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前設想,戰役第二階段,除華野阻擊徐州杜聿明集團外,中野圍殲黃維集團,華野圍殲李延年和劉汝明兵團。11月24日後,變換為華野“鉗製、阻擊徐州杜聿明集團及南線之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同時以必要兵力直接參加打黃維。後來杜聿明突圍,鉗製、阻擊杜聿明的任務發展為追擊、合圍”。其中,曾出現對杜聿明集團突圍方向的判斷,及中野合圍黃維集團後,估計三天就可以全殲,因此中央又提出要華野殲李延年集團一部等變化。而粟裕擔心的是如果打上了李延年,圍殲黃維的作戰未能結束,杜聿明又跑出來了,形勢將起極大變化,故日夜守候,注視著情況的不斷變化,設想著臨機處置的方案。

曾連續七晝夜沒有睡覺,後來發作美尼爾氏症,帶病指揮。在第二階段,華野部隊因部署多次調整及轉移使用兵力,作戰行動很緊張。

華野共16個縱隊,先後歸中野直接指揮參加殲擊黃維兵團的有5個縱隊;另以5個縱隊擔負阻擊李延年、劉汝明,保障中野側背安全,並作為戰役預備隊;而追擊合圍杜聿明時最大使用兵力為11個縱隊。這不僅可以看出轉移使用兵力之頻繁,也可以看出當時兵力使用已達到了極限。第六點,關於戰役第三階段情況,粟裕說:戰役到了第三階段,形勢就完全明朗了。我軍已占絕對優勢,杜聿明成了甕中之鱉,絕對逃不脫被全殲的命運。問題是從全局來看,什麼時候發動總攻為有利。第七點,粟裕談了敵方的指揮。

6月24日與譚震林、江一真、伍洪祥同誌一起撰寫的回憶張鼎丞同誌的文章——《黨和人民的忠誠戰士》,在《人民日報》上發表。

6月為二○一團建團40周年題詞:“永遠是人民子弟兵!”

同月為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題詞:“烈士精神,萬古常青”。

7月3日回憶開封、睢杞戰役的回憶錄《豫東戰役》在《河南日報》、江蘇《新華日報》發表。《軍事學術》1982年第7期亦全文發表。

7月10日在廣州工作的老部下王重來看望。

7月為安徽省涇縣舉辦的“新四軍老戰士書畫展”題詞:“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8月1日在《解放軍報》發表了《偉大的轉變——讀朱德同誌的(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有感》的文章。文章說:“從北伐戰爭的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是我黨領導中國革命鬥爭進行第一次偉大轉變的時期”。“朱德同誌在艱苦危難之中率領南昌起義後保存下來的部隊,同毛澤東同誌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是我黨我軍曆史上具有特殊重大意義的事件”。“井岡山會師後,在毛澤東同誌和朱德同誌的領導下,部隊逐步實現了兩個教育改造的任務:一是教育改造來自北伐軍的部隊,使之克服舊軍隊的一些不良思想和作風,一是教育改造農民起義部隊,使之克服狹隘思想和散漫習氣。這樣建成一支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的新型的人民軍隊”。“今天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正處在一個新的曆史發展時期”。“我堅信,在久經考驗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一定能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我們的軍隊也一定能在新的曆史時期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各項任務,在我軍曆史上寫下新的光輝篇章”。

8月26日軍事科學院黨代表大會選舉粟裕為出席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的代表。

9月1日至11日出席了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9月13日列席了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

11月3日會見了江蘇省黨史編委會工作人員。在談話中說:編黨史光有組織還不行,還要有適當的領導人,編蘇中黨史比較適合的領導人是陳丕顯同誌。

11月7日左腦輕度血栓。

11月18日就浙江遂昌縣雲峰公社門陣村群眾來信要求將門陣村列入老區待遇一事,寫信給浙江省委領導同誌,建議對門陣按老區待遇,並落實有關各項政策。

11月23日浙江省泰順縣委來人要求介紹閩浙省委成立的有關情況。當日,向秘書談了有關閩浙省委成立及一些幹部的情況,由秘書向泰順縣委來人做了轉達。

12月3日寫信給陳丕顯同誌,建議蘇中黨史的編寫工作由陳丕顯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陳於8日複信表示:“服從命令”,“請粟裕同誌複信給江蘇”。

12月13日寫信給江蘇省管文蔚,建議編寫蘇中革命鬥爭史領導小組組長由陳丕顯同誌擔任,副組長由章蘊、周一峰及其他幾位同誌擔任。

12月15日老部下張致學來看望。

12月18日上午,總政治部主任餘秋裏代表組織來醫院看望粟裕時對粟裕說:“你過去是有赫赫戰功的,黨和人民都知道。你現在身體不好,有什麼事情要辦就給我們講,我們來辦。今後有什麼重大事情還要向您請示報告”。粟裕對餘代表組織來看望表示感謝,並請轉達他對組織關心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