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
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縮寫,意為無線應用協議。它是針對移動通信設備接入因特網的一套設計規範的組合,使移動用戶可以不受網絡結構、運營商的業務以及終端設備型號的限製,自由接入因特網,享受數據服務,將因特網的豐富信息及先進的業務引入到移動電話等無線終端之中。
3G
3G指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3G將是一個在全球範圍內覆蓋和使用的係統。它使用共同的頻段,全球統一標準。3G能提供更廣泛的業務,尤其是圖、文、聲、像的多媒體業務和接入高速因特網業務。3G的概念是由國際電信聯盟提出的,其目標是:世界範圍內設計上的高度一致性;與固定網絡各種業務的相互兼容;高質量服務;全球範圍內使用的小終端;具有全球漫遊能力;支持多媒體功能及廣泛業務的終端。
ISDN
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的縮寫,意為綜合業務數字網。它由電話綜合數字網發展而來。是數字交換和數字傳輸的結合,它以迅速、準確、經濟、有效的方式提供目前各種通信網絡中現有的業務,例如傳真、電話、可視圖文、監視、電子郵件、可視電話、會議電視等,而且將通信和數據處理結合起來,開創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業務。目前ISDN的業務主要分為三類:承載業務,用戶終端業務和補充業務。ISDN使用靈活方便,用戶隻需一個入網接口,就能使用網絡提供的各種業務。
藍牙
“藍牙”由英文“Blue Tooth”翻譯而來。它指的是由IBM和英特爾等公司提出的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標準。Blue Tooth基於無線電纜的概念,使這類信息傳輸設備除電源線外再無其他連線,甚至包括鍵盤、鼠標等也采用無線傳輸。藍牙技術利用短程無線鏈路取代專用電纜,不但免去了相互之間連接的麻煩,而且便於人們在室內或戶外流動操作,還能實現無線上網。其實際應用範圍甚至還可以拓展到各種家電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等信息電器上。
GPRS
GPRS是指通用無線分組業務,英文全稱為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它作為第二代移動通信向第三代移動通信(3G)的過渡技術,通常稱為2.5G,目前通過升級GSM網絡實現。GPRS是第一個實現移動因特網即時接入的標準,在移動終端和網絡之間實現了永遠在線的連接。可提供因特網、多媒體、電子商務等業務、移動辦公、移動商務、信息點播、新聞、證券消息、天氣預報、生活資訊、控製家庭設備等服務。此外,GPRS使運營商能夠以傳輸的數據量而不是連接時間為基準來計費,從而令每個用戶的服務成本更低。
GPS
GPS指全球衛星定位係統,英文全稱為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最初是由美國國防部開發,利用離地麵約兩萬多千米高的軌道上運行的24顆人造衛星所發射出來的訊號,以三角測量原理計算出接收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標係統,坐標原點為地球質量中心。GPS主要由導航主機、天線、陀螺儀傳感器及車速傳感器組成。廣泛運用於郵政、環保、海防,實現精確定位、追蹤和緊急聯係,確保人身財產安全。目前,便攜式GPS接收機和車載衛星導航係統已廣泛應用。並有專門提供電子地圖服務的網站,甚至可以查詢到餐廳、戲院、停車場等完整資料。
因特網
因特網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主持研製的ARPAnet。處於冷戰時期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絡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絡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係就建設了這個ARPAnet。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絡,但是每個網絡隻能在網絡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絡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ARPA著力開始研究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局域網互聯,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 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一直沿用到現在。不久,著名的網際互聯協議IP和傳輸控製協議TCP出現,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為一個開放的係統。這正是後來Internet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將分布在各地的五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絡,形成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準許各大學、政府或私人科研機構的網絡加入。
