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風俗禮儀(2 / 3)

決鬥

決鬥盛行於中世紀的歐洲,盡管各國君主先後嚴加禁止,但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才在歐美各國消失。歐洲的決鬥風尚由來已久。早在歐洲中世紀初期,決鬥成為法官辦案時辨明是非而獲取證據的手段之一。這種荒謬的事情,在歐洲延續了1000多年,直到16世紀初才被取消。司法決鬥被禁止以後,為名譽而進行的私人決鬥又蔓延歐洲,成為歐洲中世紀後期的社會風尚。一般來說,在決鬥中一方受傷見血,便可要求停戰,然後雙方握手言和。但也有許多尚武觀念十足的貴族,以決鬥為樂,到處尋釁,在決鬥中把對手殺死。在歐洲曆史上,許多有名人物,在榮譽感的驅使下都參加了決鬥,如哲學家蒙田、笛卡兒,而小說家和詩人,普希金和萊蒙托夫便死於決鬥。

非洲人的忌諱和回避

非洲一些國家忌用狗做商品的商標,信奉伊斯蘭教的地區則忌用豬做裝飾圖案,也忌食豬肉、豬油,且不用豬製品。埃塞俄比亞人出門做客忌穿淡黃色服裝,除非在哀悼死者時。非洲有些地方忌用左手握手,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低下和不幹淨的。在非洲土著中,回避習俗多種多樣。媳婦回避公婆,女婿回避丈母娘。丈夫在白天要回避自己的妻子和嶽父母,婦女們要回避本部落的所有男人。

不同地區國家商人的習俗

東南亞:討厭在談生意時,蹺起二郎腿,把鞋底朝向人家。

中東:當你正在談話時,會有人突然闖進來。這是一種古老的阿拉伯習慣,表示“共同聽政”。

南美:不談當地政治問題。談判時愛穿深色服裝,準時赴約。談話親熱,可把嘴湊到對方的耳邊。

伊斯蘭國家:不談政治問題,也不談論國際石油政策。吃飯時,不能喝酒。齋月裏在伊拉克見不到酒,在沙特阿拉伯不但見不到酒,還見不到煙。做客要帶禮品,不要問女主人身體如何。

澳大利亞:交易喜歡在小酒店進行。飯錢支付分明。

西班牙:在飯店吃飯時,用吹口哨來招呼飯店招待員是可行的。而印度的商人則相反,用吹口哨來招呼招待員是不行的。

德國:做客或看朋友要送鮮花,但不要送紅玫瑰,因為紅玫瑰是送給情人的。

瑞士:與德國有點兒相同,做客或看朋友可送鮮花,不同的是:紅玫瑰也可以送,可以送一到兩束,但不能送三束,因為送三束意味著送情人。

挪威:如果主人做得完美無缺,客人應在出席宴會的第二天送一份禮品給主人。

希臘:飲酒不能幹杯,如果一飲而盡,杯子空空視為很不禮貌,但如果酒杯內的酒多過半杯,也被視為不禮貌。如果女士年過25歲還未嫁人,他們會十分好奇地追問未嫁的原因,甚至願意做媒。

小費

流行於西方社會的小費製度,源於18世紀的英國倫敦。那時,當地酒店的餐桌上一般都擺著寫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的碗。顧客落座後,將少量零錢放入碗中,就會得到服務人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後來,這種做法演變成感謝服務人員而付給的報酬。上麵幾個英文單詞的頭一個字母聯起來,就成了“tips”(即小費)。付小費的方式很多,可以放在菜盤酒杯下,可以塞在服務員手中,也可以將付款後找回的零錢留給服務員做小費。

外國的屬相

越南:12屬相,屬相動物幾乎與中國一樣,隻是用貓取代兔。

墨西哥:12屬相,屬相動物中隻有虎、兔、龍、狗、豬與中國一樣,其餘6種與中國不同。

印度:12屬相,其屬相動物與中國差不多,隻是獅取代虎,金翅鳥取代雞。

緬甸:8大屬相,屬相物為宇宙間的星球。其算法亦頗奇特,是在一星期中以一日計,即凡是星期一出生的人屬太陽,星期二出生的屬火星,星期三上午出生的人屬水星,星期三下午出生的人屬羅癸星。因星期三有兩個屬相,故一星期中可分出8個屬相。

國外吃雞蛋有說法

英國:每逢節日或婚宴,人們把雞蛋打破,滴入清水中,以其形狀來卜日後的生活是否美滿,然後再拌白糖蒸熟,意味著生活美滿,夫妻和諧。

法國:在一些偏僻村寨,新娘常把雞蛋偷放在口袋中,當步入洞房時,故意跌倒,讓雞蛋掉出,以示自己會“生蛋”。

尼日利亞:雞蛋意味著不會生育,因為它的外形如“0”,所以,未生育過孩子的婦女是禁止吃雞蛋的。

土耳其:獨身生活的女子把吃雞蛋視為異端,一輩子也不敢吃雞蛋。

南斯拉夫:雞蛋被看做是神聖、純潔的愛情的象征。每逢複活節到來的第一個星期一,熱戀中的女青年,總要帶幾個煮熟的雞蛋,同自己的心上人一起進餐,以此來表示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如果男子不吃女子送的雞蛋,則表明不愛對方或感情破裂。

