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創新理論與實踐32(3 / 3)

第一,追求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最大滿足。“無中生有”、“好中求優”、“少時求多”是人類本性的一種普遍表現。棄舊求新是創造的根本,以新代舊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創新也就是在人類對物質與精神的不斷追求中延伸和深化。移動通訊取代了電報,陸路交通發展成為航空交通等,這一切都使創造、創新開發活動成為時代的主流。

第二,追求利益最大化。生產力與經濟發展利益最大化同樣成為人類追求的目標,高功能、高品質、高效率、高效益、大市場,這一切都要通過不斷地創造、創新開發活動獲得支持和取得成效。

第三,舒適的生活環境。在滿足生活與生產需求後,良好的生活環境便成為人們追求的下一個目標。促進自動化生產的發展,減輕危險和繁重的體力勞動,創造怡人的生活環境,減少汙染、增加環保意識和環保措施、設備,這些都必須依賴不斷地創造與創新。

第四,極端的欲望。人類有欲望、有追求,也難免會產生貪婪,走上負麵的極端。武器是人類生活安全的大敵,尚有進攻性武器與防衛工具兩個側麵;而原子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都是創造、創新實踐中反麵效應的極端,毒品更是摧殘人類的殺手;蘇丹紅,大豆分離蛋白、變性澱粉、白色素合成豆腐,三聚氰胺奶粉等;雖然小巫難比大巫,危害卻更為普遍和現實,金錢欲望直麵創造、創新者的良知底線。至於化肥、農藥的使用,增收與汙染並存;網絡同樣存在利弊的兩重性,也同樣要接受欲望與現實的考察與評估。

4.產品開發中的需求關係分析

(1)目標需求和功能需求

目標需求與功能需求之間是辯證的統一。目標的確定是在客觀實踐中不斷加深認識後形成的,即隨著社會生活條件不斷地變化與提高,人們對當下所需的產品不滿意時,就會產生新的需求,即需求矛盾,於是新產品開發便成為解決矛盾的唯一途徑。對新的產品開發提出的要求,則是人們在對原有產品使用實踐中通過體驗、總結、分析、綜合基礎上提出的帶有主觀意識的想法。功能則是設計者提出的目的要求指導下創造開發的技術係統的外在表現是係統運動機製的客觀反映。事實表明,需求中的要求與係統實現的功能是主客觀辯證統一的關係,這也就為創造開發設計者留下的主觀參與空間。

對於需求的開發要求,又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的需求是預測需求,這是現實中很多人不會關注的需求,是遠期科學發展與社會生活發展的欲望預測猜想,如太空移民的居住條件,雖有一定的現實依據,但仍然是一種當下沒有更多關注的需求。第二種類型的需求是趨勢需求,是根據科學與社會生活環境發展趨勢和統計數據預測結果產生的有比較可靠依據的需求,如太陽輻射增加而引發的防範手段和太陽能的利用,飲用水短缺情況下的海水淡化設備研究等;這其中的一些相對迫切的戰略性需求是可以納入開發範疇的。第三種類型的需求是直接需求,盡管人造自然係統與產品已取得高度發展,但麵對高速發展的現實生活仍有很多無法趕上生活發展步伐的需求,這種不滿足性就是此類需求的表現形式。如煤礦安全開采問題、農產品采摘問題以及一些生活器具的相對落後問題。現實需求,毋庸置疑仍屬於開發重點,但對於現實開發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需要考慮多大比重的預測需求尺度、確定開發目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任何產品問世都要經過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幾個必然階段,可靠的預測性需求相對會提高產品成熟期和占有市場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周期的跨度,但也會提高研發成本以及延長成本回收時間。如何處理好需求與功能開發中的矛盾也就成為需求開發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因此,在確定開發目標要求和實現產品功能時,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審慎分析預測,通過係統優化開發,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2)品質需求

按照需求開發的產品產生後便已成為一個客觀存在的技術係統,係統的品質、質量也就成為客觀存在的現實表現。產品的品質主要包含有功能特性、結構特性、使用與維修特性、品牌表現形式、性價比等因素。產品需要通過市場銷售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性價比不好,就可能失去市場,當然所謂奢侈品開發大多不考慮性價比因素。但是,對於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一般認為好用、便宜就有了好的品牌效應,這一切都是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關鍵。產品開發的本質是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另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就是爭取獲得豐厚的利潤,當然這不包括一些特定條件下的開發。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產品好的品質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創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也是生產領域的當務之急。因此,開發設計工作中產品品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3)科學的需求

