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怎樣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一、關於記憶力的基本理論

(一)什麼是記憶力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中發生過的事物的反映,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留下的痕跡。記憶是智力活動的倉庫。

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重視。其中識記和保持屬於“記”的方麵,再認和重現屬於“憶”的方麵。識記是反複感知事物,獲得印象,留下痕跡的過程,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記住”。保持則是把識記的材料進行加工,概括,掌握它,儲存它,不至於遺忘,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記牢”。再認是在重新遇到感知過的材料時,能夠識別,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認出來了”。重現則是感知過的事物不在眼前而把它重新呈現出來,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回想起來了”。

人們對感知過的事物可以記憶,對思考過的問題也可以記憶,做過的動作也可以記憶。也就是說人的記憶有“感知形象記憶”、“語詞概念記憶”、“運動記憶”等等不同的形式。

人的記憶有不同類型。屬於“直觀形象記憶”類型的人,對具體形象的材料如形狀、顏色、聲音等記憶效果好。屬於“邏輯思維記憶”類型的人,對抽象材料如概念、數字、公式、定理等記憶效果好,前者易成為藝術家,後者易成為理論家,但多數人屬於“中間型記憶”。

人們記憶善於運用的器官也不同,有人視覺記憶效果好,如畫家。有人聽覺記憶效果好,如音樂家。有人運動記憶效果好,如運動員。但多數人是屬於多感觀綜合的混合記憶型。

人的記憶之所以分為不同類型,主要是實踐中形成的。家長要注意根據孩子的興趣及特點進行訓練,使其迅速發展起來。

(二)中小學生記憶的特點

1小學生記憶的特點

不同年齡的孩子心理發展水平是不同的,他們在記憶上有不同的特點,家長要根據這些特點來進行訓練。對小學生記憶的訓練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以訓練有意記憶為主

小學生的意誌力比幼兒時期增強了,在記憶時已初步具有抵製外界幹擾的能力。一般來說從三年級開始,有意記憶就占主導地位了。記憶量也比幼兒顯著增加,9~11歲的兒童記憶量比幼兒增加一倍多,人們都稱這個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代”,家長要密切配合學校共同發展孩子的有意記憶。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利用“黃金時代”多記憶一些有益的知識。其次,每次督促孩子記憶時,要善於調動積極性,讓孩子懂得記憶這些知識對今後學習、工作的作用,不要用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教育,要多激發、多鼓勵,以免使孩子對記憶發生反感,為背誦而背誦。孩子處於被動狀況對記憶是不利的。最後要特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自己給自己安排記憶任務,自我督促,自我檢查。這對提高兒童的有意記憶能力是很重要的。

(2)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要同時訓練

小學生機械記憶仍占主要地位,理解記憶也大大加強。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最常用的仍是機械記憶,他們對一些不甚了解的詩文也能背得滾瓜爛熟,可要他們講一講含意就卡殼了。家長要利用孩子機械記憶這“黃金時代”督促孩子多背一些知識。可以給他們製訂學習計劃,每天背點東西。隻要細水長流,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要多采取表揚、鼓勵的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給他們創造表現他們記憶才能的機會,例如,來了客人讓孩子背一段唐詩,背一段外語,客人一誇獎,他們記憶的勁頭就更高了。也可以讓他們給小朋友表演,教小朋友歌謠、諺語,給朋友講故事,這些活動都可以使他們感到自豪,體會到記憶多的好處。

隨著抽象思維的發展,小學生到中、高年級理解能力越來越強,理解記憶得到迅速發展。孩子這時已不滿足於機械記憶了,總愛追根問底。遇到孩子們問問題,家長不要煩,要耐心地給孩子講解。有的家長家務事多,孩子問時就訓斥孩子,“哪來那麼多事!”這就打擊了孩子理解記憶的積極性,長期下去就會使孩子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對於孩子理解記憶的培養,首先要盡自己的能力盡量給孩子講清楚,幫助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其次,對於一些無理解意義的材料,如年代、字母、人名等也要協助孩子把它注入理解意義後再記憶。例如:記莫桑比克海峽,可以讓孩子摸自己三下鼻子,記摸三下鼻子帶給你的提示,這樣就容易記住莫桑比克海峽了……最後,對於孩子當時無法理解卻需要記憶的材料,就要向孩子講清楚,讓孩子先記住,等將來長大了,慢慢就理解了,這樣就保護了孩子理解記憶的積極性,訓練了理解記憶的能力。

(3)用形象記憶去發展孩子的語詞記憶

低年級的孩子是形象記憶占優勢地位,中、高年級詞語記憶就逐步占優勢地位了。家長在訓練孩子記憶時,要盡可能地借助形象記憶去發展孩子的語詞記憶。一般來說,兒童對抽象名詞不理解,家長就要協助教師用直觀的或形象的描述使孩子理解這些抽象名詞,這樣孩子對這些抽象名詞才能學得懂、記得住。當然,有些抽象名詞不可能形象化,也不能過於牽強,否則就會反而解釋得庸俗化。小學生抽象思維在發展,詞語記憶是很重要的,家長應經常檢查,督促他們的詞語記憶。

2中學生記憶的特點

中學階段是人生記憶的“最佳”時期,特別是理解記憶,大大超過小學階段,機械記憶能力也相當強。一般來說人到高中就達到了人生記憶的“頂峰”。中學生比小學生知識多,經驗豐富,理解力強了,注意力水平也提高了,而且掌握了一些記憶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記憶量猛增。高中生比初中生多一倍以上,比小學低年級多近四倍。據有關資料,35歲以後的成年人記憶力隻相當於青年的95%,60歲以後隻相當於青年的80~83%。中學時代可以說是記憶的全盛時期。

中學生記憶的特點是:

(1)有意識記占據主導地位

中學生已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和家長布置的識記任務,而是能夠根據學習的內容自己確定識記任務,選擇識記方法。有意識記的主動性、自覺性提高了。

(2)理解記憶占主導地位

中學生學習內容加深,那些反映事物本質、內部聯係的知識,不在頭腦中整理、加工是很難記憶的,這就促進了中學生理解記憶的發展。當然中學生機械記憶也很重要,有許多知識也需要機械記憶。

(3)抽象記憶發展迅速

中學生學習需要經常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這就推動了中學生抽象記憶的發展。當然初中生仍很喜歡形象記憶。

家長對於中學生記憶的指導應側重於方法上和技巧上的訓練。

(三)什麼是優良的記憶品質

要訓練和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就要有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優良的記憶品質。

1敏捷性

記憶的敏捷性是個速度問題,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記得快”。這個品質很重要,能夠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識。

2持久性

記憶的持久性是個牢固的問題,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記得牢”。這個品質能使記憶的東西長期不忘,提高記憶的效益。

3正確性

記憶的正確性是個準確與否的問題,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記得準”。這個品質是關鍵的品質,記憶缺乏準確性其它記憶品質也就失去了意義。

4準備性

記憶的準確性是個能否正確提取記憶的問題,是指記憶了很多知識,當解決問題需要時能迅速、準確地提取出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想得快”。這個品質是很重要的,記住不少知識到用時不知用那個,這種記憶用處不大。記憶的準備性好能提高記憶的實效。

記憶的這四個品質是我們在訓練孩子記憶時要達到的目標,這四個品質不是孤立的,是綜合發展的。

(四)記憶力的重要作用

知識是智力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對知識的記憶就談不上智力的發展,我們說一個人聰明往往是與他超人的記憶分不開的。

沒有記憶人就無法學習和生活,一個人失去記憶就是個不認人、不識物、不懂事的傻子。記憶對青少年尤為重要。青少年需要依靠記憶吸取知識、運用知識。沒有對學過的知識的記憶就無法積累知識,也很難學懂新知識。因為青少年所學的知識都是係統的、有聯係的,對前麵所學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沒記住,後麵的知識就很難理解和掌握。從這一點說,理解和記憶是相輔相成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反過來沒有對舊知識的記憶也很難理解新知識。因此可以說記憶也是理解的基礎。

我們需要培養創造型人才,反對呆讀死記,但並不反對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也不反對必要的機械記憶。記憶不但不會妨礙創造,相反會促進創造。不能設想一個記憶力差,知識貧乏,頭腦空空的人會搞出什麼創造,會是一個創造力很強的人。要創造就需要知識,需要把記憶的知識融彙貫通。隻有知識充分又能互相聯係才便於“頓悟”,產生“靈感”,有所發明創造。所以說記憶是創造的基礎。

