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與危機幹預

抑鬱症會讓你渾身不舒服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日趨激烈,抑鬱症患者也越來越多,由於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有限,很多病人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診斷和治療。

大二年級小李在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並以優異成績考入一所名牌大學。入大學後他發現大學的學習生活和中學差別很大,同學們之間來往也不再像高中那樣親密。開始時隻是覺得有點不適應,半年後,他無緣無故感覺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上課不能集中精力、完成作業吃力、心煩意亂但又無可奈何。第一學期結束時,成績很不理想,他感覺腦子笨了,對不起父母,情緒低落。第二學期時,他不僅學習吃力,而且總是心神不寧,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白天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日漸消瘦,經常覺得頭暈、胸悶、心悸,做心電圖、胃鏡及各項化驗均無明顯異常。用過一些中、西藥物對症治療,但均無效果。他變得對任何事情沒有興趣,感覺前途渺茫。當小李就診於我的門診時,他已積累了一摞病曆,經過我對他臨床表現的分析及心理測試,確定他患了抑鬱症,給予他特殊的藥物治療,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認知治療。三周後,症狀明顯好轉,情緒逐漸恢複正常,當然,他仍需繼續治療一段時間。

據研究發現,抑鬱症的病因有生物學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如果不對紊亂的生物學因素進行調整,輔以心理治療,要治愈是非常困難的。抑鬱症可以伴發於軀體疾病,如糖尿病、心髒病等,也可以獨立存在。臨床表現因人而異,可以在一些挫折性生活事件、環境變化或巨大的心理壓力下發病,多表現為情緒低落、精力不足、體力下降、睡眠障礙及全身不適。在伴隨其他疾病存在時,臨床症狀不能完全用臨床軀體疾病解釋。如不及時診治,可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但人們應該了解,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心理疾病,尤其在百優解等新抗抑鬱藥的應用後,有效率可達90%,及早確診,治療效果更好,發現自己有這方麵傾向時,可以求助於專業醫生。

解讀自殺病人的求救信號

專家介紹,60%~80%的自殺者事先都有明顯的表達,也就是說,病人自殺前,常有不同程度的語言和行為表現,實際上是向人們發出求救信號,如能及時破譯,實施幹預,自殺是能預防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自殺者中,有94%的人有過精神病史。目前,我國90%以上的精神病人分散在社區,由家庭成員負責照顧。因此,家人及有關人員掌握一定的精神衛生知識和自殺的預防要點,可以有效地阻止自殺。

1、關懷與支持關心病人生活,尊重病人的人格,使其感到自己是正常人,但不要過分嗬護,可以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病人經治療康複後,得不到關心和支持,或受人冷落歧視,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贅,悲觀失望,情緒抑鬱,甚至自殺。恢複自信心是減少自殺的有效保證。

2、理解病人的求救信號病人自殺前常會說“我要死了”,“我活著沒意思”,“這個家以後全靠你了”等;暗示性的語言表達有“我不想再引起任何麻煩了”,“容我下輩子再報答你”,“我再也不能照顧你了”之類的話。行為表達如立遺囑、交代後事、清理東西、慎重地穿衣物。情緒由悲觀轉為正常、高昂,或由正常變得抑鬱、低沉、煩躁不安,有時頻繁地給親戚、朋友打電話。這都是在向人們發出求救信號。如能及時理解,即可采取預防措施。

3、加強安全防範,妥善放置物品病人自殺有一定的方式和工具,家庭裏常見的方式是自縊、服毒、割脈、跳樓、觸電等,常用工具有繩索、藥物、刀剪等。因此,家人要把這些危險物品放在隱蔽的地方,使病人不易找到。藥物不要一次大量交給病人,應按次或按每天的劑量配好給病人服用,其餘的加鎖保管。住高樓的,最好在陽台或窗上加護欄。

