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朋友什麼?靠朋友吃飯,靠朋友謀事,靠朋友結識朋友。朋友是一條線,以線牽線,以線織網,就形成朋友圈。而朋友圈則是一種挖掘不盡的資源,是一筆無價的財富。與朋友交往學會一定的交談技巧和處事方法,你將擁有更多的朋友,更廣的朋友圈,讓你受益一生。
91.朋友交往學會傾聽
上帝給人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其實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朋友交往中,最有魅力的人一定是一個傾聽者,而不是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的人。傾聽,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一種讚美。我們知道,在朋友交往中,最善於與人溝通的高手,是那些善於傾聽的人。也許在交談過程中她並沒有說上幾句話,但是她一定會得到他人的肯定,認為她是善於言辭的人。
傾聽是對別人最好的尊敬。專心地聽別人講話,是你所能給予別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讚美。不管說話者新朋友還是老朋友,傾聽的功效都是同樣的。人們總是更關注自己的問題和興趣,同樣,如果有人願意聽你談論自己,你也會馬上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小菲,是朋友圈裏年紀最小的,但是大家都很喜歡她。她積極、上進,總是很虛心,無論是誰說話,關於朋友的或者與朋友無關的,她都能夠做到安靜地聆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總是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這就是傾聽別人說話的效果。它能讓你更快地交到朋友,贏得別人的喜歡。當然,傾聽不僅僅是保持沉默,用耳朵聽聽而已。
如果我們隻用眼睛或耳朵來接收文字,而不用心去洞察發現對方的心意,就沒有實現讀或聽所希望達到的目的,結果隻是浪費時間,並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真正的傾聽,是要用心、用眼睛、用耳朵去聽。我們不但要學會用耳朵傾聽,還要學會用心去傾聽。如何傾聽,才能讓我們掌握主動?以下是處於朋友交往中的我們要掌握的傾聽的技巧:
(1)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傾聽質量的重要前提,如果溝通的一方萎靡不振,是不會取得良好的傾聽效果的,它隻能使溝通質量大打折扣。要努力維持大腦的警覺,而保持身體警覺則有助於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
(2)及時用動作和表情給予呼應。
談話時,應善於運用自己的姿態、表情、插入語和感歎詞。如微笑、點頭等,都會使談話更加的融洽。
(3)使用開放性動作。
開放性動作是一種信息傳遞方式,代表著接受、容納、興趣與信任。這會讓說話者感到你已經做好準備積極適應他的思路,理解他所說的話,並給予及時的回應。它傳達給他人的是一種肯定、信任、關心乃至鼓勵的信息。
(4) 必要的沉默。
沉默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手段,它看似一種狀態,實際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它就像樂譜上的休止符,運用得當,則含義無窮,真正可以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但沉默一定要運用得體,不可不分場合,故作高深而濫用沉默。而且,沉默一定要與語言相輔相成,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5)適時適度的提問。
適時適度地提出問題是一種傾聽的方法,它能夠給講話者以鼓勵,有助於雙方的相互溝通。
(6)不要隨便打斷別人講話,要有耐心。
當朋友說話內容很多,或者由於情緒激動等原因,語言表達有些零散甚至混亂,你都應該耐心地聽完他的敘述。即使有些內容是你不想聽的,也要耐心聽完。千萬不要在別人沒有表達完自己的意思時,隨意地打斷別人的話語。當別人流暢地談話時,隨便插話打岔,改變朋友的思路和話題,或者任意發表評論,都被認為是一種沒有教養或不禮貌的行為。
要使別人對你感興趣,那就先對別人感興趣。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人談論自己及他所取得的成就。不要忘記與你談話的朋友,對他自己的一切,比對你的問題要感興趣得多。
總之,傾聽需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當你通過巧妙的應答把朋友引向你所需要的方向或層次,你就可以輕鬆掌握談話的主動權了。