曆史上的傑出人物都是頭腦清晰、記憶超群的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和人交往過一次,過多少年後仍能一眼認出。居裏夫人有著非凡的記憶力,3歲時,看姐姐玩字母竟學會了字母,姐姐朗讀時念不下來,她拿來卻流利地朗讀了出來。奧地利作曲家莫紮特7歲時為著明女歌唱家伴奏,不要樂譜,隻聽一遍就能從頭到尾一音不錯的彈出來。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小時候讀書時,能做到隻要認真讀過的,篇篇都能背下來,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明末名將夏完淳被人稱為“過眼明通經義”的神童,雖然隻活了17歲卻給後人留下了300多篇詩稿和少年英雄的丹心。目前我國調查的超常兒童,都是記憶力很強的孩子。15歲半上大學的錢慧,在學校寫過的作文,回家後都能給家長複述出來。童年就顯露出數學才華的陳新五六歲時,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記住測試人給他的17位數字,事隔一年還能準確無誤地把這個數字說出來。小心算家李剛五六歲時,別人隨手寫了一個13位數字“5138427960358”,要求他以每秒一個字的速度輕聲念3遍,結果他一字不漏一字不錯地背了出來,事隔幾個月那人在路上遇到他問他那13個數字,他立即正背、倒背毫無差錯。

按科學家研究,隻要訓練得當,每個正常人都能有很高的記憶力。人的大腦記憶的潛力是很大的,可以容納下5億本書那麼多的信息量,是一個很難裝滿的知識倉庫。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人們的記憶力並未得到充分發揮,能夠做到過目不忘、倒背如流的人很少。多數人看的東西很多,而絕大部分成為過眼煙雲,真正存入大腦的不過2%左右。記憶的潛力是可以大大地挖掘的,前麵例舉的傑出人物、超常兒童的記憶也不是人類記憶的極限,隻要從小認真培養和訓練,您的孩子不但可以達到他們記憶的水平,還可以超過他們的水平。要培養孩子成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記憶力的培養。

二、如何測試記憶力

(一)記憶力的測試方法

一個人記憶水平的高低可以通過客觀的記憶測量來評定。世界上最早明確而係統地提出測量方法的就是艾賓浩斯。他曾設計了多種測查記憶和遺忘的客觀方法,有些一直被沿用至今。當前,隨記憶研究的深入,測量記憶的方法也越來越多,現在常用的三種基本方法如下:

1再認法

再認法是測量被試學習後能否將學習過的項目重新辨認出來的方法。先呈現一係列項目讓被試識記,然後將這些項目和其它項目混在一起呈現,這兩類項目的數目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讓被試認出哪些是以前呈現過的,如被試認為某一項目曾經呈現過就回答“是”,如果認為沒有呈現過就回答“否”。我們把先呈現的項目叫“舊”項目,後來和“舊”項目混在一起呈現的項目為“新”項目。被試對舊項目回答“是”,就是認對;答“否”,就是認錯。對新項目答“否”,就是認對;答“是”,就是認錯。那麼,用下列公式就可以計算出記憶的保存量。

保存量=(認對舊項目的百分數)-(認錯新項目的百分數)

例如,用20張不同的圖片,圖片的差別不要太大,每10張為一套(見圖2-1)。測試時,先讓被試看第一套10張圖片,按次序一張張呈現,每張呈現時間為1秒鍾,要求記住。然後把第一套圖片和被試未看過的第二套圖片打亂次序混合在一起,一張張呈現,要求被試回答是舊項目還是新項目,則再認的成績可以通過上麵所說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來。

在使用此方法時,為減少被試猜對的可能性,可選擇那些與舊項目較相似的新項目;另外,提高新項目的比例,也可以減少被試猜對的可能性。

請盡量在3分鍾內把圖2-1(b)中的10個圖形記住。(a)(b)

圖2-1記憶力測試材料

2回憶法

回憶法就是讓被試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把記住的材料再現出來。回憶法有多種方法。例如下麵有兩組以3位至12位數的隨機數字表(見圖2-2),用聽覺呈現或視覺呈現這些數字都可,隻是呈現各數字時的時間間隔必須相等,然後讓被試按原來呈現的順序呈現。被試所能通過的最長的數字係列便是他的記憶廣度。

(Ⅰ)(Ⅱ)861469309427307218353846437915706294351672915387626175938429081375452138706042695813798514632847941820655263849517383524751639743851756982214597316894

圖2-2記憶力測試材料

這一測驗的正常指標為八至九位數字,再現十位數以上的為“優”,隻能再現四、五位數的應視為記憶廣度不夠。

再如依次把一係列無意義的單字呈現給被試,然後讓被試以任何順序寫下所記得單字。雖然測試時對被試回憶的各單字的順序不加限製,但被試實際上回憶的順序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即最後呈現的項目往往是最先回憶起來,其次是最先出現的項目,最後回憶起來的屬於係列的中間部分,並且回憶正確的百分數也因上述順序而有所不同。最後呈現的項目保存量最大,最先呈現項目的保存量居其次,中部保存量最小,這也就是記憶的係列位置效應。

無意義單字一組(供測試用):

zd, pj, ho, xv, kt, ma, sy, rh, cn, gz, ie, wl, fr, gu。

但如果單字是有意義的,則可以發現被試在回憶時容易將一些聯係較緊密的單字傾向於寫在一塊,雖然每次呈現的順序不同,但結果都是如此,這是因為被試進行了主觀組織的結果。

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默寫生字、回答提問,實際上都是此法的運用。假定你的回答或默寫得了80分,那麼就表明你保持了識記內容的80%,而遺忘了20%。

3節省法

即重學法,這是測量記憶的一種十分靈敏的方法。它是艾賓浩斯創造的。當被試對學過的材料不能回憶或再認時,多用此法。

節省法是讓被試重新學習曾經學過的材料並達到初學時的熟記程度,然後再將初學與重學所用的時間或遍數比較。兩者之差,就是重學時所省下來的時間或遍數,它是記憶效果的標誌。節省法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節省百分比=〔初學誦讀次數(或時間)-重學誦讀次數(或時間)〕÷〔初學時誦讀次數(或時間)〕

比如有無意義音節和數字的配對卡片10張如下:

FDZOSGJTRCKFZCH

990127240857590

KPQXBRHCZWZFDSG

504786238396412測試時,將初次學會這10張卡片所需呈現的次數記下,然後隔1天、2天、4天、7天、31天後再進行重新學習。將重新記住時所呈現的次數記下,利用上述公式便可求出重學時節省的百分比,即記憶的保持數量。用100%減去節省百分比即可求出遺忘的數量百分數。根據這些數據便可繪出記憶保持曲線或遺忘曲線。

節省百分數是測量保存量的有效指標。即使是一點也回憶不起來的材料,再學習時還是可以表現出遍數(或時間)的節省,如過去學習一種外語長期不用以為全忘了,實際上溫習以後可以很快恢複起來,和初學的人所用的功夫會有很大的差別。

以上是對記憶水平測試的幾種基本方法。這裏值得指出的是,同一記憶內容用不同的測量方法測得的結果不完全相同。比如學習一首詩,用回憶法和節省法來測量記憶效果。結果常常不一致,這可能是由於不同的指標代表著經驗的不同方麵所致。如果你發現用某種方法測驗的成績不理想時,用不著悲觀,可以用別的方法驗證一下。幾種測試方法的測量結果之和的平均數,才可能是你記憶的真實成績。況且即使測得的成績不佳,那也不過是你記憶的一個側麵,並不是記憶力的全部。張英彥,韓永全主編.心理素質測試與谘詢.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二)測試題

為了進行記憶力的診斷,我們設計了兩套記憶力測驗。

第一套測驗主要是從記憶的內容方麵進行測驗的。根據記憶的內容,我們可以將記憶分為對數字的記憶、對單詞的記憶、對文章的記憶和對圖形的記憶。而這幾種記憶在小學生的學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個測驗,我們可以得知一個小學生擅長記憶哪些內容,不擅長記憶哪些內容。

第二套測驗主要是從記憶的通道方麵進行測驗的。記憶的通道基本可分為視覺的、聽覺的和觸覺的。我們將從記憶的通道方麵對小學生的記憶進行診斷,看看您的孩子在使用哪一個通道進行記憶時效率較高,在哪一個通道的記憶方麵表現得不足。

第一套測驗

測驗1:單詞記憶測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要記住許多無直接邏輯聯係的單詞,例如,各種術語、任務、指示,各種家用物品的名稱,各種事件等等。測驗的目的就是檢查一下小學生對這類信息的記憶能力。