4、按時服藥,加強治療,可以減少自殺的發生治療的關鍵是按時服藥,有些人由於病情複發或加重,也有因藥物作用引起身體的不適,而不願服藥。因此,家人要督促病人服藥,不能隨意增減劑量,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而且要督促服藥到口,以防棄藥或積攢藥物自殺。

5、及時就診當病人出現明顯的情緒波動,嚴重的失眠,家人難以調控,或病人出現明顯的幻覺、妄想和自殺行為時,要及時就診,求助於醫生。

當今大學生為何輕言生命

全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防止大學生自殺”為主題的大型會議在武漢召開。武漢高校在短短3個月內,發生12起學生自殺事件,在校生受到強烈的心理衝擊。本報記者針對大學生自殺現象進行了獨家調查采訪———

4月8日,針對當前高校學生自殺現象突出的問題,湖北省教育廳根據省黨政主要領導的批示,召開了全省範圍內81所高校黨委書記參加的“防止高校學生自殺專題會議”,這是湖北省乃至全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防止大學生自殺”為主題的大型會議。

武漢市一所高校的黨委書記向記者透露,促成這次特別會議召開的原因,是本學期武漢各高校頻繁發生的學生自殺事件。據了解,今年開學至今,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武漢地區的高等院校共發生學生自殺事件12起,其中10人死亡,2人獲救。

學生自殺現象嚴重

據湖北省教育廳的統計,在這12起學生自殺案件中,女生比例高於男生,自殺方式包括跳樓、服毒、割腕和跳水等,其中以跳樓為多。其中,有兩所學校本學期的自殺人數在2起以上。該省教育廳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上述消息時承認:“學生自殺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現象,我們對此感到很痛心。”

這位負責人展示一組數據說,目前全世界每年的自殺率為10/10萬,我國自殺率為23/10萬,我國高校自殺率則為2/10萬。這個比率看似不大,但由於自殺者所在群體屬群居且相互經曆和思想基本相同的特殊性,其危害比其它類型自殺者造成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武漢地區有高等學校36所,在校學生40萬人。不到3個月就已發生12起自殺事件,10人死亡。如果這個趨勢不能得到遏製,則武漢高校學生自殺率將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記者在武漢市高校采訪期間發現,和這位官員的“痛心”之感不同的是,對於自殺現象,高校學生似乎已經司空見慣。在被問及對同學自殺的感想時,武漢大學一位男生的口氣有些滿不在乎:“唉,去就去吧,他要去,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人固有一死嘛。”記者追問他對死去的同學是否同情,他想了想,勉強地說:“是有些惋惜,畢竟太年輕了。”

自殺給他人造成心理衝擊

高校學生對自殺現象的具體態度耐人尋味。

許多女生談到自殺現象,首先感到的是“恐怖”。3月份,某高校一名學生跳樓自殺,一位女生目睹了當時的情景:那天我經過那棟樓回宿舍,隻覺得眼前一閃,似乎有個什麼陰影掠過,緊接著一聲悶響傳到我耳朵裏。就在我一邊納悶一邊繼續往宿舍走的時候,傳來其他同學的喊聲:“不好啦,有人自殺了!”我壯著膽子回頭觀望,透過圍觀的人群,我看到一個同學躺在地上,樣子很不堪。當時我就想,如果落到我頭上,或者落到我眼前,該是多麼恐怖。好端端的,為什麼一定要自殺呢?“跳樓成了同學自殺時的首選方式,這種方式事後挽救生命的成功性極小,並且會給其他同學造成極端強烈的心理衝擊。”某高校一位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對記者分析說,“看著那一灘鮮血,沒有人不會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恐懼。”他還告訴記者,在青春年少的學生看來,跳樓的方式還帶有某種程度的英雄色彩,容易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因此,一旦學生在心理上走上自殺的軌道,很容易選擇這種方式。

提到自殺,多數接受采訪的學生在“表示理解”的同時,主要是一種惋惜態度。“可惜了一條年輕的生命”、“他父母會傷心的”、“這麼多年都過來了,這麼死了不值得”,類似的評價是學生說得最多的。

