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門拜訪作為增進感情,促進業務工作的一種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家中是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雙方都處在一種比較親近、融洽的氣氛中,很多事更容易交談,解決的也要更容易,但是我們在登門拜訪時要注意很多禮儀和說話的細節,才能讓拜訪更有效率,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訪客。
81.拜訪語言講究禮儀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登門拜訪最重要的就是要講究一定的禮儀。同樣在拜訪的各個環節禮儀式的語言尤為重要。不論拜訪前的預約,還是拜訪中的登門客套禮儀語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麵介紹以下登門拜訪的禮儀以及各個拜訪環節禮儀性語言。
拜訪前的禮儀
(1)事先預約。拜訪別人事先預約,是最基本的禮貌準則。如果不事先預約貿然造訪打亂了他人的計劃安排,會使對方非常生氣,同時對不速之客留下缺乏教養的印象。
(2)嚴格守時。如果事先約好,必須嚴格守時,因為對方已對這段時間做出了安排。如確因意外情況而不能赴約或需要改期,也要事先通知對方,並且一定要鄭重的向對方道歉。並且改約時間再次拜訪;
(3)拜訪時間要選擇恰當。拜訪的時間應以不妨礙對方為原則,
一定要注意錯過吃飯時間,午飯後或臨睡前的時間都是不妥當的。一般說來,下午四五點或晚上七八點是最恰當的拜訪時間。
拜訪中的禮儀
(1)敲門或按門鈴。要用食指敲門,力度適中,間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無應聲,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應聲,再側身隱立於右門框一側,待門開時再向前邁半步,與主人相對。如果直接闖入,即使門原來就敞開著,也是非常不禮貌的。
(2)當主人開門迎客時,務必主動向對方問好,互行見麵禮節。倘若主人一方不止一人之時,則對對方的問候與行禮,在先後順序上合乎禮儀慣例。表尊的做法有二:其一,是先尊後卑。其二,是由近而遠。
(3)要注意物品的擱放。拜訪時如帶有物品或禮品,或隨身帶有外衣和雨具等,應該擱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而不應當亂扔。
(4)要注意行為禮節規範。主人不讓座不能隨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長者或上級,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讓座之後,要口稱謝謝,要注意姿勢,不要太過隨便,即使是十分熟悉的朋友。架二郎腿、雙手抱膝、東倒西歪也都是不禮貌的行為。如主人家有其他人在家,要微笑點頭致禮;若主人送上茶水,應從座位上欠身,雙手接過,並向主人表示感謝。
(5)要控製好拜訪時間,掌握談話技巧。
拜訪者一般不宜在主人家呆的時間太久。初次登門拜訪,應控製在一刻鍾至半小時之內。要根據情況控製好逗留的時間,與主人交談要善於察言觀色。起身告辭時雖主人表示挽留,仍須執意離去。要向主人表示:打擾之歉意。出門後,回身主動伸手與主人握別,說:請留步。待主人留步後,走幾步,再回首揮手致意:再見。
(6)拜訪時要尊重主人的生活習慣。到別人家拜訪,應盡量適應主人的習慣。如果主人客廳裏沒有擺放煙缸,說明主人沒有吸煙習慣,應盡量克製不吸煙。如果主人沒有主動邀請,最好不要到主人客廳以外的其他房間去。