請記憶下列20個詞(連同其順序號一起),規定記憶時間為40秒,40秒過後即行默寫。

默寫時連同順序號一起正確默寫出來,才算答案正確。例如默寫“烏克蘭人”這個詞,如順序號“1”沒寫,也不算答案正確。

1烏克蘭人11油

2經濟學12紙

3粥13小蛋糕

4紋身14邏輯

5神經元15社會主義

6愛情16動詞

7剪刀17缺口

8良心18逃兵

9粘土19蠟燭

10字典20櫻桃

現在來計算記憶效率。為此,請將默寫正確的詞數填入下式:

默寫正確的詞數÷20×100%=……%

例如,假如默寫正確的是10個詞,那麼記憶效率就是:10÷20×100%=50%

測驗2:數字記憶測驗

請記憶下列20個數字(連同其順序號),記憶時間也規定為40秒,然後即行默寫。

1436721137166

25771512181778

31284413861861

43399614561983

58110715572073

按下式計算本項記憶效率:

默寫正確的數字數÷20×100%=……%

測驗3:相貌及姓名的記憶測驗

請記憶圖2-3中的10個頭像及其姓名,規定記憶時間為30秒。然後遮住圖2-3,說出圖2-4各頭像的姓名。圖2-4的頭像和圖2-3完全一樣,隻是排列順序變了,頭像旁的姓名也去掉了。

下麵數一數您孩子默寫正確的姓名數。姓和名都默寫對才算正確。然後按下式計算記憶效率。

正確答案數÷10×100%=……%圖2-3圖2-4測驗4:對有邏輯聯係的文學材料的記憶測驗

現在來檢查一下您孩子對文章的記憶能力。下列短文有10個要點,已用黑體字標出,並按①②③④……編了號。看過之後請依次默寫要點。記憶時間規定為60秒。

蝴蝶島

我國的寶島台灣因為物產豐富,被譽為“米倉”、“糖庫”及“水果之鄉”。你是否知道,台灣還有一個“蝴蝶島”的美稱呢?

台灣島所以被稱為“蝴蝶島”,是因為島上的蝴蝶多①。全島的蝴蝶有多少隻,這是難以統計的。舉一個例子吧,台灣西南部的高雄縣有個美濃鎮,這個鎮有個叫蝴蝶穀的地方,以盛產黃色蝴蝶聞名。這種黃蝴蝶世世代代生長繁殖在這個山穀裏,從不離開自己的故鄉。據說,光是這個蝴蝶穀,每年就能繁殖200萬隻蝴蝶呢②?

台灣島的蝴蝶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全。據粗略統計,大約有400多個不同品種③,主要有:大紅紋鳳蝶、蛇頭蝶、紅邊小灰蝶、皇蛾陰陽蝶、黃裙鳳蝶等等。蛇頭蝶的翅膀上端長著像蛇頭一樣的圖案,它雙翅展開,足有洗臉盆那麼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蝴蝶④。皇蛾陰陽蝶的樣子不同於一般蝴蝶。它的翅膀既不左右對稱,而且大小也不相同。更奇特的是:它的左翅膀為雌性,右翅膀是雄性。據說,這種蝴蝶在1萬隻當中才能找到1隻,是極為少見的珍品⑤。黃裙鳳蝶是鳳蝶中最美麗的一種,它的後翅有金黃色大花紋,在陽光下呈現出珍珠般燦爛奪目的光輝。這樣的色彩是蝶類裏獨一無二的,被譽為“蝶中皇後”⑥。

由於台灣島蝴蝶數量眾多,品種新奇,在全世界享有盛譽⑦,這些蝴蝶有的被製成標本,供學生或科學家學習研究使用⑧;有的被製成精美藝術品供人欣賞⑨。這些標本和藝術品還遠銷歐洲、美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

60秒過後便依次默寫文中要點。記憶效率按下式計算:

默寫正確的要點數÷10×100%=……%

計分

首先,從這套測驗中四項分測驗的成績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您的孩子更擅長記憶哪方麵的內容。測驗1是對那些沒有邏輯聯係的單詞的記憶,測驗2是對數字的記憶,測驗3是對具體圖形的記憶,測驗4是對有邏輯聯係的文字的記憶。例如,一個孩子在第一個分測驗上記憶效率為40%,在第二個分測驗上記憶效率為60%,在第三個分測驗上記憶效率為30%,在第四個分測驗上記憶效率為70%,我們就可以認為他最擅長記憶有邏輯聯係的文字,最不擅長記憶圖形。這樣我們對孩子進行訓練時就會更有針對性。

我們也可以根據各分測驗完成的情況計算平均記憶效率,將四個分測驗成績相加除以4即可。

例如,如果四項成績分別為40%、60%、30%和70%,平均記憶效率便是:

(40%+60%+30%+70%)÷4=50%

第二套測驗

測驗1:視覺記憶測驗

表2-1計算

7+2+1=8÷1=2×3×1=49-41=8-5-1=6×6=16÷2÷2=4+3+1=8+9-1=10-6-1=3-2=6×3=10×3=12÷2=12+1+6=49-12=3+7+1=50+5=10-2-6=60÷6=16÷2=6×9=5×2×1=12+61=6÷2=100-69=44×1=15÷3=19+4=3×3=圖2-5中,排列了10項家庭用品。讓小學生逐項看圖,每項限時2秒種。看完之後,立刻讓小學生做表2-1中的習題,限時30秒鍾。最後再讓小學生在20秒內回憶出原先看過的家庭用品。

如何判斷回憶出多少項了呢?

計分及判斷記憶力的方法在後麵會做說明,但是現在最好將小學生回憶出的家庭用品正確的數量記下。

圖中的物品是:鍋、台燈、收音機、煙囪、切菜板、立體聲音響、烤箱、小刀、桌子、鏟子。

圖2-5測驗2:聽覺記憶測驗

表2-2計算

1+3-2=6+3+21=6+4-6=40÷52×3-1=100-49=8÷2+1=21-7-7=3×2+2=100÷5-20=4+2+6=6-4+9=1×2×5=12-10+5=12+49=8×8-51=5+50=12+5-12=100-59=60-29-30=41+49=20÷7=6+1+12=20×21=20÷4=8+9-12=1+9-6=30-11+1=69-26+1=49-21+1=家長以2秒的間隔,對小學生高聲而清楚地朗讀以下10種家庭用品。接著給他表2-2,讓他計算30秒。最後用20秒讓他回憶出來聽到的家庭用品。

10種用具是:椅子、書架、杯子、有柄煎鍋、澡盆、冰箱、醬油、鏟子、窗簾、垃圾箱。

請記下小學生回憶的物品的數量。

測驗3:觸覺記憶測驗

表2-3計算

5+5-4=7+3+10=4×6-10=5+5=8÷4=6÷3×2=2+3+4=50-40=15×2=4+1+5=9-8=99-9=100-50=30÷15=40÷2×5=5×2×1=10×9=6-3+7=30÷3=15-5=5+5+5=3+6+1=20-10-3=5÷1÷1=5÷1×2=3+7-2=100-40=30×3=15÷5=10×2=預先準備好如圖2-6所示的10種家庭用品,這些物品是:菜刀、肥皂、鍋蓋、圓珠筆、雜誌、抹布、橡皮手套、剪刀、黃瓜、紐扣(類似的東西亦可)。

由家長將小學生眼睛蒙上,讓他各用2秒的時間觸摸這些物品。然後,給他表2-3,讓他計算30秒。最後用20秒讓他回憶出剛才能摸的東西。

圖2-6測驗4:多通道記憶測驗

表2-4計算

2+4+1=100-71=7×2+1=4+1+10=30÷10×5=3×2+4=10-8-2=10÷5=99-49=50-10÷4=75+25=100+35100×10=27+73=88÷8=3×5=7+3-9=20×5-50=21+29-10=36÷9=88×1=75-15=20÷5-2=16+54+30=7-4-3=8+2+5=40÷4=20÷10=10×5×2=10-3-2=

這一次,讓小學生進行看、聽、讀、觸摸各物品的測驗。

集中如圖2-7所示的10種物品,這些物品是:皮帶、筷子、鉛筆、盤子、刷子、手表、書、花瓶、手紙、拖鞋。

先讓小學生分別看、聽、讀、觸摸各物品;

