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之最
最大的洲:亞洲。麵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洋:太平洋。麵積約17968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島:格陵蘭島。麵積約217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麵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麵積約243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湖島:馬圖林島。位於加拿大休倫湖,麵積約2766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麵積約479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內海:地中海。麵積約251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陸間海:加勒比海。麵積約275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鹹水湖:裏海。麵積約37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麵積約8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麵積約21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灣:印度孟加拉灣。麵積約217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港:鹿特丹港。年吞吐量超過5億噸。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麵積約777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麵積約600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麵積約500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麵積約337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內陸盆地:塔裏木盆地。麵積約53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麵積約8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沼澤地:潘塔納爾沼澤地。麵積約46900平方千米。
最大的火山口:阿蘇山火山口。周長100多千米。
最大的岩漿湖:基拉韋厄火山口岩漿湖。麵積達10萬平方米。
最大的岩石:艾爾斯石。位於澳洲中部維多利亞沙漠,高330米。
最高的大陸: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
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59米。
最高的瀑布:安赫爾瀑布。高970米。
最長的海峽:莫桑比克海峽。長約1670千米。
最長的斷崖:澳大利亞海灣斷崖。長約200千米。
最長的河流:尼羅河。長約6671千米。
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長約3690千米。
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長約1801千米。
最長的河流峽穀:雅魯藏布江大峽穀。長約504.9千米。
最長的山係:科迪勒拉山係。長約15000千米。
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長約9000千米。
最長的裂穀:東非大裂穀。長約6000千米。
最長的洞穴:猛獁洞。長約240千米。
島嶼最多的海:愛琴海。
沿岸國家最多的海:加勒比海。沿岸有20多個國家。
國家和地區最多的群島:西印度群島。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經9個國家。
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平均37千克/立方米。
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8000米以上高峰10座,7000米以上高峰50多座。
噴發次數最多的活火山:埃特納火山。從公元前1500年至今噴發130~210次。
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1201年7月地中海東部地震,死亡人數約110萬。
最深的海:白令海。最深處為4191米。
最深的海溝:馬裏亞納海溝。最深處超過11000米。
最深的湖:貝加爾湖。最深處可達1620米。
最淺的海:亞速海。最深14米。
最寬的瀑布:伊瓜蘇瀑布。汛期寬達4000米。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麵積約1.1萬平方千米。
