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傳媒(3 / 3)

外掛

“外掛”,本指獨立於主程序外的實現某種功能的模塊,由於網絡遊戲的風行,使得應用於遊戲作弊的外掛程序也泛濫起來,所以,“外掛”一詞也就專指網絡遊戲的作弊程序了。外掛一般由第三方,即網絡遊戲公司和玩家以外的人提供,它妨礙了遊戲的公平性或直接攻擊遊戲本身。

網絡社區

網絡社區指有著相同的興趣、目的的單位或個人在網絡上組成的團體。這個團體能給每個成員以安全感和身份意識,成員之間經常相互交流,互惠互利。網絡社區分為橫向網絡社區和垂直網絡社區。橫向網絡社區指就某一個話題在網上交談形成一個有共同興趣的網絡社區;垂直網絡社區指網上企業利用業務關係和新聞組、論壇等工具形成以企業站點為中心的網絡商業社區。

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曾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軟件設計師和企業家,同時也曾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富豪。比爾·蓋茨1955年10月28日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他自小酷愛數學和計算機,13歲就開始編寫計算機程序。1973年蓋茨上了哈佛大學,他一心投入計算機事業而中途退學。1980年,他領導的微軟公司開發出MS-DOS係統;1985年,Windows1.0問世;1995年8月,Windows95的發布正式把微軟推向計算機業的巔峰。其後,微軟借助強大的市場優勢和金錢實力,屢屢將許多其他公司創造的新技術新功能並入自己的產品,尤其是在Windows之中。

Windows

“Windows”是微軟公司研製的計算機操作係統,中文一般翻譯為“視窗”係統。Windows這個名字形象地說明了Windows操作係統是由多個窗口組成的。在Windows係統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窗口。自1985年5月Windows誕生第一個版本Windows1.0以來,微軟在20年間又依次推出Windows3.1、 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NT、Windows Me、Windows XP等產品,使其功能不斷得以完善和強大。

20世紀計算機發展十大事件

1924年: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在美國誕生。

1941年:英國科學家艾倫·圖林設計了二戰期間用於破譯德國密碼的巨人計算機。

1946年:“ENIAC”(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成。它重達80噸,裝有1.8萬個真空管,每秒可運算5000次加法和360次乘法。

1953年:IBM公司銷售第一代701型計算機。

1957年:由美國一流科學家組成的小組開始規劃將計算機與多連接係統相連,以便在一旦爆發戰爭的情況下保障軍事通訊的安全。

1969年:阿帕網通過四個主機的連接在美國大學裏誕生,人們稱之為因特網。

1971年:英特爾公司推出第一代微處理器:英特爾4004。

1977年:蘋果公司、康莫多公司和坦迪公司開始銷售個人計算機。

1982年:《時代》雜誌將計算機評為年度風雲人物。

1989年:全球計算機總數超過1億台,其中一半在美國。

常見計算機硬件名詞

電子閱覽室

電子閱覽室指圖書館中為讀者提供電子信息服務的場所。電子閱覽室一般以局域網為基礎,以一定規模的文獻數據庫為自己的信息源,供讀者查閱各種信息資料。大部分電子閱覽室都建有自己的館藏數據庫,並購買一些電子出版物及光盤數據庫,同時提供在因特網上查詢信息的服務。

E-Book

E-Book是“Electronic Book”的縮寫,指網絡電子圖書。網絡出版的全方位概念是電子書籍在因特網平台上出版、發行,以信用卡或電子貨幣為主要支付方式,並可以聯網下載到計算機、專用便攜式閱讀設備、手持式數字設備、移動電話或者其他信息終端中進行閱讀。E-Book相對於傳統書籍,不僅內容更加豐富,圖、文、聲、像並茂,而且出版方便高效、成本低,流程簡單,節約紙張、油墨、水等資源,實現了真正環保意義上的綠色出版。2000年7月,美國恐怖小說家斯蒂芬·金的最新小說《植物》開始以連載的形式在他的網站提供有償下載服務,讀者隻需付1美元,便可下載閱讀。

