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十一章 箴言刻兩行 莫辨真假詞(三)(1 / 3)

永安寺的石碑來得怪異,立即就引起了所有人的主意,對於這塊石碑的來曆一時間眾說紛紜,但大多數人都認為石碑是上天之物,碑上的刻字正是上蒼的旨意,推崇這種說法最甚的,當屬司天台那一幫人。

先是因為才德出眾而被廢太子嫉妒陷害,現在又因為突然出現的天意石碑而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靖王西雍的風頭在建鄴城一時無兩,便有了他才是最合適的新儲君人選的流言。

就在這種言論以風吹野火之勢迅速在眾人之間流傳的同時,石碑被發現的當天夜裏,東宮太子府便失了火。沒人知道大火的起因,因為當有人發現的時,火舌已經躥上了天,熊熊烈火已將整座太子府包圍。

大火混合著濃煙籠罩著昔日的儲君府邸,在夜幕之下異常閃耀,那有幾丈高的火舌猶如巨柱傲然立在建鄴城東的方向,自下而上漸隱光輝,向天際消散。

有人指出那煙與火的形態正如龍魂出世,而太子府建在建鄴城東,此時府邸失火,氣數盡散,應對了石碑上“紫氣東散截龍魂”這半句。

今上聞言驚怒,卻因為迷信神鬼之說而暫且未處置發出此等言論之人。回宮之後,今上立刻召見司天台監正,沒成想監正也正有要事要進宮麵聖。於此君臣相見,那負責星辰占卜的星官跪拜道:“臣請陛下降罪。”

“卿為何事?”

監正伏地不起道:“今早永安寺挖出天意石碑後,臣便開始推星演算,窮一日之功方才算得天機,正要入宮麵聖,卻不想還是遲了一步,未能挽回太子府走水之事,懇請陛下降罪。”

今上聞言麵色又緊,忙上前將監正扶起問道:“卿算出了什麼?”

“那塊石碑上的刻字確是天意。”監正道,“太後纏綿病榻多時未見痊愈,是其一,太子府突然走水,是其二,這兩樁事看似並無關聯,但其實事關王城龍脈正氣,正是龍氣被不正之氣所侵之兆。”

“不正之氣?”今上緊張道,“何為不正之氣?哪來的不正之氣?”

“章和八年間我朝接連出事,今上難道不覺得奇怪麼?”監正肅容道,“臣在推算玄機時,將去年發生的種種也加入其中,最後所見的結果卻不是留言所傳的那樣,石碑上的第二句,未必說的是靖王。”

“你說什麼?”

監正跪道:“廢太子本在儲位,理應繼任大統,承襲王者龍氣,如今卻被貶守皇陵,正是蛟龍困頓之象。萬物受龍氣潤澤方才蓬勃滋長,一旦此正義之氣遭受侵襲而消散,勢必會主張那些不正之氣的擴散,甚至危及我朝穩固。”

今上聽監正這樣說來當真驚心,立即追問道:“卿能算出龍氣被克,可能算出那真正的不正之氣源自何處?”

監正叩首道:“昔日靖王降世而平西境之憂,這便是眾人以為的平西之故,但今上可曾記得,清王之母瑤姬夫人當年來自何處?清王雖然久居建鄴王城,但當初陛下給予清王的賜地又在何處?”

瑤姬出生在陳國西邊的橫戈城,當年玄旻引陳兵攻入梁國國都弋葵而立功,所以今上將橫戈及周邊共七城作為賞賜給了玄旻,那便成了他的賜地。原本玄旻早應該到橫戈居住,不得上令不入建鄴,但因為太後恩德,玄旻得以久居建鄴,正如西雍深受隆恩也不必前往賜地一樣。

玄旻作為至今都沒有政治建樹的親貴臣子,在眾人眼中一向可有可無,哪怕是曾經因為太後推薦而想要重用玄旻的今上,也在去年那兩件辦得並不出色甚至十分糟糕的事件之後對玄旻再無提拔之意,也就漸漸地將他遺忘,卻不料今日監正會說出這樣的話來,著實讓今上吃驚不已,因此他仍有質疑地問道:“卿的意思是,石碑上所刻的平西是指清王?他是與龍氣相衝的不正之氣?”

監正叉手不語,顯然默認。

今上心底的疑惑與震驚並沒有因為監正這樣的反應而有了著落,他依舊對這樣的事實深覺難以置信,再問道:“卿確定就是清王?”

“臣已反複推算過。”監正回道。

原本若要處置玄旻也不是難事,無奈玄旻有太後作為護駕,而太後現今舊疾纏身,千萬受不得刺激,倘若在這個時候朝玄旻發難,太後必定會抱病而起。作為向來對太後至孝的今上,他必定不會想見到這種情況。可如果當真如監正所言,玄旻就是那衝撞龍氣之人,也是絕不可放任自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