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衛生間長時間不打掃,瓷磚的接縫處容易出現墨綠色的小黴點。可以在徹底清理一遍衛生間後,在瓷磚的接縫處塗上蠟,這樣會大大減少發黴的可能性。濕抹布等易產生黴菌的物品,放入衛生間前,先拿到陽台晾幹。
②要隨時保持衛生間內下水道的暢通,洗澡後,及時清理人的毛發及其他易堵塞下水道的雜物,以防時間久了發酵。
③要經常打開衛生間的門窗通風換氣,要驅除衛生間的異味,可將檸檬皮或泡過的幹茶葉放在衛生間裏,異味很快就會消失。
若氣味是由坐便器內發出來的,可點燃一根火柴丟入座便器內,氣味會很快消除。
④合理分隔,減少洗衣間、洗浴間的相互幹擾。節約用水,回收中的水隨時衝廁。
⑤衛生間是不可久留之處,無論你是清潔、洗浴、大便,完事後都應盡快離開。
⑥長時間的熱水浴有害健康。有研究證明,熱水洗浴過程會揮發出有害氣體,並被人體所吸收。水溫越高,洗浴時間越長,空氣中蒸發出來的有害氣體越多,有的人可因此中毒暈倒。因此,洗浴時水溫不可過高,時間不可過長。
⑦日常人們使用的廁紙大都是雪白色的,這是因為廁紙在生產時被添加了漂白劑,其中含有甲醛這種致癌物質。當人們使用這種廁紙進行善後時,甲醛就可以直接接觸人體。因此,廁紙應盡可能選擇沒有經漂白染色的。
⑧衛生間中不要集中放置過多的清潔劑等化學用品,各種清潔劑化學成分不同,如果泄漏後互相混合,可產生和放出有毒氣體,不僅汙染空氣,還可能造成急性中毒。
3.衝馬桶要蓋蓋子
馬桶是排泄髒物的通道,也是我們每天必須使用的東西。如果不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它就很有可能成為產生疾病的罪魁禍首。
衝馬桶一定要蓋上蓋子,馬桶內有很多細菌,所以我們在衝馬桶時一定要蓋上蓋子。據紐約大學菲利普·泰爾諾博士研究指出,如果衝水時馬桶蓋打開,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進而落在牆壁和物品上。在大部分家庭的衛生間裏,不光有如廁用具,還有一些與洗漱、淋浴有關的物品,如牙刷、漱口杯、毛巾等。
這些物品是最容易受到懸浮在空氣中的細菌汙染的。
曾有一份實驗報告指出,如果將1億脊髓灰質炎病毒投入馬桶內,濺到座圈上的病毒竟有3000個。有一位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做了調查也發現,有32%的馬桶上有痢疾杆菌,其中名為“宋內”的痢疾杆菌在馬桶圈上存活的時間可長達17天。如果在馬桶上套個絨布墊圈的話,就容易吸附、滯留排泄汙染物,使馬桶圈傳播疾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們應該養成衝水時蓋上馬桶蓋的習慣。
4.枕頭要常洗常曬
人們通常注意晾曬被褥,但很少把枕頭“請”到室外透氣、晾曬。曾有醫學專家對蕎麥皮的枕心做過試驗,發現從來沒洗過的枕心裏麵,有大量的灰塵、蟎蟲和黴菌。因此,總不清洗晾曬枕心很可能會危害我們的健康。
不光是枕心,枕套和枕巾更要勤洗,每周洗一次最好,至少也要兩周洗一次。王良錄醫生說,我們的頭發中隱藏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細菌,這些細菌也會“遷居”到枕巾和枕套上,更可怕的是,頭皮屑還是塵蟎的“美餐”。枕巾、枕套上的蟎蟲糞便、屍體以及黴菌等有害物質一旦被我們吸入鼻腔,就可能引起過敏、哮喘等疾病。
人睡覺時,皮膚蒸發及體內排泄的汙穢氣味大量滲入枕心,頭皮分泌的汗漬、油垢也不斷浸染,使枕頭成為藏汙納垢的地方。僅僅清洗外表的枕巾和枕套,治標不治本,枕心內的汙穢是不能除掉的。有些枕頭外表幹幹淨淨,枕上卻隱隱傳來難聞的氣味,這就是沒有經常晾曬枕心的緣故。一些用棉絮、草藥、豆殼等植物材料填充的枕心容易吸汗液,一些蟲子會將蟲卵產在有汗液的汙漬的枕頭中,它們都利用細菌、病毒的滋生繁殖,並給一些傳染病提供了傳播途徑。倘若患有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傳染病,還會將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帶入枕心,可能導致家庭成員之間交叉感染。專家指出黴菌的生長周期是兩周,為了防止黴菌在枕頭上安家,枕心應每兩周暴曬一次,三個月洗一次。被褥、床單和枕頭等床上用品應經常洗滌和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