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就是以數字形式貯存和處理信息的圖書館,是將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微電子技術等合而為一的信息服務係統。它針對有價值的圖像、文本、語音、影視、軟件和科學數據等多媒體信息進行收集、組織和規範加工,不再是傳統圖書館以紙介質或其他非數字介質為存儲載體。它利用現代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將圖書館館藏文獻數字化,通過國際互聯網上網服務,供用戶隨時隨地查詢,使處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戶能夠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貯存處的信息。隻要在有網絡存在的地方,就可以隨時隨地查閱資料、獲取信息。通俗地說,數字圖書館是因特網上的圖書館,是“沒有圍牆的圖書館”。

網吧的起源

20世紀90年代初,正在英國學習的波蘭姑娘愛娃·帕斯科,受到一個研究女性和計算機互動關係項目的啟發,萌生了創辦一個“網絡咖啡屋”的想法。

帕斯科在一次采訪中回憶說:“開業當天,門外排起大隊等待的卻全部是男性。”後來,時年29歲的帕斯科在1994年9月1日創立了世界第一家網吧——Cyberia。

隨著到Cyberia上網的人越來越多,眾多投資者看中了它的商業潛力,就連滾石樂隊的主唱米格·賈格爾和英國廣告界大腕莫裏斯·薩奇也紛紛加入投資者行列。順理成章地,Cyberia的規模不斷擴大,甚至將分店開到了法國蓬皮杜中心和部分亞洲國家。

灌水

據說上古時代中國人就已經開始“灌水”了。舜死了以後,他的兩個老婆——娥皇和女英就跑到湘水上去“灌水”,抒發內心的悲哀和苦悶,從而淚灑青竹,天長日久,竹子上印上斑斑淚痕,從此人們把這種竹子叫做湘妃竹,也稱斑竹,這就是今日各大論壇上版主(斑竹)這個稱呼的來曆。

狹義的灌水是個貶義詞,泛指在論壇裏麵發布言之無物、沒有信息量的帖子,後來經過各論壇網友的發揚光大,已經變成一個中性詞了,凡是在論壇上發帖都叫灌水,隻不過有人灌的是“自來水”(原創或有內容的)、有人灌的是“純淨水”(沒有多少內容的)。

博客

中文“博客”一詞,源於英文單詞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簡稱。weblog,其實是web和log的組合同。web指world wide web,即互聯網;Log的原意則是“航海日誌”,後指任何類型的流水記錄。合在一起來理解,weblog就是在網絡上的一種流水記錄形式或者簡稱“網絡日誌”。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習慣於日常記錄並使用Weblog工具的人。雖然在大陸早些時候或者台灣等地,對此概念的譯名不盡相同(有的稱為“網誌”,有的稱之為“網錄”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統一到“博客”一詞上來。該詞最早是在2002年由著名的網絡評論家王俊秀和方興東共同撰文提出來的。博客也好,網誌也罷,僅僅是一種名稱而已,它的本意還是逃不出Weblog的範圍。

其實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鏈接、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隻是記錄著博主個人所見、所聞、所想,還有一些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

世界主要媒體一覽表

記者的來曆

記者是對新聞機構中從事采訪的專業人員的泛稱,有時也包括新聞單位的編輯、評論、攝影等專業人員。“記者”這一稱呼,最初產生於歐洲的威尼斯。16世紀的威尼斯是歐洲的經濟中心,商業活動頻繁,各國商人紛紛來到這裏進行商業競爭。他們聚集在城裏,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切身利益的各類信息。有些人投其所好,專門采集有關政治事件、物價、船舶起航等方麵的消息,或手書成單篇新聞,或刊刻成報紙,然後公開出售。人們根據他們工作的特點,分別稱呼他們為報告記者、新聞記者、報紙記者。這些專以采集和出賣新聞為生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記者。“記者”這一稱呼也就由此而來。

