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篇的注釋者1993年刪改後的“前言”:
《忠孝》是韓非上韓王的意見書。文章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批駁了孔子所宣傳的堯、舜、湯、武之道,號稱孝悌忠順之道而實際上並不合乎孝悌忠順之道,而是妨礙封建統治秩序建立的“天下之亂術”。他用“法治”觀點對忠孝作了新的解釋。文章還批判了道家的“恍惚之言”和縱橫家“不言國法而言縱橫”,認為必須加強“法治”,建立中央集權體製,在搞好內政的基礎上才能對付外部的敵人。
《說疑》篇的注釋者當時的“前言”:
《說疑》是反映韓非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之一,說的是如何透過種種假象,識破以偽裝麵目出現的奴隸主貴族的陰謀家、野心家。作者根據當時尖銳複雜的階級鬥爭和儒法鬥爭,運用大量曆史材料,指出必須任用雖然出身“卑賤”,但是“可以明法,便國利民”的法家政治家。作者無情地揭露了竊據政權的奴隸主貴族表麵上偽裝賢臣,實際上“內構黨與,外接巷族”的反革命兩麵派手法,批判了他們的結黨營私、陰謀複辟的罪惡活動。同時尖銳地批判了儒家鼓吹的“尊主安國者,必以仁義智能”的複辟理論,把對儒家的批判提高到反對奴隸主複辟的首要地位。
《說疑》篇的注釋者1993年刪改後的“前言”:
《說疑》是反映韓非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根據當時尖銳複雜的政治情況,運用大量曆史材料,指出必須任用雖然出身“卑賤”,但是“可以明法,便國利民”的政治家。作者揭露了舊貴族表麵上偽裝賢臣,實際上“內構黨與,外接巷族”的手法,同時尖銳地批判了“尊主安國者,必以仁義智能”的理論。
對比前後兩種“前言”,刪掉的部分也就是品韓運用時搞錯了的部分。按照當時“評法批儒”“儒法鬥爭”、批“右傾回潮”等統一的輿論口徑,錯誤聯係現實政治生活實際,染上了“影射史學”的毒素。刪改也說明經過實踐的檢驗,人們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在思想史也是允許的。
毛澤東晚年還要求印刷過大字本《韓非子》全書。為毛澤東管理圖書的徐中遠先生在其著作《毛澤東晚年讀書紀實》(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中,編輯了《毛澤東晚年讀過的新印大字線裝書目錄》(1972年7月8日至1976年8月31日),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