(7)與主人或其家人進行交談時,要慎擇話題。切勿信口河,出言無忌。與異性交談時,要講究分寸。對於主人家裏遇到的其他客人要表示尊重,友好相待。不要在有意無意間冷落對方,置之不理。若遇到其他客人較多,既要以禮相待,也要一視同仁。切勿明顯地表現出厚此薄彼,在主人家裏,也不要大手大腳,動作囂張而放肆。未經主人允許,不要在主人家中四處亂闖,隨意亂翻、亂動、亂拿主人家中的物品。
在社交中講究主有主禮,客有客禮。在做客時,如果不懂禮儀或不講究禮儀,不僅會讓人覺得你修養差,甚至可能引起主人的不快和反感,從而影響交往和互相的關係。下麵對做客應遵守的禮儀規則分別予以介紹:
(1)不做冒失之客。
無論是辦公室或是寓所拜訪,一般要堅持客聽主安排的原則。如到主人寓所拜訪,作為客人進入主人寓所之前,應輕輕叩門或按門鈴,待有回音或有人開門相讓時,方可進入。若是主人親自開門相迎,見麵後應熱情向其問好;若是主人夫婦同時起身相迎,則應先問候女主人好。若你不認識出來開門的人,則應問:請問,這是×××先生的家嗎?得到準確回答後方可進門。當主人把來訪者介紹給他的妻子或丈夫相識,或向來訪者介紹家人時,要熱情地向對方點頭致意或握手問好。見到主人的長輩應恭敬地請安,並問候家中其他成員。當主人請坐時,應道聲謝謝,並接主人指點的座位入座。主人上茶時,要起身雙手接迎,並熱情道謝。對後來的客人應起身相迎;必要時,應主動告辭。如帶小孩做客,要教以禮貌待人,尊敬地稱呼主人家所有的人。如主人家中養有狗和貓,不應有害怕、討厭的表示,更不應去踢它、趕它。
(2)不做邋遢之客。
為了對主人表示敬重之意,拜訪做客要儀表端莊、衣著整潔。人室之前要在踏墊上擦淨鞋底,不要把髒汙帶進主人家裏。夏天進屋後再熱也不應脫掉襯衫、長褲,冬天進屋再冷也應摘下帽子,有時還應脫下大衣和圍巾,並切忌說冷,以免引起主人誤會。在主人家中要講究衛生,不要把主人的房間弄得煙霧騰騰,糖紙、果皮、果核應放在茶幾上或果皮盒內。身患疾病,尤其是傳染病者,不應走親訪友。不潔之容、帶病之客都是不受歡迎的。
(3)不做粗俗之客。
與主人關係再好,也不要翻動主人的書信和工藝品。未經主人相讓,不要擅入主人臥室、書房,更不要在桌上亂翻、床上亂躺。做客的坐姿也要注意文雅。同主人談話,態度要誠懇自然,不要自以為是地評論主人家的陳設,也不要談論主人的長短和掃興的事。交談時如有長輩在座,應用心聽長者談話,不要隨便插話或打斷別人的談話。
(4)不做難辭之客。
準備商量什麼事,拜訪要達到什麼目的,事先要有打算,以免拜訪時跑馬拉鬆,若無要事相商,停留時間不要過長、過晚,以不超過半小時左右為宜。在別人家中無謂地消磨時光是不禮貌的。拜訪目的已達到,見主人顯得疲乏,或意欲他為或還有其他客人,便應適時告辭。假如主人留客心誠,執意挽留用餐,則飯後應停留一會兒再走,不要抹嘴便走。辭行要果斷,不要走了說過幾次,卻口動身不移。辭行時要向其他客人道別,並感謝主人的熱情款待。出門後應請主人就此留步。如有意邀主人回訪,可在同主人握別時提出邀請。從對方的公司或家裏出來後,切勿在電梯及走廊中竊竊私語,以免被人誤解。
(5)不做失禮之客。
事後要真心地感謝主人給你的招待,因為你占用了別人的時間。這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外國人家中做客後,你如果沒有帶花前往,最起碼也要在事後打電話說聲謝謝,如果沒有這種表示,也是沒有禮貌的表現。
82.登門拜訪話說在前
拜訪,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基本、最常規的形式。朋友一場,就要常來常往。你要認識別人,總不能在馬路上隨便撞見一個人就問:能認識你嗎?接下來的問題,你與自己所認識的人怎麼保持聯係呢?基本方式有:打電話式,E-mail式,寫信式。此外,經常見麵更是常來常往的一種溝通方式。
一般而論,最常見的社交形式就是拜會。所謂拜會,就是拜訪。我到你家去,你到我家來,這就是拜會。如果是兩位50年沒見麵的老同學見了麵,他們彼此之間也會說話。但是就會存在隔膜,沒有共同語言。而常來常往的人就不同,連對方家裏養了幾隻小鳥彼此都一清二楚,因而他們之間會有共同語言,會有共同話題。
那麼,到親朋好友家裏做客是不是要遵守一定之規呢?當然要遵守其一定之規。這個一定之規,我們稱為為客之道。對現代人而言,拜訪時到底又有哪些為客之道呢?
