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輕重量的物體或器材,進行多次重複的方法練習。如啞鈴、沙袋、實心球、橡膠皮條。

2.在室外進行長時間地走、跑(定時跑、變速跑、反複跑、越野跑)、跳繩(定時、定數練習)、爬山、中長距離遊泳、滑冰及各種球類活動。

少年兒童的耐力練習應以有氧代謝為主,但要注意他們正在成長發育,容易疲勞,要量力而行,因人而異,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時間、距離和強度。

每周的鍛煉次數、間歇要全麵考慮,注意運動負荷與休息。男、女生要有區別,加強醫務監督。

靈敏素質與鍛煉方法

靈敏素質是人體表現出來的快速隨機應變的能力。是一種較複雜的素質,它既與神經的靈敏性反應有關,又與力量、速度、協調性等素質有密切關係,因此也可以說它是一項綜合性身體素質。人在運動過程中,隨時需要迅速判斷方位,不斷地改變和控製身體姿勢,維持平衡,適應瞬息的條件變化。所以,靈敏素質在對抗性和技巧性很高的運動中,是十分重要的。

1.一般先練習各種項目的基本技術和基本功,不斷改變練習的條件、環境,鍛煉分析機能。

2.進行躲閃或追逐遊戲。根據不同的信號(彩旗、笛音、口令、掌聲)變換動作練習。

3.經常參加變速跑、障礙跑、穿梭跑、接力跑、換物接力跑、花樣跳繩、跳高、跳遠、滑冰、體操、摔跤、武術和各種球類活動。

4.發展靈敏素質應在體力比較充沛時進行。並與掌握動作、發展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緊密結合。

柔韌素質與鍛煉方法

柔韌是大幅度完成動作的能力。取決於有關肌肉、韌帶的彈性和關節活動範圍,也取決於神經支配肌肉的緊張與放鬆的協調能力。

參加各項體育運動,柔韌是必備的身體素質。柔韌是表現身體各部位優美姿態,提高動作質量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柔韌性不僅可使人體動作靈活,而且也可減少損傷。

1.肩部練習

扶肋本壓肩、雙人互壓肩、拉肩、轉肩、肩繞環。

2.腰部練習

體前後屈、體繞環、甩腰、下“橋”。

3.下肢和髖關節練習

壓腳背、正、側、後壓腿、踢腿、擺腿、下叉等。

4.柔韌素質同年齡的關係非常密切,少年兒童時期可塑性大,關節韌帶的伸展性好,是發展柔韌素質的重要時期。

5.在練習時要做好充分準備活動,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以防受傷。同時還要注意循序漸進,動作的幅度、速度、力量要逐漸增加,肌肉、韌帶緊張與放鬆交錯進行。

綜上所述,各種身體素質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要注意素質的全麵發展,特別是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應當有所側重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體育鍛煉後消除疲勞的方法

關於疲勞為什麼會產生,一般有以下幾種學說:

1無氧工作疲勞學說

這是指進行劇烈活動時(如短跑),以無氧代謝為主。由於運動時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氧氣供應,肌糖原隻能分解成為乳酸,同時釋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縮。於是大量乳酸堆積,引起肌肉工作能力暫時下降,不可能再維持高速奔跑,出現了疲勞。這種疲勞學說又稱為窒息說——缺氧,或堵塞學說——乳酸堆積。這種疲勞在運動結束後,由於肌肉得到了氧氣的補充,乳酸堆積減少,工作能力很快恢複,又可以進行下一次運動。所以運動員在一天中可以參加預賽、複賽、決賽等。

2能源枯竭學說

這是指進行長時間的活動(如長跑、馬拉鬆賽跑等),或活動了很長時間,消耗了大量糖原儲備,不但肌糖原減少,肝糖原也所剩無幾。於是由於能量來源不足,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疲勞出現。又稱為衰竭學說。這種疲勞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很快消除,必須經過休息、補充食物,體力才能恢複。就像汽車必須加油一樣。

3神經係統影響學說

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在神經係統支配下完成的,神經係統活動同樣要消耗能量,長時間運動時,神經係統高度興奮,在能源不足的情況下,神經係統由興奮轉向抑製,使人體工作能力下降,於是疲勞出現。這是一種保護性機製,所以又稱為保護性抑製學說。

4機體內環境穩定失調學說

人體內含有大量液體,稱為體液。大部分體液存在於細胞之內,稱為細胞內液,存在於細胞之外的液體則為細胞外液。細胞外液被稱為人體的內環境,內環境的成分必須保持穩定,細胞才能正常生存。內環境的穩定一旦被破壞,機體工作能力就會下降,出現疲勞。例如運動時產生大量酸性代謝產物,使內環境酸性增加,會引起疲勞等。近十年來這方麵的研究有了很大進展,提出鉀代謝、鈣代謝、自由基增多、氨的生成、激素、高能磷酸鹽的代謝、脂肪酸等的改變均與疲勞有關,同時還提出疲勞的產生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稱為運動性疲勞的突變理論。

