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地理(3 / 3)

安赫爾瀑布:位於委內瑞拉境內。它的落差為979米,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飛流從高空滾滾而下,墜落無底深淵,濺起珍珠玉翠,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可是這個赫赫有名的大瀑布由於隱藏在深山密林之中,從陸路根本無法抵達,所以在70多年前,它還不為世人所知。到了1935年,美國一個名叫安赫爾的飛行員,駕駛飛機飛臨瀑布上空,透過藍天白雲,這才發現了這個白練般的瀑布。從此這個瀑布的聲名大噪,探險者和遊客紛至遝來。為了紀念瀑布的最先發現者,人們就把它命名為“安赫爾”。

伊瓜蘇瀑布:雄踞於阿根廷與巴西交界處,是世界最寬的瀑布。伊瓜蘇河流經此處時,分為275股急流和瀑布,寬3~4公裏,落差達60~82米。瀑布跌落聲響遠及25公裏,浪花飛濺,30~150米高的霧幕形成連綿一片、渾然一體的巨大水幕。很早以前,印第安人就把這個瀑布形象地稱為“伊瓜蘇”,瓜拉尼語意為“大水”或“大量的水”。歐洲殖民者侵入後,擅自把它改名為“聖馬利亞瀑布”。然而這個帶有殖民色彩的名稱卻壽命不長,很快被人們摒棄,而伊瓜蘇瀑布的名稱依然流行於世,為世界所公認。

最古老和最大的地圖

最古老的地圖是公元前3800年一幅描繪流經北曼斯波德米亞(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的黏土片。而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地圖是公元1115年的一幅中國西部地圖。

世界上最大的地圖是由魯本·豪爾曆時29年完成的加利福尼亞州大地形圖,此圖又稱“伊甸園全景圖”。長137.2米,寬5.5米,重43噸。

四大“死亡穀”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死亡穀”:由6個山洞組成,每個洞口大小不一,洞中均有一股強大的神秘吸力,人或鳥獸隻要走進離洞口幾米左右的範圍內,就會莫名其妙被吸入洞內。科學家利用望遠鏡發現,一些洞內布滿屍骨,氣氛恐怖。

美國“死亡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之間,穀長200公裏,兩側是懸崖峭壁,怪石叢生。1408年,美國一支尋找金礦的探險隊誤入該穀,結果無一生還。

俄羅斯“死亡穀”:位於堪察加半島的一個自然保護區,長2公裏,寬0.5~1公裏,曾先後奪去了30多個探險家的生命,但也有一些冒險家僥幸生還,在“死亡穀”發現大量珍獸和人類骨骸。

意大利“死亡穀”:位於那不勒斯和瓦爾維諾湖附近,此穀最為奇怪的是,鳥獸在此不能生存,而人卻無恙。因此,很多探險家來到這裏探索鳥獸死亡之謎。

“安第斯山”的由來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它沿太平洋海岸南北蜿蜒9000公裏。當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秘魯後,到處尋找銀子的產地。為此,殖民者詢問了許多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總是手指位於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以東的高山,說:“Anti”(奇楚亞語,意思是“東麵”)或“Anta”(意思是“銅”,因為印第安人認為銀子是在銅礦裏找到的)。後來,西班牙殖民者就把這兩個奇楚亞語單詞合並成為“Andes”(安第斯)一詞,用來命名印第安人所指的東麵山脈。

“富士山”的由來

日本的第一高山富士山,海拔3776米。“富士”是居住在富士山下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的當地語,表示“火”的意思,“富士山”即“火山”。富士山屬於休眠火山,它在曆史上曾先後噴發過18次之多。

著名唐人街

馬尼拉唐人街:位於菲律賓馬尼拉市,其範圍包括從中國式的牌樓“中菲友誼門”開始,到石門“親善門”為止的一片街區。其中有一條“王彬街”,它是為紀念菲律賓華人領袖王彬而命名的。

舊金山唐人街:又稱中國城,是美國最大的唐人街。其範圍東至孟金街,南伸到甫士街,西及雲納士街,北與意大利人聚居區毗鄰。從甫士街進唐人街的入口牌樓上,雕刻著孫中山先生書寫的題詞“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它是唐人街的象征。

紐約唐人街:位於紐約市曼哈頓區南端,華爾街稍往北,包括彼爾街、培耶特街、摩持街等,其規模僅次於舊金山的唐人街。其間有孔子廣場,廣場上有1.8丈高的孔子青銅塑像。

西雅圖唐人街:位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區南部。

悉尼唐人街:位於澳大利亞悉尼市的德臣街,又叫華埠。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在埃及東北部,全長161千米,是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也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它連接地中海和紅海,處於歐、亞、非三洲交接地帶的要衝,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蘇伊士運河是19世紀中葉法國為加強在中東的地位,爭霸印度洋,於1859年4月開工修建的。1854年11月,法國人從埃及統治者那裏取得了修建運河的特許權,簽訂了《關於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證合同》,並組成“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這家公司用微薄的工資雇用幾萬埃及民工,經過10年的艱苦勞動,於1869年11月將這條運河挖成通航了。1882年英國侵占埃及後,蘇伊士運河被英國所控製。

