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估計和說明方案實施運行遇到的各種條件
方案實施運行遇到的條件很多,多數不能直接給出,需要通過預測去估計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條件包括資金情況、原材料和能源供應、勞動力人數和技術水平、市場需求、技術政策、競爭對手情況等等。對這些環境條件有了基本估計、情況明晰,才能進一步研究各個備選方案能否滿足和適應環境條件,產生什麼樣的技術、經濟和社會後果。
(3)研究各方案實施運行產生的技術、經濟和社會後果
這一步驟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它,方案的優劣就無從識別,最後選擇也就無法進行。對於簡單的任務或技術性較強的問題,各方案的執行結果較易估計;對於複雜的問題,方案的執行結果無法直接計算,需要運用預測技術。
在估計方案執行結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必須預計到影響方案設計目標的全部後果,不應遺漏。對於主要目標的關鍵後果一般是不容易遺漏的,但對於長遠後果、無形後果、間接後果和社會後果卻容易遺漏,應引起注意。我們對後果估計得越全麵、越深入,下一步選擇方案就越有把握;第二,對方案執行後果的正反兩個方麵都應做出確切的評價,要實事求是,對長處做充分估計,對短處也絕不姑息,不要為了強調一方麵而有意掩蓋其另一方麵。不能為了想推行某個方案,就說得天花亂墜,十全十美,執行結果卻困難重重。也有為了貶低某個方案,就把它說得一無是處,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可事後發現事實卻並非如此。此外,還要注意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預先考慮預防措施;第三,在預計方案的執行結果時,不能僅僅作技術上的推論,必須充分估計人的因素在執行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有這種情況,有的方案從技術論證看不但是正確的,而且是最優的,可是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卻難以接受,執行起來阻力重重,結果自然不能理想。反之,有的方案從技術論證看並非最優,可它適合人們當前的認識而易於接受,執行起來比較順利,結果可能更加理想。
(4)評選方案這一步是依據評價標準,對各方案進行分析比較,選出最佳方案。評選方案要求評價者做到:
第一,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評價標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第二,要實事求是,不摻雜個人偏見;第三,樹立全局和用戶第一的觀點,做到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全心全意為廣大用戶服務;第四,努力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係統觀點,既能正確處理方案與環境的錯綜複雜關係,又能正確處理環境中各因素相互之間的關係。
一般來說,選出最優方案以後,還應考慮吸收被淘汰方案中的優點和長處,用於補充修改選出的方案。而且,在方案執行後遇到問題還可以反饋回來,進一步對方案進行修正。
2.評價方法的分類
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決策科學、決策論、價值工程、係統工程等科學學科,分別提出了許許多多適於評選方案的“評價方法”。這些方法按照性質不同,大致可分成三種:經驗判斷方法、數學分析方法和試驗方法。
經驗判斷方法是比較古老的方法,主要是靠評價者的豐富知識、經驗,敏銳的洞察力,果決的判斷能力來選擇方案的方法。當備選方案不多,問題也不複雜時,經綜合判斷,可直接看出哪個是最好的方案。當方案較多,問題也很複雜的時候,通常可以采取淘汰法、歸類法、排隊法等方法。所謂淘汰法,就是根據評價標準,對全部方案篩選一遍,把達不到標準的方案淘汰掉,縮小最後選擇的範圍。所謂排隊法,就是把方案按優劣順序排成隊。通常很難直接把全部方案做優劣排隊,往往是用比較矩陣,實行兩兩對比來確定排隊名次。所謂歸類法,就是在方案相當多的情況下,先把方案歸成幾個大類,先看哪類最好,就選中該類,然後再從其中選出最好的方案。
數學分析方法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大量運用數學工具,借助於表格和圖形把研究的內容表示出來,使人看上去直觀明了。
數學分析方法也離不開經驗判斷、辯證分析和邏輯思維,但是它更側重於定
量地分析、推導和計算,是現代評價中最常用的方法。該類方法主要有:評
分法、相關樹法、效益成本分析法、最大期望值法。
試驗方法主要適用於技術內容的評價。在經驗不足、缺乏技術數據、
雖經反複計算、分析、比較和推敲仍感沒有把握時,可安排試驗去鑒別。
一般來說,試驗鑒別主要是在研製出產品或樣機後進行。在方案設計階段,
隻是對各方案的關鍵技術進行試驗,或者對整體結構進行模擬試驗,或者
進行實驗室內的工藝比較試驗。試驗要花費較大代價,所以評價時主要是
利用設計當中各種試驗獲得的數據,而盡量避免隻是為了評價而去安排複
雜的試驗。
三、綜合評價常用的方法
所謂綜合評價,就是通過對方案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果進行全麵分析和綜合判斷,最終選出最優方案的過程。它一般要把技術、經濟和社會等截然不同的內容變換為統一可比的形式,然後從整體上比較各個方案,做出決斷。綜合評價常用的方法有評分法、效益成本分析法、特爾斐法、專家討論法等,這裏著重介紹前兩種方法。
1.評分法
評分法是按評分標準依次對各方案的評價內容打分,根據方案得分多少確定優劣的評價方法。評分法有加和評分、連乘評分、加權評分等幾種。每種方法的內容隻要列出表格便可一目了然,其中比較困難的是確定評分標準和打分。
