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鼻子的“語言”
顏麵七竅最突出的部位是鼻端,因此鼻子有時也可作為觀察一個人的著眼點。
有位研究身體語言的學者,專門進行了一次觀察“鼻語”的旅行。他去車站觀察,在碼頭觀察,到機場觀察。他旅行了一個星期,觀察了一個星期。由此得出兩點結論:
第一,旅途是身體語言最豐富的表現區域。因為各種地區、各種年齡、各種性別、各種性格的人彙集在一起,而且都是陌生人,語言交流很少,但心理活動又很多,所以,大量的心態都流露於身體語言。他說:“旅途是身體語言的實驗室。”
第二,人的鼻子是會動的,因此,鼻子是發出無聲語言的器官。根據他的觀察,在有異味和香味刺激時,鼻孔有明顯的張縮動作,嚴重時,整個鼻體會微微地顫動,接下來往往就出現“打噴嚏”現象。他認為,這些“動作”,都是在發射信息。此外,據他觀察,凡是高鼻梁的人,多少都有某種優越感,表現出“挺著鼻梁”的傲慢態度。關於這一點,有些影視界的女明星表現得最為明顯。他說,在旅途中,與這類“挺著鼻梁”的人打交道,比跟低鼻梁的人打交道要難一些。
他的這次旅行觀察,對於身體語言學,可能是個不小的貢獻。
在一本小說中,有一段關於鼻子動作的描寫。書中的男主角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為了顯示他的與眾不同的吸煙法,他向空中吐著煙圈,然後煙圈飄向那位小姐。小姐沒說什麼,隻是伸手捂了一下鼻子。男主角便問道:“你討厭煙味嗎?”那位小姐沒有應答他,隻是繼續捂著鼻子。
其實,用手捂鼻子的身體語言已經表達出了她的討厭情緒,遺憾的是,那吸煙者竟沒看出來,反而去問一個不該問的問題。這樣做自然要碰釘子。
另外,有的研究資料主張把用手捏鼻子的動作歸為鼻子的身體語言,而不是手的身體語言。再就是,若某人仰著臉,用鼻孔而不是用眼睛“看”人,這跟用手捂捏著鼻子一樣,是要表達反感的情緒。
在旅途中,碰到有這些姿勢的人,盡量少打交道。譬如:請他人幫助做某件事情之時,若對方做出用手摸鼻子的樣子,或是用鼻孔對著你“看”,這應該視為他接受請求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說是拒絕的表示。
因此,跟討厭的人迫不得已而交談時,如果想盡快結束無謂的話題,不妨用手接二連三地摸鼻子。不停地交換姿勢,或用手拍打物體之類的動作,也是其方法之一。另外,用手摸鼻子的行為,如果加上身體前屈的動作,則由該處表現出來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
鼻子也可以自己動。比如嗤之以鼻,在發出“嗤”的聲音時,鼻子是往上提的,雖然動作輕微得不易察覺,但自己是能感到已向人發出了“我瞧不起你”這種信息。
人在談話中,鼻孔稍微張大,多半表示對對方有所得意或不滿,或情感有所抑製。通常人的鼻孔張大是表現憤怒或者恐懼,因為在興奮或緊張的狀態中,呼吸和心律跳動會加速,所以會產生鼻孔擴大的現象。因此,“呼吸很急促”一語所代表的是一種得意狀態或興奮現象。
至於對方鼻孔有擴大的變化,究竟是因為得意而意氣昂揚,還是因為抑製不滿及憤怒的情緒所致?這就要從談話對象的其他各種反應來判斷了。
鼻頭冒出汗珠時,表示心理焦躁或緊張,如果麵對的是重要的交易對手,必然是急於達成協議。因為緊張,鼻頭才有發汗的現象。
而且,緊張時並非僅有鼻頭會冒汗,有時腋下等處也會有冒汗的現象。無利害關係的對方,產生這種狀態時,要不是他心有愧意,受良心譴責,就是為隱瞞秘密而緊張所引起的。
鼻子的顏色並不經常發生變化,但是如果鼻子整個泛白,顯示內心畏縮不前。如果是交易的對手,或無利害關係的對方,便不要緊,多半是他躊躇、猶豫的心情所致。例如:交易時不知是否應提出條件,或欲借款而猶豫不決時的狀態。
有時,這類情況也會出現在男子提出愛情的告白卻慘遭對方拒絕時。自尊心受損、心中困惑、有點罪惡感、尷尬不安時,也會使鼻子泛白。
上述的鼻子動作或表情極為少見,而平常人更不會去注意這些變化。但如想知人知麵知心,就必須詳加注意人的鼻子各種各樣微妙的語言。
2-8>>>耳朵會告訴我們什麼
耳朵是人體外部最敏感的器官,作為警報信號最精密的接收器,我們的耳朵不能像眼睛那樣閉起來,所以噪聲比光線對我們的幹擾更大。
我們的平衡感覺來自耳朵,從這個事實出發,我們可以推斷出耳朵作為人的警報係統的重要意義。當我們的祖先還生活在樹上的時候,聽到樹枝折斷的聲音,比親眼看到敵人更為重要。一個突發的特別是頻率很高的聲響,會使全身肌肉高度緊張起來,我們會一下子做好跳出去的準備。這就是為什麼大聲的尖叫使我們感到不舒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