為客之道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客隨主便。你到別人家做客,就一定得清楚自己的客人身份。拜訪者是以客人的身份到主人家裏去,這是一個自身的定位問題。有鑒於此,你就不能讓主人感覺到你麻煩,感到負擔或者勉為其難。做客時,一定要注意到互動的問題。做客時的互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客人要以主人的意願為優先考慮。
如果家裏突然來了客人,主人往往會措手不及。所以我們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千萬不能不邀而至。
俗話說:登門拜訪。就登門拜訪而言,對客人有什麼具體的要求呢?我們所講的為客之道,總的來說是要客隨主便。具體來說,有四點值得注意的問題。第一,要有約在先。就是一定要提前約定。第二,要上門有禮。登門的時候,要講究禮節。不能破門而入。第三,要為客有方。在別人家裏進行室內活動的時候,要將一些基本的規矩牢記在心,並付諸行動。第四,適可而止。拜訪別人時,進與退均應遵守禮儀。
我們在去別人家裏做客的時候,怎麼樣才能真正的做到為客有方呢?
首先,要有約在先。這是做客的時候首先所要考慮的問題。
有約在先,是為客有方的前提。有約在先要是沒有做到,那麼就談不上為客有方了。所謂為客有方,是指我們在拜訪他人的時候,一定要提前約定,不能充當不邀而至的不速之客。不要因此而打亂別人的日程和安排,讓別人措手不及。每個人的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你這樣愣頭愣腦的撞過去,難免會耽誤別人的事情。具體來講,我們所提倡的有約在先,實際上涉及到以下五個要點。
(1)要約定時間。聯絡拜訪他人的具體事宜時,首先要和對方講清楚自己到達的時間,同時也要講清楚自己離去的時間。
有一次,一位朋友要來拜訪我,他跟我說早上八點到。我一直在家裏等著。結果他早上八點沒來,晚上八點才來了。整整浪費了我一天的時間。其實他來了沒有什麼重要事情,就是和我聊聊天,然後借兩本書。我想這種事情有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就足夠了,沒想到他一談又談到子夜十二點,結果毀了我那天所有的安排。
當時,我沒有什麼理由不等他,也不能趕他走。他年齡比我大,算是老大哥啊。
有約在先,不僅要強調到達時間,而且還需要強調停留時間。這樣做,才會讓主人事先有所準備。讓主人提前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好,使主人的下一個日程不會受到影響。
(2)要約定地點。現代人的活動範圍是很廣泛的。與人約會時,除了住宅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可去,例如,酒店裏的咖啡廳、郊外的私人別墅什麼的。但是一般來講,拜訪是到家裏去的。有的人的住處很多,城裏有一間住宅,城外還有第二住宅什麼的。你就要說清楚了雙方到底在何處見麵,你到哪個家去看他。我經常遇見這種事:我說去他家拜訪,但是他沒告訴我他在哪裏等我。我去了吃閉門羹;結果他卻在另外一個家等著我。他沒說清楚,我也沒問。另外一種可能,沒準他在單位呢。人家說的等著你,可能是在單位等著你呢。這個點一定要特別注意。海外人士,一般不喜歡你到他家裏做客。他喜歡在公司裏會客,公事公辦。辦私事的時候,則一般喜歡在茶室﹑酒吧﹑咖啡廳之類的地方與客人見麵。他們不喜歡讓自己的家庭生活受到外人幹擾。
比如,你到我家裏來,我得讓我老婆作陪吧。學生想看看師母,師母得請假吧。但是這樣作就會影響到她的其他安排。到外麵的茶社去就沒事了。她下班了,她忙她的事情。我們去茶社,兩不相擾。
(3)要約定人數。拜訪任何人,都必須事先約定具體人數。也就是說清楚幾個人去拜訪,這一點非常重要。