根據疲勞產生的學說,可歸納出幾條消除疲勞的途徑,即改善局部肌肉血液循環、提高神經係統調節機能、補充營養。

下麵介紹幾種鍛煉後消除疲勞的方法。

1.整理活動

整理活動是消除疲勞的有效方法,體育活動參加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整理活動除了可以使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有利於償還運動時所欠的氧債之外,還可使肌肉放鬆,以利於消除疲勞。

整理活動內容可包括慢跑、放鬆運動、呼吸體操,以及身體各肌群的牽拉練習。

進行大運動量活動之後,局部肌肉會出現僵硬,甚至第二天早晨會感到肌肉酸痛,即延遲性肌肉酸痛。延遲性肌肉酸痛與部分肌纖維痙攣有關。肌肉痙攣僵硬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使由於運動產生的代謝產物不能及時運走,運動時所消耗掉的能源物質也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疲勞不能很快消除。牽拉練習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

牽拉練習,或柔韌性練習、拉韌帶(如壓腿)一般有動力、靜力兩種方法。動力方法為我國體育活動參加者自建國以來就使用的方法,如將一腿放在肋木上,上體一上一下地向前壓,目的是牽拉大腿後群肌。這種方法實際上並不科學,此時人體據有的牽張反射在起作用。牽張反射是指當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時,該肌肉會產生反射性收縮。其感受器為肌肉中的肌梭。上體向下壓的力量越大,大腿後群肌受牽拉的力量越猛,牽張反射的力量也越強。兩種力量相互矛盾,不但牽拉肌肉的效果差,還容易引起肌肉拉傷。這種方法在國外已不被提倡。

靜力牽拉練習方法是,先使被牽拉肌肉處於拉長的姿勢,如將一腿放在肋木上,盡量抬高(大腿後群肌感受到牽拉),持續10—60秒鍾後休息,反複數次。這種方法效果較好,而且不易引起肌肉拉傷。此時反牽張反射在起作用。反牽張反射是指當肌肉受到強而持續的牽拉時,該肌肉會反射性地放鬆。其感受器為肌腱中的腱梭。這種方法不是利用外力強行將肌肉拉長,而是利用反牽張反射使肌肉自行放鬆。

2.按摩

按摩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如采用人工按摩,不需要特殊設備,體育活動參加者可自我按摩,或互相按摩。按摩可以幫助在運動時高度興奮的神經係統轉向抑製,得到更好的恢複。按摩還可使肌肉明顯放鬆,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消除疲勞。

按摩可在整理活動後即刻進行,也可在洗澡後或晚上睡覺前進行。

由他人進行人工按摩是最受歡迎的消除疲勞手段,但是因人力所限,常得不到滿足。於是各種代替人工的按摩器械相繼出現。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機械按摩有小型手握按摩器械,如手握電動按摩器、電動擊骨槌等。大型按摩器械有按摩椅(可模擬揉捏、扣打)、帶式按摩機、滾輪放鬆器、按摩床、全身肌肉放鬆器等。這些手段經研究是行之有效的。

水力按摩有脈衝水力按摩機、渦流浴、水力按摩噴槍等。這些都是利用具有一定壓力的水作用於人體,代替人力進行按摩。我國某些賓館、浴室中已安裝了脈衝水力按摩機。

氣壓按賜小型的有氣壓按摩衣、氣壓按摩褲、下肢氣壓按摩器等。這些是用雙層塑料製成的密閉衣、褲等,利用氣泵充氣、放氣。當充氣時,可幫助肢體血液回流,放氣時壓力減小,有利於血液流向肢體,達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目的。

大型的有下肢負壓艙、下體負壓艙等。可將整個下肢或下體置於密閉艙內,利用氣泵加壓,有負壓艙及正負壓艙。同樣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3.水浴

屬於這一類的有溫水浴、冷熱水浴、桑那浴、蒸汽浴等。

溫水浴水的作用隨溫度不同而異。短時間熱水起興奮作用,溫水則有利於肌肉放鬆。運動後進行溫水淋浴或沐浴,是簡單易行的消除疲勞方法。水溫宜相當於體溫(37℃左右),或稍高於體溫(42℃±2℃),時間為10-15分鍾。

冷熱水浴冷水可使血管收縮,熱水使血管擴張,所以冷熱水浴又被稱為血管體操。運動結束後半小時可進行冷熱水浴。冷熱水浴的水溫及持續時間各有不同主張。現介紹以下三種供參考。

