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今上沒見緊鎖,監正問道:“陛下可是在為如何處置清王為難?”
今上沉沉點頭,隨後哀歎了一聲。
“龍脈正氣畢竟是天地正道,陛下真龍福澤萬民,但儲副之氣是陛下重要的輔佐,可現今臂膀缺失,臣以為,正是因為廢太子被貶皇陵,才導致建鄴龍氣有所衰弱。”監正道,“臣有鬥膽之言,懇請陛下一聽。”
見今上默許之後,監正立領正冠,肅穆沉聲道:“廢太子行事無視法度,又未及時損止,的確行為不端,然其所犯罪行中,康王亦本就涉足,其身難以自清。雲丘私鹽一案中,廢太子查有所得,確實有功。臣以為,廢太子正是一時糊塗,才行差踏錯,被貶守皇陵,也是今上令其思過之意。但如今天有異象,降碑為戒,陛下也當三思,是否能將廢太子接回建鄴。”
見今上雖有所動,卻還猶豫,監正言之鑿鑿道:“廢太子乃中宮嫡出,又是陛下長子,無論如何,都是繼任大統最名正言順之人。臣以星象占卜,各方推算,所得結果都是因為廢太子離去而致使如今境況。陛下莫忘,不正之氣之侵,早從永安寺羅漢像一事時就已有了顯露,然是臣當時疏忽,未能占到真正玄機,請陛下降罪。”
“卿與朕說,要迎回廢太子以正真龍之氣,那究竟應該如何應對那不正之氣?”
“國朝穩固,重在中朝,國都不生邪物,則能鎮四方之氣,隻要讓那不正之氣遠離建鄴,也就不足為患。”監正道。
監正所言對迷信鬼神之人必定十分有說服力,今上雖也信神明之說,但畢竟考慮良多,他對廢太子景棠確實留有仁慈,但若真要將景棠迎回建鄴就等同於推翻了自己先前的決定,有辱他一國之君的尊嚴,有失顏麵。因此今上對監正的提議並沒有立刻給出答複,隻是令其退下,自己再作斟酌。
禦書房裏今上與監正的這一番談話在第二日朝會之後便傳入了西雍耳中,稍後他便與莊友約見,地點就在靖王府內。
西雍告知莊友這件事的目的,不外乎是要他勸諫今上迎回景棠的想法,莊友對此也十分清楚,隻是那塊從永安寺裏挖出的石碑倒真成了讓人難以理解的存在,如果不是今日這次密談,他便以為那塊石碑是西雍的安排,意指將自己塑造成天意授予的信任太子繼位人,卻沒想到司天台監正竟然作出了這樣的解釋。
“既然不是王爺的意思,又會是誰的?總不至於是清王?司天台監正可是將他說成了衝撞龍脈的不正之氣,萬一惹怒了今上,他的處境萬不好說,他也沒必要將這種罪責往自己身上攬。”莊友越說越覺得其中另有玄妙,“莫非,當真是天意?”
西雍一個眼刀直擊而來,令莊友當即渾身一震,這就垂首噤若寒蟬。西雍見後才收斂了眉間冷冽之氣道:“本王若信天意,也就不會與莊大人有現在這樣的對話了。司天台那幫人從來危言聳聽,他們的話聽些好聽的便可。”
莊友心悸於西雍方才太過淩厲的目光,一時間並不作任何回應。
“且不論那塊石碑究竟是人為還是天意,既然司天台的人都說近來建鄴龍氣衰微,那離開了真龍庇佑的幼龍豈不是更要小心謹慎?”
西雍仿佛尋常那樣說著玩笑,從聲音都神情無不顯得愜意安閑,然而正是這種看似無意的說辭裏暗殺的殺機足夠讓莊友深覺其中的用心險惡,他暗自驚歎了一聲,卻不敢立刻答話,但大約已經揣摩出了西雍的用意。
西雍含笑看著莊友,眼波卻沒有絲毫笑意,居高臨下的姿態讓莊友倍感緊張,最後他隻得叉手道:“謹聽王爺示下。”
“本王知道莊大人在朝中不喜結黨,若真交友必定是走心交命,引為知己。先前鹽道衙門的事,本王交給了莊大人,莊大人也的確給了本王一個驚喜。這一次,本王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話到最後,西雍說得極其緩慢,那不情之請四個字,字字猶如巨山壓來,壓得莊友不堪重負,膝下一軟立刻跪去了地上道:“王爺開恩。”
“本王知道這件事確實為難莊大人了,不過莊大人既然上了本王的船,便是與本王休戚與共,現今大局初定,卻還未穩,司天台那裏不就突然橫生了枝節?本王隻望時局徹底安穩,這樣莊大人也可保仕途坦蕩,高升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西雍聽來尚算溫和的勸說卻充滿威脅,是要莊友記得他曾參與了構陷廢太子一案,這個把柄落在西雍手中,有些事他也就身不由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