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請同學們背這兩首詩,一首是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還有一首是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的絕句《登鶴鵲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
這兩首詩的總字數比泰國首都全名還要多七個,可是隻要讀幾遍也就會背了。原因就在於這兩首詩形象易懂。
二、怎樣進行理解記憶
既然記憶有這種規律特點,那麼在學習的時候就要經常有意識地運用理解記憶,在記憶的時候展開積極的思維,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可以運用理解記憶的時候不去運用,而偏偏要使用機械記憶進行無意義的重複,那可就不止事倍功半,而是相差10倍、20倍了。老師和同學們常說:“死記硬背不好”、“不要死記硬背”,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我們在記憶材料的時候,隻要它是有意義的,就應該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後記憶”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層次,找出它們之間的邏輯聯係,而不要從一開始就逐字逐句地記。
就說背古文,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那麼就會像背天書一樣,非常吃力。如果把古文裏的實詞、虛詞都弄懂了,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這時再背,就是在理解基礎上記憶,背起來就有興趣得多,也快得多,印象也深得多。
我們說理解記憶效率高、效果好,是不是說隻要理解了就一定能記住呢?這可不一定。對於理解的東西,往往也還需要多次重複才能記住。有的同學理解了某個學習內容,就以為學習過程已經結束,沒有有意識地要求自己記住它們,不再通過重複加深印象,那麼,是不可能把學習內容完全。準確地記住的。
運用聯想增強記憶效果
一、什麼是聯想記憶法
利用聯想來增強記憶效果的方法,叫作聯想記憶法。聯想,就是當人腦接受某一刺激時,浮現出與該刺激有關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間容易產生聯想。用聯想來增強記憶是一種很常用的方法。美國著名的記憶術專家哈利·洛雷因說:“記憶的基本法則是把新的信息聯想於已知事物。”
二、聯想記憶法的種類
聯想記憶法分為以下三種具體方法。
(一)接近聯想法
兩種以上的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同時或接近,這樣隻要想起其中的一種便會接著回憶起另一種,由此再想起其他。將記憶的材料整理出一定順序就容易記得多了。
例如,有的同學有時候一下子記不起一個很熟的外語單詞,明明是經常溫習的,連這個字在教科書上什麼位置都能回憶起來,可一下子就想不起來了,那他就可以從這個字在書上什麼地方想起,想想它前麵是個什麼詞,後麵跟了一個什麼詞,這樣反複地聯想,往往能回憶起這個單詞來。這個詞和前後詞的關係是位置接近,這種聯想就叫空間上的聯想。還有一種時間上的聯想。比如一個同學在一本辭典上看到對某個詞的很有意思的說明和解釋,告訴了同座的同學。那個同學也很感興趣,問他是在哪本辭典上查到的,要去親自查看一下全文。可惜他已經記不確切是查的哪本辭典了。怎麼辦呢?於是這位同學就回憶當時查辭典的情形。首先想起是前天晚上查到的,記得那天晚上他還為這事高興了好一會。再仔細一想,嗅!有了。這個詞是在《辭海》上看到的。因為自己前天晚上隻查過《辭海》,其他那些辭典前天上午就都歸還圖書館了。這樣,通過時間上的聯想,準確地回憶起自己查的是《辭海》,不是其他辭典。
(二)相似聯想法
當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往往會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相連結起來,記憶效果就好。
在外語單詞裏,有發音相似的,有意義相似的,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聯想法來幫助記憶。
遼寧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和北京景山學校在小學低年級試驗一種集中識字的方法,可使學生在兩年內認字2500個,閱讀一般書籍報紙。這種識字法就運用了類似聯想記憶法的道理,把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聯想的字編成一組一組的,像把“揚、腸、場、暢、湯”放在一起記,把“情、清、請。晴、睛”放在一起記。每組漢字的右邊都是相同,每組字的漢語拚音也有共性,前一組的漢語拚音後麵都是“ang”,後一組的漢語拚音都是qing,這樣就可以學得快、記得住。
(三)對比聯想法
當看到、聽到或回憶起某一事物時,往往會想起和它相對的事物。對各種知識進行多種比較,抓住其特性,可以幫助記憶。這就是對比聯想法。
許多詩歌、對聯大多是按對仗的規律寫出來的。如:杭州嶽飛廟有這樣一副楹聯,寫的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妄臣”。“有”和“無”是相反的,埋下烈士忠骨和鑄就奸臣是相對比的。相傳這裏埋著民族英雄嶽飛的忠骨,後人由於痛恨奸臣秦檜用陰謀害死了他,用鐵鑄了秦檜夫婦的跪像放在墓前。隻要記住這副對聯的上句,下句也就不難憑對比聯想回憶起來了。同學們背律詩,往往感到中間兩聯好背,原因就是律詩的常規是中間兩聯對仗。對仗常用這種對比,例如“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又如唐朝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詩的中間兩聯:“征蓬出漢塞,歸雁人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相對比之處很多,由前一句可以很自然地想起後一句。據心理學家研究,兒童的對比聯想十分豐富,比如兒童看電影,常常要問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就是這個道理。
三、怎樣用聯想法學習外語
學習外語,不少小學高年級學生都用生詞卡,把一個個外文單詞及其音標、詞類和中文詞義記在單詞卡上,一有空就拿出來看看讀讀,這確是個有效的方法。但是,利用上麵提到的聯想規律,就能夠增進這種方法的記憶效果。
