地對付因限製孩子的舉動而導致的挑釁行為、獨立宣言或勃發的暴怒呢?
●保持冷靜。對付挑釁的最佳方式是保持冷靜。父母們可以保持平靜並在堅持按規定與期望的情況下允許反抗或生氣行為的發生。
●並非針對個人。牢記孩子的消極、反抗或抵觸行為是這一發展階段的部分表現。由於10歲到13歲的孩子想搞清自己子的是誰,因而有時具有反抗性。不論他們說任何冒犯的話,這跟你本人以及他們對你的看法毫無關係。
●避免爭吵。孩子可能不時地宣揚自己的獨立性,這應是在你的意料之中。如果你注意避免使衝突升級,事情會好辦得多。所以,不管是由於睡覺、交友還是家務引發的抵觸,父母最好能避免引發爭吵。關於12歲孩子凱文的事件表明了怎樣避免爭吵。凱文的父母想讓他幫忙清掃地下室。他的父親已經整理好了書、雜誌、舊工具及其他東西,以便放到車庫裏或當做垃圾扔掉。
是否可以讓步
當你的孩子處於青春前期這一發展階段而且正向青少年時期靠近時,讓步變得更重要。盡管我一貫堅持父母們應嚴格履行自己的規定,我也認為父母能通過讓步來有效地對付抵觸和反抗行為。
讓步可以在很多時候表明你欣賞孩子的成熟,並且意識到他對更多自由和自主的需求。
他睡覺的時間、玩的時間、發型、鞋的品牌、衣服的樣式以及做作業的時間都可以進行商榷,並最終達成協議。有一些方麵是不能商量或妥協的:沒完成作業、態度蠻橫、不經大人允許擅自參加晚會、吸煙或者嚐試喝酒、吸毒。
對現在的父母來講,要在過於嚴格堅持規定和過度寬容之間尋找平衡是很困難的。這確實是件棘手的事情。有時候父母的過度寬容常常是沒有道理的。
米歇爾常要求過多的自由和特權。麗娜卻為自已與米歇爾之間的親密關係倍感自豪。“我們就像姐妹一樣親密無間。”她向朋友們炫耀“我都記不清我們何時爭吵過。”但是米歇爾總是睡懶覺,常常完不成作業而且一做家務就滿腹牢騷。麗娜承認或許她應該對米歇爾嚴格一點。“但是我們的關係很近。”麗娜說“而我不想因為爭吵而破壞這種關係。”
麗娜避免與米歇爾爭吵的惟一方式是妥協讓步。麗娜更關心的是與米歇爾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通過規定限度與製定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
另一個13歲女孩安的母親,最近無意中聽到女兒跟朋友說自己是個壞女人。“我必須進行彌補。”這位母親說,“如果她對我的看法好的話。”
事實上,即使父母們的規矩不多,他們也不會得到青春前期孩子的“較高評價”。父母們可以通過交流與讓步避免強烈的衝突,但是他們必須製定一些標準。這是讓孩子們學會自律的主要方式之一。
創造安全的家庭氣氛
創造一個安全的家庭氣氛對青春前期的孩子至關重要。方法是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可以跟你公開探討任何問題。正如我所提到的,如果你不把這種抵觸或反抗看做是針對個人的,也會很有幫助。抱怨或要求也不例外。如果你的12歲孩子想談談約會的事情,你可以欣然同意。
這意味著你對年輕一代的需求和願望很敏感——不管它們有多麼的無聊。敏感的反應也會為更多的交流掃清障礙。
比如,當13歲的簡問她能否跟朋友去看暴力片時,她的母親聽完了她的觀點並且給予了答複。她可以采用一種不讓簡因問這個問題而尷尬的方式或者裝出如果不同意就太過分的樣子——一盡管簡開始可能這樣認為。
簡的母親剛以說:“我知道你想去,因為其他的孩子都在看這部片子。但是我讀了影評,因此不想讓你去看其中的一些非常狂暴的場麵。我可以推薦其他的電影,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想看,我同意。不過還是謝謝你先來征求我的意見。我為此感到高興。”
假如一貫順從的簡對這一答複不滿。她可能會說:“這不公平,所有的孩子都看過了,而我將成為惟一被拒絕的學生。即使你不同意,我也要去。我隻是不會再告訴你!如果我真想去,你也攔不住。”
她的母親可以回答:“說的太對了。我不能阻止你。或許你說自己是全校惟一不被允許的學生是對的。但是我必須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我相信你仔細考慮我的話後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成長在寬鬆氣氛的家庭中的孩子很可能不去看這部電影。如果她去了,而且被母親發現了,她也不會受到冷落或感覺自己是個叛逆的孩子。她的母親可以流露出自己的失望:“你沒采納我的意見。我很失望。我以為我能信任你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但是無論如何,她的母親應給予寬恕、愛撫和鼓勵——不在意某些反抗或抵觸行為。這是最能考驗父母的時候。你忍了好久而在必要時還得獻出時間和愛心。
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會有幫助:我的孩子對我有抵觸行為或者試圖用一種稚嫩笨拙的方式來宣稱自己的獨立嗎?