然後,用30秒讓他根據表2-4進行計算。

圖2-7最後,用20秒讓他回憶。記下回憶出的物品的數量。

說明

在圖2-8的十字標尺上標上診斷記憶力測驗的評價數字(回憶出的物品數量)。連接四點組成一個四邊形。

圖2-8例如,將測驗的結果——測驗1(視覺記憶)是3點,測驗2(聽覺記憶)是4點,測驗3(觸覺記憶)是6點,測驗4(多通道記憶)是5點——連接起來並塗上顏色的四邊形,就是該測驗者的記憶力水平。從這個四邊形上,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您的孩子更擅長利用哪個通道進行記憶。張世權編著.測試我們的孩子.當代世界出版社,三、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方法1

情緒與情感記憶法

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記憶是強迫式的,連打帶罵,搞得孩子心情很不痛快,在這種情況下記憶,效果往往不佳。尤其是孩子背書時,家長站在身邊,手裏拿著棍兒上,給孩子心理造成強大的壓力,這最不利於記憶。表麵上看孩子專心背書,其實他很大一部分精心在提防家長的棍兒上,戰戰兢兢地背書是不可能有較高的效率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對記憶有很大影響。人的情緒穩定,心理平靜,很容易接受外界傳入的信息。如果心煩意亂,情緒不穩定,信息輸入就受到幹擾。人在高興時,記憶效果也好,這叫“人逢喜事記憶強”。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記憶前穩定一下自己的情緒。孩子背誦時不要總批評孩子,把孩子情緒打下去了,對記憶效果有不良影響。

情感在記憶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對什麼事情有感情,當然就愛幹這件事,記憶也自然就牢固,所謂“愛之愈深,記之愈牢”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們對他們喜歡的老師的教導往往願意聽,願意記,也記得住,而對他們不喜歡的老師的話,往往這耳朵聽那耳朵出,並沒往心裏去,這就是說情感在起作用。所以家長要想法使孩子愛學習,隻要他們對知識傾注了全部情感,記憶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方法2

“過電影”記憶法

有一個同學,他給人的印象是愛睡覺。晚自習,別人都在埋頭做複習,他卻經常偷偷回宿舍鑽進被子“睡覺”。但奇怪的是,每學期考試,他都名列前茅。

同學們心裏很納悶,便問他,他嘻嘻一笑,什麼也不說,後來同學們就寫信給報社,問他是不是有特異功能?報社去采訪他,他回答說:我沒睡覺,我那是“過電影”哪。

我鑽進被子思考、回憶當天的學習內容。想想當天學了些什麼?哪些懂了?哪些還沒弄懂?然後起床翻書看一下不懂的部分,以加深記憶。這樣,當天學過的知識,就在這種“睡覺”中消化了、記住了。看完書後閉上眼睛回想一下,讀完書閉上眼睛歸納一下要點,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們把這種方法叫“過電影”法。

把記憶材料背到八成熟後,閉上眼睛試著背誦,就像回憶電影一樣,這樣可以斷絕外界的種種刺激,排除幹擾,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記憶效果。

家長應該教孩子學會“過電影”的學習方法。每節課下來想一想:

老師講了一個什麼題目?

這個題目裏分哪幾個內容?

中心是什麼?

結論是什麼?

老師強調的是什麼?

把老師講的內容在大腦中像過電影似的過一遍,這既是記憶,又是歸納、思考,對提高學習成績大有益處。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先生在學生時代就用的這種方法,他說,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簡單的事,隻用一分鍾時間。

有些學生平時玩的也不少,寫作業也並不多,但是掌握了這種“過電影”的方法,學習成績卻很好,他們每天睡覺前,都要躺在床上把一天學的知識過一遍電影,把所學的知識做個總結,找出他們之間的聯係,並圍繞一條主線把這些知識串起來,這實際上是把教師講的知識進行消化、記憶,是一個去粗取精、由淺入深的過程,是把知識條理化、係統化的過程,把知識的精華牢記腦中。這種方法所用時間不多,但效率很高。

“過電影”可以集中心神、竭力回想,因此,印象深刻,記得準確、牢固。也就是說,“過電影”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記憶程度的有效過程。

1“過電影”的方式

(1)隨時“過電影”

覺得某些知識該記,便及時地“過電影”。比如入睡前、起床前、散步的時候,都可像過電影一樣進行追憶。“過電影”一定要及時。

(2)短時“過電影”

記的材料較短,在記了幾遍快記住時,便合卷“過電影”。回想不出來,你就可開卷看一下,然後繼續“過電影”,直到記住為止。

(3)睡前醒後“過電影”

入睡前躺在床上“過電影”,回憶不出來的就放下或立即翻書核查一下;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過電影”,記不住的,開卷再記。一般說來,凡第二天清晨能回想出來的都能牢固地記在腦子裏。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省時間、效果好。有的孩子起初一段時間會因此睡不著,但是堅持一段,成了習慣就好了。

2“過電影”的注意事項

(1)需要及時

要在發生遺忘之前“過電影”,第一次“過電影”最好是在記憶知識的當天。

(2)排除幹擾

“過電影”時,你應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要記的材料上,不可分心。

(3)力求準確

“過電影”時,要力求準確,覺得沒有把握時你應立即開卷查看一下,然後再記憶。

“過電影”記憶法是一種高效的記憶法,希望家長幫助孩子養成“過電影”的習慣。

提示:

·把記憶材料背到八成熟後,閉上眼睛試著背誦,就像回憶電影一樣,這樣可以斷絕外界的種種刺激,排除幹擾,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記憶效果。

·把老師講的內容在大腦中像過電影似的過一遍,這既是記憶,又是歸納、思考,對提高學習成績大有益處。

·每天睡覺前,都要躺在床上把一天學的知識過一遍電影,把所學的知識做個總結,找出他們之間的聯係,並圍繞一條主線把這些知識串起來。

方法3

錄音記憶法

有些家長親自給孩子默寫,或邊訓斥邊讓孩子背書,家長急,孩子煩,記憶效果很不好。我們不妨讓孩子試一試錄音記憶法。

所謂錄音記憶法,就是利用錄音機幫助孩子記憶的方法。它可以增強記憶的興趣,提高記憶效果。

現在很多家都有錄音機,您不妨讓孩子把要默寫的詞錄在錄音機裏,一個詞念五遍,然後打開錄音機聽著自己的聲音默寫。對於課文可以念一段,聽一段,記一段。

孩子聽著自己的錄音默寫,效果比家長給默寫還好。一般來說家長給孩子默寫都比較急躁,默寫前先把孩子訓一通,就這字我給你默寫過多少遍了,你腦子讓狗吃了,叭一個大耳刮子。聽著,我給你默。孩子並沒聽著,眼睛看著您的臉色,不知什麼時候又一個耳刮子。念詞的時候家長板著臉,聲色懼厲的,甚至是“吼”出來的。孩子剛寫錯一個字就連拍桌子又瞪眼,搞得孩子很緊張,本來會寫的也被嚇忘了。

孩子聽著自己的錄音默寫就沒這麼緊張,想不起來這個詞,先默寫別的,等會兒再把錄音帶倒回來再默寫,心情不緊張,利於記憶。

1錄音記憶法的優點

(1)有新鮮感,能激發記憶興趣

錄音記憶孩子會感到很新鮮,有興趣,它能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使腦細胞處於活躍狀態,它對提高記憶效率是十分有利的。

(2)聽、看、寫結合增強記憶效果

錄音記憶調動了聽覺記憶,這樣就使聽覺、視覺共同協作,聽、看、寫結合,多通道記憶當然比單純的視覺記憶效果好。

(3)與錄音同步記憶,便於精神集中

錄音記憶具有連續性的,默背必須與錄音同步進行。要同步,思想就不能開小差,必須集中精力,全神貫注記憶,這種自覺的有意注意,對記憶十分有利。

(4)節約時間

錄音記憶可以一邊做其他事務,一邊錄音,不斷加深印象。一邊幹事,一邊聽錄音記憶,這樣可以節約時間。

(5)便於檢查記憶中的錯誤

錄音記憶是在聽和記的過程中,同時也在與錄音核對,在這個過程中,能及時地發現錯誤並立刻得到糾正,記憶的準確性就可以提高。

錄音法的科學性,決定著它的效果;錄音法的優越性,決定著它的吸引力。在錄音機進入了絕大多數家庭的今天,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它來為孩子的學習服務。

2錄音記憶法的步驟

(1)朗讀

反複朗讀要記的材料,讀到熟練為止。

(2)錄音

打開錄音機,錄下自己朗讀的聲音。要以適中的速度,流利地讀,注意標點停頓。

(3)播放錄音

翻開材料,播放錄音,對照一遍。如有錯漏,糾正後再錄,一定要把它錄準確了。

(4)默背

合上書本,一邊放錄音,一邊伴錄音默背。最好播放一段記一段,當然,也可以從頭至尾播,從頭至尾背,這要根據記憶材料的長短和自己的水平決定。在內容生疏處,音量可開大一些,已基本能背出來的,則可把音量調小一點。