1.將詞形相似的詞放在一起記。例如:preserve,re-serve,observe,deserve 4個詞都有相同的詞根serve,把它們放在一起記,利用相似聯想,既利於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又利於辨別、區分它們的中文詞義。
2.將中文詞義相同或接近的詞放在一起記。例如:get,obtain,acquire,gain 4個詞都有“得到”的意思,把它們放在一起記,利用接近聯想,可以舉一反三,提高記憶效率。
3.將反義詞放在一起記。例如:black(黑)與white(白),superior(上等的)與imferior(下等的)詞義相反,把它們放在一起,利用對比聯想,由一詞引起對它的反義詞的回憶。
聯想記憶法在商業廣告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1931年,上海有家汽車出租公司,他們電話號碼是“40000”,為了使乘客能記住這個電話號碼以招徠生意,他們就利用人民群眾當時高漲的愛國熱情,大力宣傳“四萬萬同胞請打‘40000’號電話”,這就使它很快成為上海最大的一家出租汽車公司。
用諧音幫助記憶
這是利用諧音來幫助記憶的一種方法。許多學習材料很難記憶,在它們之間不易找出有意義的聯係,例如,曆史年代、統計數字等等。如果對這些學習材料利用諧音加某種外部聯係,這樣就便於貯存,易於回憶。
據說,一天有位老師上山與山頂寺廟裏的和尚對飲,臨走時,布置學生背圓周率,要求他們背到小數點後22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多數同學背不出來,十分苦惱。有一個學生把老師上山喝酒的事結合圓周率數字的諧音編了一句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而樂。”待老師喝酒回來,個個背得滾瓜爛熟。這位聰明的學生就是利用諧音法來幫助記憶的。
利用諧音法還可以幫助記憶某些曆史年代。不少學生覺得記憶曆史年代是件很苦惱的事,不容易記住,而且還容易混淆。但是,要學好曆史,又必須記住曆史年代,因為沒有時間也就無所謂曆史。於是,許多考生利用諧音法來幫助記憶曆史年代。例如,馬克思生於1818年逝世於1883年。那麼,可以這樣來記,“一爬一爬(就)爬(上)山(了)。”再如,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用它的諧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記住。
當然,諧音記憶法隻適於幫助我們記憶一些抽象、難記的材料,並不能推而廣之,用於記憶所有的材料。
口訣記憶記得更牢
把記憶材料編成口訣或押韻的句子來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叫作口訣記憶法。這種方法可以縮小記憶材料的絕對數量,把記憶材料分組、組塊來記憶,加大信息濃度,增強趣味性,不但可減輕大腦負擔,而且記得牢,避免遺漏。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是以“組塊”為單位的。每一個組塊內的信息量多少是相對的。一個字母可以看做一個組塊;一個單詞、一個詞組也可以看做一個組塊;一個句子也可以作為一個組塊。組塊內部的信息不是各自孤立,而是相互聯接的。如果善於把記憶材料分成適當的組塊,就能夠大大提高記憶效果。口訣記憶法就是符合組塊規律的一種記憶方法。
口訣大都押韻,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例如,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歌,在勞動人民中間世代相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苦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上半年來六、二一,下半年是八、甘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除二十四節氣歌外,乘法口訣、珠算口訣、“百家姓”等都是運用口訣記憶法的實例。
編口訣有許多種方法。
有一個標點符號的順口溜,用的是羅列法:
一句話說完,畫個小圓圈(。句號);
中間要停頓,小圓點帶尖(,逗號);
並列詞句間,點個瓜子點(、頓號);
並列分句間,圓點加逗號(;分號);
疑惑與發問,耳朵墜耳環(?問號);
命令或感歎,滴水下層簷(!感歎號);
引用特殊詞,蝌蚪上下竄(“”引號);
文中要解釋,兩頭各半弦(()括號);
轉折或注解,直線寫後邊(——破折號);
意思說不完,點點緊相連(……省略號);
特別重要處,字下加圓點(·著重號)。
編口訣還有一種利用形象的方法,易於引起聯想幫助回憶。例如漢語拚音字母的“n,m”樣子像門,‘f’像拐棍,“t”像傘把,“h”像椅子,“k”像有個東西往牆上磕,“l”的發音像“嘞嘞嘞”的聲音。於是可以編成口訣:
一門n,二門m,
拐棍f,傘把t,
椅子h,碰壁k,
小棍趕豬嘞嘞嘞。
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我們用發掘特征的辦法編成口訣特別便於記憶,容易分辨。比如,己、已、巳幾個字容易混,可以編成這樣的口訣:
堵巳不堵己(自己的己),
半堵才念已(已經的已)。
買、賣這兩個字很多學生容易弄混,可以運用聯想法編成口訣:
少了就買,
多了就賣。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是缺少了什麼東西才去買,“買”字恰恰比“賣”字少了個“十”字頭,因此可以聯係起來記。
我們還可以用前後對比的方法編口訣。比如下麵這個代數公式:
(a±b)2=a2±2ab+b2我們就可以編成這樣一個口訣:
首平方,尾平方,
首尾兩倍在中央,
二項符號看前麵,
它們兩個都一樣。
多種方法綜合起來編口訣也很方便,比如綜合羅列法。特征法、直觀形象法很快就可以把“熟”字編成這樣的口訣:
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
子字來報信,九個一起忙,
下點一把火,燒熟一鍋湯。
這些不同的編口訣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加以運用。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口訣很不容易編,記憶的對象又並不常用或者很簡單,用其他方法記憶很方便,那就用別的方法。否則為了編口訣就花去很多時間,就有些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