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馬老太太,她有一隻祖傳三代的玉鐲子,每天擦了又擦,看了又著,真是愛不釋手。一天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老太太心痛萬分,從此茶飯不思,人變得越來越憔悴。時隔一年,她離開了人世。最後咽氣時,手裏還緊緊攥著那隻破碎的玉鐲子。巴甫洛夫說:“一切頑固沉重的憂悒和焦慮,足以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許多名醫的醫療實驗證明癲狂症、胃腸疾病、高血壓症、冠心病及乳腺癌等,都與人的情緒有著直接的關係,有的則完全是由於強烈的情緒波動所引起的。
馬老太太的死與她憂抑的情緒有關。
覆水難收,徒悔無益。據說一位很有名氣的心理學教師,一天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隻十分精美的咖啡杯,當學生們正在讚美這隻杯子的獨特造型時,教師故意裝出失手的樣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這時學生中不斷發出了惋惜聲。教師指著咖啡杯的碎片說:“你們一定對這隻杯子感到惋惜,可是這種惋惜也無法使咖啡杯再恢複原形。如果今後在你們生活中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破碎的咖啡杯。”這是一堂很成功的素質教育課,學生們通過摔碎的咖啡杯懂得了,人在無法改變失敗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被稱為世界劇壇女王的拉莎·貝納爾,就是這位心理學教師的得意學生。她一次在橫渡大西洋途中,突遇風暴,不幸在甲板上滾落,足部受了重傷。當她被推進手術室,麵臨鋸腿的厄運時,突然念起自己所演過的一段台詞。記者們以為她是為了緩和一下自己的緊張情緒,可她說:“不是的!是為了給醫生和護士們打氣。你瞧,他們不是太正兒八經的了嗎?”
人們應該知道,“完全接受已經發生的事,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接受無法抗拒的事實,既然是第一步那麼有沒有第二步?有,拉莎手術圓滿成功後,她雖然不能再演戲了,但她還能講演。她的講演,使她的戲迷再次為她而鼓掌。
拉莎·貝納爾在麵對無法抗拒的災難時,能跳出焦慮、悲傷的圈子又跨上一個新的裏程,這就是他們的情緒“轉換器”在起作用。
任何人遇上災難,情緒都會受到影響,這時一定要操縱好情緒的轉換器。麵對無法改變的不幸或無能為力的事,就抬起頭來,對天大喊:
“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它不可能打敗我。”或者聳聳肩,默默地告訴自己:“忘掉它吧,這一切都會過去!”
緊接著就要往頭腦裏補充新東西,因為頭腦每時每刻都需要東西補充,這種補充就能使情緒“轉換器”發生積極作用。最好的辦法是用繁忙的工作去補充,去轉換,也可以通過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去補充,去轉換。如果這時有新的思想,新的意識突發出來那就是最佳的補充和最佳的轉換。物理學家普朗克,在研究量子理論的時候,妻子去世,兩個女兒先後死於難產,兒子又不幸死於戰爭。普朗克不願在怨悔中度過,便用加倍努力工作來轉移自己內心巨大的悲痛。情緒的轉換不但使他減少了痛苦,還促使他發現了基本量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實,所謂的情緒轉換,也就是對待發生事件所持態度的轉換,對待現實的態度正確,人也就能很好地適應新變化了。生命有痛苦是正常的,但如果我們緊緊抓住痛苦不放,一味地悲傷,那就不正常了,因為那樣的話,快樂就永遠不會到來。俄國詩人普希金說:“一切都是暫時,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
一切都是暫時的,無論歡樂或悲傷都將如此。悲傷隻是漫長人生中的短暫片刻,無論再怎麼痛苦都會過去。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在黑暗中不要忘了光明,堅強地挺住,努力向前看,給自己多一份希望,勇敢跨越,要永遠相信:自己就是拯救自己的那個人,是給自己創造奇跡的那個人。
知難而進,挑戰自我
喜歡挑戰,勇敢、坦然地麵對新情況、新工作,甚至是艱巨的任務,這是成功人士必備的心理素質。因為在我們的工作中隨時都會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困難,會有很多阻礙束縛我們的前進,還難免會有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我們不能遇難而退,而是應該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勇敢地和困難鬥爭。要敢於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發出挑戰!當困難出現的時候,不要抱著惟恐避之不及的態度,更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去設想糟糕的結果。試想,一個人總是想著:“根本不可能”、“太難了”、“沒有誰可以完成”,這樣怎麼會有成功的機會呢?一定要記住,隻有敢於挑戰那些有難度的工作的人,才會得到更大的提升和進步。就像世界著名的喜劇大師卓別林所說的一樣,“曆史上所有偉大的成就,都由於戰勝了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獲得的。”所以,我們在遇到有難度的工作時,一定要有勇氣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