以上方案可按各人不同耐受力進行選擇。

桑那浴桑那浴又稱熱空氣浴,或芬蘭式蒸汽浴。在特製的小木屋內,用電爐將空氣加熱,形成一個高溫、幹燥的微小氣候。濕度僅為5一10%,或潑水使濕度提高到30-40%。如溫度采用54-71℃,可停留10-20分鍾。如所用溫度為l00-120℃,隻停留4-7分鍾,出來後用溫水淋浴2.5-3分鍾,或冷水淋浴l0-15秒鍾,反複進行4-5次。

三種水浴的水溫與時間

熱水浴水溫℃時間冷水浴水溫℃時間重複次數A402′151′3B391′265″3C401′2410″4

運動後l—1.5小時再進行桑那浴,如果第二天還有大運動量的活動,不要進行。桑那浴除用於消除疲勞外,還用於減輕體重。

蒸汽浴蒸汽浴與桑那浴不同,它是將蒸汽通入特製的小屋或房間內,形成高溫高濕的環境。一般采用40-45℃,在其中停留20-30分鍾。目前蒸汽浴在我國使用還不普遍。

4.食物營養

能源衰竭是疲勞產生的重要原因,所以運動後及時補充食物營養,對消除疲勞有重要作用。

糖是運動時能量的主要來源,運動中大量消耗,運動後應給予補充。除食用蔗糖、葡萄糖外,糧食是糖的主要來源。

維生素B1在糖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運動中維生素B1可促進糖的分解代謝,運動後又可幫助由食物中攝取的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為了消除疲勞,運動後應多補充些維生素B1可食用豆類食品、瘦豬肉、肝、腎、心等。

維生素C、鉀等也對消除疲勞有益,可從水果、蔬菜中得到補充。

此外,不要忘記合理地補充水分,這對加速體力的恢複也是不可缺少的。

5.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勞,恢複體力的好方法。這是因為睡眠時大腦皮層興奮性降低,身體內分解代謝過程下降,而合成代謝過程提高,有利於體內能量的蓄積,恢複體力。

成年人每日要有8~9小時睡眠,青、少年最好每日保證10小時。

6.積極性休息

運動後身體感到疲勞,不妨到優美環境中散散步,聽聽輕鬆的音樂,參加一些文娛活動。這些都有助於消除疲勞。因為從事體育活動時,大腦皮層運動中樞高度興奮,出現疲勞。參加文娛活動時引起其他中樞興奮,根據神經係統活動負誘導的學說,運動中樞則轉向抑製,可得到更好的休息。這就是積極性休息的原則。

7.放鬆練習

這裏要介紹的不是一般整理活動中的放鬆運動,而是通過心理訓練達到全身放鬆的一種練習。在大運動量活動之後采用這種方法,可幫助你的神經係統機能和肌肉工作能力更快恢複。

這種練習可以在室內運動場做,也可以回到宿舍或家中去做。選擇溫暖、安靜、無穿堂風、無太陽直射的房間,仰臥在平坦的地板上(最好有地毯或墊子)或硬板床上,頭下及膝關節下各墊一小枕頭,兩腿稍分開,兩臂放在身體兩側。隨著事先錄製好的錄音帶進行練習。