(1)加和評分法
這種方法是先將每項評價內容按照實現程度分為若幹等級,分別給予不同的分數標準。例如,方案投產後銷路大的打10分,中等的打5分,小的1分。然後根據每個方案的情況按上述標準打分。累計各方案得分總數,依總分高低排出優劣順序。
以表7-4為例,有A、B、C、D四個方案。按10分製打分,並按照各項指標重要程度乘以相應係數(如產品銷路相對產品功能相對重要程度係數為0.8,則此項最高分為8分,以此類推),滿分為40分;所有內容都按最高分為10分。最低分為0分打分。打分評比結果,A方案總分最高,為最優方案。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表7-4.方案評分舉例
評價項目 評價方案
評分
內容 評價等級 A B C D
標準
產品功能 ①能圓滿實現用戶所需功能 10 10
②雖不能圓滿實現,但功能不低於國外同類產品 8 8 8
③實現所需功能有缺陷,但尚能適應用戶基本使用要求 4 4
產品銷路 ①銷路大、地區廣 8 6
②銷路中等 3 3 3
③銷路小 1 1
預計盈利率 ①30%以上 8 7
②25%以上 6 6
③20%以上 5 5
④15%以上 4 4
全年淨節約額 ①大於20萬元 5 4
②大於10萬元 3 3 3
③大於5萬元 2 2
現有生產條件適應程度 ①利用現有條件就能成批生產 5 5
②采取少量措施就能成批生產 4 4 4
③需較多投資和較長時間才能投產 2 2
環境汙染 ①無汙染或能確實消除 4 4 4
②汙染能控製在指定範圍內 0 0 0
總分 0-40 33 28 19 20
(2)連乘評分法
這種方法與加和評分法類似。所不同的是評分標準比較簡單,各方案的總分計算不是相加求和,而是連乘求和。這樣,總分差距加大了,看上去更加一目了然.具有靈敏度高的特點。
(3)加權評分法
這種方法是假定各項評價內容有相同的最高標準,定為100,根據專家評價方案A對於可靠性的滿足程度計算結果為X(例如表7-5為77),以此類推將方案的對應的評價指標滿足程度填入表中,再依評價內容的重要程度分別給出權數,把各項評價內容的得分與權數相乘,再求和得到各方案的總分,然後按總分大小排出方案優劣順序。
該法應用的例子見表7-5。
表7-5.加權評分法舉例
評價內容 可靠性 維修性 製造難易程度 重量 總分
權數 0.5 0.1 0.2 0.2
方案 滿足係數(S)
A 77 81 70 76 75.8
B 73 70 90 70 75.5
C 77 70 82 73 76.5
D 78 90 75 76 78.2
表7-5中,滿足係數S表示方案內容滿足要求的程度。該例中,D方案總分最高為最好的方案。
2.效益成本分析法
該方法是通過把方案執行可能帶來的效益與成本進行比較來確定方案優劣的方法。這裏所說的效益並不僅僅指經濟效益,還包括技術效益(即技術性能)和社會效益,所以它是一種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
效益成本分析方法分兩步進行,一是效益比較,二是效益成本比較。我們以汽車設計方案為例來加以說明。
第一步,效益比較。效益比較的目的是確定各方案效益的大小,即從整體上確定各方案技術性能、經濟價值和社會效果的好壞。
效益比較與評分法的步驟相似。首先,要確定評價標準。我們假定選擇汽車方案評價的內容有舒適程度、操縱性能、可靠性、省油、速度、外形是否美觀六個方麵,根據它們的相對重要程度,定出它們的相對價值分數分別為:
舒適10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操縱10
可靠性8
省油5
速度3
外形3
其次,求出各方案在這些評價內容方麵的滿足係數。求滿足係數之前把方案的情況列出表格(見表7-6)。
表7-6.汽車設計方案效應比較
內容 目標 方案
A B C
1舒適 — 好 很好 很好
2操縱 — 合格 很好 很好
3可靠性 40000公裏無故障 40000公裏 28000公裏 74000公裏
4省油 14公裏/每公升 11.2 7.7 7.0
5速度 160公裏/每小時 128 176 192
6外形 — 合格 好 很好
求滿足係數時,如果遇到定量指標,可由方案指標與目標數相除得到,比如汽車行駛速度的目標值為160公裏/每小時,A方案的速度預計為每小時128公裏,則A方案該指標的滿足係數為0.8,如果遇到定性指標,滿足係數可通過近似估計得到,比如合格為0.8,好為0.9,很好為1。如此,我們得到滿足係數如表7-7所示。
表7-7.滿足係數
內容方案 A B C
1 0.9 1 1
2 0.8 1 1
3 1 0.7 1
4 0.8 0.55 0.5
5 0.8 1 1
6 0.7 0.9 1
最後,求出各方案的總效益。我們以i表示各項評價內容,i=1、2……n;以Vi表示各項內容的相對價值分數;Si表示方案各項內容的滿足係數;方案的總效益P表示為P=∑nVS /∑nV 。為了求出各方案的總效益,把有關數據
ii i i=1i=1
列成表格(表7-8)。
表7-8.各方案總效益
方案 A B C
i Vi ViSi ViSi ViSi
1舒適 10 9 10 10
2操縱 10 8 10 10
3可靠性 8 8 5.6 8
4省油 5 4 2.8 2.5
5速度 3 2.4 3.0 3
6外形 3 2.1 2.7 3
∑ 39 33.5 34.1 36.5
由式求得A方案總效益PA為0.860,B方案的總效益PB為0.875,C方案的總效益PC為0.936。這樣,C方案效益最大,B方案次之,A方案最小。
第二步,效益成本比較。選擇方案不能隻考慮效益而不管成本多少,如果方案的效益很大,但成本也相當高,那就未見得是好的方案;倘若方案效益稍差,但成本相當低,可能會更受歡迎。一般來說,選擇方案總是要兼顧效益和成本兩個方麵。
為了進行效益成本比較,我們必須把效益和成本用相同的術語來表示。成本是由貨幣單位來表示的,效益也必須轉換為用貨幣單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