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楚青向身邊工作人員和協助整理回憶錄的人員傳達了粟裕的想法:“回憶錄已搞了幾年,摸到了一些路子,希望好好研究一下,步子能快一些”。並表示:“他今後一周可以談一兩個戰役”。
12月28日就有的報紙發表的回憶文章,僅僅根據某些傳說,就輕易地把敵人殺害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負責人劉疇西稱為“叛徒”一事,寫信給中央組織部、宣傳部說:“在涉及到任何一個同誌是否有過叛變這樣大的問題上,應取十分慎重的態度,特別是鑒於十年浩劫中的沉痛教訓,更應慎之又慎。在沒有確鑿、充分的證據並經相應的組織作出正式結論之前,在個人回憶錄中不應輕易地下斷語,更不能公開發表,以免造成不良後果,對劉疇西同誌,如組織上沒有掌握確鑿材料,仍應以烈士對待”。他的這個建議立即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
中央宣傳部在《宣傳動態》1981年第9期,專門發表題為《報刊文章涉及個人政治曆史要十分慎重》的文章。文章引述了粟裕信的內容和觀點,並指出:“粟裕同誌的意見值得引起注意”。
同日就劉英同誌寫的《北上抗日與堅持浙閩邊三年鬥爭的回憶》一文寫信給總政、中央宣傳部及黨史研究部門,申明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其中一些重要情節與當時實際情況不符,有些重要觀點也不能同意,並特別指出:“劉英同誌寫這篇文章時,沒有同當時的主要負責同誌交談過,也沒有送給我們看過,因而隻能代表他個人的意見。為避免研究黨史的同誌把這篇文章作為組織文件來對待,我要求將我的這封信列入有關檔案。”
1981年74歲
1月3日寫信給江蘇省委秘書長,認為江蘇省委有關部門為解決湯景延烈士的平反及家屬遺留問題做了不少工作是很好的,今後要繼續做好工作。
1月9日寫信給軍事科學院黨委常委,就《毛澤東軍事文選(內部本)》
送審稿提出幾點意見,請再研究。
1月24日出院。
2月1日患腦出血。於2月3日住院治療。
4月13日、19日、26日去玉泉山休息。
5月9日就中央宣傳部和《紅旗》雜誌社約粟裕寫一篇紀念“七一”文章一事,讓秘書打電話給這兩個單位,轉達他的以下意見:我現在正在整一篇回憶錄,記述了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史實,以及當時左傾路線指導造成的危害,總結了一些曆史教訓。因我最近身體不好,另外再寫紀念文章有困難,所以擬把這一篇回憶錄整理一下,送你們,請你們審查決定。
5月27日讓秘書打電話給人大常委辦公廳:粟裕因生病住院,不能前往看望宋慶齡同誌,請他們代為向她表示問候,祝她早日恢複健康。
6月17日將在新四軍軍部及給《浙江民兵鬥爭史》的兩幅題詞送新四軍書畫展展覽。
7月26日回憶錄《回顧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解放軍報》上發表。
夏《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軍事副主編張照遠來看望粟裕時說:編寫戰史條目時,對戰役指揮的基本規律摸不準,請粟裕指教。粟裕當即一口氣講了如下九條戰役指揮基本原則:(1)胸中有全局,積極主動為實現戰略全局而戰,力爭奪取最佳的戰果,實現戰略意圖。(2)作戰指導上,必須解決好第一仗與爾後諸仗直至奪取全勝的關係。(3)乘敵之隙,出其不意,集中優勢兵力殲敵有生力量。(4)戰役發起後,指揮重心放在促使戰役製勝的轉折上,以相機奪取全勝。(5)根據戰役情況的發展變化靈活用兵,及時改變作戰方式和戰法。(6)發揮各兵團(部隊)指揮員和部隊的特長,執行各種類型的作戰任務,並與諸兵種、地方軍、民兵協調一致,形成整體力量打擊敵人。(7)戰役前線指揮所,既要達到穩定的不間斷的指揮,掌握戰場全麵情況,又要做到保障指揮員觀察到主要作戰方向上軍隊的行動,以不失時機地奪取勝利。(8)抓住戰役間隙,及時整訓部隊,充分做好再戰準備。(9)增強後方勤務、保障作戰能力。
9月23日接見了遂昌縣委赴京訪問的劉宗鶴等三位同誌,並同他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委托他們向遂昌縣委和老區群眾問好。
10月29日下午,對秘書談了解放戰爭初期幾個戰役和濟南戰役的幾個重要觀點。
11月5日下午,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王必成來看望時,很關心粟裕的回憶錄進展情況,希望抓緊搞完。粟說:“睢杞戰役是搞完了”,接著談了該戰役的一些情況。王說:“我看過初稿,很好,有些情況,當時我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