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狼規則:盯住大目標打算盤(3)(3 / 3)

文武百官看到他的表情,哪個還敢出聲呢?董卓滿以為憑自己的威望,是沒人敢反對的。廢了少帝,自己的威信就更大了,看以後還有誰敢與之作對,如此一來,天下就是自己的了。但是,卻出現了意外,有一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氣,拍案而起,怒斥道:“不可!不可!你是何人,敢說這樣的大話?天子是先帝的長子,剛剛即位,而且又沒有什麼過失,怎麼可以隨意商議廢立之事?難道你想造反嗎?”此人真是膽大妄為,竟然敢說董卓想造反,難道他不要命了嗎?

董卓聽了這話當然很生氣,看到這個人正是初到京城的荊州刺史丁原。心想:這人真是不識抬舉,竟敢當麵跟我作對,我非要在百官麵前給你一點厲害看看不行,我這話既然說了,就不能白說。於是,他勃然大怒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緊接著抽出佩劍,想上前殺了丁原,方解心頭之恨。他還滿以為自己的舉動會讓丁原膽怯,向他求饒。但丁原卻沒有一點害怕的意思,仿佛無視董卓的存在。

這時,李儒看到丁原身後挺立一將,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持方天畫戟,怒視董卓。眼神很是可怕,像是與董卓有深仇大恨一樣,為防意外,就急忙上前拉住董卓,道:“今天飲宴之處,不應該談論國政,待他日在都堂上再議不遲。”

眾人也都附和著他的話,好言相勸。丁原才怒氣洶洶地和他背後之人拂袖而去。丁原背後之人,就是三國中人人皆知的有萬夫不擋之勇的呂布。當時,董卓的惡行是人盡皆知的,人人都想除之而後快。雖然事實如此,為什麼眾人都不敢說話,惟有丁原一人敢呢?因為丁原身後站著呂布。若不是呂布在身後站著,恐怕丁原也不敢那樣出風頭,公然反對董卓。

董卓進京後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廢掉了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那麼,董卓為何要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呢?按他的說法是“少帝劉辯懦弱無能,陳留王劉協聰明好學”,但少帝是先帝的長子,剛剛繼位,又沒什麼過失,怎能說廢就廢呢?董卓給了個理由。

當董卓第一次見到少帝劉辯時,是在少帝和陳留王落難的時候。當時,崔烈已經找到了他們倆,董卓去接駕時曾問皇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少帝初見大隊兵馬,嚇得說不出話來。而陳留王卻毫不懼色,表現得從容自如,把事情發生經過說了一遍。就憑這件事,董卓認為劉辯缺乏膽量,懦弱無能,不能成大事。而小小年紀的陳留王倒是有點皇帝的風範。所以他要廢長立幼。

當然,這隻不過是一個很牽強的理由,董卓要廢長立幼,最主要的還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這樣做,對自己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可以借此機會鏟除異己。董卓隻是西北的一個軍閥,在京城裏麵原本是站不住腳的,他很聰明,當然知道自己的處境。他在朝廷裏沒有正式的官職,比起以袁紹為首的袁氏家族,他根本不算一個什麼人物,更重要的是,他的軍隊也沒有多少人馬,力量並不強。

為了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勢力,董卓采用了疑兵之法,每隔幾天他就讓他的軍隊在深夜潛出,到第二天早上又大張旗鼓地進駐。這樣洛陽的權貴每天都見董卓的軍隊進京,卻不知道董卓到底有多少軍隊。而正是因為覺得他的旗下兵強馬壯,人們才對他懼怕三分。

董卓要使皇帝成為完全的傀儡。雖然少帝懦弱,但何太後還是有權力有威望的。她下一道詔書,做臣子的也不能過於違抗吧!所以,董卓要廢掉少帝也是衝著何太後來的。他在廢掉少帝的同時連太後也一起廢掉了。陳留王當時才九歲,一個九歲的孩子當皇帝,而且沒有別人的幫助,大權自然會完全落入他董卓的手裏。由此可見,董卓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

董卓為了收呂布,不得不采用李肅的建議,狠心把他的赤兔寶馬送給了呂布,又給了他一些金銀珍寶,讓他去說服呂布。因那呂布隻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李肅很容易就說服了他。董卓忍痛割愛舍棄名駒赤兔,隻為招納呂布共圖天下,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自己會死於呂布之手。

董卓收服猛將呂布後,威勢更盛。於當年(189年)九月廢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而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被稱為漢獻帝。然後,董卓自任相國,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卓又派部下鴆殺少帝(弘農王),絞死唐妃,甚至夜宿禦床,篡位之心畢露無遺。這種種沒有道德的行為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憤恨,但又因他權勢太大,也沒人敢把他怎麼樣,隻能任他為所欲為。

董卓隻懂得用高官厚祿收買一些官員,籠絡人心。他聽說曹操有點名氣,就把曹操提升為驍騎校尉。但是曹操看出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遲早要垮台,於是,他就利用董卓對他的信任去刺殺董卓。雖然曹操失敗,董卓得以僥幸逃脫,但董卓並沒有吸取教訓。王允的計謀更高一籌,他也裝作董卓的親密朋友和崇拜者,在董卓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使用“美人計”,董卓就一命嗚呼了。董卓恐怕直到死的時候才知道王允是那個計劃殺死他的“陰謀”之主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