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天符既出3(1 / 3)

孔地以北,是白雲三州。白雲三州分為上中下,上州已經深入草原腹地,完全與之接壤,麵積最廣,照理說一開戰、草原應該也吃掉它,但它地勢雖然平坦,卻極高,像是草原東邊隆起的一個高台,而且民風極剽悍,基本是由土司自治,隻不過向中原稱臣、每年進貢點特產、再討要一些金珠玉帛而已,說是藩省、不如說是商業合作夥伴更多,所謂“白雲上州光複或淪陷”,實質也就是上州的大土司決定向中原皇帝稱臣、還是向草原主人稱臣。牆頭草,兩邊倒,風向哪邊吹它最知道,中原和草原的力量變化,看白雲上州的倒向就可以。目前它的土司還自稱是中原的人。

至於白雲中州,麵積不大,土壤黑油油的,最為肥沃,是白雲上州和中原同時看中的糧倉,有人說天下稻米三分,一分西南元地、一分東南歌亞、另一分便是東北白雲中州。至於高粱米,天下若有三分,兩分半都在中州了。草原人也極垂涎中州糧草,但上州與中原同時發兵護衛中州,草原鐵騎要末先從北爭取到上州,然後向南卷走中州偏北的部分;要末先從南打下下州,然後向北卷走中州偏南的部分,立穩了腳跟,徐徐再蠶食其餘部分,方為上策,否則,直接打中州,上州和下州都被打痛、同時救援,草原白落個吃力不討好。

陳大勇的鐵血北防線,就在下州與中州的西角、同草原接壤的這塊。

他南下狙擊叛逆,結果帶了一隊叛逆回來,宣布他也投靠叛逆了,兄弟們想走的可以走,想留的就留下,還照老樣子效力,隻不過上司從皇帝換成叛逆——當然,既然都成了自己人,那也就不叫叛逆了,叫“民國元首”——向予如今還是記名的元首呢,三君同盟上簽過名,有效的。為了方便,他順便封我一個“護法”,江湖氣息撲麵而來,大家聽著不倫不類,還是叫侍郎,反正知道怎麼回事兒就行了。

防線上的兄弟們適應能力還真強,這麼混亂的關係,一撥拉人想了想,就從了,還有一撥拉不願意從的,看了看我想了想,也從了。誰跟程侍郎過不去?他們這樣說。

難免還有些人轉不過彎,不想反叛皇帝,陳大勇說話算話,開倉放了路上幹糧叫他們走,“至於這個月的銀餉,上頭沒撥下來,咱講透亮話,朝廷糧餉總不能叫一個反叛了的人掏腰包墊,你們回去問上頭支取吧。”陳大勇道。

“若是上頭不相信你們的忠貞,還把你們當叛逆辦,你們隨時可以回來找我。”我居心叵測的加一句。

百來條腿肚子為此而轉筋。

忠君愛國,是朝廷的最高要求;凡是有呼吸的都必須保證忠君愛國,是從中央到地方的第一要務。有時候某人幹得好好的,沒犯啥事,人家想把他擠下去,捏造一個謀逆,他人頭就落地了,比什麼刀都好使。皇帝坐穩了江山不容易,總覺得誰都願意把江山搶了他的,這個搶劫的過程還肯定是血淋淋的。現在有一夥人從反叛陣營逃回中原,反叛居然也沒打也沒殺,就這麼容容易易給一份幹糧讓他們逃回去了,說出去誰信?不把他們當作是反間捉起來審問?切!許多當官的巴不得捉幾個反叛、辦幾樁鐵案,拿人頭替他們仕途上墊腳哪!再說,你就敢擔保你這輩子沒得罪過幾個人、沒人高興趁機捅你一刀子?

那百來條腿肚子想通了,轉過了筋,從了。

鐵血北防線從此易幟,成為民眾國麵對中原的北方前線。我程昭然是中原第一大漢奸。

我們鞏固下這條戰線,就開始打。

向予留守,登樂爾帶兵來駐紮在北防線之外,先不進來,免得刺激到漢人的感情,但駐紮是一定要駐紮的,以便作為向予的後援,我放心隨軍隊東征,由沈虞孫、陳大勇掛帥帶隊,一鼓作氣往東打,最好的預期當然是拿下白雲下州,切斷中原與中州的糧線,速度越快越好,等中原調動起兵力,再打就麻煩了。這一路連硬打帶攻心的,連續三個大小城池拿下來都很順,統共所費時間也不過一天,朝起良城、午過巨春、晚就收了衛才,叫一個勢如破竹,正想連夜再打下第四個城池青亞呢,吃了迎頭虧。

並不是我們蠢到以整日奔襲的長弩之末去攻擊人家固若金湯的城池。怎可能如此輕率?實在這一路幾乎沒怎麼真的打,有的將士兵刃都沒沾上血,三個城池挨得又近,走過來也就是五六十裏,步兵會有點累,騎兵簡直都沒跑開步子。一日連奪三城,大家氣勢正盛,奪下衛才城後,太陽剛落山,天還沒大黑,青亞城小小的,又不過幾裏開外,看起來近得伸手可攫,如果止住軍隊的勢頭,沒的墮了自己的士氣,倒不如一氣吃下,今兒就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