如果你知道他正在度過青春期的最初階段(而且你如果還能記得自己少年時代的煩惱),你可能會對這一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並且滿足他的需求。
你理解孩子嗎
在青春前期,孩子們會在人際關係方麵感到苦惱。他們可能會感到老師對他們要求過嚴或取笑他們。如果看到兩個人在學校的走廊上竊竊私語,他們可能認為這是針對自己的。如果他們聽到關於自己的謠言,他們很可能認為此事源於惡意。
尤其是在12—13歲時,年輕人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說法。結果是他們可能會毫不遮掩地表示出強烈的好惡或者前去爭吵、打架、進行威脅。
結果父母們可能會覺著自己正與一枚感情定時炸彈生活在一起。一方麵,在女兒告訴你她是語言的靶子或替罪羊時大發同情之心;另一方麵,你又會深感不安,因為你有時懷疑她因友誼或者同伴關係引發的情緒變化是由於荷爾蒙過多或者心神紊亂。
由於你無法改變外界發生的事情,你可以竭力保持中立並且不去對她的指責、懷疑或者強烈的失落做出過激反應。這時需要的是耐心傾聽並表示理解。
在傾聽的過程中你應盡力弄清孩子的情緒。比如,你可以說:“聽起來好像你和特裏莎處不來。”或者“看來你很生特裏莎的氣,因為她在背後說你的壞話。”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她搞清楚自己的情緒並談談這些事情。
你的目的不是替她解決問題或者告訴她該怎麼做。因為向你傾訴自己的問題並不意味著尋求建議或解決方式。你最好做一名富有同情心的傾聽者,幫助她想辦法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在問她應該怎麼做時,你可以幫助她想出多種解決辦法並找出對策——一個不過激也不懷有惡意的方案。
在理解他們的感情需求並做一名反饋傾聽者的時候,重要的是要記住人際關係問題變化很快
比如,簡正與她最好的朋友戴比賭氣並說她“永遠不會再和她說話”。然而,一周後她們和好如初,而且簡打算去戴比家過夜,以幫助戴比解決她與男朋友間的問題。
不過多地牽涉到這些爭端中去,可以使父母們離開情緒的漩渦。對父母來說,艱巨的任務是認清孩子的朋友。
如何對會執拗的孩子
13歲的科爾不按時回家,跟老師頂嘴,而且不聽母親和繼父的話。他還因為偷竊去過警察局。他經常生老師和父母的氣並且希望他們“別對我大喊大叫”。
當父母試圖管教他時,科爾大叫不公平。他說把他關在家裏毫無好處。“那隻會使我焦躁不安並去惹更多的麻煩。”科爾承認。
他的父母嚐試用別的懲罰方式使科爾規矩一些。他們曾拿走他的自行車、電視、收音機並且禁止他使用電話。科爾說他必須得順從“一小會兒”,然後把東西拿回來。他還說,“不管爸爸說要把我的東西扣留多久,他一會兒就心軟了。一旦我搗起亂來,媽媽根本管不了,所以為了不讓媽媽難過,爸爸就讓我出去。”
科爾學會了怎樣對付大人,而沒有改變自己行為。他要做的隻是衝母親大喊大叫或者破壞家裏的東西,這樣“爸爸就會讓我出去,因為他再也受不了了”。
一旦執拗、反抗的孩子長到了12-13歲,而父母一直不知如何應付這種局麵時,他們很可能會跟科爾情形相仿。他在家裏和學校表現極差,很易動怒,並且擅長“對付大人”,看來他會惹更大的麻煩並且很有可能出現在少管所裏。
對某些父母來講,這種結果不失為一種可以接受的安慰。他們可能感覺到再也管不了這個孩子了。事實上少管所隻能提供一些幫助,而不可能解決導致青少年走上歧途的所有問題。