(5)記住後再錄音,檢查記憶效果

基本記住後,可背誦錄音,錄好後放錄音邊聽邊與書本核對,檢查記憶效果。

凡有錄音機的家庭,家長應指導孩子用錄音記憶法進行記憶。

需要說明的是:並非所有記憶材料都可用錄音記憶法。背誦語文、外語的課文最適用。

同時,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可用錄音記憶法。自覺性極差的孩子,還是由家長給默寫效果好。

提示:

·所謂錄音記憶法,就是利用錄音機幫助孩子記憶的方法。它可以增強記憶的興趣,提高記憶效果。

·家長給孩子默寫,聲色懼厲,孩子緊張,記憶力容易受抑製。孩子聽錄音默寫,心情平靜,有利於記憶。

·錄音記憶可以一邊做其他事務,一邊錄音,不斷加深印象。一邊幹事,一邊聽錄音記憶,這樣可以節約時間。

·凡有錄音機的家庭,家長應指導孩子用錄音記憶法進行記憶。

·自覺性極差的孩子,還是由家長給默寫效果好。

方法4

嚐試回憶記憶法

所謂嚐試回憶就是說在記一段時間後憶一下,也就是我們說的試背一下。此法與“過電影”法類似。但此法強調的是邊記邊憶。

我們先看一個實驗:找3個學生,條件是:第一,記憶水平基本一致;第二,背誦內容一致;第三,背誦時間一致。甲用全部時間來讀;乙用一半時間來讀,一半時間作嚐試性回憶;丙用五分之二時間讀,五分之三時間嚐試著回憶。結果,甲記住了約三分之一;乙比甲多記了二分之一;丙則比甲多記了一倍,過了4小時後,再測,結果是丙比甲多記了3倍的內容。

實驗證明,在記憶過程中,用在嚐試回憶上的時間越多,記憶效果越好。一般來說用五分之三的時間嚐試回憶效果最好。實驗者把被試人分為5組,嚐試回憶時間分別占20%、40%、60%、80%、90%,結果表明,把60%的時間用於嚐試記憶效果最好。

使用嚐試回憶的人不但記得多,記得快,而且還記得牢。

1為什麼嚐試回憶效果好呢?

(1)嚐試回憶時大腦神經細胞活躍,有利記憶

嚐試回憶不起來時,就得開動腦筋竭力回想,使大腦神經細胞處於極為興奮的狀態,這就增強了記憶力,因此,很容易記住。嚐試回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比一遍遍地照本宣科費力氣。特別是在嚐試回憶一下子想不起來時,那就更要“絞盡腦汁”了。這時翻書再看印象就特別深刻。對於加深印象來說,“絞盡腦汁”是一件好事,這時大腦皮層細胞處在更為活躍的狀態,大腦中更容易形成記憶所必需的暫時神經聯係,當然更有利於記憶。

(2)有目標,有利於記憶

嚐試回憶會促使你在一定時間裏記住一定內容,有了明確的目標,因此,你會自覺作出努力,增強記憶效果。

(3)勁兒能使到刀刃上,提高記憶效果

嚐試回憶中,能使你及時地知道哪裏記住了,哪裏還沒記住,精力就會花在沒記住的地方,把勁兒使在刀刃上。

(4)能樹立記憶信心

嚐試回憶,能及時看到你的點滴進步,有利於樹立記憶的信心,給你記憶動力。

2嚐試回憶的具體方法

(1)遮蓋法

把要記的課文遮住,邊背邊逐漸移開遮蓋物,然後再遮住,一遍一遍試背下去,直到記住為止。

(2)合卷法

把課文記到八成熟後,合上書本,嚐試著背誦。然後再打開看,沒記住的背幾遍後再合上書嚐試回憶,直至記住為止。

(3)閉目法

把課文記到八成熟後,閉目靜心追憶。然後打開書看看記住多少,沒記住的再記,再閉目追憶,直至記住為止。

3運用嚐試回憶的注意事項

(1)記到四、五成

把課文讀到四、五成熟時開始嚐試記憶最好。

(2)排除幹擾

嚐試回憶時,要排除幹擾,專心致誌。

(3)不要總翻書

嚐試回憶時,要竭力追憶,不要一遇障礙就急於翻書查對,而要在實在追憶不起來時再翻書。

(4)過量記憶

嚐試回憶到基本能背誦後,還應用一定時間作過量記憶,一般來說過量到50%~100%就可以了。

嚐試回憶不僅在記憶某個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記憶效率,即使對於原來曾經記住過的內容,多運用這個辦法也是很好的複習方法。在孩子做題忘了公式時,不要馬上翻書,要先嚐試回憶一下,能回憶出多少就回憶多少,然後再翻書,那樣效果會好得多。因為嚐試回憶有可能會回憶出來,既使沒回憶起來,“絞盡腦汁”之後再翻書,一定會增加印象。總之,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嚐試回憶的習慣,以提高學習成績。

提示:

·把60%的時間用於嚐試記憶效果最好。

·嚐試回憶中,能使你及時地知道哪裏記住了,哪裏還沒記住,精力就會花在沒記住的地方,把勁兒使在刀刃上。

·把課文讀到四、五成熟時開始嚐試記憶最好。

·嚐試回憶時,要竭力追憶,不要一遇障礙就急於翻書查對,而要在實在追憶不起來時再翻書。

·把要記的課文遮住,邊背邊逐漸移開遮蓋物,然後再遮住,一遍一遍試背下去,直到記住為止。

·把課文記到八成熟後,合上書本,嚐試著背誦。然後再打開看,沒記住的背幾遍後再合上書嚐試回憶,直至記住為止。

方法5

首次印象記憶法

首次印象記憶法就是利用首次感知事物印象深刻的原理來增強記憶效果的方法。

第一次印象往往是比較強烈的,第一次坐汽車,第一次乘飛機,第一次玩遊戲機,第一次來到動物園,留下的印象很強烈,往往使我們終生都忘不了。有人把這比作在白紙上畫畫,第一次畫,總是比較清晰。

因此,在學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第一次就盡可能掌握正確的概念,最好不要煮成夾生飯,否則改起來就難了。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論記憶》一書中曾寫到:“保持和複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在有關的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在第一次生動鮮明的經驗之後,被燙傷了的兒童就避火,挨了打的狗見了鞭子就逃。”蘇聯教育家讚科夫也發表過類似的見解:“第一次閱讀課文或者第一次感知直觀事物,對於把材料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裏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人們對於第一次接觸的事物,往往有極大的興趣,因此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從大腦神經活動的規律講,記憶具有“先入為主”的特點,所以,對首次印象的記憶總是較為持久,往往不需要多次重複也能牢記不忘。

怎樣充分利用首次感知的記憶效果來提高記憶效率呢?1精細觀察

第一次觀察時一定要精細,尤其要注意識記材料中的抽象概念和疑難問題。仔細觀察形成第一次的鮮明印象。第一次觀察一定要防止模模糊糊,切忌觀察中的夾生飯。

2高度注意

人們對其高度注意的事物,就會銘記;人們對其漫不經心的,就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為了獲得首次印象,應該從一開始就耳不旁聽、目不斜視,全神貫注地去感知。

3滿腔熱情

能引起人們熱烈情緒的事物,都容易在人們的記憶中打上深刻的烙印。因此,為了獲得深刻的首次印象,應該以滿腔的熱情、濃厚的興趣去接觸需要記憶的識記材料。

4突出特點

第一次一定要抓準特點,抓準了便於記憶。

提示:

·在學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第一次就盡可能掌握正確的概念,最好不要煮成夾生飯,否則改起來就難了。