有一次,一位朋友說要到我家來。我說你來吧,因為是老熟人了。結果他不僅自己來了,老婆也來了。當然,太太來就來吧,可是孩子也來了。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帶一個寶貝來也說的過去。可是他給我帶來了四個孩子。他的孩子,他哥哥的孩子,他姐姐的孩子,還有一個不知道誰的孩子。他還告訴我說,小朋友們在電視上看到你的電視節目了,就想過來看看你。好家夥,我家成了幼兒園了。哄了這個,哄那個。這個哭,那個鬧。我當時所寫的東西的最後一張稿紙都找不到了,可能讓哪個孩子拿去了。
這位仁兄除了自己愣頭愣腦撞上來之外,還帶了人家不想見到的人。你想領孩子來是可以的,但是你得先打聲招呼,比如說:金先生,我有一位朋友想來看看您,他是您的崇拜者,一直很想見到您,看了您很多書,有一些問題想向您當麵請教。這樣說,在我允許的前提下或許可以,否則就不合適,就是不邀而至。所以說有約在先,不僅僅是要約定時間、地點,而且還要約定具體來訪的人數、人員。
(4)要約定主題。時間是寶貴的。一般而言,拜訪他人之前,其主題亦應提前予以確定。比如,記者要采訪我,就應該如此操作。有些記者很有經驗,他會把他的采訪提綱提前傳真給我,或者用電子郵件發給我。
有一次就發生了一個突發性事件,一位記者要采訪我,他打來電話,隻說要我等他。一共就這麼幾個字,然後電話就掛斷了。我這個人是講究職業道德的,於是就長時間地等他。因為聯係不上他,他的手機也不在服務區,沒辦法我隻好死等。我不知道他采訪哪個具體問題?我的學術研究涉及的領域廣了一點。我除了研究禮儀之外,還研究外交學。嚴格地講,禮儀是外交學下的一個分支。我不知道他找我探討我所研究的哪個具體領域?我這裏的防線太廣,因此沒法準備,沒辦法很好地表現自己。所以拜訪別人前,不管公事還是私事,主題一定要盡可能地、盡早地約定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如約而至。它的含義是,拜訪別人時別違約、別爽約,必須準時到達。約會時,有的人倒是到了,卻是說好的八點到,結果九點到,浪費主人一個小時的時間,讓人家在那裏幹等。還有的同誌,不打招呼就不來了,自我取消了。不來的話,你要盡早通知對方,而且要說明理由。說好了到我家來,為什麼不來?你要是不說清楚會讓對方不高興。因為這是爽約,非常得不好,所以要如期而至。要按照以前約定的時間﹑地點﹑人數和主題認真兌現。其中任何一項都不能隨便變更。如果變更的話,應盡早通知對方。
有一次我請客,約八個同學來吃飯。都是中學同學,二十多年沒見麵了。我很高興,於是在外麵訂了酒宴。當時我很大方,咬牙切齒地動用了自己的小金庫了。結果好幾個人到時卻說不來了。有的菜肴是提前一天訂做的,因為人家為你做了,你怎麼能不要了。因此我是花了錢又不高興。害得我自己把那一桌子菜吃了一個星期。
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有約在先的重要之處呀。
83.問候致意為客有方
俗話說,登門拜訪。就登門這一環節而言,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這就叫登門有禮。因為你按照約定來了之後,你一定得登堂入室。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1)預先告知。比如,我快到主人家的門前時,一般都會打一個電話向主人確認一下。我擔心對方忘記了,這是有可能的呀。當時可以說:某某你好,我是金老師,我要去看您了。我們前天約好的八點到。我已經在高速上了,還有二十分鍾就到。我估計八點整能到。到了人家家門前時,該敲門就敲門,該按鈴就按鈴。千萬不要推門而入,萬一人家在洗腳或更衣呢。那樣大家都會很尷尬。萬一人家家裏有別的客人呢,別人可能還沒有撤退呢。所以需要注意預先通知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