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輔助法提高記憶力
一個人隻有處在社會這個圈子裏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獨立思維的個體,同樣記憶力的好環也離不開根植它的各種養料,恰當、科學地運用它們,將會為你打下一個堅實基礎。
慢跑亦能增強記憶力
土耳其《自由日報》引述美國一項醫學研究報告指出,經常慢跑或勤於走路的60歲以上老人,由於在行走中吸收更多的氧氣,較僅做肌肉訓練的人,擁有更佳的記憶力與思考力。
據報道,美國伊利州立大學高級科技研究院最近完成一項實驗研究,將124名年齡在60~75歲的老人分成兩組,一組每天進行走路或慢跑訓練,另一組則是進行靜態的肌肉體優訓練,結果發現兩組老人的記憶力與思考力都有增強現象,但走路慢跑的一組表現得更為明顯。
報道引述伊利斯州立大學研究小組成員卡拉邁爾博士的話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器官細胞開始衰退,血液循環開始減緩,但經常慢跑及走路,在行走中能夠吸取更多的氧氣,充實腦部細胞需求,增強細胞新陳代謝功能,進而增強思考力、分辨力以及記憶力,其效果絕非任何醫藥所能取
不過,報道也引述卡拉邁爾博士的話說,上年紀的老人畢竟體力有限,慢跑或走路時必須顧及自己的能耐,避免過度才是。
記憶與做夢
如果你在執行艱巨的新工作之際,晚上能夠好好睡一覺,你所學到的知識或許可得以鞏固。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歐洲的研究人員指出,做夢的過程可能就是大腦重溫日常經驗與教訓,因此可以將之牢記腦裏,以便日後使用。
科研人員利用先進的造影技術進行大腦活動研究,結果發現,人類在學習新工作時“動腦筋”,到睡覺做夢時,大腦同一區域的活動情況亦顯得活躍。
對動物進行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老鼠在實驗中學習走新的迷宮後,它們睡眠對腦部同一部位亦有較活躍的活動。
睡眠有助記憶
睡眠專家認為,想保持頭腦清醒、心情愉快、思想敏銳、活力充沛,至少得把三分之一的人生花在睡眠上,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失眠。
許多人都知道,睡眠有助於恢複體力和腦力,最近這陣子,分別有兩份醫學報告分別顯示,睡眠有舒緩壓力、增強記憶力的功效。
一、減壓與發揮記憶力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表的報告就顯示,睡眠是舒緩壓力的好方法。
這項研究是以36名22歲至36歲的學生為調查對象,並讓這些學生在壓力高峰期下接受評估,他們按壓力處理法分成兩組,結果發現,傾向憂慮者會減少睡眠時間,相反的,那些懂得疏導情緒者,睡眠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研究人員說,有時睡眠可以幫助舒緩激動神經緊張,使人暫時遠離壓力。
哈佛醫學院去年年底也有報告指出,要加強記憶力,必須要有足夠的睡眠。這項研究有24名人士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要他們在1/16秒內確認電腦上閃動的3條斜紋,結果有半數的人當晚呼呼大睡,其餘的則保持清醒,直到第二及第三晚才可入睡。4天後測試這24名人土的記憶力,結果發現,第一晚入睡者,辨認圖案的正確度比不睡者強。研究結果顯示,飽睡一頓,記憶力才能充分發揮。
二、睡眠不足的後遺症
專家認為,睡眠對於我們白天的表現有很大的作用,睡眠不足會引起一些後遺症,如白天嗜睡、情緒不穩定、憂鬱、壓力、焦慮、失去應變能力、免疫力降低、記憶力減退、失去邏輯思考力、理解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生活形態的改變,目前有不少人嚴重睡眠不足,或是患有失眠症。
三、鑒別失眠的嚴重程度
美國睡眠障礙協會認為,睡眠有量化標準,可鑒別失眠的嚴重程度。各種失眠表現的量化標準如下:
入睡困難:是指從上床到入睡時間不能超過30分鍾。
睡眠不充實:意指覺醒的次數過量或時間過長,如整晚覺醒時間每次超過5分鍾,同時覺醒次數有兩次以上;或是整晚的覺醒時間總共超過40分鍾。
淺度睡眠:熟睡或深睡期降低,相反的,入睡期與淺睡期增加,這也顯示睡眠量不夠。
睡眠時數不夠:睡眠時數少於6.5小時。
睡眠專家認為,設若上床30分鍾還無法入睡,或是半夜裏忽然醒過來,不妨幹脆下床,走出臥室,或在黑暗中坐一會兒,或是讀點輕鬆的書,聽點輕快的音樂,甚或做點簡單的家務,以便鬆懈神經,那麼,再次上床時也許就較易入睡。
專家認為,要確立自己的睡眠量表可依照下列步驟:
先走下適合自己的上床時間,除了要容易入睡外,也必須距離起床時間至少8小時。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內,在同樣時間上床,並每天記錄起床狀況,由於過去上床時間較晚,習慣睡得較短,在開始的前幾天,你也許會醒得較早,但往後,醒來的時間就會漸漸延後。
專家認為,永遠不必擔心自己睡得太多,而且,遇有空當,可盡量利用機會,多閉雙眼養好精神。
增強記憶力的12種食品
人大腦中有無數億個神經細胞在不停地進行著繁重的活動,科學研究證實,飲食不僅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而且在大腦正常運轉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食物有助於增進人的智力,使人的思維更加敏捷,精力更為集中,甚至能夠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營養保健專家研究發現,一些有助於補腦健智的食品,並非昂貴難覓,而恰恰是廉價又普通之物,日常生活隨處可見。以下幾種食品就對大腦十分有益,腦力勞動者、在校學生不妨經常選食。
一、牛奶