能做個耐心的聽眾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不管是在日常的社交過程中,還是在朋友相聚時,都要學會做一個有耐心的聽眾,並且把你對說者的尊重和誠意表現在臉上,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傾聽是我們對朋友最好的一種尊敬,很少會有人去拒絕接受專心傾聽所包含的讚許。所以,我們不僅要會說,更要會聽。善於傾聽,就會讓你處處受到歡迎。
92.朋友交往講究親疏
不管什麼人,隻要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須靠朋友幫忙。雖然有的朋友也不見得能幫你什麼忙,甚至還會拖累你,但沒有朋友卻會無路可走。尤其是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一個朋友有意無意的一句話,就可能蘊藏著巨大商機。所以,廣交朋友不僅會帶來精神的慰藉,更會帶來無數機會。
每一片樹葉看上去都相似,實際上卻都不相同。朋友也是這樣,有的正直無私,有的另有所圖;有的是事業上的夥伴,有的隻是酒桌上的知己……對這些形形色色的朋友,隻有區別對待,才能正確親近,合理利用這種資源。
有的人交際活動很多,認識的朋友太多太濫,整天為應付自己找來的朋友而忙忙碌碌,甚至叫苦連天。網織得雖然很大,但漏洞百出,而且又有許多死結,結果使用起來沒有實用性,撒進海裏網不到魚。
有個成功人士,朋友無數,三教九流都有。
我是他的鄰居,當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我曾問他,朋友這麼多,他是否都同等對待。
他沉思了一下,對我說:當然不可以同等對待,要分等級的。
他說他交朋友都是誠心的,不會利用朋友,也不會欺騙朋友,但別人來和他做朋友卻不一定是誠心的。在他的朋友中,真摯誠懇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從他身上獲取一點利益,心存他意的朋友也不少。
對心有壞意、不夠誠懇的朋友,我總不能也對他推心置腹吧?那隻會害了我自己呀!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況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級:刎頸之交,推心置腹,可商大事,酒肉朋友,點頭之交,保持距離,等等。
他就是根據這些等級來決定和對方來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開的程度。
他曾說,我過去就是因為把人人都當成好朋友,受到了不少傷害,包括物質上和心靈上的傷害,所以今天才會把朋友分等級。
把朋友分等級聽來似乎無情,但聽了那位官員的話,我覺得分等級的確有其必要--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別人傷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交際一定要理順關係網,建立一個朋友檔案,該增的增,該刪的刪,該修的修,該補的補。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把他們通通納入我們的朋友檔案。
朋友檔案的建立其實很簡單。
首先,把我們的老朋友的資料整理出來,並做成記錄。這樣,當我們有需要時,衝著老朋友的關係,相信他們會給我們某種程度的幫忙。這種朋友關係,如能加以掌握,將是一筆相當大的資源。當然,要加強與這些朋友的關係,必須時常參加朋友聚會,並且隨時注意朋友動態。
其次,把我們身邊最有用的朋友的資料建立起來,對他們的專長、住所應有詳細的記錄。他們的工作有變動時,也要在資料上予以修正,以免必要時找不到人。而這些變動情況,則有賴於我們平時和他們的聯絡。
朋友的資料越細越好,我們還可以記下他們的生日。在他們的生日時寄上一張賀卡,或請吃個便飯,保證與朋友的關係不斷線。
另外,有一種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應酬場合認識的,隻交換名片談不上交情的泛泛之交。這種朋友各種行業、各種階層都會有。我們不應把這些名片丟掉,名片帶回家後,要依姓氏或專長、行業分類保存下來,最好在名片上盡量記下這個人的特征,以備再見麵時能一眼認出。平時可以借故在電話裏向他們請教一兩個專業問題,話裏自然要提一下碰麵的場合,或共同的朋友,喚起他對我們的印象。有過請教,他對我們的印象也會深刻些。當然,這種朋友暫時不可能幫我們什麼大忙;但隻要假以時日,不難成為我們手中的資源。
為朋友建立檔案之後,還應該為朋友劃分等級。
要把朋友分等級其實不容易,因為人都有主觀的好惡,因此有時會把善良的朋友當成一肚子壞水的人,也會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朋友,甚至在旁人提醒時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非要等到受了傷才如夢初醒。要把朋友分等級,對感情豐富的人可能比較難。因為這種人往往在對方尚未把他當朋友時,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級,他也會覺得有
