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郭子儀奉詔平叛(2 / 2)

唐肅宗衝動之下召回郭子儀,沒過多久便有些後悔了:唐軍中唯有郭子儀軍事作戰能力最強,大敵當前臨時換將,實在是有些不妥。但宦官仇士良卻向肅宗進讒言:“皇上,難道您忘了安祿山這個前車之鑒了嗎?現在郭子儀在軍隊中的威望最高,如果您一直重用他,而不加以防備,恐怕剛剛除掉安祿山這隻豺狼,又親手培植出一隻更為難馴的猛虎。”唐肅宗怎會沒有這方麵的顧慮,有了安祿山之鑒,唐朝的皇帝被這些割據一方的重臣害苦了、嚇怕了,哪敢再放任郭子儀這樣的重臣。於是在仇士良的勸阻下,唐肅宗打消了恢複郭子儀官職的念頭。勞苦功高的郭子儀被唐肅宗如此猜忌,眾將士都為他抱不平,但郭子儀不貪權,不戀權,既然皇帝對他起了猜疑,他索性安了皇帝的心,在家修身養性,養養花,聽聽戲,絲毫沒有流露出對唐肅宗的不滿。

三年過去了,安史之亂還沒有平定,而太原、絳州卻發生大規模軍變,這對唐王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身患重病的唐肅宗無奈,不得不重新啟用郭子儀安撫。此時的郭子儀年事已高,但是為了天下蒼生,他甘願領命處理肅宗丟給他的爛攤子。郭子儀在軍中擁有極高的威望,雖然他離開政治權力中心很長時間,但是他複任沒多久,就平定了內亂。郭子儀正要全力征討叛軍,然而一道詔書又罷免了他的職務,隻是這回詔書的發布者換成了唐肅宗的兒子——新帝唐代宗李豫。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自然是將軍政大權交給自己的心腹來掌管方能安心,郭子儀身為先帝的舊臣,他對先帝忠心,但未必對自己忠心,在皇帝的猜疑下,郭子儀再度解甲歸家。唐代宗以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為副元帥,統領諸道唐軍和回紇兵,收複洛陽,弑父奪位的史朝義北逃範陽。

763年正月,已是強弩之末的史朝義逃至廣陽附近,由於眾叛親離,走投無路,史朝義自縊而死。其部將李寶臣、李懷仙、田承嗣相繼投降,先後被任為成德、幽州和魏博三鎮節度使。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終於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