·從大腦神經活動的規律講,記憶具有“先入為主”的特點,所以,對首次印象的記憶總是較為持久,往往不需要多次重複也能牢記不忘。

·為了獲得首次印象,應該從一開始就耳不旁聽、目不斜視,全神貫注地去感知。

·第一次一定要抓準特點,抓準了便於記憶。

方法6

頭尾記憶法

美國心理學家荷普蘭德博士曾做實驗研究過這種現象:他把12個單詞排成一行,讓別人來記憶,看哪些單詞最容易記住。實驗的結果是,第1、2個單詞沒有一人記錯,第2以後錯誤逐漸增多。第7、8個單詞的錯誤率達到高峰,此後,錯誤又逐漸減少。第12個單詞和第1、2個單詞一樣,沒有記錯的。於是,荷普蘭德博士認為,排在前麵和結尾的材料或某一材料的開頭和結尾的記憶效果最好,並把這種錯誤起伏的情形稱為“記憶的排列位置效應。”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當我們回憶小時候唱的歌或背的詩時,總會清楚地記得開頭和結尾,而中間的往往記不清了。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記憶的排列位置效應”呢?心理學認為,在記憶過程中,存在著識記材料相互影響的現象。即先識記的材料對後麵材料的識記有幹擾作用,心理學上稱它為前攝抑製。所謂前攝抑製就是指前麵學習的內容對後麵學習內容的幹擾。如剛看完電視武打片就學習,武打片的內容對學習就有影響。這是因為看武打片的神經活動雖然表麵上結束了,可實際上並未徹底停止,因而對後麵的學習構成幹擾。所謂倒攝抑製是指後麵的學習內容對前麵學過的內容的幹擾。如兩人聊天,自己想起一件事剛要說,被對方打斷,等對方說完,自己剛要說什麼反倒想不起來了。這就是後麵的內容(對方的談話)對前麵內容(自己原想說的)的抑製。孩子們背書也會有這種體會,剛背會的一段,等接著背後麵一段時,前麵的反倒忘了,這是由於後麵的神經興奮抑製了前麵的神經活動。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前攝抑製對中間部份的學習內容產生幹擾,倒攝抑製對中間部份學習內容也產生幹擾,所以學習的一個長過程中往往是中間部份記憶效果最差,而頭尾部份較好。所以我們就要抓住頭尾時間多記憶。可是任何學習都有中間部分,怎麼辦呢?我們就要采用頭尾法。頭尾法是增加或變換記憶材料的開頭和結尾,減少前攝抑製和後攝抑製影響的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

1安排記憶材料順序和時間順序的方法

(1)分段

如果記憶材料較長,可分成幾段來記,這樣每一段都有一個開頭和結尾,增加開頭和結尾數目,有利於記憶。

(2)先記重要的

把重要的內容放在開頭記,這就便於牢記。

(3)適當休息

連續記憶時,中間應該安排一段時間休息,再開始記時等於重新開始,印象就較深。

(4)早、晚記

充分利用早晨起床後,晚上睡覺前的時間記憶;這是一天的開頭和結尾,也有利於記憶。

(5)變換順序

記憶較多的材料時,要經常變換順序,讓每個材料都做做開頭和結尾,以加強記憶。2頭尾記憶法的方式

(1)截頭去尾

記憶材料,在開頭和結尾已基本記憶住時,截掉頭尾,再記憶,又記住了頭尾,再截去,一點點剝皮,這樣就把材料都變成頭和尾去記了。

(2)增加頭尾

記憶材料較長,比如整篇課文,在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後,便截成合適的幾節,然後逐節記憶,等於幾個段都有頭和尾,頭尾增加了,便於記憶,把每節都記住後,再拉通記憶。

在時間上也可以增加頭尾,把需長時間記憶的東西,分為幾部分,每部份學習時間短一點,讓學習上好象隻有開頭和結尾,減少中間部分,這是提高記憶效果的好方法。

(3)換頭換尾

記憶材料可把原來的中間材料提出來先記,把它變換為開頭,通過變換順序,換頭換尾,使每個詞語都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運用頭尾記憶法並非不重視記憶材料的中間部分,既然頭尾好記憶,中間部分是薄弱環節,我們就更應重視,拿出更大精力和時間記憶中間部分。材料怎麼處理都隻能減少中間部分,而不可能徹底取消中間部分,所以我們對中間部分要著重記。

提示:

·學習的一個長過程中往往是中間部份記憶效果最差,而頭尾部份較好。

·記憶材料較長,截成幾節,然後逐節記憶,等於幾個段都有頭和尾,頭尾增加了,便於記憶。

方法7

適當過量記憶法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曾作過闡述:“過量記憶的定義是,在達到最低限度領會的地步以後,或者在達到勉強可以回憶的地步以後,對某一課題繼續進行記憶……簡言之,所謂過量記憶,就是不滿足於剛剛勉強記住,而要在此基礎上多記幾遍,以便進一步牢固掌握。”

有些孩子雖然記憶了,但剛一記住就跑出去玩了,這樣的記憶往往不紮實,所以我們還得強調“過量記憶”。所謂“過量記憶”指的是記住後再背幾遍,這樣才能記得牢,“過量記憶”優於“剛記住”的記憶,這是經過心理學家反複實驗得出的結論。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進行過“過量記憶”的實驗。他用不同的次數讀幾組16個無意義音節,達到剛能背誦時,有一組再多讀8次,有一組再多讀16次,這樣直到多讀64次。結果發現,保持記憶的百分比幾乎與他“過量記憶”的次數相等,即超讀8次的能夠多保持8%,超讀24次的多保持了23%,超讀64次的多保持了64%,並且,這個數相對成為了極限。實驗說明,為了提高記憶效果,應該對識記材料進行過量記憶,這樣做有利於記憶的保持。

為什麼過量記憶法會收到良好的記憶效果呢?

原因在於,它能使大腦中的印象夯得更實,並能使背誦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能長久保持。那些沒有達到“過度”水平的知識因夯得不實,時間長了容易忘掉。而達到“過度”的知識才有自然恢複性。比如,童年時代反複背誦記住了的詩詞,盡管多年不複習,仍能記住,即使有些生疏,但稍微複習,又能背誦如流,主要原因就是記了又記,實際上是過量記憶法在起作用。

那麼,過量記憶到什麼程度為好呢?我們再看一個實驗:讓三組被試者背誦一批單詞,第一組背到恰能正確地背出為止,第二組多做50%的背誦,第三組多做100%的背誦。隔一段時間後測驗,結果,多做50%背誦的,記憶效果顯著提高,再超過50%,記憶效果並不隨之再有顯著的增長。可見,過量記憶也並非漫無止境、越多越好,也需要有一定的界限。心理學家們經過多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以恰能成誦的時間為100%,那麼,過量記憶的時間最佳值是150%。最多不要超過200%,再少則效果不顯著,再多則耗時費力,得不償失,過量太多還會產生負作用。人們通過實驗表明,“過量”次數過多反而會遺忘得快一些。這種現象似乎令人費解,其實這正是記憶規律:機械重複越多,會使人感到枯燥無味,失去興趣。因為機械重複,容易使大腦產生抑製。在這種情況下,記憶效果是很差的。一句話,“過量”的“量”應適可而止。如果背一段書,10遍能背下來,可以背到15遍,不要超過20遍。

但要知道,過量記憶法並不是機械重複,死記硬背,遍數達到就行,而是需要在記憶的同時積極思維,理解記憶。另外過量記憶法一定要掌握住度,家長切不可以為背的遍數越多越好,那樣不但不會提高記憶效果,還會使孩子煩了,對今後的記憶興趣會有損傷。

方法8

改錯記憶法

考試特別是重要的考試時做錯的題,出考場後知道錯在那兒了以後,孩子往往記得很深刻的。如果是升學考試中做錯過的題,有人會一輩子記著它,一想起來就會遺憾,再讓他說出那題的正確答案都能不打嗑巴地隨口而出。這種記住所犯錯誤的程度簡直使人吃驚。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升學考試意義重大,對那時出的錯印象之深,刻骨銘心。

善於學習的人,不但注意學習正確的東西,也要善於記取反麵的教訓。難怪發明家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這就是所謂的失敗是成功之母。當然,這個成功是要建立在吸取錯誤、改正錯誤的基礎上。

善於記憶的人,認真分析錯誤也能提高記憶效果。然而現在不少學生不重視錯題,看到“×”,把本一扔完事,就是改錯也不看原來錯在那兒了,重新做一遍,交差。這種做法對記憶是沒有好處的。

我們要利用改錯增強記憶,怎樣才能使改錯記憶法收到好的效果呢?

