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方園從單位出來,騎著自行車往女兒學校的方向趕。路過“時美”超市,他飛快地進去,先買點菜,再去接女兒。

在超市裏,他拎著一隻購物籃。他從冰櫃裏拿起一塊牛排,他端詳著日期、產地,還是把握不準要不要放進籃裏,牛肉上那些細細的紋理,閃爍著紅潤的光澤,他想,這沒事吧?

家有小孩並且是中考生,買菜是犯難的事。他拎著菜籃在超市裏走,覺得自己日益像個強迫症患者,在那些菜品中發愣。這是一天中比較糾結的時刻。超市外麵,正是下班時光的大街,車水馬龍的氣息從大門那邊湧進超市來。方園的壓力來自於老婆海萍的焦慮。海萍說別去菜市場買菜啦,去超市買,萬一有點什麼問題,還有人好找,至少進貨渠道可查,菜場裏的那些菜販子到時連人影都找不到。

方園看了一下手表,他得在5點30分之前趕到女兒的校門口,接女兒放學。他心一急就拎了一株黃芽菜和幾根黃瓜。他走回生鮮櫃台,還是把那盒牛肉放進了提籃裏。經過水果區時,他匆匆稱了十幾隻獼猴桃和3隻火龍果。

他結了賬,就騎車往女兒學校去。城市的黃昏時分沒有夕陽,灰紅天色掠過立交橋、大廈、廣告牌上空,陰霾天已經持續兩周了,灰蒙蒙地籠罩著這個時代每天都在堵的馬路和街邊行人想心事的臉上。在暮色四起中,方園從那些相似的倦容裏看到了同一個表情:回家。回家。方園沿著自行車道騎得飛快,他想了一下女兒胖乎乎的小臉,他要帶著女兒回家。他知道她看見他又來等她了會有點不高興。這個年紀的小孩都是這樣,他們在長大。然而方園還是放心不下這條喧鬧的街、不避人的車,以及這世上其他不知所起的憂心。方園相信在這一點上,他不是偶然特例,否則校門口也不會有那麼多家長像被人提著脖子的鴨子們,探著頭向鐵門裏張望,張望他們的寶貝出來,然後護著小孩回家。

方園站在校門口等待,女兒還沒出來。身邊的家長每天說的都是相似的話題,比如中考,比如保送生資格,比如加分政策是否公平。而今天在講的是“留學”。有個家長在說,這個月他孩子班上又有兩位同學不來上課了,準備去留學了,這兩位都是中等生,因為家長覺得與其讓小孩留在這裏參加中考而考不上重高,還不如現在就讓他們退學,趕緊去外語培訓學校專攻英語,申請下半年直接去美國讀高中。

像往常一樣,校門口的每一個話題,都像一個熱乎乎的拳擊包,不同的言語從四麵擊打過來,說著說著,就有所宣泄,但也會有所焦慮。比如,關於為什麼非要上重高,七嘴八舌中其實有個共識:這還不光是為考上好一點的大學,更主要的是,現在的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學風校風較差,小孩會被帶壞的,特別是女生,去那裏基本就意味著另一種活法了。

所以,不存在是否選擇重高的問題,而是你無論如何得擠進去。

女兒朵兒所讀的這所中學是公辦初中,要考上全市排名前7位的重點高中,就意味著明年6月要和全市100多所公辦初中與民辦初中的兩萬名初三學生PK4000個名額。事實上,即使是前7所重高,真正好的也就最前麵的3所(後4所的學生高考時多半也就考個二本),而前3所的招生名額是1500名,去掉保送生,實際招生1000名。按往年中考情況,朵兒所讀的這所公辦初中,每年700多名初三畢業生中大約隻有90多人考進前7所,其中二三十人考進前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