武漢市一位高校負責人分析說,由於自殺現象學生們見怪不怪,這有利也有弊。好處是自殺對學生造成的心理陰影不如10年前那樣沉重,弊端則是產生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態度,使得學生對生命的珍惜不再像傳統上那麼強烈,一旦遇到什麼想不通的事情,更容易產生棄世念頭。

湖北省高校的這次特別會議認為,包括心理障礙、生理疾患、學習和就業壓力大、情感挫折、經濟壓力、家庭變故以及媒體誘導和周邊生活環境影響等在內的諸多因素,都成為學生自殺的直接原因。

自殺原因越來越複雜

一位高校負責人坦言:“和以往相比,現在學生自殺的原因越來越複雜,自殺現象越來越難以防範。”

某全國知名高校的一名男生,學習成績很不錯,但由於個子矮小,長相不佳,逐漸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喪失了生活的信心,導致最後自殺。這位自殺學生所在學校的3個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很感慨。哲學係一位學生說:“有些人總為這位同學的自殺感到惋惜,但他們是否想過,如果設身處地想一想,那位逝去的同學活得也實在不容易。”這位學生進一步分析說,個子矮的缺點給人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已無處不在,比如找對象、找工作等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矮個子都會有明顯的劣勢。甚至於有的矮個子走在大街上,都會招來異樣的目光。當大學生的尊嚴和所受到的侮辱形成強烈而長期的刺激的時候,走上自殺就有可能成了必然。“表麵上看是他自己自殺,實質上是這個社會的某些不公殺了他!”說到激動處,這位同學語氣悲憤。

感情挫折,也容易導致學生走上自殺的道路。有的學生因為失戀後精神苦悶,在不能得到有效的心理救助情況下,最終選擇了自殺。

湖北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處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學習和就業壓力逐年增大,也是學生自殺的重要原因。有的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好,有的因為自己所學的專業不熱門,有的因為期望值過高,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後產生很大的失落感,因而導致自殺。這位負責人說,好幾個自殺的學生,就在遺書裏明確寫著“對生活失去信心”。一位自殺者的原因很簡單:公共英語水平考試沒有過級。

這位負責人還透露,經濟困難也是學生自殺的重要原因。在湖北省現有的50多萬名大學生中,有20%的學生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人數接近10萬人,其中特困生有10%。在嚴重的經濟壓力和思想包袱重壓下,有的學生走上了自殺的道路。一名自殺學生在遺書裏寫道:“現在我感覺自己活著是個包袱,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我決定自殺。”

獨生子女生活能力弱的現象也成為不容忽視的自殺原因。有官員透露,一些獨生子女個性強,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進入高校後,當獨立生活的要求擺在麵前時,他們寧願選擇放棄生命來逃避。還有的學生由於家庭變故,自己不堪突如其來的打擊,走上了自殺的道路。一名自殺學生的哥哥死後,家庭負擔壓到了他的身上,他在遺書裏說:“每天晚上,哥哥的影子總是在我的眼前晃動,我要去追尋哥哥。”

湖北省教育廳的那位負責人還透露,現在的網絡媒體和一些小報上的文章,不負責任地過分宣揚迷信,渲染現實社會的“黑暗”,並將天堂與之對比,且詳細描述自殺過程,也誘使學生模仿自殺行為。一個學生在遺書中這樣解釋自殺原因:“我感到這個社會太汙濁,不願再和它為伍,想回到幹淨的天堂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現在許多高校的心理谘詢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不夠。湖北教育廳的一位官員說,隨著高校擴招,一些學校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抓基礎課程教學和研究上,相對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比起國外高校的做法,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滯後。這位官員還透露,現在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不願意做這項工作,一個最極端的例子便是:某高校一名原本負責心理谘詢的教師,由於接觸到很多嚴酷現實後,自己也染上了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