1要重視錯誤,認真對待自己的失誤

重視,才能在我們腦子裏留下比較深的印象,以後再遇到這樣的題目就會警惕起來。

2搞一個“錯題集”

具體做法如下:

(1)抄錯題

把所有的作業、練習、考試中的錯題原封不動地抄在《錯題集》上,留下“錯誤檔案”。

(2)找錯誤

讓孩子認真檢查錯在什麼地方了,並用紅色筆在錯誤之處下麵劃上曲線。

(3)找原因

找出錯誤原因並寫出來,寫得要具體,是概念不清還是用錯公式,是沒弄懂題還是計算馬虎。馬虎錯的也不要隻寫馬虎兩字,要寫清怎麼馬虎的,是把“+”號抄成“-”號了,還是把3抄成5了,越具體越好。

(4)改錯誤

改正錯誤,寫出正確答案。

(5)牢牢記

吸取教訓,反複記憶,爭取做到牢記不忘。

《錯題集》是一個很好的複習資料,考試前,把演算過的題重新演算一遍既無必要,時間上也來不及。這時候,除了看看自己的錯題集外,還可以借一些同學的作業本來看看,不看別的,專看別人錯過的地方。想想如果是自己解題,是不是也容易出這樣的錯。

改錯記憶法不但可以加深印象,增強記憶效果,而且在改錯當中還可以培養許多其它的學習能力。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巴特利特說:

“測定智力技能的唯一最佳標準可能是檢測並摒棄謬誤的速度。”

重視錯題,利用改錯強化記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家長應幫助孩子掌握這個方法。

方法9

逐步淘汰記憶法

有個孩子背單詞,背了一遍又一遍,家長在旁聽煩了,說:“我都聽會了,你怎麼還沒背下來”。孩子說:“有的記住了,可有的還記不住。”家長說:“那你就背沒記住的不就行了”。家長所教他的方法其實就是過篩子的方法。

篩子是用來篩東西的,把大塊的留在篩子上,把細末篩下去。我們記憶的過程也是一個篩知識的過程。比如說記十個單詞,背幾遍以後可能其中有些記住了,有些還沒記住,這時我們先不繼續背,而是憶一下,把記住的篩出去,再背的時候就集中背沒記住的那幾個。背一段後再篩一下,可能又有幾個記住了,這時就集中背最後幾個沒記住的。一遍一遍地過篩子,重點突出,省時間,效率高。記憶是由二個字組成的,既要記,又要憶,把記與憶結合起來要比隻記不憶節省時間,節省精力。

1逐步淘汰法的方式

(1)做符號

把上次已經記住的用符號作上標記,在下次記的時候,隻選上次沒記住的來記就行了。這樣,要記的內容就會逐一減少,也可減輕大腦負擔。

(2)抄下沒記住的記憶

把沒記住的、難度大的內容,抄在一邊,以作專門記憶,這樣才不會受已記住的內容的視覺幹擾,把要記的突出出來,強化記憶。

2逐步淘汰法的一般步驟

(1)初記

初記材料,整體記憶,不加篩選。

(2)核對

記到四、五成熟時,核對材料,篩出沒記住的,以便再次記憶。

(3)淘汰

把已記住的淘汰掉,挑沒記住的作專門記憶。如果淘汰後剩下的部分較多,可在淘汰記憶後再核對、再淘汰,再記,逐步淘汰,至記住為止。

(4)拉通

淘汰後的部分記完後,把材料拉通記憶。

淘汰法不僅縮短了記憶的時間,還能把精力花在刀刃上,是提高記憶的一個好方法。

值得說明的是,淘汰,不是說已記住的就從此放棄不管,當集中精力記住了還沒記住的那部分以後,還要再回頭強化原先已記住的部分,把全文拉通記憶。

提示:

·把上次已經記住的用符號作上標記,在下次記的時候,隻選上次沒記住的來記就行了。

·把已記住的淘汰掉,挑沒記住的作專門記憶。如果淘汰後剩下的部分較多,可在淘汰記憶後再核對、再淘汰,再記,逐步淘汰,至記住為止。

·淘汰後的部分記完後,把材料拉通記憶。

方法10

複述記憶法

著名青年教育家魏書生每節課都讓學生複述,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率。複述,近似追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複述法效果好的原因

(1)竭力回想,有利記憶

複述中,對記得不很清楚的往往要竭力思索、回想,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效的記憶過程。

(2)過電影,加深記憶

複述一次,等於過了一次電影,能有效地再現學習時的情景,加深記憶。

(3)查漏補缺,強化記憶

複述時能查出哪些記住了,哪些忘掉了,找準方向再行記憶效率更高。

(4)集中精力,有益記憶

複述有利於排除幹擾,集中精力,有益記憶。

2複述法的步驟

(1)熟悉材料

熟悉材料,是複述的基礎,為了達到能複述的目的,就應努力做到認真聽課,積極動腦,盡可能把課堂內容記到五六成熟。如果腦子空空的是無法複述的。

(2)初次複述

複述最好麵對人來複述,通過對方的神情反應,了解自己是否說得正確。回到家裏,最好的聽眾是父母。沒有人聽你複述,可以小聲自言自語或錄在錄音機內,複述完自己聽錄音以核對複述內容。

3複述法的注意事項

(1)不要翻書

複述中出現障礙時,不要急於翻書,繼續複述下去,複述結束後再查找問題。

(2)盡量準確

複述不要停留在“大致差不多”的水平上,而應盡可能做到記得準確、無誤。

(3)檢查效果

複述後,一定要翻書對照檢查,把沒記住的或記得不準確的抽出來再行記憶。

提示:

·複述中,對記得不很清楚的往往要竭力思索、回想,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效的記憶過程。

·複述時能查出哪些記住了,哪些忘掉了,找準方向再行記憶效率更高。

·複述中出現障礙時,不要急於翻書,繼續複述下去,複述結束後再查找問題。

·為了達到能複述的目的,就應努力做到認真聽課,積極動腦,盡可能把課堂內容記到五、六成熟。

·複述後,一定要翻書對照檢查,把沒記住的或記得不準確的抽出來再行記憶。

方法11

爭論記憶法

爭論記憶法就是通過與別人對識記材料進行爭論探討以強化記憶的方法。

英國著名文學家肖伯納對爭論交流、交友講過一段話:“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麼每人隻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思想,甚至多於兩個思想。”這段話,生動地說明了爭論與交友對於增長知識的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出現了一個“布爾巴基集團”,由一些誌同道合的青年組成,他們在一起讀書,討論學問。他們知識雖然不多,起點也低,但雄心勃勃,大膽交流看法,對一些問題和看法不辯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不經反複爭辯的文章決不發表。在“爭爭吵吵”中,他們弄懂並記住了不少精深的東西,終於在1939年出版了著名的《數學原本》。可見爭論對於學習和記憶大有好處。

1爭論記憶法的好處

(1)給大腦留下深刻印象

在進行爭論的時候,爭論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一方麵全神貫注地聽取對方的意見,以便找出對方的問題;一方麵積極思維,尋找批判對方的觀點,闡述自己的見解。這種情況下,對所爭論的問題容易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2)糾正失誤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人們記憶的知識,總免不了要有一些失誤。通過爭論,錯誤的暴露出來,經過別人指正,印象特別深刻。正確的觀點也牢記不忘。同時,記憶正確的知識也得到了檢驗和應用,記憶的知識得到了鞏固和強化。

(3)開闊視野,強化記憶

爭論還可以使爭論雙方互相啟發。加裏寧在《論共產主義教育》一書中說:“當你們獨自閱讀時,你們隻了解到一麵,即使了解了三麵,還是沒有了解到第四麵。最後把四麵全部都了解了。可是哪知這東西不是一個平麵,而是一個立方體,總共有六麵。所以同別人一起討論,能把思想磨煉深刻,能使思想豐富起來。”在爭論中,由於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是聽到一個新觀點,還是發現一個新論據,都能使你思路開闊,視野拓寬,能留下深刻的記憶。

既然爭論有助於記憶,我們在學習時,可以找幾位同學,就某些學習中的知識進行爭論、探討,以達到取長補短,集思廣益,鞏固知識的目的。

2運用爭論記憶法的注意事項

(1)動機要正確

進行爭論的目的是學習知識,加深記憶,而不是為了爭個高低,不能逞強好勝胡攪蠻纏。

(2)態度要端正

爭論中要保持善意的、謙虛的態度,要允許對方有錯誤見解,也要承認自己的不當之處。對別人的謬誤要善意指正,對自己的錯處要勇於改過,決不要固執己見。

(3)方法要對頭

爭論中要注意不能跑題,如果離題太遠,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最好準備個小本子,把那些思想的火花隨手記下來,以增加知識,補充記憶。

(4)先記憶、後爭論

無論是記整體知識還是看書記重點、記大意,都應事先與同學共同訂出在一定的時間內,記住多少材料或看完哪些內容,經過各自的獨立閱讀或記憶,再進行爭論,否則大家都沒有基本的記憶就爭論,往往白浪費時間。

