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室町戰國時期文學
14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史稱室町時期,15世紀末至16世紀末,史稱戰國時期。這200年間,政治上,是從幕府的集權統治逐漸走上各封建主分立的時期。經濟上,自平安中期以來的莊園製逐步被消滅,代之以不斷發展的地區經濟。這一時期民眾力量不斷高漲,民眾思想十分活躍。
在文學上,前一時期興起的連歌,仍在不斷發展。著名的連歌師飯尾宗□(1421~1502)著有《新撰菟玖波集》(1495)。另一個連歌師、俳諧師山崎宗鑒(1465~1553)著有《新撰犬築波集》(又名《俳諧連歌抄》),說明連歌正逐漸向滑稽幽默為主的"俳諧連歌"方麵轉變。此時連歌已逐步為近世的俳句的興起準備條件。
"能"與"狂言"有了飛躍的發展。既是"能"的演員、又是劇作者的觀阿彌(1333~1384)和世阿彌(1363~1443)父子的出現,使"能"的詞章(通稱"謠曲")達到了集大成的地步。世阿彌所著的能樂理論,通稱《世阿彌十六部集》,成為日本民族表演藝術、古典戲劇理論方麵的權威著作。
"狂言"從作為演"能"的附隨物,逐漸定型,有了固定的腳本。現存的狂言腳本《狂言集》是在17世紀以後由各流派的藝人整理出來的,大約有300出。從這些腳本中可以窺見"狂言"的幽默、諷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