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投資勝過投機,先保本後取利(5)(1 / 3)

糧食危機來襲,掌控糧食資源的美元又有了乘虛而入、乘人之危、化危為機的救市機遇,美元又能充當一貫充當的挽狂瀾於既倒的救世英雄角色了。因此,糧食危機必定是美元由弱轉強的又一次崛起。任何資源危機之下,資源富國都能坐收漁利。全球持續的大宗商品漲價潮中,俄羅斯已經坐享其成,由貧轉富了。而接替了日本,坐上了全球資源最短缺國家座椅的中國,難免在資源危機尤其是糧食危機中受製於人。

總之,美元一旦在糧食危機中獲得新的價值支撐,必將維持其穩健升值、黃金般保值的霸主地位。所以,美元不夠好,但它最不壞。但人民幣還在升值,怎麼辦?好辦,靜待美元兌人民幣由貶轉升的拐點來臨時,你多兌一點吧。當然了,眼下看上去更穩健、更保值的貨幣,不是美元,而是英鎊。

至於少持有房產之所以變得越來越緊迫,是由於國內的超級資產泡沫看上去平滑消化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跌宕破裂的可能性卻越來越大了。越來越多的人不相信它能軟著陸,越來越感覺它會像探空氣球般爆掉--高房價脫離現實的購買力太遠,消費者隻能望洋興歎。一旦超高密度的資金難以為繼,也就是高空缺氧缺壓時,黑洞坍縮的反向吸力會吞噬所有來不及逃脫者。

保本靠避險,取利靠應變

中國等新興經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經濟過熱風險提高,通貨膨脹壓力還在上漲。大量資本的流入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以及中國房屋價格可能發生的大幅度調整,對新興經濟體的複蘇將會構成嚴峻的挑戰。今後,發達國家的投資回報率可能要超過新興市場,資金流向與股市熱點也將開始從新興市場轉向發達國家。投資人已開始減少在新興市場的投資比例,增加在發達國家市場的比例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

打高爾夫的一個要訣,是順勢而為。順勢而為,就是人們常說的“隻可順守,不可逆取”。順勢,既是指你的維權要合理合法,講求策略,更是指你的投資要跟隨滯脹的走勢。

市場衝浪,“趨勢永遠是你的朋友”。順勢而為,需要看準趨勢。但不同的人,對於趨勢有不同的解讀。人類的認知結構,有著類似“提個馬燈走進黑屋子裏,東照照、西看看”的特點。步移景換,觀照角度不同,眼中的趨勢就不一樣。你要看準大趨勢,又無法完整收集市場的海量信息,怎麼辦?你隻能借助“完型”理論。完型理論,又稱“格式塔”理論。完型認為,整體不是部分的相加,整體具有大於部分、先於部分而又決定部分的性質和意義。“格式塔”提出,要從整體結構上重建知覺場。而你要看準大趨勢,必須具有完型眼光。

我年輕時無處拜師,想聽懂交響樂隻能自學。1970年在鄭州當學徒工時,咬牙跺腳地花了5塊錢,買了本《紅色娘子軍》總譜。聽著收音機裏反複灌輸的紅色交響樂,我下了班就琢磨那個總譜,總算悟出了點交響樂的本質。什麼本質?就是四個樂章或四管製,猶如春夏秋冬四季輪替,也如複蘇、繁榮、衰退、蕭條的四個經濟周期。

那些千姿百態的變奏,走得再遠也不會丟失,就像那些減7和弦、屬7和弦,都離不開12平均律。市場周期與市價波動,看似離市值太遠,但終歸會回到主旋律上來。我已年近花甲,能用曆史感看市場了:一切看似“過大而不能倒”的東西,終究會被時間摧毀掉。因而,過大而不能倒的高房價,與過大而不能破的泡沫繁榮、泡沫複蘇是一個道理,終究都抵不過天體運行般難以抗拒的市場周期。

雖然無法阻止或扭轉市場周期的變化,但經濟人卻可以用“反身性”(索羅斯語)措施,去對衝各個周期。像是發射催雨彈一樣,減害增益,減緩市場的波動。譬如,高漲時采取冷卻措施,衰退時采取刺激措施。但在國內,一心促成大起,又一心害怕大落。高漲時不但不潑冷水,反倒揠苗助長。衰退來臨,又用非常手段刺激。其實,“蕭條是高漲種下的種子”(哈耶克語),大落是對大起的懲罰。牛刀說的“窮人通脹,富人通縮”,是說市價分化得沒了譜。但窮人多是消費,富人多有投資。因此,滯脹是消費者的通脹,對於投資者,就是通縮。滯脹對於窮人消費,大為不利。但對於富人投資,卻仍有機會。換言之,滯脹對於消費者“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但對於投資者則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