當然有其他的方式,尋求專家的幫助並讓年輕人參加治療小組可能會起作用。但更有效的是家庭療法,其作用來自開誠布公的交流、家庭鼓勵方式以及苛責衝突的減少。
如果一個孩子一直有執拗、抵觸或者反抗行為愈演愈烈,那麼父母必須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自我反省並準備做出必要的改變。如果一個孩子到12—13歲時的行為還像科爾一樣失控,這很可能意味著家庭中的衝突和爭吵太多,而且父母對孩子以及孩子表達消極心理和獨立需求的方式缺乏理解。如果你的孩子跟科爾類似,那麼你的一些管教方法很可能不當。
要理解管教一個桀騖不馴的少年並無靈丹妙藥。那需要勇氣、力量、決心並且要嚴格執行以下幾點要求:
●像其他的孩子一樣,青春前期孩子需要有明確的規定及權限。
應在平靜合理的氣氛中交流這些問題。
11歲的米麗很難對付,因為她過於活躍、極為熱情並且對人苛求。她早就說自己與已經離婚的父母相處時很任性。有一個周末她去看父親並要求去展覽中心。父親說這次不能去,但他會在下周末帶她去個特殊的地方。
這不能使米麗滿意,因此她纏著父親“這周末”去展覽中心。她不但不停地糾纏,而且還在房間裏貼滿了寫著“米麗確實想去展覽中心”的字條
父親不想改變自己的決定,因此艾米開始施加壓力。她說她恨他而且以後周末絕不再來看他。她的父親最後生氣了,說受不了她的煩擾,並且不在意她是否會再來。
如果米麗的父親能平靜明確講一講向別人提出要求時的限度,事情可能會好辦得多。他可以這樣說:“你可以再問我任何一件事情。但是在我給了你答複之後,不準再問。”如果艾米還不罷休,他可以用個破罐破摔的招術“對不起,這周末不行”,即重申他的最後決定。或者,他可以規定限度並進行強調。比如,他可以說:“你已經問了無數遍了。現在你必須安靜下來。如果你再問,我可能會再考慮下周能否帶你去。”
●談論規定與期望並付諸實施。
規章不能天天變,而且實施規定的方法也不例外。
米麗及父親的例子中,隻問一遍並且尊重父親決定的規定是長期的,不能隨著每周末的拜訪而改變。如果父親忘了規定或者未付諸實施,米麗可能故態複萌並且想盡產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實施規定與計劃時應保持一致與嚴格
你的一致性部分取決於你想有什麼樣的解決方式。它們應具有明確性、合理性及可實施性。嚴格會使孩子們得知父母將堅持某些既成事實的解決方式和懲罰辦法。你不能像科爾的父母一樣對孩子泄氣。如果你宣布了一項懲罰措施,那麼不要因為他大吵大鬧而心軟。
不要犯錯誤,即使自己的行為導致了懲罰,難以馴服的孩子們還會以令人反感惱火的方式行事。父母們應該堅決果斷並且確保孩子受到應有的懲罰
●對孩子進行監控和指導。
這需要父母付出精力、努力和決心。如果你知道不能相信孩子時,應該控製他們的行為並且留意他們的許諾、行為和意圖。
你可以不時地給他們機會來展示自己是可信任的並且會堅守規定。如果他們這一次沒有做到,監控和指導應該成為慣例,直至再給他們一個機會為止。
如果孩子們表明他們能服從監控與指導時,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自由。
●與孩子交流
盡管他們的行為不太令人放心,孩子們仍需要尊重、支持、認同和鼓勵。你的交流必須體現出你對他們的支持——即使是因為違反規定而懲罰他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