Internet的發展引起了商家的極大興趣。1992年,美國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聯合組建了一個高級網絡服務公司(ANS),建立了一個新的網絡,叫做ANSnet,成為Internet的另一個主幹網,並使Internet開始走向商業化。20年來,因特網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Internet的骨幹網已經基本覆蓋了全球。
網絡遊戲
網絡遊戲是指利用TCP/IP協議,以因特網為依托,可以多人同時參加的遊戲項目。按照遊戲運行平台分類,包括PC網絡遊戲、視頻控製台的網絡遊戲、掌上網絡遊戲和交互電視網絡遊戲;按照遊戲內容架構分類,包括角色扮演類、策略類或戰略類、動作類、冒險類、模擬類、棋牌類和賽車類等等。
網絡遊戲業正成為風靡全球的娛樂產業,在美國已經取代好萊塢而獨占娛樂業的鼇頭,在日本早在20年前就已成為一大支柱產業,在韓國也曾一度挑起振興經濟的大梁。網絡遊戲在中國的發展雖然時間不長,但網絡遊戲中的電子遊戲在國內由來已久,最早的遊戲是單機版遊戲,但隨之而來的盜版遊戲軟件幾乎扼殺了它,之後便出現了局域網遊戲,盡管它具有互動性,但同樣不能解決盜版問題。網絡遊戲,則帶來了革命性變化,玩家需經中央服務器的認證才能進入遊戲,遏製了軟件的盜版問題,並以不可阻擋之勢在國內蓬勃發展,兩三年間就在國內吸引了上千萬的玩家。
寬帶
“寬帶”英文名為Boardband。通常人們把骨幹網傳輸速率在2.5G以上,接入網能夠達到1兆的網絡定義為寬帶網。傳統使用的模擬Modem接入網絡時,速率最高不超過56Kbps,而使用寬帶接入設備如10/100M自適應網卡時傳輸速率可達10Mbps,是模擬Modem的180倍。目前的寬帶接入有多種技術,主要有ADSL、HFC(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以太網、光纖、無線接入等。
瀏覽器
瀏覽器是一種利用www服務和Gopher服務的客戶端程序。這種程序被稱為瀏覽器。因為它允許用戶根據超文本鏈接(Hyper Text Link)進行漫遊,而不必進行有目的的查詢。目前www環境中使用最多的瀏覽器主要有Netscape(網景)公司的Navigator,Microsoft(微軟)公司的因特網Explorer(IE)。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指的是因特網上一類專門負責提供為公眾提供信息的網站。這類網站的工作就是專門在網上進行各種信息的分類、檢索,用戶通過這些網站的連接,很方便地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目前著名的搜索引擎有google、百度、yahoo等。
域名
“域名”的英文名稱為Domain Name,它是將每一個電腦主機IP地址對應任意一組有意義的英文字母。例如IBM公司電腦主機的IP地址是:129.34.139.30,對應的域名是IBM。這就好比身份證用一組長達20位數的號碼來唯一標記每個人,而生活中還是用姓名稱呼人一樣。域名可以隨意命名,但是在全球因特網係統中必須是唯一的。因特網域名注冊的信息管理中心為美國的InterNIC,它在世界各地設有分支機構,負責批準域名的申請。
域名後綴
類別後綴:
.ac——科研機構;
.arts——藝術機構;
.com——工、商、金融等行業;
.edu——教育機構;
.firm——商業公司;
.gov——政府部門;
.info——提供信息的機構;
.mil——軍事機構;
.net——網絡服務中心;
.nom——個人或個體;
.org——各種非盈利性的組織;
.rec——消遣機構;
.store——商業銷售機構。
部分國家、地區域名後綴
.am——亞美尼亞;.aq——南極洲;.ar——阿根廷;.at——奧地利;
.au——澳大利亞;.bb——巴巴多斯;.be——比利時;.bg——保加利亞;
.br——巴西;.ca——加拿大;.ch——瑞士;.cl——智利;
.cn——中國;.co——哥倫比亞;.cr——哥斯達黎加;.cy——塞浦路斯;
.de——德國;.dk——丹麥;.dz——阿爾及利亞;.ec——埃及;
.sv——薩爾瓦多;.es——西班牙;.fi——芬蘭;.fr——法國;
.uk——英國;.gr——希臘;..hu——匈牙利;
.id——印度尼西亞;.ie——愛爾蘭;.il——以色列;.in——印度;
.ir——伊朗;.is——冰島;.it——意大利;.jm——牙買加;
.jp——日本;.kr——韓國;.kw——科威特。
IP地址
“IP地址”是人們給網絡上每一台計算機事先分配的一個標識地址,類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號碼。IP地址在因特網範圍內是唯一的。它由32位二進製數組成,例如,某計算機的IP地址為11010010, 01001001, 10001100, 00000010。人們為了方便記憶,就將這32位二進製數分成四段,轉換成十進製數,這樣上述計算機的IP地址就變成了:210.73.140.2。
鏡像站點
“鏡像站點”的英文名為mirror site,是將網站的多個複本放置在不同的服務器,這樣可提高反應速率,用戶可以在訪問較少或相對速率較快的服務器上取得信息,提高了網絡傳輸效率,也提高了網站的安全性。鏡像必須保證不斷更新以反映原站的變化,有些時候原站沒有條件連接進高速線路,而鏡像站卻可以連接進高速的傳輸線路,而且鏡像站更容易被訪問,這就是鏡像站的作用。鏡像的原理不但可以用於網頁服務,也可以用於FTP服務,用戶可能選擇離自己比較近的站點進行下載。
