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25.平叛建國(2 / 2)

蕭勃和蕭梁王朝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他連蕭衍的侄孫都不算,而且當蕭衍被餓死在台城、蕭綱立為太子之後,他竟然連一點起兵誅殺叛逆的決心都沒有,這樣的作為不光讓蕭氏內部的人寒心,更讓陳霸先瞅準了時機。

每位王朝的開國君主都是一個通性,那就是先搞好對前朝的統一,然後等到統一的差不多了,老國王也病死了之後,再扶立一位屁大點兒的孩子,這也就是他們的邏輯。不過這種邏輯在南北朝時代屢試不爽,比如說劉裕擁立晉恭帝司馬德文、蕭道成擁立宋順帝劉準、蕭衍擁立齊和帝蕭寶融,都是如此。

但是這一次,陳霸先在擁立了幼小皇帝之後,才真正開始統一之戰,畢竟蕭繹在世的時候腦袋還算是清明,如果那個時候搞統一,恐怕還沒等陳霸先統一蕭梁王朝,他自己就得被蕭繹統一了。

陳霸先是個比較聰明的人,他知道,隻要等死了蕭梁王朝的長君,那麼蕭梁王朝的幼君又能奈他何?所以陳霸先開始了對蕭勃的征伐。

不過打著打著陳霸先卻發現,蕭勃身邊的衛隊好像並不是很強大,所以陳霸先勢如破竹的將蕭勃的軍隊擊破,最終擒殺了蕭勃。

陳霸先對國內的統一戰爭沒有經過多少的阻力,因為蕭梁王朝的根基實在是太弱了,甚至比劉裕建立的宋王朝還要弱,雖然兩個王朝都是支持了五十多年,但是其中的不同很多,在此列舉兩條:

1.劉宋的皇帝從結構上來說要比蕭梁王朝的皇帝質量好。

劉宋的皇帝明君有劉裕,庸君有劉義隆、劉劭、劉駿、劉彧,昏君有劉義符,暴君有劉子業、劉昱。大家看,就算是隻看明君和庸君(能使國力下滑,但是不至於滅亡的皇帝)劉宋王朝就占了五位,而昏君又是一位做生意的好手。

反觀蕭梁王朝,皇帝雖然也很多,但是傀儡不少。這裏麵明君沒有,庸君為蕭衍、蕭繹,剩下的都是些傀儡皇帝。所以就算皇帝有很多位,但是如果真是當了傀儡,那就不算數了。畢竟中國不是日本,日本的皇帝有很多是傀儡,但是在鐵板一塊的中國和半島,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

2.劉宋時代皇帝有極強的自製能力,但是蕭梁王朝沒有。

劉宋的皇帝之中,劉裕、劉義隆、劉劭、劉駿、劉彧都是二十歲以後才真正當上皇帝的,相比於蕭梁王朝要強很多。況且劉裕戎馬一生,五十多歲才當皇帝,經驗要比三十八歲當上皇帝的蕭衍多,況且,五十歲的皇帝抵禦誘惑的能力以及辨別忠奸的能力已經很強了,他更不會將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國民機器上。

回歸本題,在陳霸先平定內部之後,曆史到達了另一個轉折點,那就是蕭梁要不要存在,還要存在多久。當然,此刻的陳霸先距離皇位隻剩下一步,而且還是原來的套路(加九錫、加龍冠),最後在557年,陳霸先最終廢掉了那位小皇帝(梁敬帝蕭方智),登上了皇位。

請看下一講:平衡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