摩洛哥:妻子不能當著丈夫的麵吃雞蛋。否則,會被認為是幹了敗壞國俗家風的醜事而遭到丈夫的反對和人們的譴責。

生日吹蠟燭的由來

過生日要吹滅插在蛋糕上的蠟燭,這一做法最早始於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耳忒彌斯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聖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甜蜜蛋糕。後來,古希臘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著的蠟燭,並增加了吹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有一個心願,並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他便可以如願以償。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剪彩的由來

剪彩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美國商人有一種古老的習俗:新店開張前,清晨打開店門並橫係一條布帶。這樣既可防止開張前被閑人闖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徠顧客。布帶取走,宣告商店正式開張。1912年有個叫威爾斯的商人在美國聖安東尼奧市的華狄密鎮開了一家大百貨公司。按照傳統風俗,清早便在門前橫係一條布帶,等待正式開張的時刻。威爾斯10歲的小女兒牽著一條狗匆匆走出店門,無意中碰斷了布條。顧客以為公司已經開張,於是蜂擁而入,爭先恐後地購買貨物,讓威爾斯以為開張之日大吉大利。後來威爾斯在其第二家百貨公司開張時有意讓其幼女碰斷布帶,果然開張大吉。於是人們互相仿效,大為推廣。後來,布條被五彩繽紛的彩帶取而代之,人們在開張時刻用剪刀鄭重地剪斷彩帶,“剪彩”因而得名。

降半旗

降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誌哀方式。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逝世,通常都要把懸掛在旗杆上的國旗下降到距頂端1/3或一半處,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降半旗誌哀方式,據說是1612年由英國海船“哈茲·伊斯”號首創的。哈茲·伊斯海船在北美北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時,船長不幸遇難。為了表示對船長的敬意和哀悼,船員提議下半旗。後來,發生不幸事故的船隻也都效仿,下半旗誌哀的方式便逐漸流行開來。首先采用這種誌哀方式的國家是英國,隨後,其他國家相繼仿效,成為世界各國通行的誌哀方式。

接吻禮的由來

接吻,在西方夫婦、情人間是較為流行的禮節。關於接吻禮節的由來,比較流行的說法有兩種:一說接吻始於古羅馬帝國。因為古羅馬嚴禁婦女飲酒,當男子外出歸來時,要先聞一聞妻子口中有沒有酒味,假如無酒味,丈夫就要親昵地吻上一口,這就是由“聞”到“吻”的過渡。以後相沿成習,成為夫婦見麵時的第一道禮節。對這種傳說,意大利民俗學家雅可·羅蒂曼則持否定觀點。他遊曆列國和非洲15個原始部族群聚居區,借助現代科學檢測手段,對接吻人當時的動機、心態、神經感受、性器官分泌物和血液循環變化等,進行分析研究。他以翔實的可比數據證明,接吻是智慧生命性衝動的一種本能,是傳達愛情的信息和媒介。

以物傳情

希臘:在馬其頓地區,姑娘們以身上服裝的顏色表示其身份:穿白花邊上衣者是已婚,穿淺紫色花邊上衣的是寡婦,而穿紫色花邊緊身衣的屬未婚,是男青年追求的對象。

英國:約克市的女子對男人求婚的答複采用“交通信號燈”方式,即穿著不同顏色的緊身衣向男子示意:黃色表示有一半希望,綠色表示同意,紅色表示不同意。

緬甸:卡欽族的青年男女,用卷煙表示愛慕之情。把點著的煙送給對方,表示愛情似火,遞過一支半空半實的卷煙,表示“我已看中了你”。卷煙上纏著的各種顏色表示交往的分寸和程度,纏綠色表示“對你有點兒意思”;纏藍色表示“希望見麵”;纏黃色表示“非常想念你”;纏白色表示“隻限一般交往”;纏黑色表示“我不愛你”。如果在卷煙上纏著頭發,則表示希望經常見麵。

斯裏蘭卡:男青年的求愛方式是剪下自己的頭發送給姑娘。

荷蘭:未婚女性在臥室窗台上置一盆玫瑰,以招攬求婚者前往。

德國:一份青年畫報曾彙編了以郵票表示愛情的10種方式:如郵票上端向下表示“我很愛你,但又怕向你傾訴衷情”;郵票的上端向右向左分別表示“我怕失去你”或“盼望再次見到你”;兩張郵票斜著對貼表明“我想單獨和你在一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