粗看起來,在討論需求與產品開發時談科學、有點離題太遠,而事實上產品開發對科學的需求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科學的發展促進社會生活的發展,也使人們的需求品位、品質和品種有了同步的提高。也就是說,科學的發展促進人們對需求的認識和期望的提高,拓寬了需求認識的空間,也為確定需求的要素提供理論依據。從產品開發的角度分析,要實現任何開發目標與功能,都是以科學原理為基礎的,科學的發展與技術係統進化密切相關,科學研究新理論的提出與新原理的發現為產品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創新途徑。延續幾千年的畜力車輛,正是由於內燃機的發明使車輛產生了首次大幅度的躍進,而由於電磁理論的形成則使車輛離開支撐麵研發出磁懸浮列車,車輛的行駛原理發生了進化中的“突變”。

新的科學理論和科學原理為需求開發提供了適宜的功能原理、功能結構,這是創新開發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新產品開發必須充分利用新理論、新原理、新材料、新技術才能適應新的需求和創造全新的產品。

(4)技術的需求技術是新產品新開發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實,按技術的定義,一切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技術係統。子係統之間的形成機理、相互關係、層次結構,無不以技術機理作為支持手段。係統總功能也是在子係統功能綜合基礎上形成的,技術不僅是提高結構精度的手段,也是協調子係統優化組合的手段,在解決相互作用中產生原理矛盾、作用矛盾中起著關鍵作用;同時技術還是提高配合精度繼而提高整體性能的最主要的方式方法。分析專利不難發現,技術的保護與壟斷,專利申請隻是從法律角度保護知識產權,而關鍵的生產技術秘訣才是絕密的核心問題。國內一些企業用高價購買產品專利,生產時卻無法突破關鍵技術,不得不二次乃至多次購買專利或配套零部件,接受技術與知識產權“盤剝”,使開發盈利所剩無幾,教訓多多,不可不引以為戒。

(5)宜人化需求

一切係統或產品的開發都在於為人所用,為人所用也體現在兩個層麵,即物質層麵和精神層麵。物質層麵主要是指符合人機工程理論與實踐,即在操縱、使用上要舒適、方便,適應人體結構,視野開闊、儀表顯示清楚明顯,工作狀態舒服減少疲勞,使用時安全、可靠、維修方便;特別是對民用產品更應是操作方法簡單易懂。精神層麵則是指造型美觀大方、色調協調,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汽車設計就要求充分注意視野開闊、操縱杆尺寸位置適當、儀表指示明顯、座椅舒服等,以達到減少駕駛疲勞的目標;不僅如此,還要做到內飾盡可能賞心悅目,在外觀造型中充分考慮空氣動力學理論,在減少風阻的同時,也要盡可能使造型美觀大方,提高產品品位;至於安全、可靠等關鍵因素需要重點考慮更是毋庸置疑的。

(6)益人化需求

益人化的概念是基於兩個方麵提出的理念,即有利無害。從實現有利的目標出發,任何人造自然產品開發都是為了提高人類社會的生活品質。以機器代替人力在提高功能質量的同時也在於減少、減輕人的體力勞動,乃至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惡劣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同時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社會效益,改善人的生存環境。從實現無害的角度看,任何係統功能都以有益功能和有害功能兩個方麵向環境輸出,對某些產品有害功能是不可避免的,這些有害功能,大到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小到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負功能可以造成的環境汙染和資源缺失,危及未來經濟發展;需要說明的是,與使用功能伴生的對人體的危害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空氣、水、土地、作物的汙染對人的直接損害不言而喻;電磁燈、計算機、微波、光閃也在威脅著人的體力、視力,這些危害盡管少,但也不能說絕對無害。這些都是在設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計中應當充分注意和通過創新實踐盡量避免的問題。

(7)對新材料的要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也在不斷湧現。材料在產品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新材料的使用不僅僅是減重、耐磨、抗腐、節約資源等有關問題,有些也在功能原理與性能上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半導體、核材料、光纖維、納米材料等都在創造創新發展中起到過重要作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新產品開發中同樣要充分注意新材料的替代、應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