第一位戰地通訊記者

世界上第一位到前線去專門報道戰況的新聞工作者,是英國的威廉·霍華德·拉塞爾。他原是倫敦《泰晤士報》的新聞工作者,在1854~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期間,他被《泰晤士報》編輯部派往軍營,到前線去報道戰爭狀況。在此以前,戰場上的消息是靠軍隊來報道的,往往使讀者對戰況得不到全麵了解。拉塞爾作為第一位戰地通訊記者,首次把戰爭和士兵待遇等情況公之於眾,迫使政府在公眾的批評、監督下,接受了某些社會輿論。

記者招待會的由來

有一天,美國第6任總統亞當斯正在白宮裏遊泳,南岸邊出現了一位女記者——安妮·羅耶爾,她要求采訪總統。當時總統遊得正高興,沒有答應她的要求。羅耶爾是個大膽而又倔強的姑娘,她不但沒有走,而且幹脆坐在總統的衣服上,莊嚴地向總統發誓,如果總統不接受她的采訪,她就決不離開。雖然她的態度如此堅決,亞當斯仍不肯答應。不過遊泳池裏的水涼,不宜在河裏多待,亞當斯終於上岸“投降”,接受了這位女記者的采訪。在和記者往回走的途中,總統尋思,與其迫不得已地接受采訪,何不主動把記者召集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呢?

不久,亞當斯總統真的召集來一些記者,向他們闡述自己的主張、設想,後人名之曰“記者招待會”。以後,許多國家都認為這個方法簡便易行,記者招待會便成為國際慣例。

世界四大通訊社

法新社(法國新聞社):1944年成立,前身是世界上最早的哈瓦斯通訊社,總社設在巴黎。

路透社:以創始人保羅·朱利葉斯·路透命名。1850年創辦於德國亞琛,1851年遷到倫敦。它是英國創辦最早的通訊社。

美聯社(美國聯合通訊社):美國最大的通訊社。前身是美國“港口新聞聯合社”(1848年創立),1875年改為紐約聯合新聞社,1892年改用現名。總社設在紐約。

合眾國際社:1958年5月1日由合眾社和國際新聞社合並而成,總社設在紐約。

BBC

“BBC”即英國廣播公司,創立於1922年,起初是以私人企業形式成立的。1927年起,BBC受政府控製,但能獨立自主地開展業務活動,特別是在方針製定和節目編排方麵有自主權。英國廣播公司持有皇家特許讓,其日常工作由女王任命的董事總管理。BBC創辦了世界上最早的正式電視廣播。1976年,開創了歐洲第一個經常性的彩色電視節目。BBC的資金來源於電視機擁有者所付的牌照費。該公司向英國提供千套無線電廣播網,節目內容包括新聞、輕音樂、流行音樂等,並通過BBC-1和BBC-2電視頻道向全國播放電視節目。另外,英國廣播公司還通過BBC Word Service向全世界發送廣播節目。

廣播

廣播就是電台把聲音信號發射到空中,接收機再把它接收回來以供播放的過程。廣播指的隻是為公眾服務的無線電波的傳輸,其內容包括教育、新聞、信息、娛樂等。無線電廣播分調頻和調幅兩種方式。在調幅技術下,高頻無線電波的振動幅度隨著語言信號(或音頻信號)的變化而起伏變化。調頻則不改變高頻無線電振蕩的振幅,隻是用音頻信號(或其他信息)去控製(調製)其頻率,使之隨著音頻信號(或其他信息)而改變。因此,調頻廣播不受噪音幹擾,收聽效果要比調幅好得多。

雜誌

雜誌即期刊,是一類連續出版物,其出版定期或不定期。每期版式和風格基本相同,內容有相關性或類同性,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出版。分為專業性和綜合性兩類。法國人戴·薩洛於1665年1月5日在巴黎創辦的《學者雜誌》是世界上第一份期刊。“雜誌”一詞來源於法文MGAAS-IN,本意為“倉庫”。“雜誌”一詞第一次被用以稱謂刊物,是在倫敦出版的《紳士雜誌》,此後便逐漸沿用為雜誌的通稱。

