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馬嵬坡前長恨歌(1 / 2)

潼關失守,天下嘩然。河東、華陰、馮翊、上洛等地官員更是棄城逃亡,守城士兵也一哄而散。潼關失守,京師長安失去重要屏障;沿線城池消極抗戰,守衛京師的安全防線全麵崩潰,長安城岌岌可危。

長安城內,往日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民生凋敝,人心惶惶,一派大難臨頭的景象。為了最後的一搏,唐玄宗親禦勤政樓,宣布要禦駕親征。其實,此時親征仍不失為挽救危局的措施,畢竟長安城是大唐的第一大城池,財力物力雄厚,李唐的精銳部隊——羽林軍也集結於此,如果有天子與民共存亡的氣概,再招募些軍隊,或許還能堅守一段時間。此外,太原方麵還有大唐的主力部隊。反觀安祿山方麵,如果說叛亂之初,安祿山高舉“誅亂臣楊國忠”的旗號或許引來大家對這支軍隊的支持,然而,叛軍所到之處所犯下的一係列惡行,早已使人們認清了這群叛國賊子的醜陋嘴臉,河南、河北方麵軍民自發組織抗戰,保衛家園。縱觀全局,勝負還是一個未知數。

然而楊國忠卻不願意冒這個風險,急忙去找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讓她們進宮與楊貴妃商量,勸說唐玄宗入蜀。唐玄宗對於是留守還是逃亡也是搖擺不定,宣布“親征”不過是一個緩兵之計,此時,耐不過楊貴妃等人的纏磨,竟同意了去四川逃難。唐玄宗秘密找來大將陳玄禮,命他帶領手下2500人保駕護航,並賞賜給將士們大量財物。是夜,在陳玄禮的秘密統籌下,唐玄宗攜楊貴妃姐妹、皇太子、楊國忠、韋見素、高力士等一行人,秘密地離開未央宮,西出延秋門,向著渭水便橋行進,開始了漫漫逃亡旅程。

然而天公不作美,唐玄宗等人逃亡的路上,一直陰雨綿綿,因為害怕安祿山的追兵,一行人未敢停留,而是冒雨前行,隊伍行進十分緩慢。直到第二天中午,唐玄宗一行才到達長安以西的鹹陽。高力士曾派太監提前趕到安排膳食,哪知領命太監和鹹陽縣令早已帶著錢財趁亂逃跑了,根本無人出來接待。無奈,楊國忠派人到市集買蒸餅,但市上的人大都逃難了,下人隻弄了些胡餅回來複命。好在當地一些百姓聽說皇帝逃難經過,紛紛拿出自家吃的粗茶淡飯獻給皇上。此時,跟隨唐玄宗出逃的皇族,早已餓得饑腸轆轆,這時候也不管什麼禮數,你爭我搶爭著用手抓食物吃,狼吞虎咽,好不狼狽。

晚上在驛站歇息,人多地方小,大家隻好擠在一起入眠。本來大家跟隨唐玄宗出逃,以為日子會好過些,但是沒想到會是如今落魄的情形,有些受不了苦的就偷偷離開大部隊,所以隊伍越走人越少。

唐玄宗一行人用了三天時間,淒淒慘慘戚戚到了馬嵬坡。這時將士又饑又渴,疲憊不堪。而此時,楊國忠卻發牢騷埋怨隊伍行進速度太慢,這激起了士兵們的強烈不滿。士兵們越想越氣,明明他們在長安生活得好好的,吃得好住得好,如今卻過著到處逃亡、居無定所、三餐不繼的生活,這都是受了奸相楊國忠的拖累。陳玄禮趁機煽風點火,召集諸將相商說:“現在天下震蕩,戰事連綿,全賴楊國忠一人所致,我打算除去這個禍害以謝天下,你們認為如何?”眾將異口同聲地表示願意追隨陳玄禮。其實,“謝天下”不過是陳玄禮為自己的軍事行動找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陳玄禮除去楊國忠不過是出於自保。安史之亂發生前,東宮太子李亨與楊國忠明爭暗鬥,爭權奪勢,均以打倒對方為目標。大將軍陳玄禮因與楊國忠不和,選擇站在太子一邊。這次楊國忠鼓動唐玄宗外逃四川,實際是楊國忠的深謀遠慮。四川是他的勢力範圍,到時便可挾天子以令諸侯,借機除去競爭對手。太子和陳玄禮均感到了這種危機感,於是決定在去往四川途中除去楊國忠。

除去楊國忠的主意已定,執行起來也就沒什麼顧慮了。陳玄禮的部下中有二十幾個蕃將,這些人平時就異常粗魯,此刻攔住楊國忠的馬,向楊國忠索要糧食。楊國忠還沒來得及答複,便有人大聲叫嚷起來:“楊國忠謀反了!”這些人一麵喊,一麵就將劍對準楊國忠。楊國忠一見這陣勢不對,知道其中有詐,慌裏慌張就想逃走,說時遲那時快,幾個士兵急忙趕上去,砍下了楊國忠的首級。緊接著,士兵們又把楊國忠的兒子、韓國夫人、秦國夫人一並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