最低的海:死海。水麵低於海平麵397米。
最低的大陸:歐洲。平均海拔300米。
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
最矮的活火山:塔爾火山。位於菲律賓呂宋島,高度僅200米。
最清澈的海:馬尾藻海。透明度可達72米。
最年輕的海:紅海。約4000萬年。
最熱的地方:伊拉克的巴士拉。曆史最高氣溫記錄為58.8℃。
最冷的地方:南極洲窩斯托克站(前蘇聯)。最低氣溫零下89.22℃。
年溫差最大的地區:俄羅斯的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年溫差達107.7℃。
年溫差最小的地區:厄瓜多爾的基多。年溫差僅0.6℃。
刮風最多的地方:南極洲的阿德爾。號稱“世界風庫”,年均風速17~18米/秒。
降雨最多的地方:印度的乞拉朋齊。年均降雨量達12700毫米。
日降水量最大的地方:非洲的汪尼留島。日降水量記錄為1870毫米。
年降雨天數最多的地方:智利的亞非利亞斯。年均降雨日325天。
下雪最多的地方:美國華盛頓州的派拉戴斯。年下雪量超過3100毫米。
最幹燥的地方: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從16世紀至今已有400多年沒下過一滴雨。
陽光最充足的地方:東撒哈拉。97%的日子陽光燦爛。
最陰暗的地方:阿拉斯加的臘特島。年日照時間不足600小時。
氣溫變化最劇烈的地方:美國南達科他州的斯比爾菲什。那裏曾經在2分鍾內,氣溫從-4℃猛升到45℃。
霧日最多的地方:中國的峨眉山。平均每年有323.4天。
地球最厚的地方
地球最厚的地方,是位於南美洲厄瓜多爾中部的欽博臘索山。欽博臘索山在安第斯山脈西側,離太平洋約190公裏,是一座圓錐形的死火山。科學家們通過衛星測定,地球是南大,北小,中間鼓,呈“梨形”。如果從地心算起,一般說來,離赤道越近,厚度越大。欽博臘索山的海拔高度為6272米,並不是世界山峰中的最高者,但它離赤道很近,其頂峰到地心的距離為6384100米。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到地心的距離隻有6381949米,比欽博臘索山少215l米。因此,欽博臘索山是地球最厚的地方。
非洲的國界線為何多是直線
非洲的國界是殖民主義者瓜分非洲大陸的產物。在殖民主義入侵和瓜分非洲之前,非洲是沒有國界的。殖民主義者入侵後,非洲被瓜分得支離破碎,後來產生了50多個國家。殖民主義者通常按經、緯度劃分非洲各國邊界。例如埃及和蘇丹邊界的一部分就是沿著北緯22度線劃定的,而南緯22度線則成了納米比亞(西南非洲)與博茨瓦納之間700千米的邊界線。也有用直線或曲線的幾何方法劃分非洲鄰國邊界的。還有以河流、山脈等自然標誌劃分非洲鄰國邊界的。據統計,非洲國家44%的邊界是按經線或緯線劃分的;30%的邊界是用直線或曲線的幾何方法劃分的;僅有26%是由河流、山脈等構成的自然邊界線。
美國國界線和州界線為何多是直線
地圖上,美國國土除了東、西兩麵(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以及東南麵(墨西哥灣沿岸)外,它同北鄰加拿大的漫長邊界線基本是直線(東段以五大湖區天然分界),西南部同墨兩哥的邊界線也有將近一半是幾條比較規則的直線走向;而美國的州界線,從東到西,由南向北,基本都是直線,甚至一些城鎮之間的界線,很多都是筆直的。這種現象是如何造成的呢?
美國獨立以後,美國國會先後在1784年、1785年和1787年頒布了三個有關的土地法令。其中1785年的土地法令規定:第一,政府對各州土地按長方形進行丈量;第二,劃撥州1/6的土地作為教育方麵的用途;第三,成立一些土地管理局,按低價出售公有土地。法令還詳細規定,將西北領土先測定為一個個6平方英裏的城鎮,每鎮分為36個分區。有了這麼明確的規定,人們在具體操作時就方便多了。他們首先根據法令確定了一條南北線,也就是“最初子午線”(即現在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的北疆界線),接著再劃定一條東西向的“基線”,兩線成直角交叉。測量員們就從交叉點出發,沿著最初子午線和基線每隔6英裏再劃出一條平行直線。線條縱橫交錯,把新土地分成許多麵積為36平方英裏的方塊,這每個方塊就是一個“城鎮”。每個大方塊又繼續進行劃分,分為36個小方塊,每塊麵積1平方英裏,這就成了所謂的一個“分區”。在城鎮的36個分區中,按照一定的次序編號,第15、21、23分區歸聯邦政府支配;而第16分區通常被保留下來作為讚助公共教育之用,該地區收入用以興辦公立學校。其餘土地按照每英畝1美元的價格出售,但是每個購買者至少須購640英畝。
1787年美國國會通過《西北區法令》,這是在西北地區建立政府的組織法。它規定西北地區的領地自由居民達到6萬時,可建立正式的州政府;經國會批準後,該州可加入聯邦,變為“成員州”。
後來,隨著拓殖者及移民的不斷遷入,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棋盤格局的行政區域。
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國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要居民的國家。使用阿拉伯語言,有共同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阿拉伯國家共有21個,大都分布在西亞和北非等地區,總麵積約1400多萬平方公裏。它們是: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巴勒斯坦、也門共和國、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毛裏塔尼亞、蘇丹、索馬裏、吉布提。