蘇伊士運河的開鑿通航,使由歐洲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縮短了5500千米至8000千米。因此,蘇伊士運河成了溝通歐、亞、非三洲最重要的國際交通要道。

大陸漂移說

“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天文學家兼氣象學家魏格納於1912年提出的。他通過研究發現南美大西洋海岸與非洲大西洋海岸十分吻合,兩岸的地質構造和古生物也非常相似,於是他認為在2~3億年前,地球是一個聯合的大陸,後來由於這塊大陸分裂並漂移,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海陸格局。20世紀60年代,人們提出的“板塊構造說”又把“大陸漂移說”向前推進了一步,認為全球由6大板塊(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組成。這6大板塊是漂移的,喜馬拉雅山就是由於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而形成的。近1萬年來,喜馬拉雅山升高了500米,平均每年升高5厘米。

大陸架

大陸架是指繞大陸的淺海地帶。從海岸線(多指低潮線)起,直到海底坡度急劇增加的陸坡折處都屬大陸架。大陸架的寬度不等,有的幾乎為零,有的寬達1000千米。一般與平原相連的陸架較寬,與山地相連的陸架較窄。全世界的大陸架共有2710萬平方千米,其中尤以亞洲大陸架麵積最大。淺海大陸架一般都擁有豐富的魚類和礦產資源。

最早的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起源於19世紀的一場海戰。

1854年11月14日,英國、法國與沙皇俄國作戰,正當英法聯軍的艦隊在黑海上向俄軍進攻的時候,突然來了暴風雨,狂風巨浪把軍艦高高拋起,又猛烈地向海岸的礁石上麵摔去。頃刻間,英法艦隊被狂風惡浪摧毀。英法聯軍為了記住這次教訓,將這場大風暴起名為“布雷克威夫”,意為“毀滅的衝擊波”。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下令巴黎天文台調查此事。天文學家勒威耶搜集研究了有關氣象資料,發現罪魁禍首是一個低氣壓。他在呈報給國王的報告中,闡明這個低氣壓最早在歐洲西部大洋活動,隨後轉移到東南方向,行至黑海時,便釀成這次災難。後來,勒威耶提議建一個氣象觀測網,將可能發生的天氣情況通知前線,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這便是最早的天氣預報。不久,法國和英國正式開展天氣預報工作,並很快推廣到全世界。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在東太平洋秘魯、厄瓜多爾附近海麵每隔2~7年出現的一次大範圍海水升溫而引發的異常氣候現象。它開始於聖誕節以前,所以秘魯人稱它為“厄爾尼諾”(西班牙語),意為“聖子”。厄爾尼諾來臨時,南美洲西海岸地區的風向會突然改變,秘魯、厄瓜多爾等國會因此產生暴雨天氣。這種影響波及到西太平洋,亞洲東部沿海地區的氣候也會發生異常。

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是指在太平洋上出現的一種與“厄爾尼諾”相反的現象。有的年份,海水溫度比上一年下降了4℃之多。在這種冷海溫度作用下,美國的中西部地區出現酷熱、幹旱天氣,孟加拉國出現洪澇災害,加勒比海、墨西哥屢遭颶風襲擊。科學家把它稱為“拉尼娜”(西班牙語),意為“女孩”。

風級和風速

雨的等級

雨量的單位是毫米/日(24小時),一般可分為六個等級:

小雨:24小時內的總降雨量在15毫米以下。

中雨:24小時內的總降雨量在15至39.9毫米之間。

大雨:24小時內的總降雨量在40至79.9毫米之間。

暴雨:24小時內的總降雨量在80至149.9毫米之間。

大暴雨:24小時內的總降雨量在150至200毫米之間。

雲的種類

高雲族

卷雲:一種最高的雲,清晨太陽還沒到地平線就已經出現了。它細致而分散,像羽毛、亂絲頭發或馬尾,孤懸高空而無雲影,日出日落時顯現橘紅色或紅色。卷雲分為毛卷雲、密卷雲、偽卷雲、鉤卷雲。

卷層雲:最高最白的一種雲幕,當太陽或月亮被遮住時,仍能看到它的輪廓,周圍常出現一種暈。凡天空有暈就一定有卷層雲,但厚的卷層雲則像幕一樣拉到天邊。卷層雲分為毛卷層雲、薄幕卷層雲。

卷積雲:個體很小,呈白色而無雲影,有時呈波浪狀。這種雲很少出現,偶爾布滿全天的時候,漁夫們稱之為鯖魚天,因為天空好像布滿了魚鱗。卷積雲大都和卷雲或卷層雲同時出現。

中雲族

高層雲:大都掩蔽全天,逐漸變厚變低時,使人有陰沉之感。當它轉變成積雨雲之前,常有疏落的雨滴降下。高層雲分為透光高層雲、蔽光高層雲。

高積雲:個體比卷積雲大,中央有雲彩,常連成一片,底部成波浪狀,或排成一長列,或交織成棋盤狀,其式樣很多。高積雲分為透光高積雲、蔽光高積雲、絮狀高積雲、堡狀高積雲等。

