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牙刷上的殺手
牙科醫師建議,如果浴室潮濕,牙刷要放在浴室外的幹燥處;如果浴室幹燥,就把牙刷放在櫃子裏,千萬別放在洗手池上或離馬桶近的地方,並且牙刷頭要衝上放,以免細菌黏附。
牙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口腔保健用具,恰當的應用可起到清潔牙齒、按摩牙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提高牙齦防病能力的作用。如果保管和使用不當,牙刷就將成為多種疾病的傳染源。任何一把牙刷使用1個月後,便會變形。牙膏中的蔗糖,還有許多細菌附著在上麵。
牙科醫師經過化驗發現,使用了3周的牙刷,細菌數量高達百萬,等於超過9杯抹布水的細菌量,以及29個1元硬幣的細菌量,是馬桶水細菌含量的80倍!如果你的口腔恰恰有傷口,這些細菌就極易引發口腔疾病。因此,刷牙後牙刷要用清水多衝洗幾次,要將刷頭朝上,放置在幹燥通風的環境中,最好每3個月更換1把牙刷。
另外,牙科醫師指出,每天刷牙3次的人,應每月換一次牙刷;患有牙齦炎等口腔疾病的人,最好3周換次牙刷;倘若患上感冒和其他傳染性疾病,等病好後,就應該換個新牙刷。
平時還要注意牙刷的清潔和消毒。專家提示,在用新牙刷前,先放在熱水中燙燙,既能軟化刷毛,又能殺菌。每次刷完牙後,要將牙刷在流水下衝洗,隻在杯子裏涮是無法清潔幹淨的。
使用牙刷7天後,就該用幹淨的白色棉線清潔一下刷毛底部。每隔15天,用對人體無害的消毒液給牙刷消次毒。
6.毛巾不可久用不換
毛巾每天與我們的身體親密接觸,它的主要成分棉纖維很容易藏汙納垢,如果清洗方法不正確,就會成為家中的汙染源,因此,用完毛巾後要及時清洗,最好每天用香皂洗一次,然後在太陽下曬幹。
清洗、晾曬、高溫蒸煮等方式隻能在短時間內控製細菌數量,並不能永久清除細菌。長期使用舊毛巾的話,會給細菌入侵造成機會。所以,最好三個月左右換一塊新毛巾。
毛巾用純棉紗製成,棉纖維是管狀結構,可以儲存水分,它的主要成分纖維素分子中含有大量親水性基因,可以吸收水分。
棉紗的這種吸濕、儲水性能使毛巾手感舒適,適於洗麵清潔。但也正由於這種特性,為細菌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條件。細菌最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毛巾長時間處於溫濕狀態,經過一定時間,便成了細菌滋生的樂園,加之人體皮膚上的油脂、灰塵、水中的雜質、空氣中的細菌等沉積在毛巾上,再用這樣的毛巾擦拭皮膚,不僅起不到清潔的作用,反而會玷汙皮膚、堵塞毛孔。喜歡化妝的女士和新陳代謝快的兒童,皮膚的油分多,毛巾更容易感染,危害尤其大。
在洗臉或洗澡時宜先用沐浴露和清水衝洗幹淨後,再用幹毛巾揩幹,這樣可以減少人體髒物對毛巾的黏附。毛巾用完後要及時清洗幹淨,每星期用開水煮10分鍾消毒,晾掛處要通風,最好能及時烘幹或曬幹。
為防止毛巾發硬,除了經常清洗之外,應當將毛巾放在堿水鍋裏煮一刻鍾,煮後將毛巾取出並用清水徹底衝洗幹淨。還可以將毛巾放在濃鹽水中煮或燙洗。
現在很多家庭的衛生間沒有窗戶,通風條件較差,所以要想保持毛巾的清潔,應該每天用肥皂清洗一次,然後掛在太陽下曬幹或在通風處晾幹。每周還應該將毛巾放在鹽水中煮一次。將毛巾用水浸濕後再用微波消毒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殺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