國家的別稱
中國——瓷國和詩國
老撾——印度支那屋脊
馬來西亞——橡膠和錫的王國
新加坡——花園之國
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
孟加拉國——黃麻之鄉(國)
印度——電影王國
馬爾代夫——珊瑚島國
巴基斯坦——清真之國
科威特——金色之國
冰島——冰火之國
芬蘭——千湖之國和森林之國
瑞士——世界花園和鍾表王國
荷蘭——花之國和低地(窪)之國
盧森堡——鋼鐵之國
葡萄牙——軟木之國
保加利亞——玫瑰之邦(國)
阿爾巴尼亞——山鷹之國
利比亞——沙漠之國和幹旱之國
突尼斯——橄欖之國
塞內加爾——花生之國
加納——可可之鄉
貝寧——油棕之國
尼日利亞——非洲文化搖籃
中非——寶石和森林之邦
蘇丹——火爐國
埃塞俄比亞——非洲屋脊
索馬裏——非洲之角
烏幹達——東非高原水鄉
盧旺達——非洲的瑞士
紮伊爾——中非寶石、世界原料倉庫
聖多美——死亡之島
安哥拉——非洲寶石
讚比亞——銅礦之國
塞舍爾——空中花園
毛裏求斯——甜(糖)島
博茨瓦納——鑽石和牛的國家
南非——黃金之國
美國——籃球王國及小麥王國
洪都拉斯——香蕉之國
巴拿馬——蝴蝶之國
格林納達——香料之國
澳大利亞——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及羊毛之國
斐濟——長壽之國
瑙魯——磷酸鹽之國
世界首都之最
降雪最多的首都:美國首都華盛頓,每年平均降雪量達1870毫米。
霧日最多的首都:英國首都倫敦,近一年的時間都被大霧籠罩著。
綠化程度最高的首都:波蘭首都華沙,其綠化程度為人均70平方米。
公共圖書館藏書最多的首都: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共計約5000萬冊藏書。
女性比例最高的首都:芬蘭首都赫爾辛基,56%的人口是女性。
醫生最多的首都: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每140人中就有一人是職業醫生。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位於意大利北部亞得裏亞海濱,是歐洲曆史悠久的著名海港和旅遊城市。它建於公元5世紀,曾在這裏建立城市共和國,是地中海的貿易中心之一。威尼斯至今還保存許多古代藝術遺跡,最使人流連忘返的是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被稱為世界最美的聖馬可廣場,附近有宏偉的建築物,富麗堂皇的皇宮三麵包圍廣場,使其更加輝煌。聖馬可教堂建於9世紀,內外有500多根大理石柱.其右側為聖馬可鍾樓,高達99米,其鍾聲宏大,可傳遍全城。
威尼斯建築在118個島嶼上,其間有177條河道相溝通,故也稱為“百島之城”。在這裏,許多建築均鄰水而建,市內沒有汽車、自行車,別的機動車更加少見。居民出行時,主要靠大大小小的艇,或者是通過連接各島的400多座樣式各異的橋梁。
■ 世界十大河流
■ 世界十大火山
亞馬孫河名稱的由來
亞馬孫河是世界上的第二長河。它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麓,橫穿整個南美大陸,最後注入大西洋,全長約6437公裏。
亞馬孫河的得名,可追溯到16世紀。公元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奧雷利亞納率領一支探險隊,對亞馬孫河進行全麵考察。由於大河兩岸森林密布,渺無人煙,又常有毒蛇猛獸出沒。由於船上的糧食短缺,大家麵臨著饑餓和死亡的嚴重威脅。正當一籌莫展之際,他們發現附近有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於是停船上岸,瘋狂地搶劫村裏的糧食,與手持簡陋武器的印第安人發生了激戰。印第安人勇敢地予以還擊,使奧雷利亞納和其他殖民者驚恐萬分,尤其是那些強悍英勇的印第安婦女,更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奧雷利亞納想起了希臘神話中一個名叫亞馬孫的女人王國,這個王國位於黑海高加索一帶,王國裏的婦女英勇善戰,尤精騎射。於是,奧雷利亞納便把乘船航行過的這條世界第二長河取名為亞馬孫河。
也有人說“亞馬孫”來源於印第安語。在印第安語中,稱大潮為“亞馬孫奴”。由於海潮可以沿亞馬孫河上溯1000多米而得名。
世界三大瀑布
莫西奧圖尼亞瀑布:位於讚比亞與津巴布韋交界的地方,距讚比亞利文斯敦城不遠。讚比西河流經這裏時,被千丈峽穀阻住去路,河水被四個小島隔為五股瀑布同時下跌,水流猶如萬條銀蛇,互相翻騰纏繞,水霧迷漫。激流下瀉的隆隆聲響,猶如風吼雷鳴,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到。人們看到這種壯觀的奇景,遂把它稱為“莫西奧圖尼亞”,意為“聲似雷鳴的雨霧”。然而一百多年前,一個名叫利文斯敦的英國殖民者來到這裏,強行把英女王的名字加給這個瀑布,命名為“維多利亞瀑布”,而本來美麗動聽的名字“莫西奧圖尼亞”卻被從地圖上勾掉。河北岸的美麗城市的名字,也被殖民者利文斯敦的名字所取代。讚比亞獲得獨立之後,莫西奧圖尼亞瀑布的名稱才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