報紙

報紙是麵向公眾定期連續發行的以新聞為主要內容的出版物。它還是把個人同國家、世界聯係起來的紐帶和社會輿論工具。近代報紙產生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曆史時期。世界上最早的周報是17世紀時德國的《報道或新聞報》,最早的日報也是德國的《萊比錫新聞》。

《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The Times”,中文直譯過來應該是《時報》。英語使用者有時稱它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一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泰晤士報》初名《每日天下紀聞》,1785年1月1日由約翰·沃爾特在倫敦創刊,1788年1月1日改用現名。該報從創辦至今,幾經易手。《泰晤士報》雖幾經周折,但仍不失為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該報以它的曆史悠久、消息靈通和消息來源的權威性而著稱於世。在國內外重大問題上常常反映出英國政府的意圖。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被認為是英國的第一主流大報,被譽為“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目前,《泰晤士報》的日均發行量達到70萬份。

美國三大報紙

《紐約時報》: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原名《紐約每日時報》,1851年9月18日由雷蒙德創辦,1857年改為現名。《紐約時報》的讀者對象主要是上層社會。該報消息比較靈通,社會新聞比較嚴肅,屬西方所謂“高水準報紙”。

《華盛頓郵報》:於1877年創刊,由格雷厄姆家族的《華盛頓郵報》公司出版發行。該報注意報道國會消息,消息比較靈通,並注重國際新聞的報道。

《洛杉磯時報》:原為美國西海岸最大的一家報紙,1881年12月4日創刊於洛杉磯。

日本三大報紙

《每日新聞》:原名《東京日日新聞》,1872年創刊於東京。1911年3月1日與《大阪每日新聞》合並,1872年又和《時事新報》合並,1943年1月改用現名出版。

《讀賣新聞》:於1874年創刊。開始隻是一家銷路不大的晚報,1924年以後,先後合並《山陰新聞》、《九州日報》等9家中小報紙而一躍成為日本全國性大報。

《朝日新聞》:1879年創刊於大阪,1888年在東京增印《東京朝日新聞》。

最古老的報紙

一份1470年在德國科隆出版的新聞小冊子,是現今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報紙。而創刊於1645年的瑞典官方日報《postoch inrikes tidningar》是世界上仍發行的最古老的報紙。

普利策獎

普利策獎是美國一種多項的新聞、文化獎,由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出版家約瑟夫·普利策出資設立。普利策獎於1917年設立,它包括新聞獎和藝術獎兩大類,其中新聞獎主要有:公眾服務獎、報道獎、社論獎、漫畫獎、批評評論獎、通訊獎、特寫獎、新聞攝影獎等;文學藝術獎有小說獎、戲劇獎、詩歌獎、美國曆史作品獎、自傳或傳記和非小說作品獎;音樂作曲獎一項。另外還頒發兩項特別獎。

最早的唱片

世界上第一張唱片是由美國工程師埃米爾·別爾利赫爾於1888年錄製的,現存於美國華盛頓國家博物館。早期的唱片隻錄一麵,中間有兩個孔,唱針轉動方向為由裏向外,背麵附有文字說明。

最早的磁帶錄音機

“布拉特納”型錄音機是最早使用磁帶的錄音機。這種磁帶錄音機基於德國音響技師克爾特·休蒂雷的專利基礎,由路易斯·布拉特納設計並製作。這種錄音機是最早采用電子放大器的機型。1931年,布拉特納的第一台磁帶錄音機被英國廣播公司購進,開始使用。

最早的揚聲器和電動留聲機

世界上最早的揚聲器由英國倫敦的霍雷斯·肖特於1898年發明,名叫“奧格澤特弗恩”。這個揚聲器利用了壓縮空氣的裝置。1925年美國俄亥俄州布朗茲維克公司製造的留聲機是世界上最早用揚聲器放大裝置來代替耳機的電動留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