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潼關失陷(1 / 2)

洛陽淪陷後,戰場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叛軍開始停滯不前,唐軍則從潰敗的困境中逐漸走了出來,並向著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

攻陷洛陽以後,連番勝仗使安祿山開始忘乎所以,以為自己的部隊是常勝軍,竟認為隻要小股力量就可攻陷潼關,於是隻派崔乾佑進駐陝郡指揮潼關作戰,而自己則滯留洛陽城準備稱帝事宜。經過半個多月的籌劃,安祿山於756年正月初一正式登上皇帝寶座,建立起“大燕”政權,自稱“雄武皇帝”,任命大臣,委派官吏,儼然一副天子作派。多年夙願終成現實,安祿山似乎滿足了,開始沉湎酒色歌舞,逐漸失去了昔日的拚搏進取精神。

安祿山以為憑借著自己的精兵強將,推翻李唐指日可待,否則他也不會急著在洛陽稱帝。然而讓安祿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部隊在潼關這個地方,就麵臨了一個重大的難題,潼關城久攻不下,戰爭因而陷入相持階段。麵對這種形勢,安祿山憂心忡忡,按照原定作戰計劃,他們宜速戰速決,給唐軍一個措手不及,絕非作持久戰打算。然而有一個人比安祿山更心急,這個人就是唐玄宗。但是急中所生並非智而是錯,且是大錯。唐玄宗偏聽偏信對作戰一無所知的監軍邊令誠的讒言,認為洛陽失守是由於高仙芝、封常清膽小懼敵造成的惡果,一怒之下,犯了行軍打仗的大忌——陣前殺將,將高仙芝、封常清二人處死。唐玄宗此舉使朝廷喪失了兩員經驗豐富的大將,這為後麵的驚天禍患埋下了伏筆。

皇帝斬殺高、封二人後,改派在家休養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哥舒翰是突騎施首領哥舒部落的後裔,其人驍勇善戰,戰功彪炳,被稱為“常勝將軍”。哥舒翰軍旅生涯中最光輝的戰績便是收複了石堡城。741年,吐蕃人效仿唐軍,用了一個漂亮的突襲,時隔13年,再度奪取了唐朝戰略要塞——石堡城。唐玄宗對此事隻有一個意見:打!不惜一切代價奪回石堡城!話說石堡城不過是一個彈丸之地,唐玄宗執著於奪回石堡城,雖然也有出於其重要戰略位置因素的考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唐朝自詡為世界頭號強國,吐蕃占領了石堡城,無異於狠狠地扇了唐玄宗一耳光,為了麵子,唐玄宗說什麼也要奪回石堡城。唐玄宗把奪回石堡城的艱巨任務交給了當時身兼大唐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的靈魂人物王忠嗣。王忠嗣認為以石堡城有利的地形優勢,奪回石堡城勢必要斷送上萬將士性命,雖然輪不到他這個最高統帥充當炮灰,勝了還能因此加官進爵,但王忠嗣不齒“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的行為,因此並沒有好好執行唐玄宗的命令。因為在石堡城問題上的固執,王忠嗣觸怒了唐玄宗,加之大奸臣李林甫從中作祟,誣陷王忠嗣卷入了最敏感的“立儲風波”,唐玄宗意欲殺王忠嗣,多虧了哥舒翰等軍官們苦苦哀求,使王忠嗣免去了死罪,貶為漢東郡太守。前麵王忠嗣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那裏,再也沒有人敢忤逆唐玄宗的意願,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後,全心全意為出征做準備。749年,哥舒翰率領六萬精兵,正式發動了石堡城會戰。正如王忠嗣預料的那樣,石堡城之戰異常慘烈,戰鬥持續數日,唐軍的屍首摞成了山仍未能奪下石堡城。攻不下石堡城,唐玄宗還不得處決了自己以泄憤?逼急了的哥舒翰隻能拿攻城先鋒官高秀岩、張守瑜開刀,想要殺了二人以提高將士攻城士氣。高秀岩、張守瑜懇求寬限三日,如果到期拿不下城,甘心伏罪。唐軍不惜一切代價,發起一輪又一輪的衝鋒,死傷數萬人之後,終於如期攻下了石堡城。這場戰爭,唐軍以一萬多條人命的代價奪取了石堡城,而吐蕃軍總數竟然不到六百人。石堡城之戰雖然讓唐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但收複石堡城的積極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大唐以此為契機,全部收複了九曲部落,拆掉了吐蕃東進的跳板,唐軍在河西、隴右的戰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哥舒翰更是憑借石堡城一戰,為唐玄宗所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