這種放鬆練習的特點是,先有意使肌肉緊張起來,再放鬆肌肉。由於有肌肉收縮放鬆的對比,可使全身更好放鬆。

請按以下誘導詞製好錄音帶,聲音要柔和、平靜,速度不要太快。

放鬆練習現在開始。

請你躺在地板上,兩腿自然分開,兩臂放在體側。

排除一切雜念,隻想放鬆,放鬆,放鬆。

做幾次腹式深呼吸,胸部不要上下起伏。

現在開始注意你的雙腿。

右腿肌肉全部緊張起來……放鬆……。

再緊張起來……放鬆……(重複3-5遍)。

左腿肌肉全部緊張起來……放鬆……。

再緊張起來……放鬆……(重複3-5遍)。

現在你的雙腿似乎很沉重,軟弱無力,完全要靠地麵來支持。

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右臂。

手部肌肉緊張起來……

前臂肌肉緊張起來……

上臂肌肉緊張起來……

所有肌肉同時放鬆……(右臂運作重複3-5遍)。

現在輪到你的左臂。

手部肌肉緊張起來……

前臂肌肉緊張起來……

上臂肌肉緊張起來……

所有肌肉同時放鬆……(左臂動作重複3-5)。

讓你的雙臂靜靜地放在體側。

用力收緊臀部肌肉……放鬆……(重複3-5遍)。

用力收緊兩肩……放鬆……(重複3-5遍)。

兩肩壓向地板……放鬆……(重複3-5遍)。

用力收緊腹肌……放鬆……(重複3-5遍)。

現在放鬆你的頭部。

緊皺你的雙眉……放鬆……(重複3-5遍)。

緊閉你的雙眼……放鬆……(重複3-5遍)。

咬緊你的牙關……放鬆……(重複3-5遍)。

頭用力壓向地麵……放鬆……(重複3-5遍)。

現在你上肢、下肢、頭部、軀幹的肌肉已經完全放鬆,似乎失去了重力。周圍非常寧靜,你感到昏昏欲睡……昏昏欲睡……

請你慢慢坐起來……用雙手摩擦麵部……睜開你的眼睛,伸個懶腰,好像剛剛從夢中醒來一樣。

放鬆練習到此結束。

練習時肌肉隻做靜力收縮、放鬆,並不產生運動。做完全套練習需要20~30分鍾,不要倉促進行。

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潑開朗體現著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性情豁達能讓你發現人生的另一種境界。不要隻盯著疏斑的黑子,要看到那是一輪失紅的朝陽。

激發興趣的技巧

1.“先苦後樂”法

如果仔細觀察每個人吃東西的習慣,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人吃東西時會先挑喜歡的吃,而把不喜歡的留到最後才吃。另外有一種人剛好相反,他們總是把不愛吃的先囫圇吞完,最後再慢慢享用自己最喜愛的佳肴。通常大人們吃的習慣是屬於後者,而前者是孩子們常有的吃法。有些小孩還把這種習慣帶到讀書上,一味讀自己喜愛的科目而對不感興趣的科目則束之高閣,置之不理。如此一來,就會產生某些科目成績奇差無比的結果。

人都有趨向自己喜愛,而逃避自己所厭惡的事物的傾向。少年兒童尤其如此。這裏所介紹的“先苦後樂”的讀書方法,對你是否適用,不妨嚐試一下。

2.圖片法

請留意看看,孩子的書案上是否貼滿了密密麻麻的功課進度表,英文諺語、及化學方程式呢?這樣的讀書場所似乎太過刻板、嚴肅了,不但激發不了孩子的讀書興趣,還會令孩子有窒息的感覺。

如果想擁有一份安謐,不妨想想有哪些是孩子喜愛、崇拜的人物或風景圖片,不妨設法拿來貼在他的書桌前,讓他在伏案用功之時,緊張的情緒能暫時得到鬆弛,增進讀書效率。另一方麵,讓孩子在求知之外,也懂得追求藝術生活,使整個生命更豐富多彩。

3.接觸大自然法

長期麵對繁重的學習,體力不堪負荷精神過度緊張時,都會亟欲擺脫塵俗,徹底地解脫,讓身心獲得休息。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青山、綠水、清風、旭日滌盡塵囂。讓孩子獲得一股新生的力量,以全新的麵貌再度回到學習中來,作另一次的衝刺。

由於人口驟增,每逢假日,各處觀光勝地幾乎都人滿為患,令人望而卻步,所以不妨去登山或看海,鬆弛一下緊張的身心。

保持興趣的技巧

當孩子把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時,有時會越鑽越覺得有趣,越鑽進去吸引力越大。但有時也有相反的情況:當孩子集中精力於學習時,開始可能熱情甚高,興味甚濃,但久而久之,又感到枯燥、單調。不僅沒有培養出對學習迷戀之情反而產生厭倦情緒。怎麼克服呢?

1.挖掘新意法

每一事物都有其單調之處,從事久了,新奇感必然逐步喪失。但是,每一事物又都有其無窮無盡的新穎之處。在學習中,應當善於從一般中看出特殊,從表象中探究深層的奧秘,從中挖掘新意,從而也就會對學習不斷產生新鮮感。

2.變換角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蘇東坡的這首詩,形象地道出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的道理。比如,在做數學題時,遇到困難,久攻不破,會感到厭倦,而使熱情受挫。這時不妨變換一下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僅會領略到一番新的風光,大增興趣,而且還會意外地找到新的通途。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常使人感到枯燥單調,但不斷變換角度的思考,就是老問題也會不斷出現新意。

3.尋找差距

當孩子對學習感到單調、枯燥時,多半是他沒有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孩子不能把學習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要不斷地尋找自己的差距,向深度發展。一旦發現了差距,他就會覺得深入學習對他仍十分必要,就會對學習產生清新之感。

4.豐富動機

如果孩子學習目的不明確,似乎隻是為父母而學,那麼,就會把學習看作是負擔,無法從中得到樂趣。因此,豐富動機,升華動機,是提高學習興趣的保證。要努力保持動機的豐富和充實,做到既有遠大抱負,又有近期目標,以便對學習永遠保持充沛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