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上海麵孔(2)(3 / 3)

蓋文源,哈爾濱市人,曾在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係學習聲樂,後考入南京軍區空軍文工團,扮演過話劇舞台上的陳毅。1981年,蓋文源考入上譯廠。80年代中後期,蓋文源陸續配了《斯巴達克思》《湯姆叔叔的小屋》《王中王》等一批有影響的影片;其中,《斯巴達克思》還獲得了當年“政府獎”(“文華獎”的前身)的“優秀譯製片獎”。蓋文源的聲音條件非常好,陳敘一生前曾說過,蓋文源(在聲音上)可以接喬榛的班(領導在表揚業務尖子時務必低調啊)。

蓋為人落拓不羈,愛喝酒,作風的確比較散漫。1995年廠內部的會議上,蓋用造假病假條的事情被捅出來。當時的廠長陳國璋提出雖事實如此,但考慮到最近幾年大量業務人才流失,應該給蓋一個改過的機會。當時的氣氛已趨OK。但此時,一名“德高望重”的人士提出了激烈反對,聲稱“有他沒我”,眾人愕然。當天的會議未做出決議,之後蓋文源本人寫了認錯書,找了多名同事聯署簽名,蓋的嶽母也去廠裏求情,當時蓋和妻子的婚姻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失去工作無疑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濟於事,不久之後,蓋被勸退。最後蓋聽從“勸告”自己提出辭職,為的隻是“檔案裏可以不留被開除的痕跡”。蓋離開後,在社會飄零,做過一陣婚禮主持人,但極不穩定收入有限。1995年底,蓋和妻子離婚後,狀況急轉直下,幾年內罹患中風和失語症,去家鄉哈爾濱修養過一陣後又被送回上海,直至2000年,被送至鬆江一家福利院時,尚不到五十歲,每月到手的救濟金不到人民幣三百元。

蓋文源的遭遇我一直很好奇,一個看上去氣宇軒昂的男人,正值壯年,何以會混到這種地步,說藝術家不拘小節、情商不高,但也不至於如此吧。2001年,丁建華在接受《每日新報》采訪時,毫不避諱地形容蓋文源“五毒俱全”“害群之馬”。而且蓋出事之後,妻女均與其斷絕關係,他的弟弟,也在北京做配音演員的蓋文革,也與哥哥幾乎不相往來,何故?此處按下不表,容後文表述。

2003年夏天,發生了一件事,令上譯廠的“暗影故事”第一次通過互聯網讓更多關心譯製片的網友知曉。當年童自榮應央視《藝術人生》欄目組邀請做了一檔節目,在節目裏童自榮對自己的現狀以及廠裏的一些情況做了表述,引發時任上譯廠廠長喬榛的不滿。當年10月26日,丁建華與喬榛聯名在國內某門戶網站上發表公開信,稱對自己受到的“誣蔑與攻擊”將“做出正當的法律回應”。隨後喬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阻攔童自榮參加節目錄製”,他本人“對《藝術人生》欄目本身沒有意見,這個節目是對藝術家一生的道路和追求的再現,也是很受觀眾歡迎的一個欄目。我隻是覺得,它應該是一檔由真正的藝術家參與的節目,所以表達了一些自己的建議”。

與此同時,童自榮則對媒體披露:“從2000年開始至今將近四年了,廠裏每年大概有二十部引進的大片需要配音,而(近四年來)總共八九十部影片中,我沒有配過一個重要角色,很多觀眾還以為我是出國了、退休了甚至以為我死了!這就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了,對一個演員而言,他的藝術生命有多長呢?我算是比較能克製忍耐的了,現在有的演員要是一年沒有主要角色不就鬧翻天了?我整整忍了四年了!”

其實針對童自榮的鬱悶,喬榛本人在2001年5月7日接受《每日新報》采訪時即有表述:“個別老演員在創作觀念上有局限,總是不能完全融入角色之中,中影公司和觀眾多次來信反映今後不能讓他再搞配音,不希望再聽到他的聲音,但我們總是從事業出發,考慮到他是一個老同誌,又熱愛這門藝術,所以還是盡量給他安排角色,但他就是不能理解我們。我和丁建華配的很多影片如《廊橋遺夢》,都是中影公司和國外製片方點名讓我們配,我們的成就、水平、人品還是得到公認的。”

就在那次采訪中,喬還表示,現在我們廠內部有一些問題,有幾個搗亂分子,他們因為對工作有意見而鬧情緒、發牢騷,常常說一些不顧全大局、不利於團結的話。而丁建華則說:那些無組織、無紀律、個人意識膨脹的人總是到處胡說八道,大潑髒水,而一心為廠裏工作利益著想的人卻總得不到保護,這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