牛奶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營養品。它富含蛋白質、鈣及大腦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鈣最易被人吸收,是腦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此外,它還含有對神經細胞十分有益的維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腦過度而失眠時,睡前一杯熱牛奶有助入睡。
二、雞蛋
大腦活動功能,記憶力強弱與大腦中乙酚膽堿含量密切相關。實驗證明,吃雞的妙處在於:當蛋黃中所含豐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後,能產生出豐富的乙酚膽堿,進入血液又會很快到達腦組織中,可增強記憶力。國外研究證實,每天吃1、2隻雞蛋就可以向機體供給足夠的膽堿,對保護大腦、提高記憶力大有好處。
三、魚類
它們可以向大腦提供優質蛋白質和鈣,淡水魚所含的脂肪酸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不會引起血管硬化,對腦動脈血管無危害,相反,還能保護腦血管,對大腦細胞活動有促進作用。
四、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轉化為穀氨酸。穀氨酸是參加入體腦代謝的惟一氨基酸,能促進智力發育,維持和改進大腦機能。常攝入些味精,對改善智力不足及記憶力障礙有幫助。由於味精會使腦內乙酸膽堿增加,因而對神經衰弱症也有一定療效。五、花生
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腦磷脂,它是神經係統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能延緩腦功能衰退,抑製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形成。實驗證實,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延緩衰老,是名副其實的“長生果”。
六、小米
小米中所含的維生素民和B1和B2分別高於大米l.5倍和1倍,其蛋白質中含較多的色氨酸和蛋氨酸。臨床觀察發現,吃小米有防止衰老的作用。如果平時常吃點小米粥、小米飯,將益於腦的保健。
七、玉米
玉米胚中富含亞油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保護腦血管和降血脂作用。尤其是玉米中含水量穀氨酸較高,能幫助促進腦細胞代謝,常吃些玉米尤其是鮮玉米,具有健腦作用。
八、黃花菜
人們常說,黃花菜是“忘憂草”,能“安神解鬱”。注意:黃花菜不宜生吃或單炒,以免中毒,以幹品和煮熟吃為宜。
九、辣椒
辣椒維生素C含量居各蔬菜之首,胡蘿卜素和維生素含量也很豐富。辣椒所含的辣椒堿能刺激味覺、增加食欲、促進大腦血液循環。近年有人發現,辣椒的“辣”味還是刺激人體內追求事業成功的激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辣椒以生吃效果更好。
十、菠菜
菠菜雖廉價而不起眼,但它屬健腦蔬菜。由於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B1和B2,是腦細胞代謝的“最佳供給者”之一。此外,它還含有大量葉綠素,也具有健腦益智作用。
十一、橘子
橘子含有大量維生素A、B1和C,屬典型的堿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對神經係統造成的危害。考試期間適量常吃些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此外,檸檬、廣柑、柚子等也有類似功效,可代替橘子。
十二、菠蘿
菠蘿含有很多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錳,而且熱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稱它是能夠提高人記憶力的水果。菠蘿常是一些音樂家、歌星和演員最喜歡的水果,因為他們要背誦大量的樂譜、歌詞和台詞。
可以增強記憶力的沙丁魚
“沙丁魚可以補腦”。自古以來就有這種傳說。
把沙丁魚烤焦後,磨成粉,再在香油裏炸,敷在耳朵根上,可以治中耳炎。吃烤焦的沙丁魚頭可止牙痛,十分有效。
相傳平安時代,《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有一天正在烤沙丁魚吃,她的丈夫藤原宣孝回到家裏,見狀不禁大怒。
“沙丁魚是下等魚,有身份的人是不能吃的”。愛吃沙丁魚的紫式部回答說:
“沙丁魚是上天賜予臣民的保健食物,沒有人會拒絕食用。”
駁得宣孝啞口無言。
現代科學從生理作用角度解釋了沙丁魚對人體的功效。
沙丁魚含有豐富的EPA,EPA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
能降低血膽固醇濃度就可以預防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因心髒冠狀動脈硬化、堵塞而引起的。EPA還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
沙丁魚可以預防成人病,不僅對擔心患成人病的中老年人有好處,而且對孩子們也有好處。
沙丁魚體內含有核酸、大量的維生素A和鈣,可增強記憶力。陰幹的沙丁魚、煮了再曬幹的沙丁魚,因其體內鈣的含量被濃縮了,含量的比例更高了,血鈣含量升高可以解除焦躁,安定情緒。
不僅沙丁魚含有鈣,所有魚的骨頭、刺都含有鈣,有人認為魚有骨頭刺,吃起來太麻煩而不愛吃魚。但為了身體健康,還是忍耐一下多吃些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