(5)選好爭論方式

可分項進行,先人人逐一背誦、講述,後共同爭論,發表看法;可互相測試,爭論補充;可一人提問,眾口回答,繼而爭論;總之,要選出最適合自己年齡特點的方式。

(6)互相補充

有些記憶材料回憶出來後,人人都作些闡述和解釋,在這個過程中互相補充,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提示:

·英國著名文學家肖伯納講過一段話:“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麼每人隻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思想,甚至多於兩個思想”。

·在進行爭論的時候,爭論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一方麵全神貫注地聽取對方的意見,以便找出對方的問題;一方麵積極思維,尋找批判對方的觀點,闡述自己的見解。這種情況下,對所爭論的問題容易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方法12

聯係記憶法

有一次,愛因斯坦遇到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告訴他自己的電話號碼。電話號碼是24361,愛因斯坦說:“好了,我記住了,兩打與19的平方”。兩打是12×2,即24,19的平方是361,愛因斯坦是把毫無理性的數字與有理性的數字聯係上了,因而記憶很快。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黑板上寫出20個名詞:信封、紐扣、杯子、碗、郵票、線、茶葉、勺、漿糊、剪刀、小壺、碟、信紙、針、爐子、筷子、筆、衣服、火柴、酒杯。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記憶,然後默寫,結果不少學生默不下來。老師在另一個班實驗,事先告訴學生,你們記憶時要運用聯係法,把屬同一類的放在一起記。結果很多同學很快記住了,他們把與喝茶有關的放在一起:杯子、茶葉、水壺、爐子、火柴;把與縫扣子有關的放在一起:紐扣、線、剪刀、針、衣服;把與吃飯有關的放在一起:碗、勺、碟、筷子、酒杯;把與寫信有關的放在一起:信紙、信封、郵票、漿糊、筆。這實驗證明運用聯係記憶效果明顯高於一般機械記憶法。

利用聯係進行記憶是十分有效的記憶辦法。因為客觀事物本身是有著各種聯係的,而記憶的一種主要機能就是在有關經驗中建立聯係,因此聯係很自然就是大腦進行記憶的經常形式。這種聯係,就是原來形成的暫時聯係的複現。心理學家把這些聯係和聯係的重新活躍看成是記憶和回憶的生理基礎。因此在一開始記憶的時候,就注意建立聯係,不但有利於當時的記憶,也可以幫助日後進行回憶,這是一種特別重要的記憶方法。聯係記憶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有序聯係

指在時間或空間上有一定序列的要聯係起來記憶,這樣有可能記住一個就能回憶起其它幾個。例如:

曆史年代是學生最頭痛的了,但如果把幾個年代聯係起來,使之加入理性就好辦了。如

1911年辛亥革命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

1931年“九·一八”事變

這幾個年代都相距十年,開始都是19,末尾都是1,這樣一聯係就好記多了。

1917年十月革命

1919年五四運動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

三個重大事件有聯係,而且都是相隔兩年,這一聯係就好記了。

1911年辛亥革命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護國運動

1917年張勳複辟

上麵四件事是每隔兩年一件大事。

1925年同盟會成立

1935年“一二·九”運動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

上麵三件事是每隔十年一件大事。2類似聯係

當一個事物和另一個事物有相似之處的時候,往往由這件事可以引起對另一件事的聯想,這就是類似聯係。

運用類似聯係記憶法的道理,把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聯想的字編成一組一組的,像把“情、清、請、蜻、晴”放在一起記。這組漢字的右邊都是相同的,漢語拚音也有共性,都是“qing”,這樣就可以學得快、記得住。

3對比聯係

對比聯想是由看到、想到某件事物的時候,想起了相反的事物。比如由白想到黑,由高想到低,由大想到小,由死想到生等等。

4歸類聯係

歸類法能提高記憶的效果。例如,大慶工人齊莉莉能牢記倉庫裏數以千計的物件名稱、規格、數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她善於歸類,把倉庫裏的物品分門別類,歸在一起,整理得井井有條。正因為有了倉庫的井井有條,才有她記憶中的井井有條。如果倉庫裏的物品堆得亂七八糟,她的有關記憶也必然亂七八糟。

文章開頭我們舉例的20個名詞,歸類記憶效果就比較好,因為同一類必然有聯係。

怎樣歸類呢?就是將記憶內容按一定標準歸在一起,劃成一類。比如將性質相同的曆史事件歸納在一起。如:

中國曆史上的農民戰爭有: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公元17年和18年綠林和赤眉起義;184年黃巾起義;611年隋末農民起義;874年唐末農民起義;1351年紅巾起義;1628年李自成起義等等。

又如,要較快地記住中學語文課本中出現的我國作家作品,你可作下列歸類:

小說:趙樹理、葉聖陶、秦牧、楊沫、柳青、王願堅、丁玲、杜鵬程、梁斌、姚雪垠

詩:郭沫若、聞一多、藏克家、賀敬之、冰心、朱自清、李季、柯岩、李瑛

散文:茅盾、楊朔、朱自清、魏巍、劉白羽、孫犁

在歸類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特性

要考慮事物的特性,不能僅僅依據個別或局部的特性來進行歸類,而要從整體上考慮。

(2)標準統一

歸類標準要統一,標準不統一就容易引起混亂。

(3)及時歸類

已經歸類的材料需要補充,有新的記憶材料隨時歸入,不要拖延。

5拐彎聯係

有些內容初看沒什麼聯係,但仔細琢磨卻可以建立一些聯係,凡是能聯係的拐著彎也要讓它聯係起來。例如,清軍入關占領南京是1644年,這個年代的前兩個數字(16)恰好是後兩個4的乘積,根據這一特征,隻要想到“16是44相乘”就容易記住了。

萬有引力常數:G=115000000,分母有幾個零不好記,可是觀察一下,1+5=6,後麵剛好也是六個零,分母前兩數之和恰好等於後麵零的個數,這樣互相提示也就記牢了。

還有一些沒有意義的內容,可以用諧音的辦法聯係。

總之,聯係是回憶的基本形式,生理心理學家謝切諾夫說:“依據事物之間的聯係,‘成組地或成係列地’進行記憶,那麼在回憶的時候,所記憶的內容也容易成組地或成係列地被回憶出來。”

我們的孩子需要記憶許多無理性的內容,有些事物本無理性聯係,這就得采用機械記憶。機械記憶比較枯燥,不太易於記住,如果我們運用聯係法,使之加入理性內容記憶就不枯燥了。如:地球的總麵積是51億平方公裏,如果把它與五一節聯係在一起,我想每個人都會很快記住。假如您原來不知道地球的總麵積,我想你看了我這篇文章,也會輕鬆地記住這個數據的。

家長要指導孩子學會聯係記憶法,提高記憶興趣,提高記憶效果。

提示:

·在時間或空間上有一定序列的要聯係起來記憶,這樣有可能記住一個就能回憶起其它幾個。

·當一個事物和另一個事物有相似之處的時候,往往由這件事可以引起對另一件事的聯想,這就是類似聯係。

·對比聯想是由看到、想到某件事物的時候,想起了相反的事物。

·歸類法能提高記憶的效果。

·有些內容初看沒什麼聯係,但仔細琢磨卻可以建立一些聯係,凡是能聯係的拐著彎也要讓它聯係起來。

方法13

聯想記憶法

與聯係記憶法相近的是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是世界上公認的記憶秘訣。哈利·羅萊因先生在《驚人的記憶法》中非常推崇這種方法,成為1975年美國最暢銷的書。他同時還開辦了記憶法專科學校,進行記憶法教學。許多國家的記憶大師們能在一會兒功夫認識四五百人,記住他們的相貌、姓名、職業,能在晚會上表演默記整付撲克牌,表演一次記幾十個單詞,都是以這種方法為基礎的。

所謂聯想法就是通過離奇的、特別的聯想,並在頭腦中呈現相應的物象來增強記憶的方法。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看見朋友的照片時,就會聯想到當年的友誼;聽到你看過的電影中的主題歌時,就會想起電影的情節……

聯想,不僅是人們進行思維的一種方式,而且已成為記憶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實踐證明:將學習材料作離奇的聯想,並在頭腦中呈現相應的物象,可以大大地提高記憶效果。為什麼呢?從記憶生理機製看,聯想能有效地建立細胞之間的突觸聯係,有助於記憶網絡的形成;從心理學角度看,新奇地聯想,最能使大腦皮質高度興奮,加深對記憶材料的印象,有效地記住它。比如有人把“以色列”聯想成“以顏色排列的國家”。

生活中人們往往對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東西過目即忘;而“奇”、“趣”的東西能給人以聯想的東西卻往往牢記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