罪惡感。不過,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學習,在交友過程中慢慢培養這種習慣,等到了一定的時候,不用人提醒,也會把朋友分等級了。
給朋友分等級,也可簡單地分為可深交級和不可深交級。可深交的,可以和他分享我們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維持基本的禮貌就可以了。這就好比有人來到我們家中,真正的客人請進客廳,推銷員之類的在門口應付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也要根據對方的特性調整和他們交往的方式。但有一個前提必須記住,不管對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錢,一定要是個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說,對方和我們做朋友的動機必須是純正的。
如果我們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誌,那麼不必太急於把朋友分等級,因為這時我們的朋友不會太多,還能維持感情的朋友應該不會太差。但當我們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權和錢時,對朋友就非分等級不可了,因為這時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圖的。
93.朋友交往以誠相待
根據美國作家柯達的說法:人際網絡非一日所成,它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如果你到了40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際關係,麻煩可就大了。要想成功,就必須有一個好的人際圈子,要知道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完成自己的事業的。隻有有人願意幫你,不斷地給你提供各種資源,你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機會。但是,人際關係的圈子是需要你去培養的,隻有用真誠和愛心才能鞏固起你的人際關係。
每個人都不能沒有朋友,人本身就是一種群居性動物,人離不開社會性活動,不能形影相吊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朋友,是我們生命中看不見的財富。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麼他將會失去很多人生中的樂趣。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他將會失去很多機會。
朋友,是我們精神上的鼓舞,心靈上的安慰。是我們生活中的助手與參謀。但是,朋友並不會無緣無故地為你提供幫助,隻有當你成為一個他們所欣賞和讚美的人時,他們才能熱情地、無私地對你提供幫助,使你擺脫困境。有的人號稱朋友無數,可是,一到大難臨頭,朋友便各自飛散。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局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人不受朋友所真心歡迎,隻是表麵的,而不是從內心被人所讚美。因為他沒有用誠懇的態度去打動人,而是過於注重形式主義,給別人一種不被信任的感覺。而那些能夠抓住朋友的心,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都是一些以人格的力量,誠摯的態度對待朋友的人。
常聽到一些人這樣抱怨:哼,他不關心我,我還關心他呀!也常聽到一些人感歎:人情冷漠,世事艱難,不被人們關心和理解雲雲;這些人,大多數都將責任推卸在他人頭上,責怪他人,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殊不知,你對別人不真誠,見到人不理睬,冷冰冰地對人,不關心他人的痛癢,卻又想他人真誠、關心、理解、熱情地對你,畢竟有悖情理。
一個人隻要對別人真誠,在兩個月內就能比一個要別人對他真誠的人在兩年之內結交的朋友還要多。這是戴爾?卡耐基講的一種交友的秘訣。是的,如果我們隻對自己真誠,而對別人不真誠,是不會交到朋友的,這個道理很簡單。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阿德勒說:對別人不真誠的人,他一生中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自這種人。因為這種人沒有朋友,他不能給人以關心和幫助,別人也不會關心和幫助他。
