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佳兵(1 / 2)

【提要】本章的名字取自《老子》第三十一章“佳兵者,不祥之器”,此處指武器,因而討論的對象是各種武器的製造技術及其構造與使用方法。全章正文共七節,前三節詳細敘述弓、箭、弩和矛戈等冷武器的製造,後四節與火藥及火器技術有關。在《火藥料》節中用陰陽學說陳述火藥爆炸和配方原理,介紹了火藥種類和成分,但沒有給出具體的火藥成分配比,不是作者定量觀念不強,可能出於別種考慮。按下敘述了硝石的采集和提純。在《火器》節中主要介紹了火炮、地雷、水雷、鳥銃和新武器萬人敵等,但沒有提到各種火箭,是為重要遺漏。總的來說對冷武器的敘述詳於火器,而火器是明代統治者非常重視的,這方麵詳情可參閱天啟初年(1621)刊刻的《武備誌》。作者在敘述火器時主張試驗、試見,這種精神是可取的。但在前言中認為火藥機械之竅最先發明於西方,而後乃及於中國,這是不正確的。火藥及其在火器中的應用事實上發明於中國,而後傳到西方後變幻百出,日盛月新。此處選錄關於火藥火器的三節。

火藥料

火藥、火器,今時妄想進身博官者,人人張目而道,著書以獻,未必盡由試驗。然亦粗載數頁,附於此卷。凡火藥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①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②,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③之,魂散驚而魄齏粉④。凡硝性主直,直擊者硝九而硫一。硫性主橫,爆擊者硝七而硫三⑤。其佐使之灰,則青楊、枯杉、樺根、箬葉⑥、蜀葵、毛竹根⑦、茄秸之類,燒使存性,而其中箬葉為最燥也。

凡火攻有毒火、神火、法火、爛火、噴火。毒火以白砒、硇砂⑧為君,金汁⑨、銀鏽⑩、人糞和製。神火以朱砂(11)、雄黃、雌黃為君。爛火以硼砂(12)、磁末、牙皂、秦椒配合。飛火以朱砂、石黃、輕粉(13)、草烏、巴豆配合。營火則用桐油、鬆香。此其大略。其狼糞煙晝黑夜紅,迎風直上,與江豚(14)灰能逆風而熾,皆須試見而後詳之。

【注釋】

①草木灰:指木炭。下文亦簡稱為灰。

②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這是本草學家的理論。如《本草綱目》卷十一“硫黃”條引王好古(約1200~1308)言曰:“太白來複丹皆用硫黃佐以硝石,至陽佐以至陰。”李時珍曰:“硫黃秉純陽之精,賦大熱之氣。”作者借用這個理論,並根據古代陰陽學說解釋火藥爆炸的原因。從近代科學觀點看,火藥中的硝石是氧化劑,炭是燃燒劑,硫除參與爆炸反應外,還將硝與炭粘合起來。

③膺(yīnɡ):承受。

④齏(jǐ)粉:細粉,此處喻粉身碎骨。

⑤“硝性主直”四句:明初《火龍經》及天啟元年(1621)的《武備誌》卷一一九也認為硝性主直、硫性主橫,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火藥配方和爆炸理論。就是說,發射藥中含硝量應大,炸藥中含硫量應相對增加。

⑥箬(ruò)葉:禾本科山白竹(Bambusa veitchii)的葉子。作者認為以箬葉可燒成好的木炭,是不確切的。古代製木炭的最好的常用原料是柳木,此處作者漏記。

⑦毛竹根:用毛竹根和樺根都不宜燒木炭,此處“根”字或係衍文。

⑧硇(nǎo)砂:礦物名,即氯化銨NH?Cl。

⑨金汁:糞清。

⑩銀鏽:煉銀時的坩堝底渣。

(11)朱砂:硫化汞HgS。雄黃:或稱石黃,二硫化砷As?S?。雌黃:三硫化砷As?S?。

(12)硼砂:硼酸鈉Na?B?O?·10H?O。磁末:碎瓷片。牙皂:豆科植物皂角屬(Gledistsia)的果實。秦椒:芸香科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的果實。

(13)輕粉:氯化亞汞Hg?Cl?。草烏:毛茛科烏頭屬植物(Aconitum),其根部因含烏頭堿,有劇毒。巴豆:大戟科巴豆(Croton tiglium)的種子,亦有毒。

(14)江豚(tún):或稱河豚,哺乳綱魚類動物。

硝石

凡硝華夷皆生,中國則專產西北。若東南販者不給官引①,則以為私貨而罪之。硝質與鹽同母②,大地之下潮氣蒸成,現於地麵。近水而土薄者成鹽,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以其入水即消溶,故名曰消③。長淮以北,節過中秋,即居室之中隔日掃地,可取少許以供煎煉。

凡硝三所最多,出蜀中者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鹽硝,生山東者俗呼土硝。凡硝刮掃取時牆中亦或迸出,入缸內水浸一宿,穢雜之物浮於麵上,掠取去時,然後入釜,注水煎煉。消化水幹,傾於器內,經過一宿即結成硝。其上浮者曰芒硝,芒長者曰馬牙硝皆從方產本質幻出,其下猥雜者曰樸硝④。欲去雜還純,再入水煎煉⑤。入萊菔⑥數枚同煮熟,傾入盆中,經宿結成白雪,則呼盆硝。凡製火藥,牙硝、盆硝功用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