CPU
“CPU”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縮寫,指中央處理器,是整個計算機係統的核心,負責整個係統指令的執行,數字與邏輯的運算,數據的存儲與傳送,以及對內對外輸入與輸出的控製。CPU是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其處理數據的工作時鍾即主頓(單位:MHz),CPU主頻的數值越高者,其速率越快,價格也越高。CPU的生產廠家主要是Intel公司、Cyrix公司和AMD公司。個人電腦使用的CPU以Intel品牌為主。
掃描儀
掃描儀是光機電一體化的產品。自1984年第一台平板式掃描儀麵世至今,掃描儀已經發展成為除鍵盤和鼠標之外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的輸入設備。掃描儀的基本部件有光源、光學透鏡、感光元件、模擬數字轉換電路等。感光元件一般是電荷偶合器(CCD)排列成橫行,電荷偶合器裏的每一個單元對應著一行裏的一個像素。在掃描一幅圖像的時候,光源照射到圖像反射回來,穿過透鏡到達感光元件。電荷偶合器把這個光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即電壓),同時量化出像素的灰暗程度,接著模擬數字轉換電路再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進行保存。
最早的軟盤
1971年,在阿蘭·舒格特的領導下,IBM公司的一組工程師發明了軟盤。“軟盤”因其具有柔韌性而得名。舒格特繼續對其進行改進,一種5英寸的軟盤和驅動器於1976年誕生。1981年,現代個人電腦中標準的3英寸的驅動器和軟盤由索尼公司首家引進。
多媒體
“多媒體”的英文名為Multimedia,是將計算機、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和遊戲機的技術融為一體,形成電腦與用戶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環境。多媒體人機相互交流是多媒體最大的特點。電視、電影你隻能在一旁欣賞,而在多媒體上,你可以從圖形到顏色都予以修改,你甚至可以參與其中,改變劇情,叫演員按照你的意思演出。
“E-mail”指的是電子郵件。它是因特網上的重要信息服務方式;為世界各地的因特網用戶提供了一種極為快速、簡單和經濟的通訊和交換信息的方法;是利用率最高的因特網應用技術。E-mail地址是以域為基礎的地址,是因特網的動態分配的地址,用戶個人終端通過與服務器的連接在其信箱中閱讀郵件。
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的英文名為Computer Virus,指編製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計算機病毒可分為伴隨型病毒、蠕蟲型病毒、寄生型病毒三類。其中寄生型病毒又分為練習型病毒、詭秘型病毒、變形病毒(又稱幽靈病毒)。產生過較大影響的病毒有CIH病毒、毀滅病毒、美麗殺病毒、愛蟲病毒和紅色一號病毒等。
防火牆
“防火牆”原文為Firewall,是對網絡係統保護措施的形象描述。一般由幾類硬件、軟件組成,此係統可作為兩個或更多個局域網絡之間的屏障。一麵防火牆可以為內部網絡與因特網之間提供一道界線,也可以當做一種安全方案的專業性供給工具。防火牆通過檢驗信息流,以確保匹配的數據流進入防火牆,而把不匹配的信息流拒絕於防火牆外。防火牆可分為過濾型和複台型防火牆。病毒防火牆是一個實時監測程序,其特性與網絡防火牆相似。它自動運行於後台,並在進行文件操作、接收電子郵件、從網絡下載文件以及打開光盤等時候進行病毒監控,以防止病毒入侵。
郵件炸彈
“郵件炸彈”的英文名為Mailbomb。它是將大量的電子郵件發送到一個人的信箱或一個服務器,導致收件人的信箱被撐爆或服務器空間驟減。在另外的一些情況下,由於發送的數據量過多,而使得服務器不能處理,以至於服務器崩潰。郵件炸彈不但令被攻擊的對象頭疼,而且還會殃及到服務器上的其他用戶。
係統後門
“係統後門”是設計者在係統中故意留下的安全漏洞。一般留下後門的方法有在係統的源代碼中加入一些後門程序。前一種後門是留在代碼級的,而另一種後門則留在了二進製這一級。有許多係統有後門已廣為人知,所以在選擇重要係統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黑客
“黑客”一詞音譯自英文Hacker,最初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原指熱心於計算機技術、水平高超的電腦專家,尤其是程序設計人員。
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詞已被用於泛指那些有著高超的電腦技術,能夠輕易闖入某些經過嚴密設防的網絡禁區,搞惡作劇,甚至肆意破壞,胡作非為的家夥。其實,對這些人的正確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譯成“駭客”。駭客在網絡裏能夠不受限製地漫遊,破壞某些電腦係統的正常運作,甚至將所獲得的一些機密信息四處散播,對網絡安全構成了極大危害。
網蟲
網蟲指一些沉迷於網絡而不能自拔的人。這些人由於過於沉浸到網絡空間中,而不能很好地將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中的角色協調轉換,從而變得行動異常、心理錯位乃至生理失調。上網成癮和孤僻冷漠是他們的突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