世界著名魔術師斯瑟頓,在40年時間裏共有600萬人次觀看過他的表演,賺了數百萬美元。他取得成功的經驗在哪裏呢?斯瑟頓深有感觸地說:除了在舞台上表演出個性之外,就是對別人真誠。有不少魔術師在表演時,都把台下的觀眾當成傻瓜、笨蛋、鄉巴佬,因此聲名狼藉,一事無成。而他勝出其他魔術師一籌的秘訣是他在演出中時時想著觀眾,把觀眾當做衣食父母,每次都對自己重複著說:我愛我的觀眾,從而使自己始終心懷感激,盡心盡力表演,贏得了人們的愛戴。
作家海明威朋友眾多。他交友,並不以名氣為準,不少名氣不大或者地道的小人物,也和他成為了莫逆之交。在他的朋友中,有政治家,有作家、畫家、醫生、教師,有老板、經理、工人、警察、拳師、花匠、店員、司機、廚師和家庭婦女,等等。
為什麼他有這麼多的朋友呢?原因就是他對任何人都真誠。朋友二字,對他來說至高無上。在家中,他不愛說話,相當嚴肅,可在朋友麵前的時候,他的話相當多,隻要朋友一來,便廢除一切給自己寫作、給家人規定的戒律,一切都圍繞朋友轉,不管怎麼說,他家的客廳,他的時間,他的心永遠是向朋友們敞開著的。遠方的朋友來拜訪,海明威都要約至餐館相聚,這也是他的習慣。
而他住處附近不少飯館的經理、領班和廚師都和他是好朋友,每次隻要他說上一兩句關照的話,廚師朋友都會心領神會,立即做出一桌令客人滿意的飯菜來。
海明威愛畫,也愛和畫家來往。雖然他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負過傷,腿腳不便,但每次大小美展必到,還要當場掏錢買畫,尤其專買還未訂出的畫或者少有人訂的畫。他願意讓每個人都不受到冷落,他願意讓每個畫家都受到社會尊重。很多畫家生活窘迫,他們常常拿些自己的作品來讓海明威挑選。海明威絕不讓他們掃興而歸,總是高高興興地留下一兩幅,而且立即付畫酬。於是,一時間他家裏畫家們絡繹不絕。正是這樣,海明威贏得了眾多人的尊敬和信賴。
一個人若老是對人冷淡、隻打自己的算盤,他一輩子都很難交到朋友,也沒有人願意請教他,但假使他能夠常常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能獲得別人對他的回報。
94.好朋友也要講禮儀
許多人交友常常涉及這樣的誤區:好朋友之間不需要講究客套。他們認為,好朋友彼此互相了解,親密夫間,如兄如弟,講究客套太拘束也太見外了。然而,他們不知道朋友關係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幹涉、強求和控製。彼此之間情趣相投、脾氣對味則合、交;反之,則離、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不講禮儀,過於隨便。否則,朋友間的默契和平衡就很可能被打破,友好的關係也可能不複存在。
朋友之間,在非原則問題上謙和禮讓,寬厚仁慈,但在大是大非麵前,則應保持清醒,不能一團和氣。見不義不善之舉應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亦應做到不助之。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義不善之事,卻因他是長輩、上司、朋友,即默然容之,這是自私的傾向。有時候,立定了腳跟做人,可能會受到暫時的委屈,受到別人的不理解,但是這種公正的品德,最終會贏得人們的尊敬。《說唐》裏鼎鼎大名的尉遲恭是一名莽勇的將軍,卻不知其在唐史裏,也是一位以和而不流著稱於世的君子。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朝間與吏部尚書唐儉下棋。唐儉是個直性子的人,平時不善逢迎,又好逞強,與皇帝下棋卻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把唐太宗的棋打了個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時種種的不敬,更是無法抑製自己,立即下令貶唐儉為潭州刺史。仍不覺解氣,他又找了尉遲恭來,說:唐儉對我這樣不敬,我想借他而誡百官,不過現在尚無具體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聽他是否對我的處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遲恭聽後,覺得太宗這種張網殺人的做法太過分,所以當第二天太宗召問他唐儉的情況時,尉遲恭隻是不肯回答。反而說請陛下好好考慮考慮這件事,到底該怎樣處理。唐太宗氣極了,把手邊的茶杯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轉身就走。尉遲恭見了,也隻好退下。
唐太宗回去,一來冷靜後自覺無理,二來也是為了挽回麵子,於是大擺宴席,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則主宴並宣布道:今天請大家來,是為了表彰尉遲恭的品行。由於尉遲恭的勸諫,唐儉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殺的罪名,得以有知過即改的品德;尉遲恭自己也免去了說假話冤枉人的罪過,得到了忠直的榮譽。因此賜尉遲恭綢緞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