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啟示錄115(2 / 3)

為了提高學生評教的客觀性,博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錄製一些關於真實課堂教學的錄像帶,以供外校的教師觀評,為每個教師建立一個教學檔案袋,促進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通過學生視角的引入,將學生學習過程作為提高質量的重要研究對象,那麼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的提升則不在話下。還要提供平台讓教師進行小規模的課堂評價和研究,為教師建立教學論壇,提供機會讓教師進行小規模討論……

四、定期職稱評定和晉升,關心教師利益

美國大學的院係有權處理任用教師、課程設置、頒發學位、開展學術活動等重要事宜。大學的院長、係主任都是任命產生的。教師的職稱評定和晉升是教師管理的正常工作,也是激勵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多出科研成果的重要手段。學校和每個教師都十分關心。

一位博士招聘成為大學新教師是助理教授。一般來說,正常晉升是這樣的:助理教授在5年左右時間內有好的成績才能晉升副教授;副教授在同樣年限內,教學,科研成果被人公認才有可能晉升為正教授。當然,如果你的成果特別突出,特別優秀,有獨特貢獻,是可以破格晉升的,這種情況很少。一位博士走上大學工作以後,要在你滿意的大學較長時間工作下去,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在這幾年內要做大量工作,要在殘酷激烈的競爭中磨煉了自己,用人類的知識豐富和充實了自己,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智慧者。要在與自己專業教學、科研、服務等方麵有所作為,有新的成果:教學質量高,科研成果多,發表文章觀點新,有著作,或有專利,參加專業學術會議等各項創造性的工作擴大自己的影響,這是要過的第一關,也可以說是鬼門關,比做博士論文要難。你在該校工作和前期職稱時間到了,就可晉升上一級職稱。一次晉升並不是一場競爭的結束,而是一場新的、更艱難競爭的開始。

對教師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科研成果等的評估是影響教師職位、晉升、薪水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美國大學係統中學生全方位的評價教師已形成一種製度。晉升決無後門可開,無關係可拉,無上層路線可走,也不論資排輩,硬邦邦,是真金實銀,完全是成果決定一切,水平打通關節。教師應聘和提升職稱所進行的教學考核評定工作必須有學生的意見。如在教學上,春、秋、冬三個學期中必須擔任4、5門課程的教學,教師在院係公布的課程中自選;為保證教學質量,基礎課都是多位教師在同一節上同一門課,學生自由選聽喜愛的教師的上課。教學水平低,教學技術差的教師聽課的人少,得不到學生的好評。教師的教學效果每門課程學完或每學期結束前都要求學生對課程和授課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學生填寫“課程和教學評價調查表”,表中有近20項內容,分1-7等。以便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反饋信息或作為人事決策的依據。

越是晉升高一級職稱要求條件越高,副教授到教授要求較高,特別是學術水平指標,即教師在重要期刊上發表數篇論文,或出版專著(教材不算),並且要被人引用,無影響的論文不認可,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少研究資金,是否是一些學術委員會的成員。有的大學教師晉升正教授光有論文不行,一定還要有專著。有些大學還看專利,這是科研為經濟建設服務,產生直接經濟的成果的材料。在教學方麵有多少學生聽你的課,教學水平高和效果顯著好,是必備條件。

學校通過晉升和“課程和教學評價調查表”管理教師。對於教授,學校有三年一次的評估。聽課是最主要的監控教學質量的方式之一。教授要聽副教授的課程,副教授要聽助理教授的課程,聽課之後都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直接影響教師的職稱晉升和收入。學生期末對教師進行評估。如果學生對某個教師不滿意,他(她)就得就地走人。這樣,教師既有自由,又有壓力,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如若某教師水平低,教學效果差或在校外兼職過多,或不負責任,影響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就不好,就很難晉升,甚至要被辭退。不這樣做,學校聲譽不好,無法吸引學生,學校就辦不下去。

美國教師沒有考勤製度,也不坐班,學校隻要求周一到周四必須到校,並在自己辦公室門前公布自己辦公的時間,以便與其他教師交流和對學生輔導。教師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自覺性很高,敬業精神強,不坐班製等於虛設。我所看到和聽到的是,教師天天到校,在自己辦公室工作,不管有沒有課,都是早晨6點多鍾開車來校,下午5點半到6點鍾後才回家。自帶中餐(華裔老師),中午休息半小時後又工作。不少教師晚餐後又到學校,直到深夜11、12點鍾才回家,實際上是整天在校,都在坐班忙。為什麼?因為競爭太激烈,要利用一切時間在條件比較好的個人辦公室,準備教學,搞研究出成果,以保住難得的這份工作,真夠辛苦的!

美國社會節奏快、競爭激烈的特點,反映在大學教育中的情況就是這樣。所以,教師們很努力,很投入,很自覺,為了獲得學生和學校的好評,能晉升而不被辭退,在教學科研方麵都抓得很緊。教學從不馬虎,總是讓學生滿意。科研方麵,更是潛心鑽研,一方麵,獨立研究,探索新知識,撰寫有獨立見解的論文,出版專著;另一方麵是教師個人出麵,向政府,企業等部門提出科研項目(科研課題,項目的申請等,這些院係不插手),如獲批準,簽訂合同,才會有科研經費。教授沒有科研項目,拿不到科研經費,就沒有錢帶研究生,你在這裏就待不下去,得走人呀!

教師拿到項目,得到經費,可聘請助手,購買儀器設備、資料,可做研究生的獎學金,自己出差,參加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這種科研項目如果使用學校內的設備,還要按規定付款。如若項目很大,經費很多,也應給校院一部分。隻要你漂亮地完成項目,其餘經費自己可靈活處理。這與國內的重大項目由院校研究中心(所),實驗室許多人共同去做,按人的水平分等級分擔責任略有區別。

教師可以在外麵兼職,所得報酬完全歸自己所有(美國大學教師工資一年隻發9個月,其他3個月自己去賺)。教師們很珍惜自己能在大學工作,總是很自覺,努力地去平衡校內的教學,科研工作和校外的兼職,確保教學質量和科研出成果。學校也絕對相信教師會這樣做,搞好各方麵的關係,這是雙方的誠信。