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安祿山起兵(2 / 2)

顯然,唐玄宗與楊國忠這對君臣把形勢估計得太樂觀了。作為一個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的將領,安祿山早已對起兵謀反一事做了周密的布局。首先,為了防止走漏風聲,安祿山保密措施做得非常周密,舉兵謀反的事隻與親信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三人相商。直到起兵前幾天,安祿山才召集其餘眾將說明起兵的事情。為了使自己的叛亂得到眾人的支持,安祿山竟偽造了詔書,並當著諸將的麵宣讀:“皇上有密旨,令安祿山領兵入朝討楊國忠,諸君宜即從軍。”安祿山此舉很好地掩藏了自己的造反意圖,把自己的行動合理化。諸將聽後,心裏不免疑竇重重,但沒有一人提出反對意見。起兵之前,安祿山派遣將軍何千年、高邈等率輕騎二十名,於叛亂前一天到達太原,劫持太原副留守。這是安祿山為迷惑唐玄宗而製造的假象,讓其誤以為叛軍將要進攻太原。安祿山的真正意圖是沿著唐高祖李淵當年的行軍路線,南下奪取洛陽,最後奪取關中長安。

安祿山乘著鐵甲戰車,親率主力部隊夜行快速推進,所到之處,煙塵彌漫千裏,殺聲震天動地。見到安祿山叛軍氣勢洶洶地奔殺而來,沿途百姓十分恐慌,地方官員或是逃跑,或是投降,或是被殺。叛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僅僅用了十天時間,叛軍就占領了河北地區。隨後,叛軍橫渡黃河,進入河南境內,首當其衝受到威脅的是陳留。陳留守將張介然親率近萬名戰士,登城樓抗敵,但以不足一萬的兵力抵抗叛軍15萬大軍,寡不敵眾,加上守城士兵大多是一些臨時招募而來的壯丁,根本沒有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很快陳留失守,張介然英勇就義,近萬將士也慘被殺死。叛軍自進入河南以來,屢戰屢勝,士氣大受鼓舞,於是乘勝追擊,又用了很短的時間攻下了滎陽、武牢、葵園等地,直逼東都洛陽城。

洛陽城東有三座門,靠北的是上東門。駐守洛陽的封常清在武牢、葵園等地吃了敗仗後,不得已退入此門。然而叛軍窮追不舍,封常清與叛軍在此鏖戰數日,不勝;於是退守宣仁門,再敗;繼而從提象門出來,砍伐大樹,阻塞道路;最後從林苑西邊壞牆逃走,西奔陝郡,與鎮守陝郡的副元帥高仙芝會師。高仙芝原想調集5萬兵力支援封常清,所以在潼關沒有留下兵力把守。誰知大軍剛剛開進到陝郡,洛陽即被攻破,使陝郡也麵臨著極其嚴峻的形勢。考慮到叛軍氣勢如日中天,勢不可擋,且潼關是長安的門戶,如若潼關失守,則叛軍可直搗京師長安。於是高仙芝與封常清決定放棄陝郡,全力守住潼關。

洛陽淪陷,繁華的東都遭受了百年來未曾有過的重大浩劫。叛軍奸淫擄掠,殘害百姓,無惡不作,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安祿山的叛亂使本來就岌岌可危的唐王朝統治更加走向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