低雲族

層積雲:個體比高積雲更大,外形較柔和,結構不太明顯。如果連成一片,則底部具有波浪形態和明暗相間的灰色陰影。層積雲大都像巨大的滾軸,雲底以下代表渦流層。高山常見的雲海大都為層積雲。層積雲分為透光層積雲、蔽光層積雲、積雲性層積雲、堡狀層積雲。

層雲:一種均勻一致的灰白色低雲,似霧,但不與地麵相接。當它籠罩在半山腰時,邊緣有下垂的姿態,到了那裏就是濃霧。

雨層雲:典型的壞天氣雲,黑而無定型,很像幕布,使天空因而陰暗,凡屬於持久性雨,一定是由雨層雲中降落。

積雲:仿佛是棉花堆,底部平坦,頂部隆起像土丘或塔狀。陽光斜射時,積雲的明暗麵很明顯,如果和陽光在同一方向,中央陰暗,邊緣特別明亮。積雲分為淡積雲、碎積雲、濃積雲。

積雨雲:由水滴和冰晶構成,為混合雲。濃積雲明顯而清晰的邊緣輪廓開始變得模糊時,就進入積雨雲階段。積雨雲臃腫龐大,雲頂有絲縷狀冰晶結構,頂部常擴展成砧狀或馬鬃狀。雲底陰暗混亂,起伏明顯,有時有懸球狀結構。積雨雲幾乎總是形成降水,包括雷電、陣性降水、陣性大風及冰雹等天氣現象,有時也伴有龍卷風。積雨雲可分為禿積雨雲、鬃積雨雲。

裏氏震級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和瑞士的科學家就提出過劃分震級的方法,但劃分標準都是按照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為依據,並非真正表示地震的強度。

1939年,美國人裏奇特和古騰堡在分析加州發生過的地震時,試圖建立一種能直接反映地震實際強度的分級法,即分成大、中、小三類。裏奇特在研究時發現:越是強的地震,留下的曲線振幅就越大。裏奇特意識到這是一種劃分震級的理想參考依據。後來古騰堡建議,如果某次地震使距離震中100公裏處的標準地震儀的劃針擺動1微米,即記錄下的曲線振幅寬1微米,這次地震就定為一級;如果曲線振幅寬達10微米,地震強度則要定為二級。依此類推,曲線振幅每擴大到前一級的10倍,就說明震級高了一級。這就是現在國際慣用的“裏氏震級”。

台風

台風是指發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台風一般產生於熱帶海域,風力在8級以上,直徑從幾百米到1000千米不等。台風常與狂風、暴雨和驚濤駭浪一起產生。台風對陸地的影響在沿海1000米左右,後由於得不到水分和熱量的補充而減弱。

潮汐

潮汐指的是海水有規律地漲退。早潮為“潮”,晚潮為“汐”。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不同而使海洋的水位、大氣和地殼出現周期性的升降,由此形成潮汐。中國的錢塘江潮是世界著名的海潮景觀。

龍卷風

龍卷風是一股水平風速可達100米/秒以上的飛速旋轉的氣流。它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麵積小且時間短的強烈旋風。龍卷風一般出現在夏季暴雨天氣裏,它的形狀呈漏鬥狀下垂,上連積雨雲底部,下接陸地或海麵,一邊旋轉一邊前進。龍卷風中心附近的水平風速最高可達300米/秒,因此,龍卷風的破壞力極大。

泥石流

泥石流是泥沙、石塊等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著溝穀和斜坡迅速流動的現象。誘發泥石流的因素除暴雨和土質疏鬆外,人為不合理的開挖、濫伐濫墾等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原因。泥石流能在短時間內流出數十萬、數百萬噸的固體物質,這種固體物質流具有相當大的能量,能將數十噸的巨石移動,它埋沒農田、摧毀建築、衝毀路橋,有著很大的危害性。

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

1.奧地利坎普穀世界地質公園

2.奧地利艾森武爾瑾世界地質公園

3.中國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4.中國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5.中國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

6.中國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

7.中國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8.中國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9.中國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10.中國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11.法國羅什舒瓦爾—沙斯農隕石坑世界地質公園

12.法國普羅旺斯高地世界地質公園

13.德國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世界地質公園

14.德國埃菲爾山脈世界地質公園

15.德國特拉維塔世界地質公園

16.希臘萊斯沃斯石化森林世界地質公園

17.希臘普西羅芮特世界地質公園

18.愛爾蘭科佩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19.意大利馬東尼世界地質公園

20.意大利羅卡迪切雷拉世界地質公園

21.西班牙卡沃—得加塔山世界地質公園

22.西班牙馬埃斯特世界地質公園

23.英國阿伯雷與莫爾文山世界地質公園

24.英國大理石拱形洞世界地質公園

25.英國北奔寧山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