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狼規則:盯住大目標打算盤(5)(1 / 3)

在官渡之戰中,這個驕傲、多疑而又愚蠢的袁紹,在關鍵時候不僅沒有采納謀臣許攸的妙計,反倒將許攸這個很有實力的謀臣拱手送給了曹操。可以說他是自尋死路!

許攸投降曹操後,向曹操和盤托出他曾向原來的主子袁紹獻的計策,曹操聽後大驚,幾乎驚出了一身冷汗說:“若袁紹用子言,吾事敗矣。”可見許攸的計策是多麼高明,但就是這個良策,愚蠢而蠻橫的袁紹卻不予采用。

許攸後來告訴了曹操嗜酒無備的將軍淳於瓊把守袁紹的軍糧庫烏巢,這對曹操來說,可謂是絕密情報。於是,曹操當機立斷,立即實施夜襲烏巢的軍事行動,完全燒毀了袁紹大軍的儲備糧倉,兵無糧自亂。而袁紹又不派重兵去救烏巢,真是愚蠢透頂!

沮授曾言顏良、文醜性情暴戾,雖驍勇不可獨當一麵。結果袁紹信用此二人,被曹操一戰擒殺。袁紹用人不當,一味聽信奸人之言,錯用大將,又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導致了交兵失利。

當袁紹聽說有一位赤臉長須使大刀的勇將斬了他的大將顏良後大怒,有謀士建議他及時除去劉備。

此時袁紹也很生氣,指著劉備說:“你弟弟殺了我的大將,你一定和他是同謀,留著你還有什麼用。”說著就準備把劉備推出去斬首。

劉備卻毫無恐懼之色,從容地說:“天下長得一樣的人有很多,怎麼能斷定赤臉長須之人就是我二弟關羽呢?明公有什麼證明嗎?”

袁紹聽了之後,馬上改變了主意,反而責怪獻計的謀士:“錯聽他人的言論,差點殺了好人。”於是請劉備進帳坐下,商議報顏良之仇。袁紹真是太蠢了,寧願相信劉備一個外人,也不相信自己的部下。

接著,關羽又殺了大將文醜。又有兩謀士告之,袁紹知道後大罵:“大耳賊!焉敢如此!”於是,又一次命令將劉備拿下斬首,想為自己的愛將報仇。

劉備又辯解說:“曹操素來忌妒劉備,現今知道劉備在明公這裏,害怕劉備幫助明公,所以,故意讓雲長殺二將。以此來激怒明公,借你之手把劉備殺了,願明公謹慎考慮。”袁紹聽了之後,反過來責備告知的人:“玄德說得對,他們想讓我背上害賢之罪啊。”

由此可以看出,袁紹真的是極其缺少判斷能力。

袁紹可謂是三國梟雄之一,可是袁紹終究沒有擺脫失敗的命運。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袁紹見不得別人強於己,見不得別人比自己聰明,見不得別人比自己有才華,他常將功勞歸於己,將失敗遷怒於人。

袁紹手下謀士成群,能人無數,可惜他不能用其所長,正確采納謀士的意見,以至一錯再錯。不會用人、不善於用兵、多疑、優柔寡斷、心胸不廣、氣量狹小、不能容人、不會抓住有利戰機,白白喪失了一個置曹操於死地的大好時機,他又怎能不敗?

袁術,貪生怕死之小人

三國時期,各種英雄人物粉墨登場,展示了一幅千姿百態的人物畫卷。在這眾多的人物之中,早期不可一世的袁術的沉浮興亡耐人尋味,給後世者諸多提示。袁術發跡得早,卻集眾多缺點於一身,成為三國故事裏負麵教材的取材對象。

袁術是司空袁逢之子,在血統上是袁紹同父異母的弟弟,袁術為袁逢正室所出,袁紹卻是袁逢的小妾所生。袁紹後來過繼出去,作了袁術伯父袁成的嗣子。袁術一向以袁家正統自居,看不起袁紹,甚至還說袁紹不是他們袁家的血脈。

袁術少時以俠氣聞名,卻並非俠之大者。他勇而無斷,所以有識之士都不願意投靠他。他在虎賁中郎將的位置為國家做的事情,就是參與了何進、袁紹誅滅十常侍的行動。但是何進隨即覆滅,政變果實為董卓所占。於是袁紹逃奔冀州,袁術逃奔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